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作用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作用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中国博士后制度的作用中国博士后制度作为一种培养年轻博士后人才的制度,为促进我国教育、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和管理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中国博士后制度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用人机制,保证了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顺畅流动。

(三)中国博士后制度的作用

中国博士后制度作为一种培养年轻博士后人才的制度,为促进我国教育、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和管理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已经证明,博士后制度是一项富有远见的战略决策,是一条快速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成功之路,是一种组织高水平科研活动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手段。在人事部等7部门实施的“百千万人才工程”的一、二层次人选中,博士后占13%;在教育部开展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中,博士后占17.36%;在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者中,博士后占13.7%。博士后人才大多已成长为中国科技队伍的骨干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1.博士后人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研究发现,美国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并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的提高,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出了人力资本学说。罗默和卢卡斯等人把人力资本理论纳入了“新增长理论”以后,许多研究者开始了经济增长源泉的研究和讨论。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把人力资本作为内生性增长的源泉,强调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和科技进步,以内生的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发展不仅仅依赖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外生性增长,而且更依赖于人力资本内生性增长。丹尼森在1985年对美国1929~1982年经济增长的分析表明,美国年均增长2.92%的国民收入中,人力资本增加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3.7%。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越来越证明了这一点。据统计,1997年美国高科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美国信息产业在GDP的比重上升至40%。这也是美国经济上世纪末持续达10年“高增长低通胀”的根本原因。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一个国家或地区依靠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经济增长不是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国家依靠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升竞争力,都依赖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开发,依赖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更依赖于人力资本向博士后人才资本的转变。因此,世界各国为了适应人力资本全球化流动的趋势,把吸引博士后人才作为开发人力资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新的世纪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博士后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崛起,特别是硅谷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硅谷是全球高科技公司最集中的地方,斯坦福大学等高等学府作为硅谷高科技产业的“思想库”,造就了一批创业精英,他们在硅谷的创举,使这里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文化,凝聚了一大批颇有影响力的发明家和企业家,从而奠定了硅谷的根基。可以说,没有一大批博士后人才,就不会有硅谷。事实表明,博士后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吸引、稳定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我国博士后制度突破旧式管理的许多束缚,对博士后采取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使博士后的待遇略高于不做博士后的同类人员。由于博士后制度实施一系列特殊政策,有效地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各种限制,在原有的体制下开辟出一个“制度特区”,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铺设了一条“绿色通道”,吸引了大批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博士后制度在我国诞生之初,就吸引了一批留学博士回国工作,1986年以来,回国做博士后的留学博士占进站总数的10%。留学回国博士后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创了许多前沿领域的研究工作。博士后制度为广大优秀留学博士回国工作提供了机会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日益受到留学博士的欢迎。在国内,由于博士后制度流动和自主选择的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的博士们首选的发展模式。2000年,我国招收的博士后已占当年博士毕业人数的22%。据统计,在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留学博士中,约有80%选择了做博士后的方式,这充分说明了博士后制度在吸引留学博士回国服务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中国博士后制度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用人机制,保证了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顺畅流动。它不仅吸引了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而且稳定了国内青年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才外流或推迟了人才出国的时间,延长了他们为国家工作的期限,从而增强了我国科学研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学术带头人和高级管理人才

在站博士后成为各设站单位科研教学工作的生力军,已出站的博士后人员,绝大多数已被接收单位聘任为高级技术职务,很快甚至直接晋升为教授、研究员,其中一些人已经成为或将成为新的学科领域带头人。据统计,出站博士后中已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他们年龄均在55岁以下。在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中国“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中国青年科学家的获奖者中,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比例也都比较高(见表1-7)。

表1-7 各类基金获奖者中博士后所占的比重

博士后流动站为优秀博士提供一个较好的在高水平环境里、在竞争的氛围中独立进行研究工作的机会和条件,一批高水平的年轻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中国博士后制度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使年轻的博士从一个非独立的科研工作者成长为一个能自我选择研究方向、独立组织科研活动的学术带头人。

博士后研究人员不仅在科学、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国家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人担当了所长、校长、总经理、总工程师、政府管理部门的局级负责人;有的还担当了国家部委领导。年轻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已成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成为我国经济、科技、教育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4.保证科研力量,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我国的博士后制度保证了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科研单位以及企业间的流动,成为面向研究课题组合人才队伍的新形式,促进了学术交流和相关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发展,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诞生。据统计,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平均每人承担2~3项重要的研究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占总数的40%;两年内项目完成率为64%;人均在国际上发表论文1.5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4篇,在国内一般刊物上发表论文3.2篇;人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0.5项,有19.2%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部委以上科技成果奖或荣誉称号。

5.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探索了新的用人机制,为中国人事制度的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

我国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人才流动受到极大的制约,而用人制度中计划经济色彩浓厚,使用人制度僵化呆板,也限制了人才的成长。许多高学历人员迫于就业压力家庭子女等多方面的原因,不得已选择了无法人尽其才的就业环境。中国的博士后制度是在传统体制中开辟出的高级人才培养的一块特区,它突破了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在诸如户籍、人事关系、职称评定、人员编制、学科交叉等多方面的限制,博士后来自不同的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给设站单位带来了不同的学术思想观点、工作方法和科研作风,给设站单位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博采众长,促进研究工作的开展,受到各部门、地方政府和各设站单位的欢迎和重视。他们从科研经费、博士后住房等各个方面给博士后工作以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级人才的合理流动,在培养和使用好人才的同时,吸引、稳定和储备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博士后制度为人才成长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机会,为希望通过流动实现自我的博士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发展空间。中国的博士后制度对选拔和培养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人才流动和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博士后制度为中国人事制度的改革探索了新的用人机制,为我国今后的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而丰富的经验,为其他领域用人机制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极好的示范效应。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这项制度将得到更快发展。博士后研究领域和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博士后制度将展现一个更加蓬蓬勃勃、兴旺发达的局面。

6.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了企业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

博士后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高技术研究、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及探索性较强的科技前沿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博士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博士后工作,使我国教学、科研机构与生产部门的交流、合作联结成纽带,为博士后科研人员更有效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了平台,为产学研的结合探索出了一套有效模式。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也为企业引进了年轻博士后人才,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设站企业针对开发新的科研成果、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出的博士后研究项目,大多属于高新技术和企业管理的重大进步,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效益,有的项目应用后产生了上亿元的年产值。

7.打破近亲繁殖,优化了师资队伍,加强了科学研究

在国内的学术单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现象很突出,长期以来不能很好地解决。博士后流动站的“流动”性,在政策上要求设站单位不得招收本单位本专业的博士做同一学科的博士后,这样比较有效地解决了高校和科研院所长期存在的“学术上一脉相承”的问题。不同单位、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员间相互流动,保证学术单位科研、教学队伍始终充满活力。经过选择优秀的博士后留下来,也改变了教师队伍的来源与构成,使教师队伍的组成更加合理。我国博士后制度保证了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科研单位与企业间的流动,博士后的流动促进了学术交流以及相关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发展,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诞生,转化的科研成果也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博士后在站期间平均每人参与和承担2~3项重要的研究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占40%;平均每人在国际上发表论文0.5篇,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4篇,平均每人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0.5项。同时,产学研结合得到了加强,提高了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注释】

[1]1982年,国家曾有过“学历在中专以上,职称在初级以上的就是人才”的提法。按照2003年12月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新人才定义,即除学历在中专以上,职称在初级以上的就是人才外,还把成人培训结业人员纳入人才进行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