首页 理论教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新疆建设兵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新疆建设兵团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章 塔塔尔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一、穆罕默德·木拉提·热木孜大毛拉[1]默罕默德·木拉提·热木孜大毛拉,塔塔尔族知识分子中著名学者。1884年到塔城,在塔塔尔清真寺任伊玛目59年。被回族朝觐者带回中国,在上海影印发行后,在回族穆斯林中广泛流传。1949年9月28日,伊宁3万多各族群众隆重集会,庆祝新疆和平解放。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塔塔尔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_塔塔尔族

第十章 塔塔尔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一、穆罕默德·木拉提·热木孜大毛拉[1]

默罕默德·木拉提·热木孜大毛拉(1852~1943年),塔塔尔族知识分子中著名学者。1856年生于今阿塞拜疆共和国沙尔曼区阿里买提村。1884年随父迁居中国新疆塔城县定居,1914年加入中国国籍。1873年赴麦加在伊斯兰教高等经文学府攻读经文。1884年到塔城,在塔塔尔清真寺任伊玛目59年。1901年,将波期文《买克吐巴提》[2]翻成了阿拉伯语,在麦加出版,被伊玛目·热巴尼派奉为经典文献,被推崇为经文学院的课本。全书共3卷,9部分,包括239封书信。被回族朝觐者带回中国,在上海影印发行后,在回族穆斯林中广泛流传。[3]1907年,用阿拉伯文撰写了《喀山、高加索、巴尔干史》一书。后来,又把该书翻译成塔塔尔文,由喀山出版社出版。1927年,把《古兰经》翻译成维吾尔文。

穆罕默德·木拉提大毛拉的译著和著作,在中国乃至中亚各族穆斯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穆罕默德·木拉提大毛拉,于1934年4月2日在塔城病故,享年83岁。

二、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

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1921~1976年),享年55岁。1921年1月出生于新疆额敏县一个商人家庭。1928年随全家迁居迪化(今乌鲁木齐),在迪化洋行街塔塔尔学校上学。1935~1940年,留学苏联。1942~1944年,担任伊宁塔塔尔学校教导主任。“三区革命”时期,先后担任游击队总部秘书、内务厅副科长、《伊犁报》报社总编辑、伊犁专署秘书长、民主革命党副主席。1949年初至12月中旬,担任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简称“新盟”)[4]中央委员会代理主席,为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专区(今阿勒泰地区)的临时总负责人。

1949年9月28日,伊宁3万多各族群众隆重集会,庆祝新疆和平解放。在这次集会上,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代理主席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代表三区各族人民向毛主席发出了贺电。10月21日,毛泽东主席给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复电。复电中,毛主席对三区各族人民多年来的奋斗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评价,认为“对于全新疆的解放和全中国的解放,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并“谨祝三区人民和全新疆人民团结一致,协助人民解放军,为共同建设人民民主的新疆而奋斗”。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2月26日,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担任新疆省政府委员。1950年由邓立群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1955年,担任新疆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兼省人民政府文教办副主任。1956~1966年,担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副部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期间,分管文化教育工作,每年从应届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中选送一批优秀学生到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长春、西安、兰州等地的高等学校学习,同时,又从新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中选送了一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到苏联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国立大学留学升造。这批学生毕业回国后,大部分在新疆各大院校任教,后来都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的还担任了自治区厅局级领导职务。艾斯海提·伊斯哈科夫为新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热合甫·阿巴斯

热合甫·阿巴斯,中共党员。1927年生于乌鲁木齐一个塔塔尔族市民家庭。1951年毕业于新疆学院医疗系,获得主任医师职称。先后担任中国共产党乌鲁木齐市委员会副书记、自治区卫生厅厅长等职,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自治区第七届委员会常委和科技教育卫生委员会副主任,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红十字会理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顾问等。

热合甫·阿巴斯为发展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卫生保健事业,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创办了红十字会,并使红十字会的工作有声有色,位居全国先列,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各族人民群众高度评价。同时为发展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教育事业,尤其是民族教育事业,提高教学质量付出了大量心血,受到教育界人士的交口称赞。

在担任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期间,重建了第二十中学(维吾尔族中学)、第三十六中学(哈萨克族中学),新建了安宁渠乡北大渠维吾尔族中学,提出成立乌鲁木齐教育学院的建议,并亲自领导工程建设,解决了乌鲁木齐没有中学教师培训基地的问题,责成有关部门维修了乌鲁木齐市南郊农牧区几十所中小学的危房。

热合甫·阿巴斯同志从中共乌鲁木齐市委调到自治区卫生厅,担任厅长之后,也一直关心教育事业。在加强卫生院校管理工作的同时,为了培养能够继承具有2500年历史的维吾尔医学方面的人才,弥补自治区没有相关医科学校的空白,他向国务院领导反映情况、并得到批准,终于在和田市成立了“新疆维吾尔医高等专科学校”,不仅解决了维吾尔医学后继无人的问题,而且在促进维吾尔医院面向现代化、面向全国和面向世界方面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热合甫·阿巴斯同志为更新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危房,组织并开展捐资建校活动,与有关方面联系,筹措40万元资金用于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教学楼建设。另外,吐鲁番阿斯塔那乡中心小学历史悠久,曾为培养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作出过贡献,为了解决该校改造危房的经费问题,他前后从新疆红十字会争取了10万元,从加拿大红十字会争取了几十万元,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捐资达9000万元,从个人工资里支出2000元,全用于该学校的危房改造工程。经两年的努力,建成了新的教学大楼和教师办公楼,有42间房子,其中教室24间,总面积为2800平方米,使维吾尔族农民的孩子有了一个安全、舒适的读书环境。

四、阿布都拉·阿巴斯

阿布都拉·阿巴斯,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1年10月10日生,乌鲁木齐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76年,毕业于新疆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1985年到广州中山大学进修一年,1990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进修半年。从1993年9月到1995年8月,根据国家人事部、国家科技部、国家教委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实施的“新疆少数民族跨世纪科技骨干培养计划”的安排,在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进修两年,并在科学院系统参加了重大科研项目。从1980年至1999年,任生物系工会主席、植物教研室主任、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2000年至今,任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兼任新疆大学“21l工程”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届党代会代表、主席团成员,中国菌物学会地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新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新疆植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乌鲁木齐生物进化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新疆塔塔尔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俄罗斯联邦塔塔尔斯坦共和国科学院院士。

阿布都拉·阿巴斯自任教以来,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讲授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生物技术、地衣学、植物学拉丁语、植物学实验、植物学野外实习等课程。自1998年起,培养了13名以植物学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10名汉族,3名少数民族),受到了各民族学生的好评。

阿布都拉·阿巴斯编写并正式出版了《植物学实验及野外实习手册》《地衣学》等教材,填补了高等院校同类教材的空白。坚持每年到南北疆进行野外考察,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在国外刊物《美国哈佛大学植物学报》《美国生物学文摘》《德国植物学研究》《日本药用植物研究》及国内刊物《真菌学报》《云南植物研究》《生物学文摘》《菌物学系统》《海湖与化工》《生态学报》《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干旱区地理》《干旱区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5篇论文获得全国一级学会优秀论文奖。在已完成的课题成果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新疆地衣》(科技卫生出版社1998年)、《新疆真菌与地衣》(青年出版社2003年)等专著。从1991年到2003年,阿布都拉·阿巴斯独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课题,4项国际合作交流课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项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在地衣的研究方面,发表中国新记录地衣属6个、中国新记录地衣种65个,新疆新记录地衣属9个、新疆新记录地衣种225个。他的所有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自治区地衣学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还填补了全国地衣学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地衣志、新疆孢子植物志的编写,中国地衣资源的深入研究以及今后的应用开发提供了科学性资料。2000年9月3日,他参加了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召开的“世界地衣协会第四次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1篇论文、展示3篇科研论文。与会的各国专家一致认为,他的研究成果初步填补了世界地衣研究中缺乏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地衣研究资料的空白,对他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2001年,他参加了在日本北海道召开的“药用植物学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1篇论文。2002年1月至3月,他在美国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合作交流。自1984年以来,他参加了18次全国一级学会组织的各类生物学研讨会,并发表了数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1995年,阿布都拉·阿巴斯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国家国防科工委“突出贡献科研工作者奖”;1997年,获国家冶金部“宝钢优秀教师奖”;1998年8月,获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全国模范教师暨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奖”;1999年12月,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2月,他编写的《地衣学》教材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000年1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五、阿不都热合木·阿巴斯

阿不都热合木·阿巴斯,中共党员,副教授。1938年7月23日生,乌鲁木齐人。1956年毕业于原新疆省第二师范学校并留校任教。1959~1961年,在中央民族学院教育学专业学习。1956~1959年,在新疆第二师范学校任数学教师。1961~1983年,在乌鲁木齐市第十四中学任数学教师、教务主任。1983~1988年,任乌鲁木齐教育学院副院长,数学教师。从1988年开始,任乌鲁木齐市教委副主任,当选为自治区八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任新疆塔塔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以来,阿不都热合木·阿巴斯同志不仅从事数学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而且还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编写出版了《数学》《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中学数学标准化题型及解法》《几何不等式》等教材类书籍,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他在教育学院工作期间,指导编写并出版了供民族中学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料(200万字),填补了新疆民族教育史上的一大空白。

为表彰阿不都热合木·阿巴斯同志为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198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他“特级教师”称号、“自治区优秀科技人员”称号。1992年,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称号。

六、阿里木·赛福琳

阿里木·赛福琳,中共党员,教授,研究生导师。1954年2月15日生,乌鲁木齐人。1983年毕业于新疆大学法律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任法律系副主任、刑法教研室主任,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顾问组顾问,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乌鲁木齐市人大代表。从1994年起从事律师工作,每年处理30多件刑事、民事、行政案件。1997年9月~1998年7月,成为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陈新梁的研究生。在任教期间,主要讲授刑法、犯罪心理学、经济犯罪等课。在科研工作中,参加了自治区大型课题研究项目,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篇,部分论文获奖。2002年12月,《大麻毒品犯罪及其立法评述》一文获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七、阿扎提·米尔卡斯木

阿扎提·米尔卡斯木,中共党员,教授。1940年1月1日生,乌鲁木齐人。1964年毕业于新疆大学语言文学系。1964~1982年,在乌鲁木齐市第十四中学、实验中学任语文教师。1982年,调到新疆教育学院,任语文教师。从1988年至今,任新疆教育学院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学语文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创作和信息》杂志副总编辑等职,是全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会员。

在教书之余,他还从事创作研究工作。著有高等师范院校使用的《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法问答》等20本教材,发表56篇学术论文。在1987年自治区少儿优秀作品评比活动中,他的《一棵辣椒》(故事集)获一等奖。他编写的《语文教学法》(1989年),在自治区学术作品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在高校学术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1993年在自治区有突出贡献者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1991年,自治区授予他“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光荣称号。

八、艾斯海提·哈山尼

艾斯海提·哈山尼,中共党员,副教授。1938年3月10日出生于阜康县。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分配到喀什地区师范学校任教。期间,为维吾尔族、汉族学生教授化学课,给民族学生教授汉语课。在假期举办的全地区教师进修班上教授化学课。1981年,调到新疆教育学院,教授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教学法等课。1982年,任物理化学系副主任,1987年任化学系主任,1990年任教育学院副院长。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艾斯海提·哈山尼在从事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中,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还翻译了各种教学资料。参加了《中学化学法实验》《化学》《化工辞典》《化工解说辞典》等教材和辞书的编写工作。1984年和1990年,被评为“自治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和“自治区先进工作者”。

九、艾克帕尔·外力

艾克帕尔·外力,中共党员,教授。1937年12月出生于乌鲁木齐市。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分配到喀什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76~1979年,在新疆科委任翻译。1979年,调到新疆教育学院任教,并任物理系主任。

任教期间,主要讲授分子物理、电磁学、普通物理、机械学、原子物理、现代物理、量子力学等课程。此外,还从事科研和科普工作。发表论文200多篇,著有《人类登太空》《天文学常识》《人类智慧的结晶》等三部作品,翻译作品有《兴趣物理》《人造卫星联络》《无线电技术知识》《原子物理》等著作。

1990年,参加自治区科普团到南疆地区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科普工作,作了37场学术报告。同年,在全国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家”。1993年10月,参加了全国总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同年,获“曾先吉教育基金会”颁发的“高等教育学院三级教师奖”。1995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

十、哈米提·海凯米

哈米提·海凯米,教授,1938年10月10日生于哈密,1956年毕业于新疆学院畜牧系并留校任教。1957~1959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进修。从1959年3月起,在新疆八一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前身)任教至今。从1996年开始,任自治区科协副主席、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全国遗传学会理事、新疆遗传学会会长、《新疆农业大学学报》主编等职。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先后讲授遗传学、物种学、养羊学、生物统计、普通畜牧学等课程,培养了8名研究生。

哈米提·海凯米不仅教书育人,还从事科研工作。1956年参加了新疆细毛羊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育种规划的制订工作。1970年参加了伊犁马育种规划的制订工作,并直接参与了伊犁载重良马的育种工作,为伊犁载重良马的培育作出了突出贡献。1985年参加了新疆羊染色体的调研工作,查清了阿勒泰羊的染色体,填补了新疆在这方面的空白。1984~1987年,指导了通过岳普湖羊改良阿勒泰大尾羊毛质的科研工作。1982~1985年,参加新疆科学院调查队赴塔城库鲁斯台,对畜牧业进行调查,提出了在库鲁斯台饲养5万头牛的计划。1982~1995年,在塔城地区裕民县对恢复培育巴什巴依羊进行研究,使这种羊从1982年的2000只发展到1995年的8万只,并将其发展方向改为生产羔羊肉为目的,在中国培育出第一个羔羊新品种。

哈米提·海凯米编写了《遗传学》《物种学》《生物统计》等三本书,并担任全国统一教材编委的副总编,亲自撰写了两章课文。翻译了《微生物学》《生物学》《遗传学》,在各种刊物上发表30多篇学术论文。1986年,中国畜牧学会授予他为“中国畜牧业作出突出贡献者”光荣称号。1996年,自治区科协授予他“优秀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1997年,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普三等奖。1999年,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关于新疆畜牧业走专业化之路》一文获国家二等奖。

十一、哈米提·夏伊胡夫

哈米提·夏伊胡夫,离休干部,共产党员。1947年7月毕业于塔城专区高级中学高中班,1965年毕业于南京华东水利学院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系(五年制本科班),自治区级劳动模范。历任新疆省建设厅水利勘察队技术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高级工程师,新疆农业学校水利科主任兼任农田水利学、水利工程测量学教师,新疆水利水电高等学校校长。新疆水利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员,2001年荣获“中国水利建设优秀专家”称号,奖章一枚。为新疆水利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是塔塔尔族著名学者、专家。哈米提·夏伊胡夫先生通晓汉、俄、塔塔尔、维吾尔、哈萨克等语言文字,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主持了水利部规定的全国水利院校汉文版统编教科书翻译成维吾尔文的工作。主持了《汉维对照水利水电词典》的编写工作,该词典由新疆水利厅出版,得到了全疆水利系统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好评。

十二、哈力达·沙非尼

哈力达·沙非尼,女,1952年出生于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中语系汉语专业毕业,通晓塔塔尔语、维吾尔语、乌孜别克语、哈萨克语和汉语。历任乌鲁木齐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委。

哈力达·沙非尼是塔塔尔族知识分子中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她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在政治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宗教非法活动做斗争。长期以来,她从事情报搜集、分析研究、分类管理和软课题研究工作。主管翻译工作中心的全盘工作、合同翻译、高科技资料翻译、社会科学资料翻译、自治区涉外工作文件和资料翻译、乌鲁木齐市委和市政府下达的文件翻译,每一届“乌洽会”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意向书合同书的翻译工作任务。并担任对翻译稿的审定和把关任务。在担任乌鲁木齐市政协委员期间,带领专家工作组对治理乌鲁木齐河水体污染问题进行了近三年的调研,写出书面报告,制定治理方案,提出了有价值的提案。2000年以来,肩负乌鲁木齐市郊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任务,深入基层,举办少数民族脱贫学习班30多期,参加人员达数千人次。哈力克·沙非尼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好评和市政府领导的肯定,曾多次荣获乌鲁木齐市“先进科技工作者”“先进妇女工作者”称号。她主持完成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级课题多项。她的科研成果《自治区科技情报成果》《新疆移动通信拥有量及市场潜力调研报告》《培育信息市场、服务市场经济》等论文获得自治区二等奖;《乌鲁木齐市科学技术推广、先进技术应用研究》《乌鲁木齐地区重点学科重点行业科技文献保障体系研究》等论文分获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四等奖。2007年以来,多次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科技委员会“优秀委员”称号。

十三、热吾夫·亚吾西夫

热吾夫·亚吾西夫,中共党员。1931年3月6日生于塔城市。1950年毕业于伊犁学府并留校任教,讲授数学、物理。1953年调到乌鲁木齐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历任教务主任、校长等。1957年任自治区教育厅普教处处长。1983年任新疆教育学院副院长。在自治区教育厅工作期间,编写了《维吾尔语语法》、民族中小学《汉语教材》(八册)、《音乐教材》及教学大纲,为发展民族中小学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此外,他第一个提出建议要求在牧区、山区建立寄宿制学校,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并将此建议尽力付诸实施,为提高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作出了贡献。1983年任新疆教育学院副院长,狠抓教学质量和管理,认真培养来自全疆各地的进修教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在41年工作实践中,他为发展新疆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不愧是塔塔尔族著名的教育家。

十四、扎日夫·多拉提

扎日夫·多拉提,中共党员,教授。1934年12月生于阿勒泰。1955年从原新疆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1965年,在中央党校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返回新疆大学政教系任教。先后任哲学教研室主任,科研处处长、中亚文化研究所所长。此外,还兼任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新疆塔塔尔族文化研究会会长。

在任教期间,讲授世界近代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欧洲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新疆民族哲学史等课程,编写了多篇教材,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二十四史》的维吾尔文翻译出版工作,担任《史记》《汉书》《后汉书》维吾尔文译本的责任编辑;完成了全国社科规划科研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哲学史随笔》的编写工作;承担了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科研课题,编写了《中亚五国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一书;参加《历史遗产》一书(1986年,由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出版)的编写工作,担任塔塔尔族部分的责任编辑;参加了由全国政协组织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观》塔塔尔族部分的编写工作。

扎日夫·多拉提曾参加过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多次国内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199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他“优秀教师”光荣称号。《汉书》《后汉书》的维吾尔文译本获新疆大学一等奖。他撰写的《艾布那斯尔·菲罗依的哲学思想》一文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社科论文;《法拉比是阿拉伯哲学家吗?》一文被评为新疆大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

十五、夏木斯亚·外力也娃

夏木斯亚·外力也娃,女,副教授。1940年10月15日生于乌鲁木齐。通晓塔塔尔语、维吾尔语、汉语、俄罗斯语。1960年毕业于原新疆师范学院化学系。1960~1962年在厦门大学进修。自1962年以来,在新疆大学化学系任教。

在任教期间,夏木斯亚以讲授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主,兼教其分支部分内容,如无机化学主要分支座标化学。编写了《无机化学》《化学基础知识》《座标化学实验》等教材。参与了《无机化学专业汉语》教材的编写工作,发表了《论座标化学》一文。此外,她还给汉族学生上实验课。

十六、哈克夫·哈山尼夫

哈克夫·哈山尼夫,副教授。1962年7月30日出生于伊犁地区新源县。1984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留校后在解剖学教研室工作。他与同事们合作撰写了《人体解剖学的系统》《系统解剖学测试参考资料》《简明系统解剖学》等教科书。

十七、库尔班布维·沙迪克娃

库尔班布维·沙迪克娃,女,副教授,主任医师。1944年9月15日出生于塔城市。196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1968~1972年,在阿勒泰市所辖乡村从医。1972~1975年,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妇产科工作。从1975年开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从医并在医科大学任教,为“中华医学妇产科学会新疆医学分会”会员。1985年在上海医科大学妇科医院进修半年。1986年在北京首都医院进修一个月。在医院工作期间,治疗了许多妇女常见病,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在大学讲授生育与妇科病的知识,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1996~1999年多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妇幼保健处举办的基层妇幼保健医生进修班讲课,为提高基层妇幼保健医生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卫生厅领导的好评。1998年以来,先后在国家和自治区级刊物上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部分学术论文先后在1998年10月于温州市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上、2000年3月于韩国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2001年6月于贵阳召开的全国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

十八、克拉拉·阿巴斯

克拉拉·阿巴斯,女,教授。1958年9月29日生于乌鲁木齐市。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留校后在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从事医疗和教学工作。1991~1993年,从事病理生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93~1994年,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学习日语。1997年1月~1998年7月,根据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的“培养新疆少数民族跨世纪科技骨干规划”安排,在北京医科大学进修。

在北京医科大学进修期间,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组,第一个完成了《脓毒血症大鼠重要器官中Ga9/11的变化》课题,并发表5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脓毒血症大鼠重要器官中Ga9/11的变化》(《科学通报》1999年44期)《脓毒血症大鼠重要器官中Ga9/11蛋白在缺血液倒流和缺血预先处理中的作用》《脓毒毒血症大鼠肾脏Ga9/11蛋白的变化》(《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2000.16期);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脓毒血症大鼠肾脏Ga9/11蛋白的变态化》(《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2.25.3期)。其中《脓毒血症大鼠重要器官中Ga9/11的变化》一文荣获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脓毒血症大鼠肾脏Ga9/11蛋白的动态变化》一文荣获新疆医科大学2002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脓毒血症大鼠重要器官中Ga9/11的变化》科研成果荣获自治区科委2002年度三等奖,填补了自治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2002年在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举办的多媒体课件比赛中荣获优秀奖。

目前正从事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方面的研究。力图从分子水平探讨一些临床危重病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临床防治这些危重病症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克拉拉·阿巴斯在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的20年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新疆的医疗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十九、玛依拉·别克羌塔也娃

玛依拉·别克羌塔也娃,女,副教授。1962年2月14日出生于乌鲁木齐市。1982年毕业于新疆大学数学系电算化专业并获学士学位。1996年9月~1998年7月,在清华大学任客座研究员。参加了“九五”科研项目《因特网,即远程Java技术教学系统》的研究,并承担了该课题《问题的宝库FAO》的研究任务。1982年在新疆农业大学电子计算和信息工程系任教,编写了《BASIC语教学大纲》,为维吾尔语班、汉语班学生讲授BASIC语言程序的设计、微机操作基础知识、FOXBOS等课程。

1997年撰写《Jawa是全世界普遍使用的程序设计语》。1998年撰写的《因特网中的世界语——Java》《用Java语制图》等论文收录于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第七届全国青年计算机学术会文集》一书中。

二十、马斯胡提·外力也夫

马斯胡提·外力也夫,中共党员,副教授。1941年12月4日生于乌鲁木齐。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曾在乌鲁木齐市第六中学、第十四中学任教,讲授化学、生物、数学、物理。1983年调到乌鲁木齐市教育学院,先后任化学教师、化学教研室副主任、化学研究室负责人。1991年调到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任文教处处长。

马斯胡提·外力发表过20多篇学术论文。参加编写了《练习问题集》等中小学教材,承担了供高校学生使用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工艺学》《人类遗传的科学基础》等教材的翻译、编辑工作,编写了《化学》《生物》等四本书和《标准试题复习资料》。

1981年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中小学“特级教师”光荣称号,多次荣获国家、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的“先进个人”光荣称号。1991年任自治区民委文教处处长,期间为提高基层民族教育的质量,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的实际困难,做好高校招生工作呕心沥血。1996年担任自治区侨联副主席后,为一部分辍学的侨眷子女解决了学费,并通过中国侨联解决了在新疆建三所“侨心小学”所需的经费。此外,他计划依靠全国侨联的帮助,争取国外华侨和外籍华人的捐资,分别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奎屯市、乌鲁木齐市、善鄯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等地建立“侨心小学”。

二十一、马尔甫娃·阿巴斯

马尔甫娃·阿巴斯,女,中共党员,副教授。1940年出生于乌鲁木齐。1960年毕业于新疆大学后留校工作,在中文系、中语系任教。1980~1981年在中央民族学院进修。1984年任新疆大学高教研究室主任。1988年任新疆大学教务处副处长。1989年12月任新疆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是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任新疆塔塔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先后讲授专业汉语、基础维吾尔语、现代维吾尔语(语音、词汇、语法)、语言学概论、突厥诸语言研究等课程。编写出版了《基础维语》(1~2册)、《维语读本》(1~3册)(新疆大学教材科)、《语言学知识》(新疆教育出版社),编译出版了《俄语》(新疆人民出版社),组织编写并审定《基础汉语》(1~4册,新疆教育出版社)。筹建了新疆大学教材委员会、高等教育研究室,创办了新疆大学《高教研究》《高教信息》等刊物。发表的《论维吾尔语摹拟词》一文,获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编入《维吾尔语问题》论文集;《俄语》获新疆大学1992年优秀教材奖;《基础汉语》获新疆大学1992年优秀教材奖及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自治区曾授予她“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二十二、夏米西努尔·伊力克

夏米西努尔·伊力克,女,中共党员。1966年生于乌鲁木齐。中华遗传学协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新疆分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委员,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第五支部书记、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批“168名人才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留学回国人员。1992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荣获“民族之花大赛”金花奖。1995年应“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织委员会”聘请协助工作,作出显著成绩,受到嘉奖。

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20年来,在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从事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民、汉)以及大专等不同层次学生的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法的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承担三项教改课题,其中一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两篇论文被评为2005年度和2007年度“优秀教学论文”,已编入教学论文集。向留学生授课是她的特色。她的科研成果用于培养留学生教学,取得显著效果。独立完成各门课程共8套多媒体课件,其中“医学细胞生物学”荣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组优秀课件奖”。用英文编写留学生教材两部。在向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承担科研项目8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1项,自治区地方病分子生物学开放性实验室课题和校级课题6项,承担科技厅课题1项。2005年11月~2006年11月,以访问学者身份在澳大利亚蒙拿士大学人类分子遗传学研究院进修。专著《医学遗传学》(主编)系全国高等院校配套教材,《基础医学复习纲要与强化训练教程》(200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供临床、预防、口腔、麻醉、影像、检验、护理、中医西医结合等专业使用。

二十三、毛丽哈·艾合买提

毛丽哈·艾合买提,女,中共党员,副教授。1959年9月出生于新疆塔城市,化学学士学位,中国化学学会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侨联委员、沙区侨联委员会委员、新疆农业大学侨联小组组长、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党支部宣传委员。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地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党的教育事业,20年来她培养出了一批有用之才,为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如《氟氯烃及其替代分析方法的研究》项目,荣获清华大学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菲尼根4510型色/质联用仪的数据系统改造》项目,荣获清华大学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2001年新疆农业大学授予她“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她承担的“化学系列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的实践探索”教研项目,荣获2003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新疆农业大学授予她“优秀教师”光荣称号。自1998年以来,她发表学术性论文21篇,参加了《分析化学》《化学实验指导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教材的编写工作。

二十四、木拉提·谢依地

木拉提·谢依地,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5年3月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1961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机电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1988年在中央党校民族干部班学习。历任地球物理仪器师、新疆石油学院副院长、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主任工程师、副处长,自治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企业管理协会理事、新疆石油局第五次、第六次市党代会代表,新疆石油学会副会长。

先后研制出150伏、400伏、800伏电容储能式爆炸机。1964~1978年在新疆石油地调处使用。1970年研制成功的大功率整流器至今仍在生产线上使用。1982~1985年任中法准噶尔地震勘探合同中方副经理,出色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量和任务,受到新疆石油局和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好评,所获地震资料对全面了解准噶尔盆地的地质构造、开发淮东油田打下了基础,同时还参加了《汉英俄维石油技术词典》维吾尔语词条的翻译、编译工作。在分管新疆石油学院行政、基建、财务、人事和后勤工作期间,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加强教学管理,使学院工作步上正规化轨道,为新疆石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1983年荣获“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证书。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他“民族团结模范”。1991年“优秀教育世家”。1995年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领导”“消防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二十五、米尔凯达木·穆罕默德亚肉夫

米尔凯达木·穆罕默德亚肉夫,副教授。1933年2月26日出生于新疆塔城。1951年毕业于新疆学院数理系。第四届、第五届自治区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自治区政协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在阿克苏地区师范学校任教兼教务主任。1955年调至塔城市高中任教。1956年9月调到新疆师范学院数学系任教。先后讲授初等代数、初等函数、高等代数、数字理论、近代代数等课。从事教学工作之余还搞教学科研工作。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十多篇有关数学研究方面的论文。编写了《高等代数自学》(1986年,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翻译了《近代代数》《高等代数》《行列式计算方法》。编辑了《汉维数学词典》。翻译出版了《塔塔尔民间笑话和故事集》一书。发表了50多篇有关儿童故事的文学作品。

二十六、努尔巴依·阿不都沙力克

努尔巴依·阿不都沙力克,教授。1959年2月15日出生于伊犁地区昭苏县。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新疆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并留校任教。1991~1992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1993~1994年在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生物系以访问学者身份进修,兼学俄语、保加利亚语、南斯拉夫语、土耳其语。现任新疆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新疆植物学会常务理事,自治区塔塔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新疆地理学会理事,新疆生态学会、新疆地震学会、新疆动物学会、新疆水利学会会员。

在任教期间先后讲授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计量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基础俄语、专业俄语、生物统计学、人口经济学、植物拉丁语等30多门课程。

主持和参加的课题有11个:《新疆植物志》第四卷(负责9门课题的编写、全卷的插图、15门课题的编辑工作),自治区科委课题;《塔里木盆地绿洲、荒漠交错带演变的研究》,中日合作项目;《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绿洲、荒漠交错带环境演变遥感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及新疆大学重点资助科研项目;《新疆哈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衣区系地理分布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俄合作科研项目;《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与环境演变研究》,中日合作科研项目;《天山西部地区地衣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他还用汉文、哈萨克文、维吾尔文、俄文、英文、塔塔尔文、保加利亚文等各种语言文字在国内刊物上发表了52篇学术论文。与人合作编写出版著作数部。

其中,《新疆哈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衣区系地理分析的研究》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策勒县绿洲——沙漠交错带的生态环境特点及保护措施》获自治区科协优秀论文奖。《新疆高等植物检索表》获新疆大学科技著作二等奖。

努尔巴依教授1999年被评为新疆大学课堂教学竞赛优胜者;2000年获新疆大学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1999年获新疆大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1998年、1999年被评为新疆大学地理系先进科研工作者。2000年、2001年被评为资源环境科学学院先进科研工作者。1997年、1998年获新疆大学光华奖二等奖。1999年获新疆大学光华奖一等奖。

二十七、伊日克·沙依然

伊日克·沙依然,主任医师,教授。1935年10月2日生于乌鲁木齐。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工作。历任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副主任、泌尿科主任。

从1962年开始,伊日克·沙依然教授从事医学教育工作,在医学院本科班讲授外科学、泌尿系统疾病治疗等课程。为了全面提高医术,先后在内科、烧伤科、胸腔科、骨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工作了12年。后在泌尿科研究泌尿系统疾病,在用手术及其他各种方法治疗肾炎、肾上腺炎症、尿道炎、膀胱炎、男性疾病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伊日克·沙依然经过刻苦研究,编写和发表了41篇学术论文,其中有25篇发表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刊物上。他编写的《慢性阑尾炎的治疗》《尿道阻塞与治疗方法》《性功能低下及其治疗方法》《男子前列腺炎的防治》等4本书分别由卫生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十八、伊力多斯·艾合塔莫夫

伊力多斯·艾合塔莫夫,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会员,《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委会编委,新疆医科大内分泌学教研组副组长,中国红十字会新疆分会会员,新疆塔塔尔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新疆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新疆内分泌学学会常委,自治区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1952年6月2日生于乌鲁木齐市。197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留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工作,现任新疆医学院内分泌科主任。1981年在北京学习日语。1986年在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举办的全国内分泌进修班学习。1994年在新疆大学外语系学习俄语一年。1997年在山东烟台举办的全国糖尿病强化治疗学习班学习。

伊力多斯·艾合塔莫夫不仅从医,还承担了教学工作。他给新疆医科大学的民族、汉语本科班讲授内科学、内分泌学、心电图学,受到学生们的好评。此外,他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于1997年、1998年、1999年撰写的《论医学院学生的教育问题》《糖尿病与心肌梗塞》《论高泌乳素学症》等论文发表于内地学术刊物。与妻子买合木坦·阿巴斯合编的《甲状腺疾病》《临床心电图手册》《实用心电图手册》《糖尿病200问》等4本专著已出版。1980年参加了全国糖尿病普查课题组。2001年参加了国家课题“中国糖尿病并发症”的调查(负责新疆地区的调查工作),撰写的数篇论文发表在《中华医学》刊物上。

1990年《碘治疗甲亢Graves病》一文获院级鼓励奖。1996年5月《糖尿病的运动及饮食疗法》一文被评为新疆医科大学“优秀论文”。1996年被新医科大科研处评为“优秀作者”。2002年5月在北京参加“国际糖尿病会议”及“国际亚太会议”。1995年荣获院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1997年及1999年荣获院级“优秀工作者”称号。1999年荣获扶贫下乡医疗队南疆片区“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二十九、法丽德·艾里娃

法丽德·艾里娃,女,1920年生于塔城县。1927~1933年在塔城市古兰丹小学读书。1934~1936年在塔城市买合木迪亚小学教书。1937~1939年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洋行街塔塔尔清真寺属下塔塔尔小学任教。1940~1942年应聘在迪化塔塔尔族小巷塔塔尔小学担任教长兼教师;1942年底该小学并于迪化第六小学,1942~1945年,在第六小学任教。法丽德·艾里娃女士自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自治区水利厅、新疆大学图书馆工作,于1982年退休。

法丽德·艾里娃女士在各地当小学教师时,积极组织师生开展现代文艺活动,举办现代文艺晚会和国际交谊舞表演会。她应邀参加维吾尔歌剧团、哈萨克歌剧团、塔塔尔歌剧团演出活动,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塔塔尔语表演各种角色。她参加塔塔尔剧团演出,在《难得的情人》《佳米拉》《打工仔艾合买提》《女式皮鞋》剧目中扮演女主角,用塔塔尔语表演;参加维吾尔剧团演出,在《艾热甫与赛乃姻》《婀娜尔汗》剧目中扮演女主角赛乃姆、婀娜尔汗角色,在《热比娅马赛伊丁》《卖货郎》剧目中扮演女主角,用维吾尔语表演;参加哈萨克剧团演出,在《玉帛姑娘》剧目中扮演女主角,用哈萨克语表演。使用各种语言的演出都非常成功,颇得各族观众热烈欢迎,产生了极大影响,获得了“新疆百灵鸟”之美称。

三十、热孜娅·艾里娃

热孜娅·艾里娃,女,1930年生于塔城县。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塔尔文化研究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间文学学会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口头文学学会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克文化研究会会员。1988年担任“自治区老有所为‘精英奖’评委会”评委,荣获自治区“老有所为精英”称号。

热孜娅·艾里娃1961年毕业于新疆语文学院外语系俄语专业本科班。1961~1980年在塔城地区教育局、地区高级中学任教。1981年调至新疆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至今。在新疆师范大学任教期间,曾借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和《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办公室工作,带领调查组赴全国各地、新疆各地州(市)搜集了中国塔塔尔族的社会、历史情况,编写了专题资料,为后期编写《中国塔塔尔简史》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做了大量工作。

热孜娅·艾里娃长期从事塔塔尔族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研究,成果显著。她的专著《塔塔尔族歌曲集》(维语言简谱版)于1982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30首歌曲被选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汉文版)。为《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传说故事·塔塔尔部分》《中国少数民族谚语集·塔塔尔族部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观·塔塔尔族部分》《新疆民族词典·塔塔尔族部分》撰稿,上述汉文版本分别于1988年、1991年、1993年、1995年出版。

三十一、热娜·阿克姆里纳

热娜·阿克姆里纳,女,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主任医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塔尔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

1963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长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医疗机构工作,历任武警乌鲁木齐总队门诊部主任,享受副军级待遇。

热娜·阿克姆里纳通晓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汉语、俄语和塔塔尔语,长期从事塔塔尔语言文字研究,特别在现代塔塔尔语音学方面具有较高造诣。在中国塔塔尔族留学生出国前的准备阶段,开办了“塔塔尔语培训班”,亲自讲课。与他人合作绘制了中国塔塔尔语分布图,主要事迹前文已述。

三十二、阿合塔木·谢力甫

阿合塔木·谢力甫,中共党员。1922年生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高级畜牧师。历任乌鲁木齐市郊区第一届、第二届人代会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奶牛会理事长兼办公室主任,新疆畜牧学学会常务理事,自治区《新疆畜牧业部门区划、新疆家畜家禽品种志》编审委员会委员,新疆富蕴县牧工商联合企业顾问。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颁发的“从事科技工作荣誉证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在新疆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1989年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阿合塔木·谢力甫1939年毕业于新疆畜牧兽医专科学校。1942~1944年,在迪化南山牧场当技术员。1945~1949年新疆建设厅畜牧技术室当技术员兼迪化南山牧场场长。新疆和平解放后,1950~1951年在新疆畜牧厅计划科工作。1952~1954年在畜牧厅畜牧科当技术员兼缓定种羊场(直属畜牧厅)场长。1955~1956年在畜牧厅畜牧科当技术员。1956~1958年任畜牧厅畜牧兽医干部培训班主任。1959~1983年任畜牧厅畜牧科副科长。1984~1986年任畜牧厅畜牧处调查研究员。

阿合塔木·谢力甫在历任畜牧兽医干部培训班主任期间,讲授畜种改良、家畜饲养管理、饲料加工、草场管理等课程,撰写的《新疆优良家畜白头牛》一书1987年由新疆科普出版社出版。为培养自治区畜牧兽医战线少数民族骨干力量和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做了大量工作,在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民众中享有较高声誉。

三十三、鲍热增

鲍热增,1937年7月生于迪化(今乌鲁木齐)。农业技术专业系列高级畜牧师。现在昌吉州呼图壁县畜牧兽医站工作。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委员、昌吉回族自治州科协委员、昌吉回族自治州科协常委、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大代表、呼图壁县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委、呼图壁县科技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呼图壁县拔尖人才评审委员会委员、呼图壁县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等职。1956年毕业于新疆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1956~1963年,在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学校畜牧兽医科任教。1963~1937年,在呼图壁县芳草湖总场二分场、三分场当兽医。1973年至今在呼图壁县兽医站工作,先后任副站长、总工程师等职务。

在科普工作中为宣传实用技术人员,曾写出60多篇宣传讲稿,为当地科学养畜奠定了基础,多次荣获科普荣誉证书:为县绵羊改良作出了贡献,并第一次在呼图壁县开始推广《牛的冻精配种技术》,为基层培养冻精配种员46人;承担《牛的同期发情试验研究》科研项目,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呼图壁县科技成果一等奖;承担《应用四氯化碳治疗冬季绵羊疥癣病》项目,荣获1981年县科技成果二等奖和荣誉证书;承担《呼图壁县羔羊痢疾病防治措施研究》项目,获1982年呼图壁县一等奖。1977~1982年连续7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消灭控制包虫病和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贡献突出,1993年荣获牧渔业部荣誉证书及两枚胸章。1984~1995年荣获自治区、自治州、县级荣誉证书24种。

三十四、吐尔逊·泰伊·艾利尤夫

吐尔逊·泰伊·艾利尤夫,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届、第十一届代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塔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塔塔尔族优秀企业家,主要事迹前文已述。

三十五、克迪拜科·伊尼科夫

克迪拜科·伊尼科夫,1939年10月生于乌鲁木齐。中共党员,高中高级教师,研究员。

1959年参加工作,1999年退休。60多年以来,一直从事民族教育工作。1960年,创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合收割机厂子女学校。历任子女学校小学教长,中学(含高中班)教务处长,中共农机子女学校党支部委员,总厂教育科科长兼督学,多次荣获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优秀教师”“民族教育先进工作者”“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在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械工业厅成人教育研究会研究员期间,成功地举办了三期“少数民族中级技工培训班”,发表了5篇科研论文,其中题为《初谈我区少数民族技工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文(见《新疆机械科技教育》1992年第2期)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械工业厅、教育厅的嘉奖。

克迪拜科·伊尼科夫先生还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第五次归国华侨侨眷代表大会代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侨联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

三十六、马力克·恰尼希夫

马力克·恰尼希夫,1952年生于乌鲁木齐。初中毕业后在吐鲁番接受教育。1970~1972年在乌鲁木齐市铁皮制品厂当工人。1983年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五种丛书”办公室聘请,参加《中国塔塔尔简史》的编写工作。1986年调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工作至今,担任编辑。1986~1996年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塔尔文化研究会理事兼秘书长。

马力克·恰尼希夫先生的维吾尔文专著《中国塔塔尔族教育史》于2001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汉文版于2005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塔塔尔文版于2007年由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喀山出版社出版。

三十七、马力克·艾则孜·外里尤夫

马力克·艾则孜·外里尤夫,中共党员。1970年出生于乌鲁木齐市。1993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生物师资专业本科班。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学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的专职副教授)高级兽医师,青年骨干教师,中国青年联合会代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是对全自治区各地州县(市)监督站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专门机构,每年培训两期,开设有家畜禽的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原虫病、蜘蛛昆虫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防治、实验室诊断与各种虫体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课程。2003年以来,马力克·艾则孜·外里尤夫承担各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为继续提高各地(市)州、县监督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作出了贡献。

长期以来,马力克·艾则孜·外里尤夫教授在家畜禽的吸虫病、绦虫病、原虫病、蜘蛛昆虫、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防治、实验室诊断与各种虫体的鉴定、标本的保存、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病料的采集、病料的保存、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技术、琼指凝胶免疫扩散(AGID)试验、口蹄疫病的诊断技术、细菌抹片的几种方法及其制备、常用染色液的配置和细菌常用染色方法、细菌的基本形态及构造的观察、培养基的制作技术、细菌的培养技术及培养形状观察、药敏实验方法及结果观察、牛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及防治、马鼻疽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及防治、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查技术等广阔领域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2005年以来独立完成“伊维菌素注射剂对牛皮蝇蛆病防治效果试验”“伊维菌素注射剂对羊鼻蝇蛆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等课题。

1993年以来发表论文47篇,其中《论金蟾刍囊散和卵黄抗体在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应用》《中西结合治疗鸵鸟财血霉形体病并发大肠杆菌病》《金蟾防瘟散增强ND, IBD疫苗免疫水平试验》等论文分别发表于《新疆农业科学》《中兽医药研究进展》《新疆医科大学学报》《草食家畜》《新疆畜牧业》《知识—力量》《新疆农村科技》专业期刊。《中药腹泻灵治疗七彩山鸡大肠杆菌性腹泻》《肉鸽新城疫的诊治》等论文被西北中兽医会议评为优秀论文,并获得优秀论文奖。

另有合作出版著作两部。

三十八、克合热曼·海凯莫夫

克合热曼·海凯莫夫,1955年生于乌鲁木齐市。1977年毕业于乌鲁木齐师范学校大专班。现为乌鲁木齐第五小学高级教师。

克合热曼·海凯莫夫老师1983年担任德育教导主任。1986年组建第五小学足球队,参加全市足球比赛,荣获全市第一名;参加自治区足球比赛,获得自治区“优秀奖”。1981年负责电教化工作,并兼任全校电教化教育辅导员。承担自治区科研项目,完成了“双语教育研究”课题,荣获国家教育部“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三十九、海扎托拉·艾尼瓦尔·海山

海扎托拉·艾尼瓦尔·海山,中共党员。1959年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校办公室主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塔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级讲师。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先进科研工作者”。

从事科研工作30多年来,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文化塔塔尔族对近代伊犁教育事业的贡献》,发表于《中国民族》合文版,2003年第1期;《浅谈塔塔尔族传统节日撒班节》发表于《中国民族》哈萨克文版,2004年第3期;《浅谈塔塔尔族明星阿布都拉·托海一生》发表于《伊犁日报》哈萨克文版,2004年11月18日副刊;《浅谈撒班节》发表于《伊犁日报》维吾尔文版2004年1月10日副刊;《浅谈阿布都拉·托海的创作艺术》发表于《伊犁日报》合文版,2006年4月12日副刊;《浅谈塔塔尔族婚礼习俗》发表于《伊犁日报》哈萨克文版,2008年8月21日副刊;《伊宁塔塔尔学校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发表于《伊犁日报》哈萨克文版,2008年8月15日副刊;《略谈塔塔尔族的蒸气浴室》发表于《伊犁日报》哈萨克文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