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罗马及其学术状况

古罗马及其学术状况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阿拉伯之前我们不妨提一下古罗马。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处死了埃及艳后,吞并了托勒密王朝,至此罗马控制了全部主要的希腊化地区。图5.1.1 公元337年罗马帝国及其附属国的版图上一讲我们提过,希腊化科学传统在罗马帝国时期仍在延续,希腊化地区尽管在政治上并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但在文化上仍然相对独立。从政治身份来说他当然是罗马人,但从学术传统上说他仍然是希腊人。真正由罗马人用拉丁语展开的科学活动是极其贫乏的。

上一讲我们说到以托勒密天文学为代表的希腊化科学。西方古典科学在希腊化时期达到高峰,下一个高峰就是16、17世纪从哥白尼到牛顿的科学革命时期了。在这中间的时期相对没那么激动人心,但这段时期也是我们相对陌生的。

在进入科学革命之前,我们至少要讲三条线索,第一是阿拉伯,第二是中国,第三是基督教欧洲。阿拉伯人接过了希腊科学的薪火,也增加了独特的贡献,为欧洲的复兴做好了铺垫。与此同时,中国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发展出繁荣的科技文明,中国科技的鼎盛时期恰好在欧洲的黑暗时期,因此我们也不妨在这里插入一个专题。最后我们再讲一讲欧洲的中世纪,看看它是否完全黑暗,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兴起究竟是完全阻碍还是有积极作用……

在阿拉伯之前我们不妨提一下古罗马。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是埃涅阿斯,他是希腊女神阿芙洛狄忒(罗马人称作维纳斯) 的儿子,在希腊人攻占特洛伊后逃了出来,最后带着后代定居在罗马。从传说和一些考古证据来看,罗马城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建立,和希腊城邦建立的时期差不多。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推翻了自己的国王,建立起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的罗马共和国。到公元前275年,罗马人打败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腊城邦,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从公元前265年开始,在一百多年里,罗马人经过三次布匿战争征服了北非的迦太基,通过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和希腊半岛。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处死了埃及艳后,吞并了托勒密王朝,至此罗马控制了全部主要的希腊化地区。

这一时期也是罗马从共和制到帝制的转折时期,屋大维本人没有称帝,而是在公元前27年号称恢复共和制,自己以第一公民自居,作为元老院首席元老(亦即“元首”),实质上大权独揽,标志着罗马帝国时期的开启。

在控制了希腊化地区后,罗马帝国继续向西班牙和多瑙河流域进军,到公元1世纪左右,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控制了西亚、北非外加欧洲的大片领土(图5.1.1)。

图5.1.1 公元337年罗马帝国及其附属国的版图

上一讲我们提过,希腊化科学传统在罗马帝国时期仍在延续,希腊化地区尽管在政治上并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但在文化上仍然相对独立。卒于公元前8年的罗马作家贺拉斯有一句名言:“罗马人在军事和政治上征服了希腊,但艺术和思想上的征服却属于希腊人。”[1]

希腊学者不需要学习拉丁语,但罗马的高级知识阶层一般都掌握希腊语,一些希腊学者自愿或被奴役而来到罗马地区,更多的罗马青年则前往希腊地区求学,所以罗马的科学基本上就是希腊化科学的延伸。

比如著名的医学家盖伦一方面出身于希腊化科学传统,另一方面又效力于罗马皇帝。从政治身份来说他当然是罗马人,但从学术传统上说他仍然是希腊人。

真正由罗马人用拉丁语展开的科学活动是极其贫乏的。从一开始,罗马人的兴趣和专长就在于法律和军事领域,从来没有希腊城邦的自由学术的文化氛围,罗马上流社会对希腊学术的兴趣也无非“只是兴趣”而已,因此只对希腊学术中最实用或最浅显的部分感兴趣。

因此罗马人针对希腊学术的翻译和引介是有针对性的,例如在天文学方面,索利的阿拉托斯(卒于公元前240年) 的一首关于星座和天气的诗《现象》脍炙人口,而欧多克斯和希帕克斯等人则无人问津。[2]

罗马学者的工作主要是通俗普及和整理百科全书。例如拉丁作家瓦罗(公元前116年—公元前27年) 写出百科全书《学科九卷》,确定了九种自由技艺即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医学和建筑。后人略去了最后两项,“自由七艺”成为中世纪学校的基本教育框架。[3]

瓦罗的朋友西塞罗(公元前106年—公元前43年) 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演说家,同时也是希腊哲学的普及者。他概述了希腊哲学的一些争论,综合了柏拉图主义和斯多亚派的哲学观点,翻译了柏拉图的《蒂迈欧篇》和阿拉托斯的《现象》。西塞罗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欧洲人重新发现,影响极大。

同时期的卢克莱修(卒于公元前55年) 以一篇长诗《物性论》著称,他在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思想的背景下讨论了物质与虚空、宇宙、灵魂、感知、生命、地震等许多话题。

罗马时期最重要的百科全书作者应该是老普林尼(公元23/24年—79年),他从大约100位作者的2000部书籍中摘录出20000条事实,分门别类地整理成37卷的巨著《自然史》[4](Naturalis Historia,或译“博物志”)。

普林尼的《自然史》和中国晋朝张华的《博物志》有一些形似之处,因此有时被不太恰当地译为《博物志》,他也未加甄别地记录了许多怪物或异文,但其旨趣大不相同,中国的《博物志》被归入志怪小说一类,普林尼的《自然史》则旨在进行严肃的“研究”。他在前言中强调:“该书的目的是研究‘事物的本质’,以利于实际生活和生产,而不是仅供人作茶余饭后的文学欣赏。”所谓“自然—史”(Naturalis Historia) 两个词都应该从其原始含义来理解,也就是“事物本质的研究”。History本意就是指某种偏向经验性的探究、研究,现代意义上“历史”的义项是较晚出现的,在第八讲我们还会提到相关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