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代泰国的宗教

当代泰国的宗教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泰国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虽然95%以上的泰国人信仰佛教,但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也有自己的信众,有自己的生存空间。1.佛教当代泰国是东南亚重要的佛教国家,全国人口的95%以上信仰佛教,全国共有佛寺32 000多座,僧侣30万人。政府设宗教事务厅管理全国的宗教事务。由于这个布告的颁布,泰国几乎没有经过正式剃度的比丘尼。泰国的王室、政府、机构或私人,每逢重大庆典都要举行宗教仪式,请僧侣来诵吉祥经。

相对经济基础来说,宗教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宗教和信仰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不管是在古代不发达的社会或是当代生产和科学技术都非常发达的社会。当宗教成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时,它是信奉它的那个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当宗教成为一种社会制度时,它必然跟其他社会制度,诸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教育制度等,发生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的宗教五花八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无论其教义或信奉的神祇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所有宗教都是关于死亡的学问。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产生宗教。因为宗教的产生都源于一个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人从哪里来?死后到哪里去?怎样才能永生?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解释和不同的理论,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宗教,当然也包括不信宗教的无神论。

宗教并不等同于迷信。所谓迷信,是指对某种东西信到了痴迷的程度才叫迷信。产生迷信的根源不在宗教本身,而在信奉者自己。如果信奉者失去理性,失去是非之心和判断能力,陷入痴迷和盲从,那就是迷信。对神的盲从是迷信,对政治领袖的盲从也是迷信,对某种主义的盲从也同样是迷信。因此,迷信并不是宗教的专利。不能因为有些人有宗教迷信的现象而否认宗教的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

宗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精神依托。有信仰、有依托总比没有信仰、没有依托要强。所谓“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这句话的本身有正负两个层面的意思。从正面来看,唯物主义者不怕天,不信邪,敢于革命,敢于创新。从负面来看,一个人到了什么都不怕的地步,就会无所顾忌,无法无天,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当下的中国,之所以出现造假酒、卖假药、毒奶粉、地沟油,就是因为有些人没有信仰,才会丧失道德,不怕报应。现代科技证明,月球上并没有神,天上也没有上帝,为什么包括科学发达的西方国家在内的人类大多数都要信仰宗教呢?这说明信仰对于人类之重要,“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出一个上帝来”。宗教起着教化人的作用。宗教信条是人为制定的对人类自己的约束,是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上的自我约束,它有着法律和道德不可替代的自律作用。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标榜宗教信仰自由。能不能真正做到,则是检验这个政权是否真的自由和平等的一个尺度。当代泰国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虽然95%以上的泰国人信仰佛教,但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也有自己的信众,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

1.佛教

当代泰国是东南亚重要的佛教国家,全国人口的95%以上信仰佛教,全国共有佛寺32 000多座,僧侣30万人。每个成年男子一生必须出家一次,少则3个月,多则数年,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其剃度就像服兵役一样,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人能够蠲免。而且,泰国宪法规定:“泰国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及佛教的护持者,才可以登基为王。”任何公民都有批评政府和总理的自由,唯独不能反对国王和佛教。在泰国人的观念里,国家、佛教和国王是他们精神力量的3根主要支柱,缺一不可。

泰国国王拉玛九世年轻时也像普通的男青年一样,剃度出家一段时间。拉玛九世于1956年举行剃度礼,他是泰国第4位在位期间出家的国王。1956年10月18日,拉玛九世向全国人民发表告示说:“佛教是我们的国教,受到举国上下的欢迎。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佛教的教诲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条件允许,我将潜心于佛学研究一段时间,这是一条提高个人修养以造福国家的有效途径。”10月22日14时,拉玛九世在拉辣萨达蓝寺举行剃度仪式,由僧王担任戒师,于17时45分剃度,法号为“蒲密罗”。1956年11月5日11时15分还俗,历时15天。拉玛九世的剃度等于向世人诏示:国王本人是佛教徒,也是最高护法。

泰国佛教的最高领袖是僧王,僧王之下设副僧王。政府设宗教事务厅管理全国的宗教事务。1962年,经拉玛九世签署颁布的《僧人条例》是僧侣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僧侣按行政区划分归四大区域管辖,大上座为区域首长,区域下设18个部域,管辖3—4个府。全国共有佛寺32 000多座,每村至少有一座寺庙。全国有30万僧侣,还不包括短期剃度的人数在内。20岁以下出家的僧人称为沙弥,需受十戒。20岁以上的僧人称为比丘,比丘的戒律多达250条。女性出家者称为“买期”(音译),因泰国极少正式受具比丘尼戒的女性。拉玛七世时期出现一件引起全国注意的事,一位名叫乃那玲的僧侣剃度他的女儿为尼姑,遭到僧王的反对。僧王发表布告说:“按正确的途径女人想要剃度为比丘尼,必须由出家满12年的比丘尼来剃度,不准由男性的比丘来担任剃度法师。而比丘尼已经多年不见了。因此,不能由比丘来剃度比丘尼。谁要这样做,就是违反教规。从现在起(1928年)禁止比丘剃度女人为比丘尼或女沙弥。”由于这个布告的颁布,泰国几乎没有经过正式剃度的比丘尼。买期指未受戒的女性出家人,她们大多集中在佛丕府的庵里。泰国僧侣禁止戴帽、穿鞋(拖鞋例外)和饮酒,但可以吃荤,只要不是自己宰杀的就行。一天吃早午两餐,过午不食,但可以喝水。在公共汽车上和其他公共场所,不许女人跟僧侣坐在一起。女人不许把东西直接交到僧侣手里,僧侣接东西必须用一块黄布手巾。寺庙是泰国人公认的神圣的地方,进入寺庙必须衣着整齐,不能穿短裙和迷你裙,不可以袒胸露臂或其他不适宜的打扮。在佛寺院子范围内可以穿鞋,但进入佛殿必须穿拖鞋或赤足。佛殿周围有被称为赛玛(Saima)的莲花状的石碑作为标识,提醒人们已经进入圣地的范围。

泰国的王室、政府、机构或私人,每逢重大庆典都要举行宗教仪式,请僧侣来诵吉祥经。丧礼也在寺庙举行。

泰国政府规定放假的佛教节日有:

(1)万佛节,阴历3月15日(公历2月)是佛祖释迦牟尼首次在摩揭陀国公开向前去集会的1 250名阿罗汉宣讲佛教的日子,泰国从1913年起将这一天定为法定的假日。

(2)礼佛节,一般在阴历5月5日,纪念佛祖诞生、悟道和涅槃。

(3)守夏节,每年夏天雨季来临时,僧侣不外出化缘,坐在寺中诵经一个月。因此,进入雨季这一天为佛教守夏节。全国放假,斋僧浴佛。

拉玛九世时期对佛教所作出的主要建树是,颁布了1962年版的《僧人条例》,它与以往颁布的《僧人条例》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集中了僧伽的权利,并把它置于相应的各级政府机构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说,政权加强了对僧权的控制,从而使宗教更加政治化。

1951年,拉玛九世颁布了《宗教教育机构办学条例》,把现代化的世俗教育方式引入宗教教育。在佛教学校中,开设英语、泰语、自然地理、社会学和生理卫生等普通学科,与世俗学校一样设立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佛教学校的学历受教育部承认。1950年教育部规定,佛学学员的2、3级,相当于中学3年级。佛学学员1级相当于中学6年级。5段以上的学位,相当于大学水平。1951年教育部规定,佛学5级可以考教师的资格。1952年规定,5级以上的佛学学员相当于6年级的水平。同年内政部发布文告,规定有学位的僧侣可以在各省办的公立学校任教,并规定了相应的工资标准。1970年,全国的宗教教育机构共有5 361所,支出金额120万铢。朱拉隆功佛学院公开接受外国留学僧到该校来学习。1973年该校共有113名外国留学僧,其中来自老挝的81名,马来西亚14名,柬埔寨10名,缅甸8名,中国3名,孟加拉5名。在这些留学僧中,有的是获得朱拉隆功佛学院的奖学金。但由于后来政治局势发生变化,外国留学僧人数有所增减,但一直没有断过。从1954年起,朱拉隆功佛学院开始派留学僧去国外留学,主要是去缅甸、印度、斯里兰卡和日本等佛教国家。1975年以后,去日本的留学僧人数增多。还有一些朱拉隆功佛学院毕业的僧人,被任命为僧侣使节,出访英、美、德、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泰国僧侣普遍信奉小乘佛教,唯有越僧和华僧信奉大乘佛教。越僧是在吞武里王朝时期来到泰国的。当时越南发生西山农民起义,王室裔孙逃亡暹罗避难时,越僧尾随而来,获国王郑信允许划地而居。越僧盖了两座佛寺:一为甘露寺,在现在曼谷万望交通警察局后面,泰名叫蒂哇里威限寺;另一座原名蚬康佛寺,位于三皇府邬拿干路。曼谷王朝拉玛五世时期进行城市修整时,此寺正好在马路线内,拉玛五世遂赐地耀华力路附近予以重建,即现今敕赐会庆寺。

最早来暹罗弘法的华僧是禅宗的续行大师。续行大师出生于中国,生年不详。少年时出家受戒为僧,精研佛法,普度众生。因仰慕暹罗是著名的佛邦,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只身南渡,将中国的大乘禅宗传给以小乘教派为主的暹罗。续行大师初抵暹罗的时候,驻锡于曼谷耀华力路谷斗巷观音宫(现改为永福寺),讲经诵法,皈依众者,因此受到拉玛五世的礼敬。翌年,续行大师发下宏愿,决心募化修建一座规模可观的中式禅院。拉玛五世御赐石龙军路旁的4莱土地作为建寺用地,并谕令朝官披耶初侣色提(华名刘建兴)辅佐建寺工程。建寺工程历时8年,大功告成。拉玛五世赐寺名芒哥嘎拉玛瓦寺,即龙莲寺,并封续行大师为华宗大僧长,相当于华僧的僧王。现在龙莲寺的住持传至第九代仁晁大师,他是在泰国出生的新一代华僧,当今拉玛九世封他为华宗副大僧长。

龙莲寺

现在的华宗大僧长是仁得大师,他是普门报恩寺的住持。仁得大师祖籍中国广东揭阳,俗称陈,生于北碧府农家。21岁时皈投北碧府普仁寺礼依上任华宗大尊长普净大和尚为传戒阿阇黎,受比丘具足戒。1985年普净大和尚圆寂后,仁得大师承袭其衣钵。1988年晋升为华宗大僧长。

泰国的中式寺庙数以百计。这些寺庙既是华人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他们联络感情的社交地点和济贫救灾的慈善机构。华人信仰的大乘佛教与泰人信仰的小乘佛教虽说有些微区别,但在根本的教义上是一致的。因此,大乘和小乘佛教在泰国皆受到同样的尊重。

2.伊斯兰教

10世纪初,伊斯兰教由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穆斯林商人传入马来半岛。最先接受伊斯兰教的是马来人。他们很早以前就创建了自己的城邦国家。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建立以后,随着王朝统治势力的南进,马来半岛北大年、沙敦、惹拉和陶公等4府逐步被纳入泰国版图,但这些地区还保持着地方自治政府。直到曼谷王朝才把泰南4府纳入中央王朝的直接统治,这些地区居住的马来人也才变成泰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泰国的伊斯兰教主要在马来族中间传播,只有少数的泰人因为与穆斯林通婚才改信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泰国的第二大宗教,全泰国计有2 300多座清真寺,约200万穆斯林。原先穆斯林大部分居住在泰南各府,后来有一部分人移居曼谷,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穆斯林逐渐由泰南沿海深入到内陆城镇。泰国现共有40多个府有穆斯林定居。泰国穆斯林大多属于逊尼派,极少数为什叶派。全国最大的清真寺为北大年的中心清真寺和曼谷的清真大寺。曼谷计有大大小小的清真寺148座。较大的清真寺还设有经学院、阿拉伯语学校和讲习所等。全国共有穆斯林的各级学校200余所,最高学府是曼谷的泰国穆斯林学院。穆斯林学校对青少年进行宗教基础知识和道德传统的教育,教习阿拉伯语、《古兰经》和《圣训》等课程,并从中选拔培养专业宗教人员。泰国的伊斯兰教组织共有24个,1954年成立的“泰国穆斯林全国委员会”为全国最高组织,下设各府委员会,指导全国的伊斯兰教工作。还有“改革维新协会”、“圣道辅士会”、“善功之家清真寺联会”和“曼谷伊斯兰教中心”等。这些组织十分重视伊斯兰教宣传和教育工作,应他们的要求,伊斯兰世界联盟、沙特阿拉伯宗教部及科研教法宣教指导总部派选教员,赴泰国各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并教授阿拉伯语。泰国穆斯林少年儿童的宗教教育工作,在穆斯林比较聚居的府县,学生上午学习阿拉伯语和各种宗教课程,下午学习泰国教育部规定的课程。散居地区的学生,每天放学后在清真寺附设的学校学习宗教课程2小时,星期六和星期天上午各学习2小时。暑假期间,各大清真寺开办各种类型的食宿免费学习班。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宗教教育受到泰国宪法的保护。

穆斯林居住区

泰国政府采取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拉玛九世曾赞助将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翻译成泰文出版。每逢伊斯兰教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都要邀请国王或国王的代表参加。在政府机构工作的穆斯林受到特殊的优待,每周五下午有半天做礼拜的假日,逢古尔邦节开斋节可以带薪休假。如到麦加朝觐,还有4个月的假期。

但不管怎么说,泰国南部的穆斯林分裂主义一直是困扰泰国政府的一个难题。早在1909年这一地区正式纳入泰国版图之前,以北大年为中心的地方割据诸侯就经常发生叛乱,但最终被中央政府镇压。1909年的《英暹条约》正式把泰南4府划归泰国后,大大小小的反叛活动一直不断。过激的分裂主义组织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影响,在各大城市建立小规模的组织,制造恐怖活动,旨在将泰南分裂出去。这个问题的产生既有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泰国政府实行民族同化政策的失误。特别是銮披汶·颂堪政府推行大泰民族主义,对国内少数民族执行强迫同化,不考虑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传统,强迫他们全盘接受泰语和泰装等泰国的主流文化,引起了他们的反抗,对泰国的感情日疏。20世纪60年代,泰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运动,国家经济有所发展,但忽视了少数民族的经济利益。经济上的贫困,政治上受歧视,是泰南民族分裂主义滋生的土壤。加上国际泛伊斯兰主义的蛊惑和煽动,致使宗教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泰国政府对以往的政策也进行了反思,其实泰国的佛教与伊斯兰教并未发生直接的对立,不平等和贫困才是产生问题的关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泰国政府对南部穆斯林采取了比较合适的政策,首先尊重他们的宗教和文化,优先解决他们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加强交流,鼓励他们对泰国的认同。通过一系列办法,使对抗趋于缓和。

3.基督教

早在1529—1533年间,葡萄牙人就试图将基督教传入暹罗,但没有获得成功。最早将基督教传入暹罗的是法国人。1662年法国的拉莫·郎伯特主教和两名天主教传教士是最早来到暹罗的法国人,他们原打算经缅甸到中国,但由于中缅正发生战争,遂改道从暹罗经越南到中国。后因越南与柬埔寨的战争,途经越南的路也不通,只得留在暹罗传教。1664年,巴卢主教率领的另一批法国传教士又来到暹罗。他们的传教活动得到暹罗那莱王的认可,他们获准在阿瑜陀耶城建立教堂和开办学校。为此,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于1673年写信给暹罗那莱王,对他支持法国传教士的传教活动表示赞赏和感谢。法国的意图是想劝那莱王改信天主教,国王的忏悔牧师便可以成为该国的太上皇,法国希望通过这个途径来改造和控制暹罗。暹罗方面,那莱王鉴于荷兰在暹罗的势力日益扩张,企图借助法国对荷兰进行一些制约。但那莱王本人始终没有改信天主教,王子亚派耶脱则是天主教徒。当时,暹罗宫廷内部分为两派,以象队统帅帕碧罗阇为首的一派,坚决反对法国殖民者。另一派是以那莱王的儿子亚派耶脱为代表的亲法派。1688年春季那莱王病重,帕碧罗阇突然带领人马冲进王宫,逮捕了亚派耶脱王子及其同党,驱逐了法国传教士和殖民主义势力。

基督教再次进入泰国是在曼谷王朝拉玛五世时期,因为此时开始了旨在大规模地向西方学习的行政制度的改革,包括基督教在内的西方文化趁机涌入暹罗。1875年,泰国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信徒多达25 000人,其中有泰人、华人、越南人、老挝人、印度人和西方人。在全国38府中有79座教堂。传教士经常通过办学校和开办慈善事业等方式来吸引信众,使基督教得以发展。

现在全泰国共有30万基督教徒,其中60%以上为天主教徒。天主教堂400多座,神职人员4 000人,其中神甫300多人。教会学校130多所,学员15万人,天主教团30多个。全国分为两大主教区:(1)曼谷大主教区,管叻丕府、尖竹汶府和清迈府3个教区。(2)沙功那空大主教区,管乌汶府、乌隆府和柯叻府3个教区。泰国天主教联合会是全国性的组织。天主教教堂以曼谷达叻仔教堂的历史最久。教皇保罗二世曾于1984年访问泰国。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

新教在泰国共有教堂100多座,牧师近百人,主办30多所教会学校,出版《季度新闻》月刊。泰国基督教协会是全国性组织,在全国设有12个教区。

4.婆罗门教或印度教

婆罗门教产生于印度,是人类最早创造出来的宗教之一,后发展成印度教。婆罗门教与印度教没有本质不同,实际是同一宗教。

泰国的婆罗门教或印度教有着悠久的历史,比佛教传入泰国的时间还早。当代泰国信仰的婆罗门教主要有4个宗派:(1)湿婆教派,以湿婆为最高神祇;(2)毗湿奴教派,以毗湿奴(帕那莱)为最高神祇;(3)刹嘎滴教派,以阿提刹嘎滴女神为最高神祇;(4)时髦教派,以湿婆等五尊神同时为最高神祇。这4个宗派有一个共同点,即以梵天为最大,凌驾于诸神之上。因为梵天没有形体,没有界限,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泰国现存最重要的婆罗门教神庙位于曼谷拌叮唆路268号,建于1784年。同时,还建有一个秋千架,这是根据婆罗门教的习俗,作为恭迎天王到人间时举行仪式用的。

印度协会是泰籍印度人的组织,成员主要是中上层的商人。他们先辈在拉玛五世时期从印度来到泰国做生意,以后便世世代代在泰国居住下来。他们保持了印度的生活习惯,每逢礼拜天和重大的宗教节日,都要到神庙里念经和举行宗教仪式。印度协会得到泰国宗教厅的批准,于1969年正式注册为宗教组织。

信奉印度教的女孩

泰国的婆罗门教或印度教徒,主要是印度人的后裔,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跟泰人通婚,大多居住在曼谷和泰南的洛坤府。他们与其他宗教的信仰者一样,热心赞助公益事业,创办了不下10所学校。根据婆罗门教的教义,释迦牟尼是帕那莱神的第九世转生,所以在婆罗门教神庙中也供释迦牟尼佛像。所以,泰国的婆罗门教徒很容易跟当地的泰人佛教徒友好相处。

泰国规定,每年4月13—15日是宋干节,俗称泼水节,全国放假3天。宋干节源于婆罗门教徒都要在规定的日子里到河边沐浴,以洗去身上的罪恶。可以说,宋干节是婆罗门教徒的节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