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场意识,颓废殆尽

市场意识,颓废殆尽

时间:2022-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意识,颓废殆尽四、市场意识,颓废殆尽学术期刊有先天性不足,如读者面窄、发行量小等。这固然是好,但政府的长期“恩宠”已使得学术期刊长期安逸于现状,少有历练,本来就不甚灵敏的市场嗅觉也已颓废殆尽,甚至连在市场中尝试一回的想法和勇气都没有了。在认识上达成共识之后,办法总还是有一些的。初步解决了读者问题,学术期刊才具备了面向“市场”的前提。

市场意识,颓废殆尽

四、市场意识,颓废殆尽

学术期刊有先天性不足,如读者面窄、发行量小等。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国家历来对学术期刊采取了种种扶持政策。这固然是好,但政府的长期“恩宠”已使得学术期刊长期安逸于现状,少有历练,本来就不甚灵敏的市场嗅觉也已颓废殆尽,甚至连在市场中尝试一回的想法和勇气都没有了。不仅如此,学术期刊的读者意识究竟有多少,恐怕也很难说。不少学术期刊已变成了职称评审的工具了,本应为读者服务已变成纯粹为作者服务了。除此以外,办刊者对学术期刊的效益问题,在认识上也有偏差。通常认为,学术期刊当以社会效益为重。此言听起来,似乎不谬。但什么是社会效益呢,是不是将学术研究的成果印成“铅字”就是社会效益,是不是为本单位的人员提供了评职称的论文硬件就是社会效益呢?抑或有另外一种意见,学术期刊为学人提供了发表论文的园地,其主要社会效益就在于为社会培养了科技人才。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学术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公开发表呢?其实,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没有读者,都是枉然。现在大多学术期刊的印数,在1000~2000册之间,大多用于交流和馈赠,已近乎一种“礼仪”了,收件人并不细读,有的甚至概不拆封。真正意义的发行大多在几十本到几百本之间。这样一个状态,社会效益又能有多大呢?

出路:在综合性这一顽症没有被打破之前,学术期刊要走市场,难。学术期刊既然是个媒体,总应该面向读者吧。没有读者,学术期刊办得再“精美”,要说有多大的价值、多大的社会效益,恐怕也难以服众。在认识上达成共识之后,办法总还是有一些的。一是关注现实问题研究。学术研究不能仅钻“故纸堆”,不能漠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更不能认为走所谓的“朴学”道路的才是真学问,那些关注现实问题、少有理论色彩的文章就不是学问,就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学术期刊要着力倡导现实问题研究,努力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这样才能在较大范围内赢得读者。二是创建特色栏目。现在综合性的学术期刊,除了要提高刊物的整体质量外,创建特色栏目,刻不容缓。否则,你办得“再好”,恐怕也会被淹没。学术期刊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其他刊物无法替代的东西,这应该成为综合性期刊的立刊之本。各刊可根据当地的人文资源或学术强项开设特色栏目。有一点需要说明,现在“核心期刊”的遴选,多半不考虑小的学科,更不考虑专题,办一些特色栏目,难免要“吃亏”。但“核心期刊”终究不是、也不应成为“指挥棒”,学术期刊不能只跟在它后面转。学术期刊如果没有了自身特色,在学术界、学术期刊界恐怕就难有自己的位置。三是加大刊物的信息含量。综合性学术期刊之所以没有什么读者,关键是读者获取的有用信息少。学术期刊可在相关的专题文章后,摘要刊登一些同类文献,或作些相关索引,以加大刊物的学术含量,要让读者觉得值得“消费”。四是文风要活泼多样。将所有的文章都写成“冠冕堂皇”的“八股文”,是学术期刊远离读者的原因之一。文风活泼不代表学术研究不严谨,也不意味就少有学术价值,关键还是要看它说出了一些什么东西。文风活泼又不乏学术创见的文章,岂不更好。五是倡导批评风气。当前学术期刊少有学术批评的风气,这对学术繁荣无益。对学术期刊来说,开展学术批评不仅是自己的职责,而且还能够吸引读者、作者,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当然,开展学术批评不能只是“做秀”,而应着实贯穿一种批评精神。否则,也只能事与愿违。初步解决了读者问题,学术期刊才具备了面向“市场”的前提。

学术期刊的问题,可谓多多,远非上述诸端。限于篇幅,本文不赘。

(本章内容同题发表于《出版广角》2003年第11期,《科技与出版》2004年第1期作了摘要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