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意义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意义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是提倡尊重自然、认识环境价值,建立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环境文化与氛围。面对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倡导生态文明是人类做出的一次理性抉择。生态文明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生态文明却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意义_环境安全与环境保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26]。生态文明并不是孤立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而是有机地包括了以上文明,并且在这些文明在生态文明统筹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生态文明并不否认、排斥物质文明,而是在生态文明指导下的物质文明应该消除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那种只索取不回报、只破坏不保护的生产方式,排除过去那种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安全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是提倡尊重自然、认识环境价值,建立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环境文化与氛围。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尊重社会各利益集体需求的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平造成的不同利益主体的纠纷,避免由于公共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27]。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没有生态环境安全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面对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倡导生态文明是人类做出的一次理性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曾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28]

生态文明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社会的主体,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是人行为的对象。所以只有人具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社会只需要对人讲道德,没有必要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与此相反,生态文明的伦理观认为,世界的主体不仅包括了人,还包括了自然环境;不仅人有价值,自然环境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环境也有主动性,当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不仅人依靠自然环境,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环境。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29]。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而是和谐共生。

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鼓吹消费主义,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却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