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麦克尔杜克德威特的动画生涯,动画“国际主义者”

麦克尔杜克德威特的动画生涯,动画“国际主义者”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75年麦克尔·杜克·德威特来到英国西萨里艺术与设计学院即今天的创意艺术大学学习动画。在校期间麦克尔·杜克·德威特观摩了大量东欧艺术动画短片并深受启发。与疯影动画工作室的合作与其说麦克尔·杜克·德威特与英国动画联系紧密,不如说他更接近法国动画。在商业片上获得了诸多成功与经验的麦克尔·杜克·德威特始终没有放弃个人创作的理想。

动画“国际主义者”——麦克尔·杜克·德威特(Michael Dudok de Wit)

一个蛮煽情的小引子

麦克尔·杜克·德威特,从这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不是英国人。他1953年出生于荷兰乌得勒支(Utrecht),是地地道道的荷兰人。那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动画》一书中呢?因为他在英国学习动画并定居于此(他的工作室也在伦敦),久而久之在人们印象中他便成了英国动画师。这种现象在英国动画界极其普遍,以至于有人这样评价英国动画历史——“英国动画史是由外国人创造的”。

之所以说他是“动画国际主义者”,则因为他生于荷兰,游学于瑞士与英国,在英国、美国、荷兰、西班牙工作,最终在法国疯影动画工作室(Folimage Valence Productions)创造辉煌、享誉世界。到目前为止,虽然他只导演了四部动画短片,但其国际知名度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英国动画大师。

记得第一次看他的作品是2003年,那时候北京广播学院动画学院还在学校南门旁的简易平房里。无意中看见一群刚入学的学生围着电脑大呼小叫地看片,本以为又是日本动画,结果一看,瞬间被那独特的美术风格所吸引!虽然不知道是啥,但仅仅几个镜头划过就使我充分理解了学生们为什么会兴奋得欢呼雀跃,确实牛!

2007年,当时在教室里看片的那群孩子毕业了。其中一个孩子的毕业作业——《邮差的故事》怎么看怎么像当年教室里放映的片子。我不知道这个毕业生是否受了麦克尔·杜克·德威特的影响,但看见她作业的那一瞬间我立刻回忆起2003年的那个欢呼雀跃、泪流满面的午后。时间过得真快啊,从新生到毕业生似乎只一个下午的时间。

2003年的那个午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观摩的动画片叫做《父与女》(Father and Daughter)。

学生时代与商业动画广告

麦克尔·杜克·德威特起先在瑞士学习版画,谈到为什么会选择动画专业时他说:“1975年我第一次参加安纳西国际动画节。我从早到晚看遍了所有的影片并被各式各样的动画片所吸引。同时我也见到了这些动画的作者,他们是一群专业、富有创造精神、开朗、真诚的人。我被他们吸引住了,并突然意识到——这种艺术形式无所不能!我这辈子注定搞这个了!”

1975年麦克尔·杜克·德威特来到英国西萨里艺术与设计学院即今天的创意艺术大学学习动画。谈到当年来英国求学的经历,他说:“我的动画生涯是从英格兰南部的西萨里艺术与设计学院开始的,那是一个开设动画专业的学校,当时全世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学校开设动画专业。我曾给加拿大、波兰、英国、比利时还有美国的五所学校写过信,最终我想还是英国的学校最好。”1978年麦克尔·杜克·德威特完成了毕业作业——动画短片《采访》(The Interview),他借小动物之口讲述了人们为什么不喜欢被录音采访的故事。

在校期间麦克尔·杜克·德威特观摩了大量东欧艺术动画短片并深受启发。同时他也非常喜欢主流商业漫画,例如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Hergé)(1)的《丁丁历险记》、卡尔·巴克斯(Carl Barks)的《唐老鸭》(Donald Duck)以及荷兰漫画家马丁·通德尔(Marten Toonder)的作品。“这些作者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但他们的作品是如此成熟、动人与充满智慧。《丁丁在西藏》是我看过最棒的漫画书。在绘画方面,伦勃朗(2)的光线运用与维梅尔(3)精致而祥和的气氛是我所推崇的。”在动画与电影方面,宫崎骏与俄罗斯动画大师尤里·诺尔斯金则是麦克尔·杜克·德威特的偶像;黑泽明的《七武士》他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1978年毕业后,麦克尔·杜克·德威特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待了一年。他在当地许多动画工作室工作过,但这些工作室经常无事可做,报酬也很少。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从伦敦理查德·泼达姆动画公司寄来的邀请信,信中说:“我们看了你的毕业作品,你是否愿意加入我们公司做广告制作人?”理查德·泼达姆动画公司非常器重麦克尔·杜克·德威特,他本人也很喜欢这份工作。“我在那里工作了许多年。理查德·泼达姆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一流的动画师。我把他当做榜样,从他如何解决创作以及与客户交流时出现的问题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20世纪80年代,麦克尔·杜克·德威特定居伦敦,先后在理查德·威廉姆斯等英国著名动画公司工作,制作了大量动画广告片,这其中不乏世界一流公司,例如喜力啤酒、大众汽车、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谈到这一阶段的商业影片创作,他说:“毕业后我决定投身于商业动画制作,因为感觉自己还有许多实践性的东西要学,同时也需要一份工作维生。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涌现出一大批精彩绝伦的广告片,这使我坚定了进入这行的决心。”

谈到学校与公司哪个更能学到本事时,他说:“这二者不矛盾,并不是说学校里学不到东西才去公司实践。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你学到了扎实的基本功才有信心跃入泳池。而要学会游泳,则需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磨炼。”

与疯影动画工作室的合作

与其说麦克尔·杜克·德威特与英国动画联系紧密,不如说他更接近法国动画。这也正是我在撰写本文时遇到的一个尴尬——究竟该不该把他放在这本书里呢?虽然他在英国学习、工作、定居,但他四部作品中有三部都是法国疯影动画工作室投资拍摄的。是否放在《法国动画》一书中更为妥当呢?也许吧,那本书不知道猴年马月诞生呢,姑且走一步算一步吧。

《清洁工汤姆:垃圾桶》(Tom Sweep—The Bin)

多年的商业动画片创作使麦克尔·杜克·德威特非常关注普通观众对作品的反应。当被记者问及如果可以随意拍片是否会考虑观众时,他说:“你不会天真到拍电影不考虑观众吧?!你拍电影不就是给观众看的吗?因此在创作时我会不断问自己——这里清楚吗?这个情节观众能看懂吗?我有时甚至(还会为一些特殊观众)着想——电影节的观众会如何看待这部影片?可以说我的创作始终以喜爱动画的广大观众为中心,处处为他们考虑。”但是这种生活长了他也开始感到厌倦,一直希望能拍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短片。

在商业片上获得了诸多成功与经验的麦克尔·杜克·德威特始终没有放弃个人创作的理想。“对我来说,成为一名专业的商业导演和独立的电影人有着天壤之别。制作商业片时,你的创造力更多地要在和客户、代理商、同事的讨论基础上进行。制作自己的电影时,你可以挖掘自己无限的创造力,至少你可以试着去做而不必拿出一个万无一失的方案。多年来我以绘制故事板为生,但一直未能找到伯乐来赞助我的个人短片创作。

在英国广告界工作了14年后,我有了一个与环保有关的新构想,片名叫做《清洁工汤姆》。我希望能拍成13集系列动画片。想法很好,但就是没有人投资。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了法国疯影动画工作室的一份宣传材料。他们的老板邀请理查德·泼达姆动画公司同他们一起用半年时间制作一部动画片。所有制作费用由他们出,并支付这边动画师少量工资,条件是必须拍出有你个人风格的影片。他们每年从全世界动画师提交的方案中挑选两个投拍,每半年拍一部。”

于是,动画短片《清洁工汤姆:垃圾桶》由理查德·泼达姆动画公司和法国疯影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麦克尔·杜克·德威特担任编剧、导演、美术设计、动画等工作。1992年,这部2分30秒的短片制作完成。影片讲述一个清洁工试图保证街道清洁,然而路人却始终乱扔垃圾的故事。全片只有一个镜头,基本属于记录舞台表演性质的轻松搞笑小品。没有深刻的主题,如果你硬说它是环保题材我也不反对,只不过这种呼吁保护环境的方式实在一般了点。也许导演最初那13集的计划不是这样,总之单独看这一集无法感受到导演绝妙的想法。不管影片主题如何,从《清洁工汤姆:垃圾桶》开始,麦克尔·杜克·德威特清新、简洁、独特的美术风格以及声画严格对位的影片节奏基本确立。

《和尚与鱼》(Monk and Fish)

从主题深刻程度与影片样式而言,《清洁工汤姆》更像一部学生作业——稚嫩、单纯而略显拘谨。虽然《清洁工汤姆》并未得什么大奖,但疯影动画工作室却看中了麦克尔·杜克·德威特的潜力,继续为他投资拍片。1994年麦克尔·杜克·德威特完成了动画短片《和尚与鱼》(见彩图18~20)。这部六分钟的影片使用水彩、印度墨水等特殊技法制作而成,麦克尔·杜克·德威特依旧担任编剧、导演、美术设计、动画等工作。

一个和尚在寺院旁边的水库中发现了一条鱼,想尽办法要抓住它,却总是失败。全片没有一句对话,和尚与鱼在音乐的陪衬下追逐、嬉戏,宛如一幕芭蕾舞剧。关于《和尚与鱼》的创作灵感,麦克尔·杜克·德威特说:“最初的构想只是几个僧人的舞蹈加上修道院的背景,并没有完整、清晰的叙事结构。后来我加进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想法便源源不断地丰富起来。我为这部片子投注了相当多的热情,特别是影片结尾处和尚与鱼终于温馨地合而为一的部分。片子的许多构想来自于我的童年回忆,毕竟儿时的印象与感受是最令人难忘与纯真的。我想,童年记忆似乎是很多导演的重要创作灵感来源。”

《和尚与鱼》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组合。角色的每一个动作、摄影机的每一次运动都准确无误地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宛如舞蹈一般优美。关于如何做到声画对位如此准确与饶有情趣,麦克尔·杜克·德威特说:“当一个新构想还在酝酿时我就已经对相关音乐旋律与乐器音色有所设想了。我习惯将影像与声音结合在一起考虑,这可能是因为我闲暇之余喜欢玩音乐的原因吧。与作曲家合作是一件乐事,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这是我最期待的时刻。以《和尚与鱼》为例,我请作曲家瑟戈·贝斯特(Serge Besset)以《佛利亚舞曲》(La Folia)这首古老的葡萄牙乐曲为基调为影片配乐。《佛利亚舞曲》至今已由维瓦尔第、柯瑞里(Corelli)、巴哈与拉赫曼尼诺夫等著名音乐家改编为各种版本。在影片制作初期我把我喜欢的版本录成卡带交给瑟戈·贝斯特,请他以此作为创作的参照。同时我还会给他一本故事板,里面详细记载了我想要表达的情感。当他做出第一个小样时,我们开始试着拉近彼此的世界。我会尝试依照他的音乐调整我的故事与节奏,他也尽可能就我的影像来调整编曲。几个月下来,我们对合作结果相当满意。这时我开始更细致地分析音乐,使它最后能与影像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合作方式耗掉我们两人相当多的体力与心力,然而这是绝对必要的。在这部片子中音乐取代了不少音效,与动画相呼应,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和尚与鱼》获得1994年渥太华国际动画节评审团特别奖,1995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英国影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安纳西国际动画节艺术品质特别贡献奖,1996年广岛国际动画节大奖等众多国际奖项。一夜之间,麦克尔·杜克·德威特成为全世界动画师与观众崇敬的偶像。

谈到荣誉来临后的感受,他说:“人们突然开始对你的作品感兴趣,这真让我难以置信。之前有人提出‘你就不能拍点严肃题材的影片吗?’而当他们听说我的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时才恍然大悟——‘噢,这样的动画片也能获奥斯卡奖啊?!他会走遍世界去参加各种艺术节,无比风光!这个职业真不错……’然后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找来这个短片看。虽然《和尚与鱼》产生了良好的公众效应,但是成功的大门并没有真正打开。很多大学倒是主动邀请我去开设动画课程,但从没有人带着支票来找我说,‘说吧,(你下一部作品)需要多少钱?’”

由于要面对生存问题,麦克尔·杜克·德威特不得不再次回到商业广告创作领域。本想只拍一个广告,赚到生活费后便停手继续进行个人短片创作,但是人一旦进入一种状态的惯性之中就很难跳出来,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娱乐圈。“我和我的同事都察觉到了这一点。他们想拍自己的独立电影并且做了极其详细的计划,但是(每当要付诸实施的时候)广告项目就会自己找上门来。当他们刚刚拍完这个广告或正在进行的时候,又有一个待遇极具诱惑力的商业广告项目来了。年复一年,他们拍了一部又一部的商业广告(而自己的作品却遥遥无期)。慢慢地大家也就对现在的生活状态与收入习以为常了。而我如果要想拍自己的短片就必须打破这个既定模式与怪圈。”对麦克尔·杜克·德威特所说的“赚钱怪圈”我深有体会,尽管我没赚到什么钱。有时候有钱比没钱更令人沮丧与寸步难行,即老百姓经常说的“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人一旦进入疲于赚钱的惯性之中便很难停下来,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说:“打工赚钱上瘾!有时候都不想继续学习了,只想不停地打工赚钱!”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生活陷入某一既定模式而永远不愿也无法改变,特别是面对那些“温柔的陷阱与诱惑”时,艺术家的良心与毅力要面临巨大的考验。正像麦克尔·杜克·德威特所说:“如果我最熟的朋友拿着签好的合同来找我帮忙,难道我对他们说‘现在忙着呢,别烦我’?”

车一旦入了辙就很难再出来了。

《父与女》(Father and Daughter)

2000年的《父与女》(见彩图21~22)由英国与荷兰联合出品,全片8分30秒,影片制作历时四年。

关于《父与女》的创作初衷,麦克尔·杜克·德威特在接受采访时谈道:“灵感不是随时都有的,(没有灵感时)我就看书、看电影或做一些别的事情,最后你的纸上自然就会出现一些东西。《父与女》就是我突发灵感的典型例子。那天,我刚看完波兰导演皮奥特·杜马拉(Piotr Dumala)的诗意电影,受益匪浅。诗意电影真的很美,导演在影片中展现了他的灵魂,没有丝毫商业影片的意味。几小时后,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我问自己——我的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最后得到的答案是期盼(longing),一种既美丽又令人感到痛楚的深沉情感。不是那种希望看到想看的电视节目或是吃一块巧克力般的渴望,而是一种平静而深切的期盼,是可以影响你一生的愿望。”

“几分钟后,我构思出了《父与女》。很快我就有了思路:这应该是一个孩子和父亲(或母亲)的故事。首先是分离,然后是相聚,这是我所知最感人的剧本结构。虽然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已经屡见不鲜,但是我并不感到厌倦。有一天,当我又在开车的时候,剎那间影片相关细节一一涌现:父亲与女儿的关系、使用广阔平地作为背景、如何运用自然景象与季节变换来烘托剧情等等。”

“顺便提一下,这部作品的灵感并非来自我个人的亲身经历。”

麦克尔·杜克·德威特运用铅笔、木炭和ANIMO软件营造了简约、唯美的视觉风格,影片的光线处理使人想起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凡·高、维梅尔等人的作品。夕阳西下的湖边,高耸入云的树木在堤岸上投射出一道道长长的影子,温暖的光线中一个小女孩骑着自行车远去。“我小时候常在荷兰中部广阔的平原上骑单车游荡,放眼望去尽是平地,视线最后不可避免地落在远处的地平线上。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所以决定在我的影片中带入故乡这种宽广的空间感。”麦克尔·杜克·德威特如是说。

“放眼望去尽是平地,视线最后不可避免地落在远处的地平线上”——我非常理解与向往这种生存环境与生活状态。一马平川,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城市喧嚣;一眼看到底,没有钢筋水泥丛林的阻挡,尽可以闭上眼睛、双手撒把、放心骑车,绝不会撞上谁。即使摔倒了也有厚厚的、软软的、芬芳四溢的郁金香花团接着。抬头望去,巨大的风车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矗立在你身边,发出呼呼的声音,似乎在嘲笑你的不小心。在这样宁静、空旷的环境中人的心情自然舒畅,心胸自然宽广,也自然喜欢思考一些终极问题。

地平线那边是什么?是否有人在等我?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等待是什么滋味?我为什么要付诸一生的感情等待一个永远不可能回来的人?

影片的结尾总使我泪流满面:

随着时间的流逝,湖水干了。当年的小女孩已经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老太太。陪伴她多年的自行车也因年久失修而再也站不住了。老太太走进齐腰深的荒草之中,风抚过一望无际的草地,草丛中的老太太显得那么微弱与渺小。不知走了多远,父亲当年遇难的小船出现在她眼前——龙骨残骸周围光秃秃的一片,在草的海洋中形成了一块盆地。老太太蜷缩在破烂的船里,脸紧紧贴着地面的沙粒,仿佛回到了父亲的怀抱中。

看着她一点点变回小女孩,我瞬间感受到什么叫“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全片没有一句台词,谈到为什么这么处理麦克尔·杜克·德威特说:“我并不是有意要避开对白或是旁白配音。我只是比较喜欢作品中没有现实世界声音的打扰。声音会传达很丰富的信息,所以除非画面和这种声音非常和谐,否则是不该轻易采用某一种声音或对白的,因为这会造成一种很不舒服的冲突。在《父与女》中我尝试使用手风琴和钢琴配乐,委婉地表达了小女孩对父亲的思念与呼唤。”

与以往作品相比,《父与女》的原动画的精致程度有了明显进步。之前的作品大都是夸张处理后的跳跃、压缩,而《父与女》的动作则平滑、流畅、写实得多。《父与女》获得2000年渥太华国际动画节最受观众欢迎奖、最佳独立电影奖;2001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英国影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安纳西国际动画节最佳动画短片奖、最受观众欢迎奖,英国动画大奖最佳剧本、最佳短片、最佳美术奖;2002年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等多项大奖。面对如此骄人的战绩,麦克尔·杜克·德威特都有些不敢相信:“刚开始做《父与女》时我对妻子说‘这个电影很美,我很喜欢,但是它可能没有《和尚与鱼》受观众欢迎,因为它没有那么多幽默成分’。所以《父与女》的成功使我异常惊喜。”

水墨意境与《茶香》(The Aroma of Tea)

麦克尔·杜克·德威特对东方水墨画的表现力与意境倾心已久。一本关于日本绘画的书对他影响颇深,书中大量日本僧侣与文士的水墨绘画作品令他大开眼界:“简约的画作中蕴含了无限的力量与生命力。我从中领悟到一点:与其成为一个巧手的匠人,不如成为一个浑然一体的创作人。”

此外他还对中国书法赞叹不已——“它们深邃而成熟,仿佛自然天成。”麦克尔·杜克·德威特一直钟情于东方艺术与哲学,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东方人讲究通过静坐、冥想等修行方式达到陶冶情操、拓展性灵的目的。在传统艺术创作方面则很重视‘空’与‘静’、‘有’与‘无’之间的调和转换。当我欣赏一幅东方书法作品时可以感受到笔墨、线条与周围留白空间组合后散发出的力量感与生命力。这曾使我相当震撼。尽管我对东方书法景仰不已,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永远无法掌握其精髓。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才能与文化背景,仅仅模仿是毫无意义的。但这门艺术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灵感,在《和尚与鱼》这部作品里就使用了大量水墨线条画法,这种线条既生动又有个性。遗憾的是我使用的是一种很普通的欧洲水彩笔(而不是东方的毛笔),(在表达意境方面)它并不太好用,但我还是沉浸在绘制‘水墨动画’的乐趣之中。”

正如麦克尔·杜克·德威特所说,水墨与东方哲学带给他无数创作灵感。继《和尚与鱼》之后,2006年他的新作《茶香》更是一部向水墨艺术致敬的作品。与前三部作品截然不同,这部三分钟实验动画没有动人的故事、精致的画面,完全依靠抽象的线条与留白的背景营造了一个水墨化的世界。黑白线条的动势与笔触很像中国书法。

这一次麦克尔·杜克·德威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进行创作,影片由荷兰电影基金(Netherlands Film Fund)赞助完成。不过观众似乎对他这部实验意味十足的作品不太适应,反响平平。也许是《父与女》给观众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因此期待六年后导演却推出了一部似乎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的作品,难免令人失望。我不知道麦克尔·杜克·德威特今后是继续沿着实验动画的路子走下去,还是再回到地球人都喜欢并能看懂的温馨、精致艺术短片创作领域,估计这要由他的钱包饱满程度与心情决定了。

其他工作

麦克尔·杜克·德威特除了导演自己喜爱的短片外,还作为助手参与了很多其他导演的动画作品。作为动画师他参与制作了美国影院动画片《重金属》(Heavy Metal,1981)与《幻想曲2000》(Fantasia2000,1999),法国疯影动画工作室金牌导演雅克-雷米·吉黑贺(Jacques-Remy Girerd)的短片《查理的圣诞节》(Charlie’s Christmas,1998),荷兰导演皮埃特·克罗姆(Piet Kroon)1997年的短片T. R. A. N. S. I. T.。作为故事板画师,他参与了迪斯尼公司的影院版动画片《美女与野兽》(1991)的制作。

谈到与迪斯尼公司的合作,麦克尔·杜克·德威特说:“他们想制作一部全新的长片,于是迪斯尼公司的人来找理查德·泼达姆。‘拍一部《美女与野兽》的动画片吧。我们会给你我们最好的制作人员,然后你们一起在伦敦用几个月的时间创作。不一定完成整个片子,只是一个考察,叫我们了解你们的实力’。理查德·泼达姆接受了这个工作,于是格伦·肯尼(Glen Keane)、安德里亚斯·德加(Andreas Deja)、汤姆·西托(Tom Sito)等大师和其他一些迪斯尼的动画师来到了伦敦。

我比较擅长画故事板,所以理查德·泼达姆要我也参加。这是一次有趣和令人兴奋的体验。我与迪斯尼的动画师们在一间工作室干活,工作气氛非常融洽、愉快。他们都很专业,比如,我们每天要画故事板草图,然后整天待在图板前讨论故事情节如何发展。我一直在画马,但是很难画,于是我找了一大堆怎样画马的书阅读。从卡通画法的马到真马的照片,我都用来做参考。格伦·肯尼也在画马,不过他的方法与我完全不同。他找了一些有关马的解剖图深入研究马的骨骼、肌肉,然后根据解剖原理去画,几天后他就可以从各个角度画马了。格伦·肯尼绝对比我聪明,这是一门专业技能,要从基础做起,不是随便看看就能模仿得了的工作。我看他这么做很受启发,便也想照方抓药。一有机会我就去书店找画册观察马从后面看是什么样的。但是由于还要画故事板所以没时间如此细致地去做。

《美女与野兽》最终反响平平,出于别的考虑迪斯尼公司的人说‘好吧,《美女与野兽》的原班人马回洛杉矶去’。于是我为迪斯尼公司打工的日子就这么结束了。”

除了动画工作外麦克尔·杜克·德威特还从事绘本创作,例如:《父与女》(Vater und Tochter,Freies Geistesleben Gmb H出版社2003年版)、《夜晚的四只小水獭》(Vier Bevertjes in de Nacht,Freies Geistesleben Gmb H出版社2004年版)、《奥斯卡与小呼》(Oscar and Hoo,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03年版)、《奥斯卡与小呼续集》(Oscar and Hoo Forever,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04年版)等。

谈及绘本与动画的差异,他说:“绘本与动画的画面语言并不完全相同,我喜欢电影丰富的语言元素与叙事手法,相比之下绘本的视觉语言更安静与直接。当我制作动画时考虑的是动作与影片节奏;如果是绘本创作,由于读者有更多的时间欣赏每一幅图画,因此我会花较多的心思在画面细节上。虽然在绘本中听不到音乐有点可惜,我还是喜欢图书这种载体。与送我的动画片DVD给别人相比,我还是更愿意送自己的绘本。”

今天,麦克尔·杜克·德威特在英、法、瑞士等国家的大学开设动画课程,例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国家影视学校,美国的哈佛大学以及德国的卡塞尔大学。

麦克尔·杜克·德威特的代表作品:

备注:

(1)埃尔热是《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原名乔治·雷米(George Remi)。1924年,乔治·雷米开始使用埃尔热(Herge)这个笔名。

(2)伦勃朗·马尔曼松·里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 7. 15~1669. 10. 4)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

(3)尚·维梅尔(Jan Vermeer,1632. 10. 31~1675. 12. 15)与伦勃朗、凡·高并称荷兰三大画家。

麦克尔·杜克·德威特的联系方式:

Dudok de Wit Animation

3 Birchwood Avenue

London

N10 3BE

England

电话:+ 44(0)20 88838811

E-mail:m@dudokdewit.co.uk

官方网站:http://www.dudokdewit.co.uk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