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义务教育经费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

义务教育经费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

时间:2024-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义务教育经费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运用同样方法对一个省内不同地区间的义务教育投入水平进行分析,一些省内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甚至小于0.2。造成现阶段全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地区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的基本标准。

(四)义务教育经费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

义务教育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包括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也包括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大体均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包括普及程度(入学率)、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许多方面,可以分别进行单项测评,其中经费投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人均收入水平差异也很大,不可能在13亿人口的大国实行一刀切的义务教育经费标准,但必须有国家控制的最低标准,使差异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国家控制的最低标准。

下面尝试运用基尼系数对全国义务教育投入水平进行地区差异分析。

《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报》中,列有各省、市、自治区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经费(见下表)。

表5-9 2005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

以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为例,先对数据进行由低到高的排序,计算每一省、市、自治区生均经费占全部生均经费的百分比,进行百分比累加,绘制洛伦兹曲线。

表5-10 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基尼系数计算表

续表5-10

根据表列数据和洛伦兹曲线(见图),测得2005年全国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地区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46。运用同样方法可以测得,同年全国初中生均经费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为0.45。

2005年我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值,意味着差异较大。运用同样方法对一个省内不同地区间的义务教育投入水平进行分析,一些省内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甚至小于0.2。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税源结构和不同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就连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不能做到全国各州、各地区义务教育经费均等,但差异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造成现阶段全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地区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的基本标准。如果有一个基本标准,差异就会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反映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值就会显著缩小。

由上表排序可知,我国义务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较大,义务教育生均经费较低的大多不在西部地区,而在中部地区。在国家的扶持下,西部地区许多省、自治区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已经跃居全国中上水平,当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些地区办学成本较高。中部地区一些人口大省,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只相当于西部地区一些省、自治区的1/2,反映教育投入水平的生均教育经费排序与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序严重错位。我国既面临着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也面临着促进区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

【注释】

[1]《管子·治国》。

[2]《管子·治国》。

[3]《管子·治国》。

[4]《管子·国蓄》。

[5]《管子·揆度》。

[6]《管子·揆度》。

[7]《管子·揆度》。

[8]《论语·宪问》。

[9]《论语·季氏》。

[10]《孟子·尽心下》。

[11](《孟子·万章下》)。

[12]《四书集注·孟子·离娄下》。

[13]《荀子·礼论》。

[14]《荀子·礼论》。

[1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第258页,商务印书馆1965。

[1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第256页,商务印书馆1965。

[17]吴宗民著:《社会公正论》,第109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18][美]乔·萨托利著,冯克利等译:《民主新论》,第383页,东方出版社,1996。

[19][美]莫蒂默·艾德勒著,郗庆华等译:《六大观念》,第143~145页,三联书店,2004。

[20][美]乔·萨托利著,冯克利等译:《民主新论》,第380页,东方出版社,1996。

[21][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中国的现代化》,第252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22][美]梅瑟利:《贺拉斯·曼传记》第493页,转引自华桦,蒋瑾著《教育公平论》第11页,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6页,人民出版社,1995。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6页,人民出版社,1995。

[25][美]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转引自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第1093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1页,人民出版社,1995。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1页,人民出版社,1995。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2页,人民出版社,1995。

[29][美]贺拉斯·曼:《第12次年度报告》,载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第779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30][美]贺拉斯·曼:《第12次年度报告》,载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第779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31]滕大春:《美国教育史》,第18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2]华桦、蒋瑾著:《教育公平论》,127页,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3][美]法里德·扎卡里亚:《美国新加坡教育制度比较》,载《合肥日报》2006年1 月16日。

[34][英]安迪·格林著,王春华等译:《教育与国家形成》,第13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5]刘英杰主编:《中国教育大事典》,第10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转引自余秀兰著:《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第66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6]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第16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37]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第16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38]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第168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39]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82年)》,第78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40]据《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新华社北京2006年2月23日电。

[41]杨东平、周金燕:《我国教育公平评价指标初探》,《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周金燕:《我国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的建立》,《教育科学》2006年第1期。

[42]参见杜鹏:《基于基尼系数对中国学校教育差距状况的研究》,《教育与经济》2005年第3期;张长征等:《中国教育公平程度实证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