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辞海中对说明的涵义

辞海中对说明的涵义

时间:2022-05-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段对“权威”的说明为下文的论证和批驳作了准备。说明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例如,《辞海》中对“水”的说明,先用“水,氢和氧的最普遍的化合物,化学式H2O”一句下定义,然后对定义还没有包括进去的水的其他特征、状态、分布、沸点、冰点、密度、热容量和溶解性能等其他特征,一一解释说明,使读者对水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用作说明的数字要求真实、准确。

四、说明

(一)说明的涵义

说明,是用简洁的语言解说、介绍或注释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特征、性状、结构、概念、功能、程序等的一种表达方式。说明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解说性。从思考类型来说,说明要回答“是什么”、“有什么”、“如何办”、“怎样操作”、“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这类问题,其基本功能是把相关的知识、方法、技巧、规定、要求等传授或告诉读者。[4]

被说明的事物可以是实体的,如器械、湖泊、花草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观点、立场、统筹方法、公关学、人才学等。无论被说明的事物是什么,均要抓住该事物的特征、事物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加以说明,使读者对被说明的对象有理性的了解。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早已为各类文体所广泛运用。在记叙文中介绍背景、人物经历、环境方位和物体的功能及使用均需用说明文字。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起首一段:“项脊轩,归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其中“亚父者,范增也”均为说明。议论文中交代情况、背景、援用论据和作某种诠释性的注解等都用说明文字。例如,恩格斯《论权威》中指出:“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这段对“权威”的说明为下文的论证和批驳作了准备。说明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尚书》、《周礼》、《梦溪笔谈》、《本草纲目》等说明文中,说明这种表达方式随处可见。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说明文应用日益广泛,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更为普遍使用。

(二)说明的方法

1.定义说明

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对某一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某一概念的内涵作出确切说明的方法。也称“下定义”。其特点是能使读者对被说明的对象有一个明确的本质的了解,又能使读者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因而也有人称此种说明方法为“立界说”。使用此法要注意“被定义者”和“定义者”的外延相等,否则就成为不科学的定义。

由于说明的内容不同,写作的需要不同,对事物下定义在深度上也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定义着重说明事物的特征,如“根的最尖端有一个像帽子似的构造,包在生长点外边,这叫根冠。”有的定义着重说明事物的作用,如“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碳酸气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同时放出氧,这叫光合作用。”下定义的方式,可以是先下定义,再根据定义作具体说明;也可以先作具体说明,最后概括成定义。

2.诠释说明

对事物或概念进行解释的说明方法。常和定义说明法结合起来使用,先下定义,然后诠释说明,使读者对事物或概念既有概括的认识,又有具体的了解。例如,《辞海》中对“水”的说明,先用“水,氢和氧的最普遍的化合物,化学式H2O”一句下定义,然后对定义还没有包括进去的水的其他特征、状态、分布、沸点、冰点、密度、热容量和溶解性能等其他特征,一一解释说明,使读者对水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有些概念不需要下定义,或下定义有困难时,也常使用诠释说明。如《辞海》中对“公式化”的说明:“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现象。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构思时,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纳入固定不变的一种模式中,使作品在表现人物、艺术构思和故事情节安排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公式,千篇一律,不反映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它是概念化的一种表现。”

诠释说明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与行文融为一体;另一种是穿插在行文中间,用括号或破折号标出;还有一种是在当页下端或文章末尾与行文隔开,这种诠释一般用于说明写作目的、背景、出处和释义等。诠释与定义不同,它不要求对概念作完整的界说,只要求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即可。

3.举例说明

通过列举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解释抽象的事理或深奥的科学知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能使抽象、深奥的事物或事理,说得具体而通俗易懂。

举例说明有典型举例法和列举法两种。例如,茅以升在《没有不能造的桥》一文中,以福建泉州的“洛阳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四川泸定县的“泸定桥”为典型例子,说明我国古桥中“桥梁”、“拱桥”、“吊桥”这三种基本类型桥,便是使用典型举例法。欧阳采薇在《中国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名画》一文中,列举《洛阳赋图》、《游春图》、《千里江山图》、《潇湘图》、《潇湘奇观图》、《秋柳双鸦图》等名画,并加以说明,使读者对故宫绘画珍品有个大概了解,使用的即是列举法。举例说明应力求注意选例的典型、真实、具体、生动,不能选择缺乏共性的特殊例子来以偏概全。

4.分类说明

把被说明的事物,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分门别类加以说明的方法。其作用是区分出各个类别的差异,使被说明对象的种类明确,使读者更好地把握某一事物的特征。

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在介绍“云”时,先介绍表明天气晴朗的高空薄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再说明预兆阴雨风雪的几种低空云层: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然后又介绍可以推测天气情况的云上光彩现象:晕、华、虹、霞。文章按照云层的高度和厚薄,把云详细分成几类,逐一说明。使用分类说明法必须注意:要熟悉事物的特征,正确分类;分类标准要一致,不能造成紊乱;逐类说明,层次分明。

5.数字说明

用具体数字说明某事物或事理特征和本质的方法。其作用是具体、准确,比一般说明法更有说服力。

例如,《洲际导弹自述》一文中就用了不少数字来说明导弹的威力:“弹头的重量一般在一吨左右,爆炸的威力有的相当于一百万吨,有的相当于几十万吨的梯恩梯炸药。”、“最大飞行速度可达每秒七公里以上,比声音快约二十倍,一万公里的路程,半个小时就飞完。”、“弹头命中目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公里,甚至只有两百米。”用作说明的数字要求真实、准确。准确数要核实、可信;约数要交代清楚。数字说明常与文字说明结合使用。

6.图表说明

借助插图、表格、照片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其作用是容易把含多种要素的复杂的事物或事理表说清楚,收到形象直观、醒目清新、一目了然的效果。

例如,《现代汉语》中的“发音器官示意图”,便于使初学者准确地掌握元音、辅音的发音部位。运用图表说明时应从文章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最能显示事物特点的图表,并要注意安排适当,做到图文和谐。

7.引用说明

摘引有关的典籍、名言、文献、科研成果、诗歌、谚语、传说等作为说明的依据或充实说明的内容的方法。其作用是使说明对象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

例如,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中有这么一段:“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尤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邱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这段文字引用了《山海经》、《淮南子》、《穆天子传》中有关孟门山的说法说明并证实黄河流经孟门山及孟门山的险要。引用有关材料时须注意贴切、正确,认真核实,必要时须注明出处。

8.比较说明

通过事物或事理之间的比较来说明它们特征的方法。其作用是准确、鲜明地揭示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增强说明的效果。比较说明有同类相比、异类相比、同一事物的前后对比等几种形式。

例如,《现代汉语》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发音要领,写道:“z,c,s—zh,ch,sh有些方言区的人往往弄不清z组和zh组声母的区别。这两组声母的主要区别在于:发z组时舌头前伸到下齿背,舌尖略后的部分对着上齿背;发zh组时舌的上端上举,对着硬腭。”使用比较法,要求用来相比的事物或事理同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之间有某些相同或类似之点,而且为人们所熟知。

9.比喻说明

通过打比方,用人们常见、熟知的事物来说明不太常见、不太熟悉的事物的方法。其特点是能把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浅显易懂、具体形象、简洁生动。

例如,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一段:“荔枝生巴峡间。树叶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飘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把荔枝的树形、叶子、花朵、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几方面的特征具体形象地告诉了读者。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方法,要求准确贴切,不能夸张;多用明喻,不宜用暗喻、借喻。

10.故事说明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对某个事理或事物进行说明的方法。科普读物中运用得较多。

例如,《生物间的奥秘》一文中,即用故事说明法:在苏联西伯利亚,由于较长时间没有白杨树的种子,人们只好用插枝的无性繁殖方法,栽种白杨树。科学家发现,大片的白杨树林完全是雄白杨,他们找遍了俄罗斯,才在偏远的地方找到几棵雌白杨树。他们如获至宝,把雌白杨树小心翼翼地栽在温室里。当它们成熟时,又移到只有雄白杨的树林内。在雌白杨开花季节,人们为它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许多科学家和工作人员前来把雄白杨的花粉洒在雌白杨的枝头上。不久,种子成熟了,大片的白杨树林又开始用种子繁殖了。那么,许多年雄白杨为什么过着单身生活?根本原因是有人扼杀了它们的佳偶。原来,雌白杨高大茁壮,树干又粗又直,人们贪图它是好材料,滥砍滥伐,不考虑白杨树的繁殖后代,人为地破坏了生态平衡,白杨树就变成“男儿国”了。作者用娓娓动听的故事,说明生物间配合的奥秘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人读后印象深刻。运用故事说明法要注意所述故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说明的原则

1.选准角度,突出重点

一个说明对象的可说明之点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不同的中心进行说明。因此,在说明时必须明确要说明对象的什么问题,或者说必须明确说明的重点是什么,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对象,回答疑问之点。

2.区分种属,显示差异

说明要把握对象特点、本质,作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介绍、分析或阐述。因此,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恰当,分类清楚,种属分明,不至于同其他事物或类似的事物相混淆。

3.把握关系,言而有序

说明需要准确把握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关系、先后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表里关系等),这些关系,有分有合,分则相对独立,合则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要把握好这些关系,并按照所说明的对象的特征和规律性,以严格的顺序进行说明。但由于事物形形色色,千变万化,各有特征,因此说明的顺序也因物而异:或以方位为序,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转换为序,或以事物自身的特征、规律和功用为序,或以事物的分类、分解为序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