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人口方面现存的基本问题

我国人口方面现存的基本问题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现存人口方面的条件,显然难以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提出的标准。但目前情况严重的是,人口持续增长的有效控制与合理分布问题。我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相当大。地方病患者累计达6 000万左右。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广泛人口覆盖性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严重滞后。
我国人口方面现存的基本问题_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

我国现存人口方面的条件,显然难以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提出的标准。

第一,人口基数过大,导致计划生育与劳动就业压力较大。人口基数过大,不是一个新问题。但目前情况严重的是,人口持续增长的有效控制与合理分布问题。2007年全国总人口为132 129万人。在农村、中西部和欠发展地区,生育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南方农村二三胎是常见现象,北方农村与欠发展地区可能更高。计划生育落实难度较大。特别是存在着地区发展程度越低,而人口增长却越高的严重不平衡现象。在人口稳定增长形势下,就业人口总量大且保持不断增长态势。2007年全国就业人员达到76 99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据预测,到2016年,15~64岁就业人口将达到10.1亿。[1]

第二,人口过多过快增长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在一定发展阶段,当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不变或者滞缓,则人口增长速度与生活水平的提升速度往往是呈反比的。只有经济发展速度超越人口增长速度,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才是可能的。而这需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并不断扩充与提升资源环境的容量才能达到。但在欠发达国家,当处于人口基数极其庞大而增长速度又较快的情况下,可用于开发人力资源并扩充资源环境容量的经济与科技资源极为有限。2007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7‰。今后仍将以年均800万~1 000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我国人均GDP为1 740美元。高收入国家人均GNP为36 264美元,中等收入国家为2 647美元,世界平均为7 011美元。我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相当大。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886元[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86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按低收入786~1 067元测算,我国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 841万人。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综合推算,2005年我国生活质量指数为50,高收入国家为101,中等收入国家为53。我国生活质量水平亟待提高,这必然要求我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第三,人口与教育、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尚不协调,导致人口素质不高,不利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公民社会成长。我国人口发展问题,不仅存在着数量庞大与持续增长的问题,更严重的是质量不高与人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的问题。2000年,我国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高达8 507万,农村就业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7.6%,25~64岁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4.63%。2005 年,我国大学普及率(在校大学生占19~22岁人口比例)为19%,高收入国家为67%,中等收入国家为26%,世界平均水平为24%。人口素质不高,严重制约我国科技进步与知识创新。2005年,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仅有7人,高收入国家为38人。每100万人申请发明专利的为51人,而高收入国家为757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1.4%,而高收入国家为2.4%。知识创新指数为28,高收入国家为101。我国离高收入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不仅知识与科研素质有待大幅度提高,我国人口健康素质也并不令人满意。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地方病患者累计达6 000万左右。2007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358.1万例;传染病发病率为272.4/10万,死亡率为0.99/10万。艾滋病呈蔓延之势。医疗卫生条件尚待强化,2005年,我国每千人拥有医生1.5人,高收入国家为2.6人。2007年,我国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为3.5人。

第四,社会保障与人口发展整体平衡性不强,导致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不和谐,制约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全、社会和谐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广泛人口覆盖性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体系的结构、层次、范围、容量、品质有待提升。到2007年,我国城镇人口规模达到59 379万人,城镇从业人员达到29 35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 10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2 05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1 64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2 15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7 755万人。以上各种社会保险覆盖率与城镇人口规模以及城镇从业人员规模还有相当距离。2007年农村人口规模达到72 750万人,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5.7%。2 271万城镇居民、3 452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国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47.6%[3],人均预期寿命为72岁,有的省份只有65 岁,而高收入国家已达到79岁。

第五,人口转移压力大,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任务都很艰巨。随着农业手工文明向工业市场文明的发展,城镇化与人口流动化成为现代化的重要指标。2005年,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40%,高收入国家为78%,中等收入国家为54%。2003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超过1.4亿。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严重滞后。流动人口的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及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等难度很大,需要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

第六,人口与资源、环境不协调,导致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强。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稳定增长的人口数量,对我国资源与环境的承载是一个巨大且日益强大的压力。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供水任务日益艰巨。2007年,我国人均水资源1 873立方米,减少3.0%。生活用水增长1.6%,工业用水增长2.7%。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2005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0公顷。以2000年为基期,2007年耕地面积指数已经下降到94.93%。[4]而粮食、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需求量的稳定增长,对我国第一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能源消费持续上升,2005年我国万元GDP能耗平均为1.6吨标准煤,单个省份最低值为0.79,而最高值达到4.14。到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比2006年增长7.8%。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局部虽然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仍在不断恶化。人居环境不容乐观。2005年,我国人均废水污水排放量为41.66吨,单个省份最低值为14.92吨,最高值达112.32吨。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为22 788.88标立方米,单个省份最低值为469.31标立方米,最高值达50 590.95标立方米。全国人均烟尘粉尘排放量平均为18.01公斤,有的省份只有2.66公斤,而有的省份则高达54.16公斤。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平均为87%,有的省份只有45%。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为54.7%,有的省份只有17.6%。

第七,“未富先老”现象日益凸显。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而城市医疗卫生基础健全,计划生育政策也得到较好贯彻,因此,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达7%以上。预计2020年将达到11.2%。大城市,如上海,从1993年开始,人口自然变动就出现负增长,2007年,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2005 年,65岁以上人口达19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4.04%。据预测,2030年将可能达398万人。全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人口老化将对经济增长、就业、社保等问题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有必要做好应对准备。

第八,城乡人口增长严重不平衡。目前,我国人口素质和数量危机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提醒的表现,即城乡人口增长严重不平衡,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大高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以乡村人口为主的中西部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大大高于城镇发达的东部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这可以从多年的统计数字反映出来。2004年全国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7‰,除广东高达8.01‰外,其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在3‰以下,如北京为0.70‰,天津为1.34‰,辽宁为0.91‰,吉林为1.76‰,黑龙江为1.82‰,上海为0.00‰,江苏为2.25‰;而中西部则往往高达5‰以上,如广西为7.20‰,江西为7.62‰,贵州为8.73‰,海南为8.98‰,云南为9.00‰,青海为9.87‰,新疆为10.91‰,宁夏为11.18‰,西藏为11.2‰。2006年全国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为5.28‰,除广东高达7.29‰外,东部地区大多数仍然处于3‰以下,如北京为1.29‰,上海为1.58‰,天津为1.60‰,辽宁为1.10‰,江苏为2.28‰,黑龙江为2.39‰,吉林为2.67‰;中西部除四川较低,为2.86‰,其余仍然很高,如贵州为7.26‰,江西为7.79‰,广西为8.34‰,海南为8.86‰,青海为8.97‰,西藏为11.7‰,宁夏为10.69‰,新疆为10.76‰。2005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5.89‰,除广东仍然高达7.02‰外,东部大多数地区仍然处于3‰以下的低水平状态,如北京为1.09‰,上海为0.96‰,天津为1.43‰,辽宁为0.97‰,江苏为2.21‰,吉林为2.57‰,黑龙江为2.67‰;中西部仍然居高不下,如安徽为6.20‰,江西为7.83‰,云南为7.97‰,贵州为7.38‰,青海为7.49‰,西藏为10.79‰,新疆为11.38‰,宁夏为10.98‰。2004~2006年间,东部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走低,而中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甚至有相对走高之势。

城乡人口增长严重不平衡导致的恶果将是严重的:第一,由于乡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高,人口素质难以得到快速提高,影响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第二,乡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若长期高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则城乡发展差距将持续扩大,而不是缩小;第三,城乡人口增长落差若持续加大,则中国整体人口素质可能面临相对退化的危险,创新型国家建设将受到拖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