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颖性就是规矩不似即事实似与不似

新颖性就是规矩不似即事实似与不似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颖性原则议论文要求事实论据不仅要真实、典型,还要新颖,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写作链接规矩与方圆李宏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众所周知的古训。童心的本质特点是“不守规矩”,表现为“初生牛犊不畏虎”,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凡是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是敢于向旧“规矩”挑战的人。毕加索那样出格的画风,是物外之规矩的绝妙表现,是不似中求神似的一种追求。似就是规矩,不似即出格。“似与不似”造就出了一代大师。

新颖性原则

议论文要求事实论据不仅要真实、典型,还要新颖,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而部分学生所运用的事实论据往往是陈旧的、公式化的。如论证珍惜时间,往往用鲁迅、爱迪生等事例;论证勤奋出天才的,往往用华罗庚、马克思等人的事例。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并多积累国内外的热点材料,不断更换新的论据。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可采用当下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所涌现出来的事例。运用新颖的事实论据,不仅能充分地证明论点,而且又能反映出时代特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写作链接

规矩与方圆

李宏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众所周知的古训。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规矩在变化,如果一味地循规蹈矩,画地为牢,就难以有所突破,有所成就。世界是先有“方圆”,然后才有“规矩”的。如今可以用电脑代“规矩”、成“方圆”。不囿于规矩,允许出格,这是出人才、出成果的一条法则。

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大凡杰出人物,只守方圆,不拘规矩。一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牛顿,晚年却一头扎入基督教的研究与考证。他以顽强的毅力追求真理,而感情却脆弱得像孩子那样,爱哭鼻子。爱因斯坦研究严肃的相对论,却生性“顽皮”,不修边幅,他在72岁举行寿辰宴会时,一位记者请他“为生日笑一笑”,他竟伸出舌头,做惊讶状,留下了一个珍贵而罕见的镜头。这故作惊奇的“长舌”,犹如爱因斯坦科学道路上的一个“惊叹号”!表现了一位老科学家的童心。

那些卓有成效的科学家,大多保持着一颗天真的童心。童心的本质特点是“不守规矩”,表现为“初生牛犊不畏虎”,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把金钱、地位、荣誉等统统看做是不合体的“套衫”和“裤衩”,只对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幻想和好奇,像孩子那样赤条条地扑向知识的海洋,自由游泳,尽情嬉耍,毫无羁绊地追逐科学的浪花,搏风击浪,捧出大自然闪光的珍品。

在科学上,常常是先有“出格”,然后才有“规矩”。第一个学游泳的人,首先是有从岸上跳到水里的“出格”举动,才有可能掌握游泳的“规矩”。第一个带着“鸟翼”孕育着制造飞机的“规矩”。凡是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是敢于向旧“规矩”挑战的人。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在否定欧氏几何第五公式的过程中,创立了全新的非欧氏几何;爱因斯坦敢于向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挑战”,创立了崭新的时空理论——相对论。

古人云:“无法之法乃为立法。”说明规矩也是从“无法”之中立出来的。“无法”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方法的最高境界。毕加索从小就受到父亲严格的绘画训练,他要毕加索像画匠那样一丝不苟地画一双鸽脚。严格的规矩,仅训练了技巧,但束缚了思想。后来,毕加索敢于摆脱“规矩”的束缚,注重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把人和物大胆地变形,成为抽象派的一代宗师。毕加索那样出格的画风,是物外之规矩的绝妙表现,是不似中求神似的一种追求。齐白石作画,苦于不能摆脱前人的窠臼,遂留下后言:“饿死京华,公等勿怜。”决心“删尽摹拟一双手”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诀窍:“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似就是规矩,不似即出格。“似与不似”造就出了一代大师。刘海粟没有上过正规的美术学院,不受传统规矩的束缚,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他结合中国绘画艺术研究现实意义、浪漫主义、后期印象主义的色彩、线条和造型方法,他画工笔,又攻泼墨泼彩,在用水上大胆,不拘成法,成为在追求完美过程中有独特建树的画家。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总是在符合生活真实的“规矩”中融进天马行空的神思遐想,如果总是匍匐在生活的地上爬行,就不能俯视人生,成为高高翱翔的“大鹏”,如果不能冲出规矩的牢笼,缺乏独创的感受和体验,就只能“规矩”地呆在笼中,成为演绎指示、拾人牙慧的学舌鹦鹉

敢于“出格”即敢于创新,这是成才的核心。敢于“出格”,更要敢于不被自己的习惯和偏见束缚。中国人的“规矩”已经够多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我们的创新精神。谁要是不安于旧规矩的“方圆”,谁便“出头的椽子先烂”;谁要飞出旧规矩的牢笼,谁便难免“枪打出头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改革、开放、创新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对这一古训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在科学和民主的大“方圆”内,打破旧的规矩,创立新的规矩,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点评

本文论证观点,运用的事实论据真实、概括、经典,并且事例涵盖古今中外,涵盖科学(牛顿的、爱因斯坦的、罗巴切夫斯基的)、艺术(毕加索的、齐白石的、刘海粟的)、文学等领域。事例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因而支撑的观点具有稳固性与俯视性。

修养,在自控中升华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显得较浮躁,遇事不冷静,处事少耐心,无端地伤害对方或折耗自己。这是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实质是缺少一种修养。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但有的人似乎从来没有发过脾气,遇事非常冷静,处事非常平和。这是为什么?是修养深,能善于控制自己。不错。你是否想从他们那里学几招,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呢?

从前,有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由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小男孩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多了……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又建议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钉子都拔掉了。

这种方法看起来很幼稚,但易操作,很管用。主要是提醒并迫使自己改变一种坏的脾气,提高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慢慢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品位。

还有一种更简易的方法,你愿意尝试吗?

古时候,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而只要一生气,他仍要绕着房子、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当爱地巴很老了,走路已经要拄拐杖了,他生气时还要坚持绕着土地和房子转三圈。

一次,他生气了,拄着拐杖走到太阳已经下山了还要坚持,他的孙子怕他有闪失就跟着他。孙子问:“阿公!您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密?”爱地巴对孙子说:“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气就消了。气消了,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学习了。”孙子又问:“阿公!您年老了,成了富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爱地巴笑着说:“老了生气时我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

用跑步的方法来消气,这方法好,既排泄了不快,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这两种方法看起来不同,其实质是相同的,都是练内功——练平常心,练修养。你的浮躁,你的怨怒,直接或间接地都是由名与利触发的,只要你有一颗平常心,淡泊名利——“万钟与我何加也!”名利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为“物”既伤害别人,又折磨自己呢!

当然,要真正提升自己的修养,保持一颗平常心,还得不断学习,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点评

这篇文章结构单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但它在取材与用材上较有特点,特别新颖,有人性味。作者为了论证“在自控中提升修养”观点的正确性与可读性,用了两个比较新颖的生活故事,让读者去思考、去感悟。但作为议论文,似乎违背了“概括性”原则,应该把描写性语句改成叙述性的语句,要求简洁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