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风格和非正式群体对工作场所偏离行为影响的研究

领导风格和非正式群体对工作场所偏离行为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2-09-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以上研究方向,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交易型领导、变革型领导、非正式群体、偏离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构建了比较严谨的理论研究模型。领导者的领导风格与员工的偏离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交易型领导通过交换满足员工的现有需求,而变革型领导激励下属达到比他们预期更好的结果。而交易型领导是指在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存在着一种契约式的交易。

柳晓菲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

作者简介:柳晓菲(1990-),男,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快餐企业面临的环境竞争性、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本文拟从快餐企业领导风格、非正式群和员工偏离行为之间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基于以上研究方向,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交易型领导、变革型领导、非正式群体、偏离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构建了比较严谨的理论研究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了提高餐饮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企业管理;快餐企业;领导风格;工作场所偏离行为;非正式群体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fast foo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un-certainty.In this case,How to improve the cohesion and competitiveness?This paper from the fast food companies leading the wa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l groups and deviations between employees find ways to solve problems.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tur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informal groups,deviations from the theory,and build a more rigorous theoretical research model.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this paper obtains the conclusion and gives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ohesion and cate-ring 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business management;fast-food enterprise;leadership style;workplace deviant behavior;informal groups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快餐企业经营发展势头持续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持续攀升,人力需求不断增加。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快餐企业入行门槛较低,行业内普遍存在缺乏高素质经理人才、人才流失率高等问题。领导者的领导风格与员工的偏离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许多快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员工与企业只存在利益关系,而领导者没有从根本上让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这就导致员工偏离行为经常发生。所以从理论方面研究快餐企业中领导风格对员工偏离行为的影响尤为重要。

在快餐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传统的管理方式遇到了年轻员工工作价值观的强有力的挑战。因此,进一步审视领导风格和非正式群体与员工偏离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作用,选择适合的领导方式,加强上下级之间信息的沟通,减少甚至消除一线员工的偏离行为,增进企业的整体绩效,是目前快餐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实证研究中国快餐企业中领导风格和非正式群体对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影响,分析领导风格的各个维度与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关系,以及非正式群体对这种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文献研究回顾

2.1 领导风格

领导风格可以定义为是一种由特定领导行为和态度的频数或密度所指引的一种重要的模式,这种模式使领导者着眼于不同的领导功能(Ca-simir,2001)。

Burns(1978)[1]通过对领导风格的分析把领导者分为交易型(Transactional)和变革型(Transformational)两类,认为领导风格是连续的,其中一端是交易型领导,另一端是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通过交换满足员工的现有需求,而变革型领导激励下属达到比他们预期更好的结果。

Bass(1995)[2]认为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各有不同的内涵。变革型领导是一种向员工灌输理念和价值观,并激励员工的过程,它通过更高的理念和价值观来激励下属。而交易型领导是指在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存在着一种契约式的交易。

Yan Ling等(2008)[3]认为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的区别是交易型领导更注重用理性和经济的手段去监督和控制下属,把奖励建立在即时、短期绩效的基础上,而变革型领导更倾向于激励员工和关切员工,把奖励建立在长期绩效的基础上。

2.2 非正式群体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George E.Mayo, 1881-1949)[4]从著名的霍桑实验中创立了人际关系理论,并首次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研究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巴纳德(Chester Z.Barnard,1962)[5]在其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中认为,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组织的目标达成起促进、限制和阻碍三种作用。

Baker(1981)[6]认为每个正式组织都要面对非正式群体给予的压力。郝旭光(1988)[7]认为非正式群体能够起到满足成员归属的心理需要、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促成成员共同提高、有很强的内聚力以及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化等方面作用。

Bessie(1994)[8]进行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群体的支持系统的研究,认为正式组织应该建立对非正式群体存在的支持系统;李德民(1997)[9]认为同正式组织一样,非正式群体也具有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正式群体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功能。

朱莉莎(2001)[10]认为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具有补充作用,应当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汪云泽(2007)[11]从外部环境、组织结构、决策系统以及组织文化等方面论述了非正式群体对组织效率的影响。

2.3 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

工员工作场所偏离行为(Deviant behavior)指的是员工在工作场所中自愿进行的违背组织重要规范并且威胁到组织正常运作的行为(Bennett和Robinson,2000)[12]

Holtz and Harold(2010)[13]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公平相关的价值观影响了员工不公平感知所带来的工作场所偏离行为(workplace devi-ance)。

研究发现受到公平对待的员工更可能遵守组织政策、表现出额外的自觉性和利他行为(Cohen-Charash&Spector,2001)[14]。Spector和Fox (2002)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导致或诱发各类偏离行为的前因变量有所不同,如工作中感知的压力可能会导致雇员对组织财产的滥用或故意破坏;而人际间的冲突或工作的不满意会诱发员工的偷窃行为等。

Schat(2006)[15]的研究表明辱虐管理会引发下属的愤怒情绪,进而转化为对其它同事的攻击行为,即愤怒情绪在辱虐管理与攻击行为间起着中介作用。

报酬体系设计不当、社会影响作用、管理者对员工的负面的和不信任的态度、角色压力、组织不公平等是引发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企业环境因素(张燕、陈维政,2008)[16]

工作压力除了会给员工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也会对组织产生消极影响,表现为消极情绪所引发的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早退、缺勤、离职等)(李源,2011)。

3 研究假设

3.1 研究构想

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拟从组织角度出发结合快餐企业的现状,通过建立领导者风格和非正式群体对员工偏离行为影响的测量量表来分析领导者风格和非正式群体对员工的偏离行为是否存在显著影响,从而为企业是否需要调整和规范快餐企业领导者风格,从而减少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3.2 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

3.2.1 研究假设

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一般与环境相关性密切,其受环境和情境因素的影响,如领导方式、经济状况、工作复杂性、企业文化等都对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产生影响。交易型领导严格按规章制度行事的风格和奖罚分明的规章制度及及时督查纠正偏差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励和束缚力,会大程度地减少或抑制员工的偏离行为。变革型领导者能够促进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当员工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善于与员工沟通,能够减少企业的恶性人际冲突,从而避免员工偏离行为。

非正式群体在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对员工行为造成影响时,非正式群体通过左右成员的行为来调节这种影响的程度。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和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当它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时,就会起积极作用;当它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时,就会起到消极作用。

因此,基于以上文献和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H1):交易型领导对员工的偏离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假设2(H2):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的偏离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假设3(H3):非正式群体对交易型领导与员工偏离行为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假设4(H4):非正式群体对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偏离行为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3.2.2 理论模型

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以往研究的成果和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企业领导风格和非正式群体对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

图3-1 理论模型

该理论模型由三部分构成,左边是领导风格的构成,包括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数据分析提取的两种领导风格类型;右边是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中间是非正式群体作为领导风格对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影响的调节变量。

4 实证分析

4.1 样本构成及数据统计分析

4.1.1 样本构成

调研样本由10家西安的快餐企业的员工构成。本研究的发放预调研样本200份,在回收的200份问卷中,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80%。本研究的样本量满足条件,可以进入随后的分析阶段。

4.1.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发放预调研样本200份,在回收的200份问卷中,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80%,有效样本量满足Nunnally和Berstein(1994)建议的样本量至少为题项5倍的要求。样本概况如表4-1所示。

表4-1 样本描述

通过表4-1样本描述统计可以看出,本次调研的样本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9%,年龄30岁以下的占75%,在本公司工作3年以内新员工较多,占80%,一线员工占63%。这表明本次调查的样本以一线工人为主,文化层次较高,以80后、90后年轻员工为主。

4.1.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4-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表4-2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变革型领导比交易型领导的均值更高,说明变革型领导方式更多。本研究涉及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变量对结果不产生影响,故在后面的实证研究中不再考虑这些变量。

4.2 交易型领导对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作用效果的实证分析

计算交易型领导与非正式群体、偏离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数据如表4-3所示。

表4-3 交易型领导与员工偏离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

**.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表4-3可知,交易型领导与偏离行为显著负相关,为(r=-0.930,P<0.01),以上相关关系为研究假设的检验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支持。

4.3 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作用效果的实证分析

计算变革型领导与非正式群体、偏离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数据如表4-4所示。

表4-4 变革型领导与员工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

**.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4-4说明,变革型领导与偏离行为显著负相关,(r=-0.884,P<0.01),以上相关关系为假设检验提供了初步的数据支持。

4.4 非正式群体对领导风格与偏离行为关系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

4.4.1 调节作用的检验方法

本研究中我们主要使用回归分析来进行检验。根据已有研究的建议,我们对调节作用的回归分析主要分两步进行:(1)构造乘积项,即把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相乘;(2)分别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和乘积项对因变量的影响。看乘积项的系数是否显著,如果显著,就说明调节作用存在。

4.4.2 调节作用的检验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使用回归分析检验非正式群体的调节作用,使用SPSS分析结果如表4-5和表4-6所示,汇总结果如表4-7所示:

由表4-7的数据可以看出:非正式群体与交易型领导乘积项对偏离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921,T=-29.672);非正式群体与变革型领导的乘积项对偏离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871,T=-22.233)。

表4-5

表4-6

表4-7 调节作用检验汇总结果

5 结论及建议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交易型领导与偏离行为显著负相关;(2)变革型领导与偏离行为显著负相关;(3)非正式群体对交易型领导与员工偏离行为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非正式群体对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偏离行为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对快餐企业的相关建议有:(1)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一线员工,领导者要在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两种风格中进行转换;(2)领导者应该注重非正式群体的精神追求和理念,引导其向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3)根据员工的不同的需求层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致谢

论文的写作是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老师的悉心指导、同学的积极帮助是我顺利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此篇论文的指导老师王升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检索、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在他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本篇论文。

参考文献

[1] Burns J.M.Leadership[M].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8.

[2] Bass B.M.Theory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Redux[J].Leadership Quarterly,1995,6(4):463-478.

[3] Yan,L.,Zeki,S.&Miehael,H.Lubatkinetal.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s role in promoting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Examining the CEO-TMT interfaee[J].Academy of Management

[4] George E.Mayo.The Human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M].New York:Macmillan,1933.

[5] Chester Z.Barnard.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123-126.

[6] Baker H.Kent.Tapping into the Power of Informal Groups[J].Supervisory Management,1981,26(2):18-26.

[7] 郝旭光,论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特征、成因、作用和自组织控制[J].管理世界,1986(5):133-136.

[8] Wright Bessie.Self Help Among the Elderly:Formal and Informal Support Systems[M].Garland Publishing,Jan. 1994.

[9] 李德民,非正式组织和非权力性影响力[J].中国行政管理,1997,(9):24-25.

[10]朱莉莎,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4):103-104.

[11]汪云泽,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的影响[J].中国安防,2007,(7):96-98.

[12]Bennett,R.J.,&Robinson,S.L.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workplace devian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0,85(3),349-360.

[13]Holtz,B.C.,&Harold,C.M.Interpersonal Justice and Deviance;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terpersonal Jus-tice Values and Justice Orient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

[14]Cohen-Charash,Y.&Spector,P.E.The role of justice in organizations:A meta-analysis.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M].2001,86(2):278-321.

[15]Schat et al.Exposure to workplace aggression from multiple sources:Validation of a measure and test of a model [J].[Unpublished manuscript]Mc Master University,Hamilton,Canada.2006.

[16]张燕,陈维政.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形成原因和控制策略[J].经济管理,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