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标准视野中的生态旅游

国际标准视野中的生态旅游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2年10月21至25日,该标准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国际生态旅游大会上正式公布实施。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在国际标准的视野中,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强调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强调生态的可持续性。其二,生态旅游注重自然区域,强调生态旅游产品或服务必须是以体验大自然为核心的。
国际标准视野中的生态旅游_兼议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_生态文明:利用与厚生

喇明清

一、国际标准视野中的生态旅游概念

(一)学界对生态旅游概念的不同描述

严格说来,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专家学者和旅游管理者对此有着不同的描述,甚至可谓众说纷纭。究其原因,既有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上的不断深化问题,也有研究者或开发和经营管理者人为的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现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逐渐风行于全球。在美国著名学者豪金斯(Hawkins)于1980年编写的《旅游规划与开发问题》论文集中,收录了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Claude Moulin)的《有当地居民与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这篇论文,该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这一概念,但莫林对生态旅游也没有做出一个严格的界定。1983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端(H.Cebllos Lascurain)在文献中使用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注:学界大多认为这是首次提出,认为莫林提出的“生态旅游”这一概念不具有现在所指的生态旅游的意义。)这一名词的正式确认是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1988年,他又进一步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旅游者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研究野生动物和享受旖旎的风光。”[1]这一概念提出后,很快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国际上各种绿色和平组织和旅游组织、大学和研究机构等采取各种形式,对生态旅游进行研究、宣传或旅游实践。

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上,做出比较综合性的描述的是Ralf Buckley,其在1994年参与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制定《国家旅游战略》时,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和环境教育的旅游。

另外,国际生态旅游学会(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1992年所做的定义也极具代表性,它将生态旅游界定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2]

在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93年9月在中国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会议上对生态旅游所做的定义:“倡导爱护环境的旅游,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享受自然及地域文化。”[3]

分析上述对“生态旅游”所做的种种定义,虽然其所做的描述各异,但可以看出,生态旅游的概念在不断被拓展,内涵在不断被丰富与充实。并且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点,即已基本形成一个共识:生态旅游既能体验大自然,又充分关注生态(包括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在内的原生性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及当地发展的特殊旅游形式,它与自然旅游等其他形式的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

同时,上述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各不相同,这也反映出理论界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尚存在较多的分歧,生态旅游的概念尚在形成之中。

(二)国际标准视野中的生态旅游概念

2000年11月,全球生态旅游认证机构以及来自联合国环境署(UNEP)、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绿色环球21”组织(Green Globe 21,以下简称GG21)、国际生态旅游学会(TIES)的专家学者聚会美国纽约州莫霍克山庄,共同讨论制订了国际生态旅游认证的原则性指导文化,即“莫霍克协定”。根据“莫霍克协定”的原则指导,全球最具权威性的可持续旅游认证组织“GG21”联合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共同制定了“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并将这一标准提交给2002年5月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国际生态旅游高峰会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2002年10月21至25日,该标准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国际生态旅游大会上正式公布实施。通过近两年的实践,2004年8月,对“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使之更科学更可行。世界旅游组织(WTO)特别推崇“GG21”,认为其是全球旅游业的核心规范体系,“GG21”也就成了目前世界上唯一涵盖旅游全行业的全球性旅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

《GG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做出如下描述:着重通过体验大自然来培养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从而达到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在国际标准的视野中,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强调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强调生态的可持续性。即生态旅游要保证生态秩序不受损害,为实现这一保证,也就必然要求在生态旅游的所有层次的决策中,将生态和经济联系起来。比如,在生态旅游标准中,有关企业应当造福当地社区和支持自然保护项目的要求,就涉及关于公正等问题。而且,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可见,生态旅游与其他任何形式的旅游相比,都能提供更好的环境保护、社区福利和游客教育。其二,生态旅游注重自然区域,强调生态旅游产品或服务必须是以体验大自然为核心的。同时,也强调让游客享受文化体验,或者其他乐趣(如餐饮)。其三,某旅游产品要成为真正的生态旅游产品,就必须实现其增进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这一点将生态旅游产品同单纯的自然旅游或文化旅游或探险旅游区分开来。生态旅游比这些类型旅游的层次更高,因为它要求游客在度假的同时,获得对生态的理解,受到恰当的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并不是指正式的学习,也不会打扰游客的享受过程)。

《GG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对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所作出的定义,连并标准及其评估体系一起,得到国际上相关权威机构和业内权威人士的共同认可并公布实施。这也就说明理论界针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所出现的分歧逐步缩小,进而达成了初步共识。

二、国际生态旅游标准中应严格遵循的原则

(一)国际生态旅游标准的基本原则

《GG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的主要目标是:帮助生态旅游产品的经营者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尊重社会和社区的价值观,致力于改善环境和生态旅游概念;通过满足负责任的生态旅游实践标准来取得更好的商业效益。这一标准的实施必将有助于在全球、各国以及各地区范围内,全面改善环境、社会和文化形象。

为达到上述目标,新修订并公布的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在其制定中,严格遵循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及支持原则。这些原则包括:(1)生态旅游经营者公开承诺遵循生态旅游的原则,并制定管理体系,确保其实施效果(生态旅游政策、实践以及法规框架);(2)生态旅游要求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注重自然区域);(3)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体验自然和文化的机会,并增进其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赞美(讲解与教育);(4)在生态可持续和了解潜在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生态旅游经营方式(生态兼容的基础设施);(5)生态旅游产品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生态可持续的实践,保证经营活动不会使环境退化(生态可持续实践);(6)生态旅游应该保护做出切实的贡献(为保护做贡献);(7)生态旅游应该对当地社区的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生态旅游造福当地社区);(8)生态旅游产品在开发和经营阶段都必须保持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敏感,为保证当地文化受到恰当的对待,需要咨询当地居民,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并真实地反映当地文化价值观(尊重文化及其敏感性);(9)生态旅游产品应满足或超出顾客的期望(游客满意度);(10)生态旅游向顾客提供有关产品的真实、准确的信息,使顾客对产品有符合实际的期望(诚信营销);(11)生态旅游产品对自然、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化,并且依照确定的行为守则进行经营(影响最小化行为守则)。[4]其中,第(4)、(5)条是生态旅游产品的核心,其贯穿于产品策划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环境可持续实践。

(二)国际生态旅游标准的支持原则

为了使国际旅游生态标准的基本原则更为明确,“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对这11条基本原则中(3)、(4)、(5)条还提出了支持原则。如对第(3)条提出了三点支持原则:A.生态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讲解服务(讲解服务);B.对讲解进行充分准备,确保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游客(讲解计划);C.直接为游客服务的一线员工有能力提供有关游地点的自然价值、文化遗产和保护方面的准确信息,导游人员能提供高质量的讲解(员工培训)。对第(4)条提出了两点支持原则:A.生态旅游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不突出于周围视觉景观;B.采取负面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建设方式(可持续建设计划)。对第(5)条提出了九点支持原则;A.生态旅游经营者已经确认其活动的环境风险,并已经准备和实施了相应的管理方案(环境管理计划);B.生态旅游产品以废弃物最少化的三个层次(减排、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常称为3R)作为经营的基础(废弃物最少化);C.生态旅游产品应尽量提高能源效率,并尽量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D.尽量减少用水,使用生态可持续的水源(水源保护);E.尽量减少污水和废水,并进行处理,使其不造成环境危害(废水和污水处理);F.制定并实施一套工作方案,在产品经营期间保护旅游地点的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乡土植被、自然水系和自然风景(即:生物多样性保护);G.生态旅游产品对当地的空气质量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最小化(空气质量);H.生态旅游产品应尽量减少人工照明对环境的影响(照明影响);I.顾客有机会在自然环境中体验自然的宁静(控制噪音)。

(三)国际生态旅游标准的具体阐述

《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围绕这11条基本原则的要求,对这11条原则还分别逐条进行了具体阐述。例如:生态旅游第(3)条原则(讲解与教育原则)在作了如上所述的三点支持原则后,还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阐述:A.生态旅游产品应该为游客提供环境讲解和教育机会,以便让游客学到更多有关当地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知识;B.生态旅游产品应该为讲解活动项目制定环境讲解计划,且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教育和保护的目标和目的;教育的对象和涉及当地自然、文化和社会价值的相关的讲解主题;讲解方法要符合大多数游客的需要;讲解内容的细节,包括当地自然和文化保护的意义,减少环境影响的有效方法以及在文化敏感区域的恰当行为;讲解信息来源和资料的参考目录和概要。C.生态旅游产品应该证明所有员工(直接为客户服务的一线员工)都了解:旅游产品所在地以及当地居民的自然、文化和遗产价值;产品所在地的环境管理情况;生态旅游的原则及其如何在产品中体现这些原则;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员工应遵循的行为方式;遇到紧急情况应采取的应对措施。D.生态旅游产品应该证明生态旅游的导游了解:环境讲解系统与交流体系;产品所在地的环境与自然保护问题;减少环境影响的方式方法;探险类活动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资质等。又如对第(7)条原则(生态旅游造福当地社区)还进行了以下具体阐述:生态旅游产品应该采取符合产品的性质和规模的以下措施:雇用当地员工;购买当地产品;使用当地服务;出售当地生产的旅游纪念品;以人、财、物支持当地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节庆等其他活动。对第(8)条原则(尊重文化及其敏感性)还进行了以下具体阐述:生态旅游产品应当可以证明:已经采取措施,与当地社区,包括与区内文化(传统)相似的人群保持联系;已经考虑到了当地社区的文化敏感性;当地文化习俗得到遵循;文化公约得到尊重;对当地文化信息的讲解准确无误。高级生态产品还应具备“尊重文化的敏感性声明”,对以上方面做出书面的承诺。

由此可见,国际生态旅游标准的基本原则及其支持原则,以及对这些原则的具体阐述内容都很丰富,很有针对性。并且,在这些原则及其具体阐述内容的指导下,所作出的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及其指标评估体系为生态旅游产品及其经营者提供了一套工作框架。从环境和社会表现等方面对其进行达标评估和认证,促进其持续改进。

三、基于国际标准的生态旅游产品认证及其意义

(一)“GG21”生态旅游认证

“GG21”标准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而为旅行、旅游业这种特殊部门专门制定的,其目的是要在全球、各国以及各地区范围内全面改善环境、社会和文化形象。因此,“GG21”不仅注重企业(景区)的环境问题,而且,还关注企业(景区)外部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强调企业(景区)对当地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这也正是“GG21”认证与“ISO14000”认证的显著区别。另外,“GG21”标准体系还针对旅行旅游20多个行业的特点制定了可测定的指标体系,要求所有加入“GG21”认证的企业必须首先通过量化的可持续性达标评估。这样,GG21认证就可以根据旅游行业的特点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定量的有效评估和审核。而且,“GG21”标准体系要求实施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注册申请“GG21”认证分为ABC三个步骤,即加盟成为“GG21”会员(A);申请达标评估(B);申请认证评估(C)。

要获得“GG21”生态旅游认证,生态旅游产品必须满足“GG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所有的相关实施要求,以此来证明其符合生态旅游的11条原则。作为生态旅游产品的经营企业,在申请达标评估时,要求统计的指标包括能源消耗量、水资源消耗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雇用当地员工比例、购买生态标记纸张比例、生物可降解化学品使用情况、员工培训情况以及当地自然保护贡献情况等。“GG21”将根据生态旅游达标评估指标的规定,要求企业递交量化数据。若所有数据都达到评估指标的基点实践水平,方可进入认证程序。

(二)进行“GG21”认证的意义

(1)可以降低成本,节省开支。通过认证的生态旅游产品必然是减少了能源消耗,减少了废弃物总量,减少了淡水用量,以及通过综合系统的处理方法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节省开支,降低成本的目的。可以说,加入此认证即是绿色创新

(2)增强竞争力。在可持续理论与实践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生态旅游产品通过认证,既能改善其经营企业(景区)的环境与社会形象,可以获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国标认同和资信证明,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和给道德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国际信誉,也给口说无凭的生态、绿色等时髦标签赋予实际内涵。其所提升的不仅是地区范围或国内的竞争力,而且是国际竞争力。

(3)促进市场营销。经过认证的生态旅游产品将通过“GG21”网站在国际上进行市场营销,具有吸引更多游客的潜力。因旅游企业及其旅游产品承诺应用可持续旅行旅游原则来进行经营活动,所以,旅游消费者更为信赖,消费者将“GG21”认证视为检验和挑选旅游产品及其服务的参考,体现他们对保护环境、对旅游景区所在国与所在地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的尊重,这就使生态旅游产品在新型市场上占据制高点、赢得客户和增加商机都成为可能。

(4)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社区关系。旅游景区或旅游设施附近的社区能够把“GG21”认证视为一个检测和改善环境与社会文化影响的方法,以此促进其实施减少环境负面影响的标准,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系统长久健康的目的。同时,也可作为其检测旅游企业是否遵守政府规章制度的方法,有助于鼓励企业改善它们的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因为“GG21”标准要求优先考虑雇用当地员工、使用当地产品和服务,因此,进行“GG21”标准体系的认证能够充当一种工具,帮助地方实现社会公平,使当地社区在与投资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谈判中获得有利的地位。国际经济援助组织也必将会把“GG21”认证当作确保实施高质量项目的手段。通过认证的项目更容易赢得国际承认并减少与政府法令和旅游社区之间的冲突。

(5)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员工责任感和企业生产力的提高都与企业拥有清晰的环境政策、良好的员工培训计划和展示环境改善成效相关。很好地了解雇主在生态环境可持续方面的承诺,可以对员工的精神风貌产生积极的影响,必将大大地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四、我国在发展生态旅游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既能使旅客体验大自然,又能充分关注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充分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旅游形式,它在我国也得到了推崇。但是,我国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在本文中,笔者谈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一)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普遍存在着较大的误区

目前,一些业界人士(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和绝大多数游客对生态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上,仍然停留在最早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上,把生态旅游的对象仅仅认为是自然旅游资源,未认识到生态旅游的客体既应当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也应当包括人文旅游资源,片面地将人文旅游资源排除在生态旅游的客体之外。从生态旅游概念的最初提出至今,保护生态环境一直被作为生态旅游的关键因素来考虑的,但一些业界人士(特别是开发商)和较多的游客未能虑及此。开发商大多仅仅想利用好的生态环境尽快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游客仅仅想到尽情享受优美的生态环境,未虑及自己同时还应当是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者。至于能虑及让当地社区参与,让当地人也从中受益这类原则的就更少了。

在专家学者之间,专家学者与管理者之间,目前对生态旅游概念及其界定往往各执一词,可谓尚处于争论阶段。更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专家学者或生态旅游实践者甚至对此还有“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现象。他们无视全球范围内的业界目前对生态旅游已形成的原则性共识,不从这一共识的基础上去充实完善理论或规范实践,而是仅仅从自己对此拥有的相关知识或旅游资源,来人为地对生态旅游作狭义地诠释,有的认为“生态旅游”仅仅是在多种形式的旅游实践中应当接受的一种理念,而不可能落实到特定的旅游产品,没有认识到生态旅游是多种形式的旅游中可付诸旅游实践的一种旅游形式,即在21世纪旅游发展中具有品牌意义,具有发展趋势,能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形式。因为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有误区,或认识不到位,导致现实中很多挂着“生态旅游”招牌的旅游产品,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产品。许多地方把仅仅具备,或者说仅仅属于自然旅游、森林旅游或乡村旅游性质的旅游产品与生态旅游等同起来,以为生态旅游只是这些旅游形式的统称,而无质的区别。这种普遍存在的对生态旅游认识的不到位,是我国目前生态旅游不能够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生态旅游实践缺乏规范管理

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正因为对生态旅游认识普遍不到位,在生态旅游的实践中,也就没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依从,管理上缺乏规范化。在实践中,管理者或开发商重经济效应、轻可持续发展的偏见,使景区一经开发,资源和环境便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甚至使很多遗产地也沦为一些经营者掠夺性开发、牟取短期利益的聚宝盆。因而,即使是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生态旅游产品,很适宜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其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严重的威胁。从宏观视角来审视,因为对生态旅游的实践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致使生态旅游这一崭新的旅游模式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还未能成为引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排头兵。

五、借鉴国际标准,规范我国的生态旅游,引领旅游业步入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全球首脑会议)所形成的《21世纪议程》,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各行业遵守的基本原则。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发展的全过程,提出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的《可持续发展宪章》指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特别是那些环境敏感的地区,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

1996年5月,作为联合国“21世纪议程”的一个反应,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世界旅游组织(WTO)与地球理事会(Earth Council)联合制定了《关于旅游业21世纪议程》,作为一个关于旅游业的行动纲领。其中指出:旅游在保护自然中受益,而这些资源正是这个产业的核心;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旅游业有能力取得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巨大改善,能为其所在社会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2002年5月,世界旅游组织(WT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加拿大魁北克共同主持召开了世界生态旅游峰会,并发表“魁北克声明”,指出: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

世界各国已将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基本原则运用于生态旅游的开发中,并以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生态旅游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的影响。生态旅游既不只是旅游开发的一种新的方法,也不仅是一种为满足少数人特殊兴趣和需要而专门开发设计的特殊的旅游产品,而是代表着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是一种能使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

中国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其如何向深度发展,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我国,乃自全球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这样,才能使我国旅游业以良性、健康的态势向深度发展,进而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二)确认可行标准,严格规范管理,促进健康发展

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随着旅游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趋势,随着旅游行业内部寻求持续发展而对旅游发展模式做出的选择,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负责任的旅游发展模式,可以通过减轻环境压力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保护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来平衡经济利益,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共享,因而,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我国已经加入WTO,也就要遵守相关规则,履行有关承诺。我国旅游业作为世界旅游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也必须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应当从全球化着眼,将发展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借鉴国际标准,规范我国的生态旅游市场。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生态旅游产品申请国际生态旅游达标认证,以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为了使生态旅游在我国能够健康发展,在发展阶段上,可以先建立一些生态旅游示范区,对此加强实证研究,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实践,促进我国本土化的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使本土化的生态旅游理论体系不断完善。除了应当特别重视对旅游、环境、生态、景观生态、能源(主要是可再生能源)等学科有关理论应用于生态旅游领域的研究外,还应当根据我国国情,借鉴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理论,积极探索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与社区发展的关系,以及社区参与的模式,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由于生态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生态旅游所产生的正面影响远远大于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它是旅游发展的最佳选择,有着明显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能促进三者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的必然选择。所以,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在借鉴国际标准,规范我国的生态旅游,推动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方面,必须起到主导作用,并且,从财政上提供必需的资金支持,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行。

通过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作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借鉴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充分利用经济的、教育的、行政的、法制的以及科技的管理手段,对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企业、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旅行者以及与生态旅游有关的业内人士、社区居民等,与生态旅游相关的方方面面实施规范管理,从而实现生态旅游管理的核心,即处理和协调好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间的关系,最终实现这三大目标的有机统一。进而以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来引领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当生态旅游被广泛接受和普遍推广,并取代旅游的传统模式,而成为新的“大众旅游”模式时,生态旅游促进和引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才能完全实现。

[原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8期]

【注释】

[1]田里、李常林:《生态旅游》,“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8页。

[2]万绪才等:《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载《旅游学刊》2002年第2期,第69页。

[3]曾雪玫:《生态旅游与道孚民居开发》,《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论坛会议文集》,2004年。

[4]绿色环球中国代表处:《绿色环球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