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的公平性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的公平性第七节 教育的公平性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一个“爱”字。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公平”的理念很早就有了,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倡导“有教无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爱心、仁慈集中表现在对“问题学生”的态度上。在今天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中,公平和质量是各国教育共同追求的两大主题。

教育的公平性

第七节 教育的公平性

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一个“爱”字。爱事业,爱学生,爱所有的学生:聪明的,抑或是迟钝的;漂亮的,抑或是难看的;家庭富有的,抑或是贫寒的。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公平”的理念很早就有了,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倡导“有教无类”。17世纪初,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有句名言:“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有的学者提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关于有没有“差生”的问题,报章不时有些讨论。客观地说,其一,人的“智商”是有高有低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二,人的发展有快有慢,发展轨迹也各不相同,想来也是没有异议的。原来有人提出用“后进生”代替“差生”的称谓,后来又有人提出用“潜能生”称之,有些令人费解,“潜能”二字岂能误用、曲解?

今天,走进任何一个课堂,都可以发现“三个世界”的划分:“第一世界”是为所有任课老师都喜爱的学生,他们每门课成绩都好,由于多数学校要按成绩排队并以此与老师的待遇挂钩,这一部分学生往往能够给老师带来“面子”,带来“票子”,所以备受老师喜爱。“第二世界”是为一部分老师喜爱的学生,他们不是每门课成绩都好,可能有几门课的成绩不太理想,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毕竟还有几门课成绩不错,受部分老师喜爱。“第三世界”是为所有的任课老师都不喜欢的学生,他们几乎每门课都不好,甚至一整天都不会有老师看他一眼。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有些道理,但也不是绝对准确。其实,人的发展是很难预料的。我们不难发现这么两种情况:一是有些孩子早慧,从小就很有气势,先声夺人。但是,这些孩子并不一定一辈子都闪闪发光,有的可能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像昙花一样“一现”而已,我们熟悉的成语有“江郎才尽”,还有王安石《伤仲永》笔下的仲永。另一个情况是有的人大器晚成,小的时候非常一般,没有任何过人的地方,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一步步走向成功。像大家十分熟悉的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就是这样。爱因斯坦4岁才会讲话,上小学时成绩很差,上中学时仍未有大的改观,以至于他中学的教导主任给他写下“干什么都一样,反正一事无成”的评语,几乎给他判了“死刑”,但想不到他竟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爱心、仁慈集中表现在对“问题学生”的态度上。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很好的阐述:“要关怀人,就是说对待儿童犹如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儿童学习不好,落后;儿童难于像他的同班学生那样学习;儿童或少年犯了流氓行为——所有这些都是糟糕的事。如果是你的儿子遇到了这种糟糕的事,你会怎么办?不见得会提出开除、减品行分数之类的处理办法。当然理智会提醒父母,这些部分也是需要的,但你首先会提出极端必要的办法去挽救儿子,只用惩罚是不能救人的。”

对成绩差的学生,不能歧视,要认真分析他们的问题之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就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通过“望、闻、问、切”找出病源,以便“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采取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

医生是人道主义者。可是如果他竟对病人说: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毫无希望了,你回去该吃吃一点,该玩玩一下。那他能够算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者的医生吗?这样的医生就连一天也无法在医院里待下去!而在我们教师当中,有些人每天都在让儿童感觉到,甚至直接对儿童说,他是一个毫无希望的人。这是不能容许的。我们必须神圣地爱护自己的职业荣誉,高高举起人道主义的旗帜。医生面对各种严重的病人,他也许比我们教师有更多的理由作出悲观的结论,但是他相信科学的巨大力量,相信病人本身的精神力量。教育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不要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

陶行知先生曾提倡:“男教师要学做富兰克林的父亲,女教师要学做爱迪生的母亲。”他还说:“教师应该谨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任何学生都不轻言放弃,这便是教师的伟大之处。

下面是一位老师讲的故事,颇有些耐人寻味:

发生在1976年初冬的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那年,唐山大地震,震得人心不安。徐州城的人都住在用塑料薄膜搭的防震棚内。

初冬,天气已经很冷。突然有一天,过去的两个学生找上门来。一个说他是木匠,一个说他会瓦工,要给我搭一个能过冬的防震棚。说干就干,不消两天,一个坚固的防震棚搭好了。这是两个什么学生?都是所谓的顽劣学生!望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我内疚极了。我教他们的时候,给他们的爱最少,而他们长大之后,给我的爱却最多!

我的心被震撼了。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学生观、教育观。从那时起,我爱的天平开始向所谓差生倾斜。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爱,就像虚弱的婴儿更需要母亲的精心哺育。十个手指有长短,为什么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呢?说来也怪,我这么一“倾斜”,这些学生跟我上个一年半载的,语文成绩居然都有所长进!是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我,于是爱屋及乌,就喜欢我教的学科?

在今天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中,公平和质量是各国教育共同追求的两大主题。美国布什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推出了其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不让一个儿童落后》,从这个标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它昭示的其教育改革的“消除差距、促进平等”的总目标。在美国联邦教育部大楼里,正面墙上就有一条标语“实现教育质量提高,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