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时间:2022-04-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项目一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已入账的固定资产成本也被称为固定资产原值。

项目一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任务一 固定资产的确认

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

(1)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确认时,对符合固定资产特征和确认条件的有形资产,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不符合的确认为存货。对于企业的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等资产,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却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也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但这类资产与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之和不能超过这两类资产可收回金额总额。对于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不同的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

任务二 固定资产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管理需要和核算要求以及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企业的固定资产分为以下几种:

一、按经济用途分类

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如生产经营用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等使用的房屋、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等。

按照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可以归类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之间,以及生产经营用各类固定资产之间的组成和变化情况,借以考核和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促使企业合理地配备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效用。

二、综合分类

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等综合分类,可把企业的固定资产划分为七大类:(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3)租出固定资产(指在经营租赁方式下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4)不需用固定资产;(5)未使用固定资产;(6)土地;(7)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大多采用综合分类的方法作为编制固定资产目录、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

任务三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为了核算固定资产,企业一般需要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处置等情况。

“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企业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

“累计折旧”科目属于“固定资产”的调整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贷方登记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方登记处置固定资产转出的累计折旧,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基建、更新改造等在建工程发生的支出,借方登记企业各项在建工程的实际支出,贷方登记完工工程转出的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的成本。

“工程物资”科目核算企业为在建工程而准备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购入工程物资的成本,贷方登记领用工程物资的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成本。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等,借方登记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清理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贷方登记固定资产清理完成的处理,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清理完毕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该科目应按被清理的固定资产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此外,企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发生减值的,还应当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等科目进行核算。

固定资产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固定资产取得时入账价值的确定;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是指对固定资产的适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各期折旧额以及减值的确定。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已入账的固定资产成本也被称为固定资产原值。由于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途径和方式不一,其成本的确定也有所差异。

一、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以下简称细则)的有关规定,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以下简称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进项税额应当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包括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记入“在建工程”科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相关会计处理如图3-1、图3-2和图3-3所示。

图3-1 外购固定资产

图3-2 自营工程

图3-3 出包工程

如果购入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如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则应按所购固定资产应付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例3-1】2011年4月某企业以银行存款购入一台生产用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发票价格300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51 000元,包装费800元,运费1 200元,该设备已交付使用。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例3-2】2011年4月某企业从A公司购入生产用需要安装的机器一台,买价200 000元,适用增值税税率17%,包装费2 000元,运费2 000元,购入后发生安装费3 000元。所有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该机器安装完毕后交付使用。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①购入机器时:

②发生安装费用时:

③安装完毕后交付使用时: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因自行建造固定资产从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等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应按照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是企业为了新建、改建、扩建固定资产或者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而由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是通过设置“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等科目进行的。企业进行的固定资产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大修理工程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经验收交付使用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企业在建工程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企业外包的在建工程,按合同规定向承包企业预付工程款、备料款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将设备交付承包企业进行安装时,借记“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科目,贷记“工程物资”科目。

与承包企业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按补付的工程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2)企业自营的在建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本企业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的,借记“在建工

②工程领用工程物资304 000元。作会计分录为:

③由于工程需要,领用本企业生产的电机一台,生产成本2 400元,售价3 100元,应计增值税为527元(3 100×17%)。作会计分录为:

④计算应付自营工程人员工资118 000元。作会计分录为:

⑤分配并结转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水、电、运输劳务等费用34 000元。作会计分录为:

⑥工程完工,退回剩余物资8 000元。作会计分录为:

⑦车间用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会计分录为:

三、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等科目,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例3-4】2011年4月某企业接受乙公司设备一套作为投资,投资合同约定的价值为200 000元,不考虑相关税费。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此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成本,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要求加以确定;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要求,对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企业合并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要求加以确定;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要求加以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