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州区玉米制种业经济税收分析及行业发展建议

甘州区玉米制种业经济税收分析及行业发展建议

时间:2022-04-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甘州区玉米制种业经济税收分析及行业发展建议李 军玉米制种是甘州区乃至张掖市发展较快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截至目前,仅甘州区就登记注册制种企业66户,其中玉米制种49户,花卉、瓜果、蔬菜制种17户。位列2011年甘州区纳税百强榜第十位的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公司张掖分公司,实际缴纳税金810万元,对该行业的税收贡献率接近40%。

甘州区玉米制种业经济税收分析及行业发展建议

李 军

玉米制种是甘州区乃至张掖市发展较快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10年来,全市种子产业发展经过试验示范、基地壮大和市场化改革三个阶段和历届市委、市政府的精心呵护、扶持培育,已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玉米制种大市。2011年,仅甘州区玉米制种面积就达60万亩,占全国的1/5,产量占全国1/4,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县区,有力保障了全国种业安全,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对增加地方税收及甘州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甘州区制种企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实施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工程,积极培育骨干龙头企业,稳步扩大基地规模,切实加强市场监管,精心打造制种品牌,张掖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具知名度和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截至目前,仅甘州区就登记注册制种企业66户,其中玉米制种49户,花卉、瓜果、蔬菜制种17户。全区制种产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国种业50强企业已有14家落户张掖,中种、德农、兴达、金象、丰乐、登海、东亚、金源等制种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科技开发力度,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增多。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趋于完善,各制种公司按照合同收购种子,及时兑付制种款,激发了农民发展制种产业的积极性。2011年各制种公司给付玉米制种的保底价每亩2250元到2880元,均价2500元,比2010年提高了600多元。随着种子产业经营模式日趋成熟,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二、2011年甘州区玉米制种行业经济税收情况

玉米制种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受全国种子市场大环境影响,2011年玉米制种业步入近5年来的发展低谷。据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全区49户玉米制种企业,现价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润5623.9万元,同比下降69%;全年行业利润率为2.69%,同比下降6.2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32%。主要经济指标与上年相比,除产值增幅持续走高外,其余均有下降。这表明,2011年我市制种业总体规模在继续扩大,但受市场供求及成本增大因素制约,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呈下滑态势。从税收看,2011年,我区玉米制种业应交税金合计2116万元,比上年降低25.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所得税1408万元,下降66%。个人所得税470万元,增收120万元,增长34.3%;城镇土地使用税134万元,增长2.1倍;印花税40万元,增长16万元。税收与产值之间的税收弹性系数为-1.75,处于特别异常区间,种子市场行业性疲软、造成大面积滞销是主要原因。

样本企业2009—2011年度利润率测算表

img35

样本企业2009—2011年度销售毛利率测算表

img36

样本企业2009—2011年度成本费用利润率测算表

img37

样本企业2009—2011年度企业所得税税负测算表

三、2011年甘州区玉米制种企业税收特征

2011年,甘州区49户玉米制种企业缴纳各类税收中,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继续保持绝对份额,城镇土地使用税异军突起,以2.1倍的高增幅领跑行业。考虑到企业所得税管辖权,国、地税税收管理口径差异,并剔除部分不可比因素后,选取该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0户企业开展分析,具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行业税收集中度较高。年纳税百万元以上重点企业金博士种业、兴达种业、德农种业、裕丰种业,户数不足全行业的8%,但税收份额却接近八成,累计应交税金1443万元。位列2011年甘州区纳税百强榜第十位的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公司张掖分公司,实际缴纳税金810万元,对该行业的税收贡献率接近40%。

二是行业科技含量集聚效应明显。历数全区制种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种子品系的中种集团、德农种业、金博士种业、金源种业、兴达种业,坚持走科技兴种的路子,加大科研投入和科技开发力度,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较多,销售定价权和赚取终端利润的空间不断扩大,2011年应交税金约占行业税源70%的份额,上述5户企业中有4户税收超百万元,累计应交税金1307万元,户均261.4万元。

三是企业所得税呈现负增长。2011年,10户抽样企业实现企业所得税1035万元,同比下降35.1%。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种子市场饱和,供大于求,10户企业中绝大多数种子当年生产种子滞销50%以上,行业利润率下降为2.69%,整体利润呈现54.5%的降幅;另一方面制种农户期望值持续走高,种子生产成本增大,短途运输成本、果穗烘干费用增加,企业盈利空间缩小,造成企业所得税呈现负增长。

四是本地企业实际税负高于外来企业。从企业所得税来看,剔除不可比因素,2011年10户样本企业平均税负为0.49%,其中本地企业为0.62%,高于外来公司0.1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外来公司种子销售价格无法掌控,企业利用母子公司之间地域或价格差异转移利润,税务机关按照关联企业交易定价原则处理难以实现。

五是个别税种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幅看,较上年增长2.1倍,原因在于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扩面工作显效,按照逐步扩大范围的总体思路,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并与房产税实现同步增长;印花税方面,随着制种企业逐步转型升级,原有印花税核定征收行业归属已不恰当,若改为生产企业重新核定缴纳比例,税收增幅应超70%以上。

六是延伸管理触角极具潜力。经分析比对,暴露出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例如制种企业向制种乡镇(村社)按一定比例、数额兑付的制种服务费、基地建设费、隔离带补偿款,现实中除少数企业取得地税部门合法发票外,其余或以村社开具收据、白条列支,或将费用分摊计入种子成本,造成了会计核算不规范、成本项目不明晰,缩小了营业税税基,增加了制种企业涉税风险,造成了税收流失,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

四、2012年甘州区玉米制种业发展因素分析及税收预测

玉米制种行业农业关联度高,市场敏感度强,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从去年行业发展走势、今年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后期市场因素影响等方面分析,其发展既面临较好的机遇,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利好因素表现在:一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科技强农”、“建设现代农业”,必将会跟进出台后续政策,支持种业做大做强。二是张掖市即将开工建设国家级种子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国家级杂交玉米优势繁育基地建设,制种行业发展信心得到提振,前景更趋明朗。三是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对制种行业管理不断强化,整个产业链日臻完善,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得到改善。四是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6月率先在全国出台有关实施意见,中央财政也将增加“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投入,鼓励企业加快自主研发,促进民族种业发展壮大。

负面因素表现在:一是由于制种企业和农户片面追求种植规模,多年连续重茬种植,加速了病虫害的繁殖和蔓延,影响了制种产量和质量,加大了种子生产风险。二是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较大,制种农户对亩产定包价期望值过高导致种子成本增加,化肥、农药、农膜以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的趋势将延续,企业盈利空间将缩减。三是种子市场行业性疲软,产品品种单一,对全国各大玉米产区种子需求变化缺乏科学判断,对全国种业市场供求难以把握,造成了2011年种子普遍滞销。另外,受新疆种子生产市场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影响,部分生产基地向新疆转移,造成2012年甘州区制种面积大幅缩减,行业规模有萎缩趋势。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2012年甘州区玉米制种行业将是极为困难的一年,并将持续低迷1-2年。分析认为整个行业税收将呈50%左右的降幅,其中企业所得税受企业盈利空间缩减、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等因素,降幅将在40%至60%左右波动。个人所得税也将呈现30%左右的降幅。增收反映在强化管理和政策调整因素上,印花税受强化管理和政策因素影响,将呈20%左右的增幅,达100万元左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随政策因素增长50%,达260万元。

五、强化玉米制种行业税收征管建议

结合经济税收分析,定位行业税收管理方向,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对更好地彰显地税职责、支持全市种子产业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制种行业税收管理现状,提出以下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施行政干预。地税部门要自觉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让地方各级领导了解地税收入构成及税种分解情况,及时提供增加地方收入的行业(产业)目录,为政府招商引资和发展区域经济提供决策依据。在制种服务费税收管理方面,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停止财政部门向乡镇提供收费票据,责令乡镇(村社)收取服务费时履行纳税义务,开具地税发票。制种行业登记管理上,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抬高制种企业准入门槛,以全部税收留在本地为先决条件,要求投资方在本地纳税。提请政府对制种行业实施行政干预,进行“以属地化管理、经营地纳税”为标志的清理整治,探索建立“制种总面积分税种税收贡献率”指标,提请政府部门定期向社会发布,引导企业诚信纳税,巩固做大税基,保持税源稳定。

二是立足行业税收征管,总结行业规律。玉米制种是甘州乃至张掖的大产业,在核实制种面积、盯紧制种服务费、基地建设费、隔离带补偿款税源的基础上,对于该行业税收管理,既要重视大企业税收,又要抓好中小企业管理,做到抓大不放小。要摸清企业实际情况,弄懂生产经营流程,搞透行业运营规则,探索制定《制种行业税源管理指南》,努力做到纳税评估与税收分析相结合,专业化管理与行业稽查相结合,企业纳税贡献与落实制种面积相结合,将有限的税源全部纳入税收范围,应收尽收。将风险预警和纳税评估作为行业管理的关键,根据行业特点和纳税人之间的可比性,通过总结规律,完善机制,提高行业税源科学化管理水平。

三是研究用足税收政策,努力拓展税源。终坚持用足用活政策,拓展税源,扩大税基。制种行业极具政策增收潜力,在印花税方面,随着近年来制种产业转型升级,制种企业主营业务由最初的“农作物种子销售”演变为现在的“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繁育、批发、零售”,而现行管理模式将印花税征收方式中行业确定为商品流通企业,销售环节核定征收比例过低(仅为20%),应将制种行业重新核定归类为生产企业,按销售收入75%比例核定征收销售环节印花税,扩大税基增税收。另外,针对制种企业大部分无自主品牌,代理他人制种繁育的实际,建议采取一定办法合理划分其取得的代繁费收入,纳入营业税征收范围,不断拓展税源。

六、加快甘州区制种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坚定不移发展制种产业。制种使农民获得了稳定可靠的收入,壮大了村社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村容村貌的改变,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造就了一批组织农民闯市场的龙头企业,是强区富民的主导产业。从全区实际情况看,只有制种业真正解决了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实现了“龙头+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的顺畅运行,其地位和作用在目前的全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市场形势下,尚无可取代。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在新的替代产业还没有成熟以前,要加强领导,坚定信心,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积极发展制种产业。

二是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力度,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成熟的制种企业应该是“育繁推”一体化,但甘州区大部分本土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缺乏核心竞争力,通过购买省外其他公司的品牌籽种,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无权、无缘介入研发利润和市场销售的终端利润。一旦国外制种企业在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中国的市场主体失去了交易的选择空间和话语权后,最终会影响农民的收益、农产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将重蹈中国‘大豆’的惨痛教训。为此,要重点扶持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提高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实现由代繁代制到自主研发的转变。到2020年,打造出一定数量繁育能力强的种业集团,选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提高全市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在全国种子市场份额,使全市玉米自主产权品种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三是促进制种产业和税收的均衡发展。2012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利用“张掖玉米种子”已经形成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开工建设国家级种子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国家级杂交玉米优势繁育基地建设,努力建设全国独具特色的集产品研发、包装加工、信息发布、市场交易、理论研讨、新品种试验示范的种子产业大市。制种企业要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规模化基地10万亩,继续使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但从政府相关部门协税护税机制落实情况看,一些部门局限于部门及眼前利益,没有从税收角度考量种业发展,尚未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建议进一步突出税收重点、加大沟通协调力度,促进种子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区域均衡发展。

四是加大本土企业的培育力度,协调外来公司税收管理。甘州区制种企业中,本土企业成长力较好。以个人所得税为例,2011年本土企业增幅为44%,外来企业却呈现出15%的负增长。本地企业除兴达、裕丰2户税收超百万元企业外,其他规模相对较小。外来企业利用分支机构、转移利润、地区政策差别效应等方式,对本地税收贡献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行业税负不公。建议从市场准入、资源整合、政策运用等层面进一步加强培育和扶持,使民营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推进力。加强与外地税务部门的协调配合,核查母公司所在地纳税情况,堵塞税收流失漏洞,促进本地公司与外来公司的公平发展。

五是充分发挥税收政策促进发展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纳税人的服务需求,做好送税法进企业工作,通过税务网站与行业QQ群,实时发布最新行业税收政策,统一政策执行标准,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关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延续政策的最新进展情况,把贯彻税收优惠政策作为重点,加大宣传解读和落实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制种企业,及时调查上报税收减免,有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同时,主动会同农业、国税等部门,细化企业所得税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种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张掖市地税局

写作时间:2012.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