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国战时的合作与战后的势力范围划分

大国战时的合作与战后的势力范围划分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国战时的合作与战后的势力范围划分一、大国战时的合作与战后的势力范围划分与以往的选择一样,东欧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虽然有内部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就外部原因而言,首先是苏联战时与英美的同盟关系和势力范围的划分。接着,美国政府宣布解冻苏联在美国的存款,允许苏联购买美国的战略物资。1944年10月9日晚,丘吉尔和斯大林与苏联通过密谈就今后各自力量与活动的区域、范围和程度的划分达成了默契。

大国战时的合作与战后的势力范围划分

一、大国战时的合作与战后的势力范围划分

与以往的选择一样,东欧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虽然有内部外部多方面的原因。但比较起来,外部的原因还是决定性的,东欧国家的选择带有很强的被动性。就外部原因而言,首先是苏联战时与英美的同盟关系和势力范围的划分。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而苏英美就是这个联盟的核心。它们不是一般的国家间联合,而是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和奉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东西方两类国家之间的合作。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彼此的偏见和敌视,面对共同敌人而进行的合作是以讨价还价为前提的,在合作中时常伴随时起时伏的明争暗斗。

在德军入侵苏联的当天,丘吉尔在广播讲话中说:“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3]他表示:“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我们将向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朋友和盟国呼吁,请他们采取同一方针,并且如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地坚持到底。”[4]6月23日,美国代理国务卿韦尔斯(Sumner Welles)代表美国政府发表声明谴责德国进攻苏联。第二天,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轴心国的国家,包括苏联都将得到美国的援助。接着,美国政府宣布解冻苏联在美国的存款,允许苏联购买美国的战略物资。针对美英领导人的善意表示,斯大林7月3日在广播讲话中回应说:“我们为保护我们祖国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定会与欧美各国人民为他们的独立、为他们的民主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汇合起来。这将是那些拥护自由反希特勒法西斯军队之奴役及奴役威胁的各国人民所结成的这种联合反德的外交政策,对促进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产生了重要作用。”[5]

1941年7月12日,英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为对德作战采取联合行动的协定》,双方“承允在这次对希特勒德国作战中彼此给予各种援助和支持”,决不单独对德国停战或媾和。[6]7月底,罗斯福派其顾问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1890—1946年)访问苏联,同斯大林进行了多次会谈并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次访问改变了美国领导人认为苏联很快就要失败的看法,为制订援助苏联计划提供了依据。8月,英美两国首脑就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进行了会谈并发表了后来被称做《大西洋宪章》(Atlantic Charter)的宣言。此后又经一个多月的准备,美英苏三国于9月29日至10月1日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会议最后达成的《秘密议定书》规定:从1941年10月1日到1942年6月30日,美英将向苏联提供400架飞机,500辆坦克和其他各种原料、武器和军用物资,并且协助苏联运输。苏联则答应供给美英一定数量的军工生产原料。

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之后,苏联和英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同时也很复杂。从欧洲战场上的格局看,英美与德国的战场在西欧,而苏联同德国及其胁从国的战场在东欧。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Tehran)举行了为期四天的三国首脑会议。经过反复协商和讨价还价,会议发表了《德黑兰宣言》,正式决定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美英将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登陆(即开辟第二战场),苏联则在同一时间里向德国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以阻止德军从东线调往西线。另外,根据苏美英三方达成的总协定,“如因土耳其参战致保加利亚向土耳其宣战或进行攻击,则苏联将立即对保加利亚处于作战状态”[7]。第二战场的开辟可阻止英美军队在亚得里亚海沿岸或爱琴海登陆,确保苏联在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甚至沿多瑙河中游不受英美约束地自由行动。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中还讨论了波兰问题,最终达成的一致是,波兰边界要向西“挪动”到奥得河,寇松线以东的前波兰国土归苏联。

1944年春苏联红军把敌军赶出国土后,越过苏波边境迅速向中欧和东南欧挺进,9月解放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后,经过南斯拉夫进入匈牙利境内作战。1944年10月9日晚,丘吉尔和斯大林与苏联通过密谈就今后各自力量与活动的区域、范围和程度的划分达成了默契。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说:“我拿过半张纸,写道:罗马尼亚:俄国——90%,其他国家(也就是英国和美国)——10%,希腊:英国(与美国一起)——90%,俄国——10%,南斯拉夫:50—50%,匈牙利:50—50%,保加利亚:俄国——75%,其他国家——25%。我把纸条交给斯大林,斯大林当时正在听翻译。稍停片刻,他拿过一支蓝色的铅笔在纸上打了一个‘√’,然后把纸条交给我。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比把这件事写出来还要快……斯大林铅笔划过的纸条就放在桌子中央,双方都一言不发。最后,我说:‘我们就这样解决了这些与千百万人生死攸关的事情,是不是给人的感觉有些玩世不恭?让我们把这张纸烧掉算了。’斯大林说:‘不,你留着吧’。”[8]但是,丘吉尔和斯大林达成的巴尔干百分比并不是定稿。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两国外长又多次进行协商,具体比例也有改动,参见表7。

表7 1944年10月苏、英关于东欧势力范围划分的百分比协定

img57

资料来源:Charles Gati,Hungary and the Soviet Bloc,(Durham[N.C.]:Duke University Press,1986),p.31.

法西斯德国最终是在盟军和苏联红军的夹击下灭亡的。1945年3至4月间,盟军强渡莱茵河,包围鲁尔(Ruhr)区,攻占莱比锡(Leipzig)。苏联红军则于4月中旬从奥得河发起总攻,揭开柏林战役序幕。4月25日,美国和苏联的先遣部队会师易北河。30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苏联红军在追歼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过程中,先后解放了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消灭了匈牙利、保加利亚的法西斯势力,清剿了罗马尼亚境内的德国军队,配合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贝尔格莱德。在东欧国家中,苏联红军没有到过的只有阿尔巴尼亚。战争结束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东部由苏联占领。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成了战败国,盟国在这些国家中设有管制委员会。委员会名义上由苏美英三国共管,实际运作中却本着谁占领、谁负责的原则,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苏联。正如吉拉斯所说:“占领土地的人也要把他自己的社会制度强加在自己占领的土地上。每个人都强加他自己的社会制度。只要他的军队有力量这样做。不可能是别的。”[9]在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主要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因而在客观上与苏联的联系十分密切,也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对于这种结局,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讲的一段话表达了东欧一些国家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在东欧后来发展过程中起了潜在的作用。他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脉的欧洲很久以前就分成两个各自单独发展的部分,一部分与古罗马和天主教联系在一起,另一部分与拜占庭和东正教联系在一起。但是,二战之后,这两个欧洲之间的边界向西移动了几百千米,一些认为自己属于西方的国家蓦然发现自己此时处于东方了。[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