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课堂讲授技能

课堂讲授技能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题三 课堂讲授技能一、课堂讲授技能概述1.课堂讲授技能的含义讲授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一般来说,讲授技能主要有以下功能:组织调控功能。这就是讲授技能的导学启迪功能。

专题三 课堂讲授技能

一、课堂讲授技能概述

1.课堂讲授技能的含义

讲授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运用讲授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发展智力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2.课堂讲授技能的性质

(1)协同性。它与导入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语言技能、反馈技能、结束技能等协调同步。

(2)开放性。它随着课堂教学各构成因素(如教材、教师、学生、时间、地点、条件等)的变化而变化;

(3)层次性。它既有以达成识记水平为主的讲述,又有以达成理解水平为主的解说、讲解;既有以达成应用水平为主的解答、辨析,又有以达成评价水平为主的赏析、评论。

3.课堂讲授技能的功能

讲授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形式,讲授技能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它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但至今在课堂教学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有着巨大的其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技能无法替代的教育教学功能。一般来说,讲授技能主要有以下功能:

(1)组织调控功能。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可调控的教学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精心设计的概括、置疑可促成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承接或转换;通过讲解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可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

(2)授业解惑功能。讲授技能的授业解惑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重点的讲解,对教学难点的剖析,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疑惑的解答,对诗文境界的描述和对课文情感和哲理的升华。

(3)导学启迪功能。叶圣陶先生指出:“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优秀教师的讲授,能为思索无门的学生指出方向,能为思绪紊乱的学生理出头绪,能为面对疑难束手无策的学生授以机宜,让学生获得‘金钥匙’后,自己去求知,自己去探宝。”这就是讲授技能的导学启迪功能。

(4)审美陶冶功能。《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体现了对美育教育的高度重视。新教材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优秀老师的讲授,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能使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4.课堂讲授技能的意义

高质量的讲授,能沟通“四心”(即编者之心、作者之心、学生之心、教师之心),实现“两化”(即化虚为实、化难为易),促成“两变”(即变无序为有序、变苦学为乐学),胜利地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识增长、能力提高、性情得到陶冶、事理得到通晓。

教师讲授技能的优劣,取决于教师知识的广度、深度,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政治观点和审美观念,取决于教师对课标、教材和学生的把握和了解。

二、课堂讲授技能的方式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授技能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等不同的形式。这些形式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1.讲授技能的方式

(1)讲述技能。讲述技能是以叙述或描述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行为方式,以利学生达成识记水平。常用于介绍或说明学习要求、作者情况、时代背景、课文内容或刻画人物、描绘环境、渲染气氛、表达情感等。

①叙述:要求教师用准确、简洁、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

②描述:要求教师用生动、形象、充满情感的语言,渲染烘托。

(2)讲解技能。讲解技能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以利学生达成理解和应用水平。常用解说、解析、解答的方法,实现“传道授业解惑”。

①解说:要求教师用朴实的语言,对所教知识作准确的解释、说明。如学习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对小艇为什么造得长、窄、深及头尾上翘的解说。

②解析:对含义深刻的词句段,对公式、定理的求证等疑难问题,教师讲解时需要进行解释和分析。

③解答:对教学中的重要问题,需要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师生共同进行全面、准确的回答。如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解答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讲读技能。讲读技能的特点是讲与读交叉进行,讲读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一边对教科书讲解,一边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文史类和外语教学中常用讲读的方法。以语文讲读为例:

①先读后讲:要求教师披文入情,有感情地示范朗读,然后择要讲解,让学生读中悟情,讲中悟理。

②先讲后读:要求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先介绍、描述主要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理解和体验。

2.讲授技能的方法

(1)铺垫法。

铺垫法即教师在讲授时,适时、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情况,为学生学习新知、突破难点扫除障碍的教学方法。例如斯霞老师教课文《我们爱老师》时,引导学生读懂词语“祖国”运用的就是铺垫法。

师:你们可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南京。(好多学生笑了,知道祖国不是南京。)

师:不要笑。祖国就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再想想,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这个学生对“祖国”理解得比较扩大了一些,但还不对。)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答声中也有说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因为常有美国、日本朋友到该校来友好访问,所以学生对这两个国家比较熟悉。)

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叫祖国呢?谁能再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经一再启发,学生逐渐理解了。)

师:这位同学讲得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叫祖国。(强调一下,使学生加深印象。)

师:那么,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称呢?

生: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2)启迪法。

启迪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时开启学生的思维,指明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思路的教学方法。启迪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例如《珍贵的教科书》这篇文章的段落划分,在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按事件发展顺序分为“盼书”“取书”“护书”“爱书”四段。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多维思维,教师可以再问学生:“这一课还可以怎样分段?”这时学生可能因思维定势的制约,一下子“卡壳”。这时教师及时加以点拨:“这课书的标题是《珍贵的教科书》,同学们扣住‘珍贵’一词,再试试划分段落。”这一点拨,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通过认真分析,又找到了课文的第二种分段方法,即把课文分为“珍贵的教科书的由来”、“珍贵的教科书激励着我前进”两大段。

(3)剖析法。

剖析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辨清疑点、把握关键,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深入分析的教学方法。

例如《种子的力》第四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深刻领会重点段的含义,某教师从三个层面予以剖析:

先讲清字面意义:小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经受石头的重压,经得起折腾;

再探讨内蕴意义:介绍作者写此文的时代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展开了“游击战”“持久战”。认识“小草”的象征意义(象征对象、象征精神);

深入分析哲理意义:作者是怎样“借物喻人”“借物喻理”的,赞扬种子、赞美小草其目的是什么,进而揭示这样一个哲理:革命人民是无敌的,人民革命必胜。

(4)举例法。

举例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时,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辨清疑点,把讲授与举例相结合,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举例法往往形象生动,能收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的教学效果。

如某老师讲《刻舟求剑》要学生回答寓言的寓意,生答不到点子上,师举例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孩经常做饭,一家三口两杯米,有一次突然来了一个客人,而小孩做饭时仍旧只量两杯米,吃着吃着饭不够了,这时孩子才发现自己的不对。反思不对的原因有助于学生理解寓意。因为这个小孩所犯的错误和刻舟求剑者所犯的错误如出一辙。

3.关于启发式教学思想

(1)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启发式不仅仅是课堂讲授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原理和教学思想。启发式源远流长,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孔子在《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当学生动脑思考后仍不得其要领时,教师方可实施启发;如果举一不能反三的话,就不要再往下教了。

《学记》进一步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三个原则,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学生,但不能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能施加压力;指明学习途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思维心理学认为,启发是一种联想活动,关键是如何打开学生的思路,引起他们联想的反应。

现代教学论认为,启发的代名词就是点拨。点,使之进而有方向;拨,使之正而有方法。启发即思路、方法的引导。

希腊苏格拉底法,西方亦称启发式谈话法,即在教学上运用“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就是引导。”他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指出:“只有在教师起领导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2)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思想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创设一种引导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实质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以充分挖掘其思维潜能。从教师方面看,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便认识本质,发现规律,举一反三;从学生方面看,就是不断地进行知识重组,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含义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应该是全方位的。这其中包括启发学生的情感,在情感的激荡中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跨越思维障碍,顺利地进入高层次学习;启发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因此,启发式教学思想对注入式教学思想的超越表现在:

第一,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学活动围绕和促进学生的学。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使外在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第二,强调教学是双边互动过程,师生之间是民主型关系。教学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互相激发,教学相长。

第三,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启迪和方法上的引导。主张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不满足于释疑、解惑,更侧重于设疑、启思,以鼓励学生参与探索,独立思考。

三、课堂讲授技能的运用要求

1.讲授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运用讲授技能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运用讲授技能时,必须做到观点正确、内容准确、方法科学、表达精确。观点正确,是要求教师在讲授时,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容准确,是要求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方法科学,是要求教师运用讲授技能进行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实践方法都是科学的、先进的。表达精确,是要求教师运用讲授技能教学时,语言必须精确恰当,有时需要利用夸张、比喻、比拟等修辞方法时,也必须以学生不会产生误解为前提。

(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运用讲授技能时要做到“适时”“适法”“适度”。“适时”就是教师讲授的时间要选择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候,教师抓住这个时机稍加点拨,他们就可能豁然领悟。“适法”就是指教师讲授的方法要恰当。或据义解释,或归纳对比,或比喻比拟,或描述举例,或剖析推理,或创境悟情……因文而异,因需而变。“适度”是指教师的讲授在于为学生指明思路而不要牵着学生鼻子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要开导学生自己去求知而不要替代学生去得出结论。

(3)少而精原则。少而精原则要求教师在讲授时抓准“四点”(即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语言上坚持“两字”(即“少”和“精”)。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一节课(40~45分钟)的时间里,教师讲授的时间与学生能记住所讲内容不是成正比,往往是相反。一节课中教师讲授的时间究竟占多少为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即使是授新课,一般也以20分钟左右为宜。可见,讲授宜少不宜多,讲授内容宜精不宜滥。当然少而精并非简单地讲得少就行了,而是要在非教学重点的地方“惜话如金”,在教学重点的地方“用墨如泼”。非重点处的少讲或不讲,就是为了服务于重点处的精讲。

(4)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方面要与语言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演示技能、导入和结束技能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处理好讲授技能内各种方式方法的协同,以获得讲授的最佳效果。记忆原理告诉我们:多种感官相互协作,接收信息的效率和记忆的牢度远比单纯的听觉要好得多。因此,为了提高讲授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搞好多种教学技能、多种讲授技能的相互配合。

2.讲授应把握的四个基本点

(1)认知切入点:讲授要找准学生认知的切入点,使讲授有的放矢、顺学而导,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解决学会的问题)

学生认知切入点表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教材的矛盾处、教材的空白处、学生学习的疑难处、学生似懂非懂处、学生容易出错之处。这些认知切入点往往也就是讲授时应把握的基本点。

例如某师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哪些图形面积的求法?在推导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时,采用了哪些策略和手段?再让学生想一想,梯形与这些图形之间能建立起哪些联系?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会自觉地领悟到,梯形面积的推导,同样可以采用转化的策略和割补、移拼的手段,将梯形转化为已经熟悉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来求。

(2)情感激发点:讲授要把握教材情感的基调,感受人文教育的生命意义,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用情感去激发、唤醒、鼓舞学生学习的心向,努力使教师之情、教材之情、学生之情形成共鸣。(解决想学的问题)

余漪老师的学生对余老师教学风格进行了这样的概括总结:课伊始,情亦生;课渐进,情更浓;课已毕,情未尽。余老师的教学风格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真理,只有始终充满情感的课堂才是有魅力的课堂。

(3)思维展开点:讲授要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对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即时鼓励、强化,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解决会学的问题)

《月光曲》中有一段话,某教师的讲授启迪颇具匠心。盲姑娘听了激动地说:弹得多好啊,多纯熟啊,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师问:贝多芬先生为什么没有回答?这是一个思维想象和情感体验性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请同学们展开琢磨。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的回答很精彩:

生:可能是贝多芬先生弹得入了神,没有听见盲姑娘的问话,所以没有回答。

生:也许是贝多芬先生谦逊,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没有回答。

生:我认为这正好体现了音乐家的幽默感,默认本身就是一种回答。

面对学生的不同理解,教师既不要简单肯定,也不要轻易否定,更不要越俎代庖,替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而应该把更多的发言权交给学生。

(4)心灵交流点:讲授要推进师生之间多元交流与互动,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解决乐学的问题)

要推进师生之间的多元交流与互动,一是教师教学要民主,尊重学生,不搞一言堂;二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要从需要和实效出发,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三是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要善于指导和小结。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实现心灵沟通,畅所欲言。

3.讲授的语言要求

讲授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一种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因此,教师必须特别讲究和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技能。

(1)讲授语言的要求。

①准确清晰。教学语言的准确清晰,就是要具有科学性,要确切、清晰地表达出所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揭示它们的本质和联系。只有准确的语言才能逼真地反映出现实面貌和思想实际,才能易为学生接受。

②简洁精练。语言的简洁精练就是用最少的字句准确地表达出所要陈述的思想内容。要做到语言简洁,必须讲究炼字炼句,不繁杂,不啰唆,坚决戒掉一切空话套话。

③生动形象。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这就是善于描绘,并利用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段,让抽象的、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并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打动学生的心弦,从而使学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触其物。

④启发诱导。教学语言的启发诱导,是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调动自觉性、积极性的作用。通过诱发促进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开拓思路和途径。

⑤富有美感。教师主要是靠口头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教师若能讲究语言的韵律美,往往能使语句圆韵和谐,更易入耳入心,引人入胜,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讲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2)讲授语言的“六忌”。

讲授语言应具有艺术性,做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讲授富有感染力。为此,在讲授中一忌乱,二忌散,三忌死板,四忌艰深晦涩,五忌空洞枯燥,六忌平铺直叙。

(3)学会运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用眼神、表情、姿态、动作以辅助口头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语言。教师运用体态语言时,要做到把体态的流动和情感的流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再者必须做到恰如其分,亲切自然,适可而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