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谈白马山寨的习俗和“池哥”舞

浅谈白马山寨的习俗和“池哥”舞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白马山寨的习俗和“池哥”舞班喜贵摘 要:白马人没有通用的文字,却有自己的语言,服饰绚丽奇特,民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但代表白马人文化、风情独特的“池哥”舞是神奇的。由于独特的风俗和自然的居住环境,使白马人“池哥”舞保留传承至今。白马人聚居的每一个寨子都有供奉山神的庙子、一年一度的跳神活动。“池哥”舞表演者才能出庙。
浅谈白马山寨的习俗和“池哥”舞_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论文卷

浅谈白马山寨的习俗和“池哥”舞

班喜贵

摘 要:白马人没有通用的文字,却有自己的语言,服饰绚丽奇特,民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但代表白马人文化、风情独特的“池哥”舞是神奇的。能展现出白马人从历史到现在的生产、生活等各种场面。由于独特的风俗和自然的居住环境,使白马人“池哥”舞保留传承至今。

关键词:白马人 “池哥”舞

白马河境内的大山深处居住着一支风情独特的古老民族,自称是氐族后裔,当地人称为“白马人”。

白马人大多数集中在白马河内的铁楼藏族乡,分别居住在白马峪河沿岸的尖石山、腰坪山、麦贡山、立志山、中岭山、入贡山、案板地、强曲、竹林坡、枕头坝、草河坝、寨科桥、迭堡寨、阳尕山。这里海拔在2000米左右,交通不便,仍保留着一部分古代本民族的特征。

一、白马人头戴的沙嘎帽形状及寓意

关于白马民族的族属问题,史料中有种种记载,民间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白马人没有通用的文字,却有自己的语言,白马语同羌族语言近似,而与藏语稍远。白马人的服饰绚丽奇特,头戴盘形圆顶荷叶边白毡帽,男子在毡帽上插一支挺立的白色雄鸡尾羽,表示勇敢刚直,女子插2~3支雄鸡尾羽或镏金红色锦鸡羽,寓意纯洁、温柔。

二、白马人的住房及生活习俗

白马人靠牧羊、养蜂、种麻织布等维持生计,以包谷、小麦青稞燕麦、洋芋、荞麦为主食,热情好客。往往是一家来客,全寨出迎,姑娘和老人双手举起五谷酒,唱着优美动听的酒歌,轮番相敬。白马人常食洋芋糍粑,首先选上等土豆,煮或蒸熟后晾晒水分去皮,把土豆放在专门的木槽内,用木榔头捣碎,土豆越捣越粘,和一种特制的酸菜合煮而成,品味上乘。这种酸菜,如包包菜、岩根菜、苦蒴菜等先切成段,用水洗净后,再在开水锅里适当地煮一下,盛于大木桶里,发酵一星期便可吃。并且一年四季都有这种酸菜吃。

三、白马人的丧葬、婚嫁及宗教

白马人在崇山峻岭中居住,实行严格的族内婚,一夫一妻制,虽有兄终弟继现象,但必须经过合法的手续,一直保持着古朴原始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风俗。白马人的婚姻方式,是先订婚后再迎娶。男方要娶女方,提前三天将自制的酒和肉背到女方家里去,正式迎娶那天,男方有七八个人到女方家,女方将会不准他们进门,要采取对歌的方式,对歌到一定程度时才准进门。一般在对歌歌词中语言交流已经差不多了,女方家才把亲朋好友叫来“唱酒”吃肉,商量其后的具体事项,女方家即可决定具体人数并送姑娘到男方家里去。在女方家里吃第一顿饭叫做下马饭,较简单,如面条等。而到男方家里就不同了,一般都要摆酒席,让女方家的客人吃三天三夜,吃好喝好后,第三天才交出姑娘,还要嘱咐许多注意事项。在这三天中男方家忙个不停,同时也是向女方家的客人充分表现实力的时候。

白马人既不信佛教也不信道教,在文化上接受儒家学说,在生活中信奉自然崇拜,自古崇拜山神、水神、土地神、火神及其他有灵性的自然神(物)。凡遇大事必告祖先,以祈求保佑。妇女生孩子不去医院,临产时由接生婆请祖先,烧香烧纸,求祖先保佑母子平安。办丧事则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儿子宰猪,嫁出去的女儿必须送上羊回去;家庭条件差点的,儿子杀羊,那女儿得送上两只公鸡回去,用这种方式以示对去世的老人的孝心。

白马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尊崇祖先,使弱小的白马人紧紧地团结起来,使其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

四、白马人“池哥”舞的装扮与神奇

白马人生性豪放,酷爱歌舞,几乎无人不歌、无人不舞,每逢亲朋相会,节日喜庆,大家围坐在火堆边,一个领唱,众声相和,高亢粗犷的歌声响彻山寨。白马人的舞蹈原始古朴。《圆圆舞》是白马人最喜欢跳的一种舞蹈,常在明月当空时,在院坝、草坪及篝火边进行。白马人传统的风俗是跳“池哥”舞,即农历正月初十以后,由各村寨表演者反穿皮袄,头戴木雕面具,装扮成威武怒目的金刚神和美丽娇艳的菩萨跳“池哥”舞。正月十五表演达到高潮,村村寨寨火光熊熊,歌声和击鼓乐声震天响地,男女老幼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唱歌,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一年一度的“池哥”舞非常严谨,其他时间是不能跳的。“池哥”舞这种舞蹈最少要3人起跳,跳者头戴面具,手执刀或佛尘之类。表现的内容从天地开始,接着出现猴子,然后又出现狩猎场面,大家磨刀磨箭集体狩猎,终于获得一只猎物,然后集体分享。它主要反映出原始社会白马人狩猎的生活篇章。接着又展现农业时代的种、耕、牧、打、晒和纺织场面。我们每逢过春节都要回山寨带头跳这种舞。真正的“池哥舞”是白马人过年时必须跳的重要且神圣的一件大事,表演者戴的面具脸谱排列非常讲究。〔排在最前面的一男一女(男性饰)两个头戴草帽的黑脸(代表猴子)是夫妻俩〕相传很久以前,他们俩千辛万苦组建了一个家庭,生了六个孩子叫“池哥”(同音),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为男孩,老五、老六为女孩。这家人勤劳、勇敢,粮食年年丰收,为了保持好运,他们决定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左右搞一次庆贺活动,祈求年年丰收吉祥,同时也敬拜帮过他们的神灵。表演队伍中排在最后的一个是流浪儿,不知他是从那里来的,无人看管,于是这家也把他收留了下来,并叫他为“志马言白”(意为孤儿),这样加起来共为九个人,代表各种神仙出场表演,延续至今。

白马人聚居的每一个寨子都有供奉山神的庙子、一年一度的跳神(“池哥”舞)活动。扮演神仙的表演者必须先到庙里拜神,化妆后才从庙子里出来,他们才能表演神,所以表演者非常认真。首先在庙内熟练动作,练习中如有不规范的动作,由长辈或是老年人指点,直到合格后方能出庙代表神仙到各家各户去表演。

山寨庙里有专人主持,当地叫阴阳先生,当“池哥”舞的表演者训练合格离开庙时,这阴阳先生也要做敬神、敬酒之事,然后放礼炮三声(这炮是当地自制土炮),又叫三眼炮。“池哥”舞表演者才能出庙。放炮者也很重要,当“池哥”到哪家哪户吃喝完离开时按习俗炮手要放一炮,如果这炮不响,认为不吉利,这家人要与放炮手理论,所以各家各户对放炮手的照顾也同这些“池哥”神仙一样看待,落座也是上席位。

“池哥”舞表演者从山神庙里“心领神会”之后,出得庙门前往各家各户,在院坝里围成一个圈跳神表演,到了适当时候,就进入堂屋。堂屋内设有酒宴,“池哥”舞表演者先得围绕酒席的桌子表演一圈后才能入席。敬酒的方式是一边唱一边敬,要用唱的形式与之交流,不能用普通对话交流,这样才显得尊重。志马和猴娃子无座位,户主也早给准备了两碗菜肴,但这菜肴不是给猴娃子们吃的,而让他们送给跟在表演队伍后面看热闹的群众吃。菜越丰盛,越显主家不吝啬。猴娃子在表演队伍中很自由,他们的位置可随意穿插,还可到户主的厨房里挑选好东西吃,猴娃子们在表演队伍中也算起开道作用,他们在开道时的说唱词是:“闪开闪开快闪开,这里有神要过来……”

“池哥”舞表演者把一桌酒肉吃得差不多时,炮手见机放响炮声,“池哥”舞表演者听见炮声,相继离席并摇动手中的神器(牛尾做的),口中念念有词:阿阿嗬嗬……意思是驱出家中的妖魔鬼怪。户主目送神仙离去。有的暂不收拾家中锅、碗、瓢、勺,一并跟在队伍后面到别的家去看热闹。如此这般,每个寨子都要跳这种“池哥”舞,要从最下面的麦贡山寨子跳起至最上面的迭堡寨结束,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跳完。

(作者简介:班喜贵,男,白马人,1964年生,甘肃文县,文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