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

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国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发的,体现着国家对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中学物理课程开发、中学物理教材编写、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我国传统的中学物理课程目标定位是高标准和高要求的,而且这种高标准和高要求又是高度统一的。

第三节 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

我国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发的,体现着国家对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中学物理课程开发、中学物理教材编写、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要有效地发挥物理课程标准的作用,就需要对它们进行研读,深刻准确地理解它们的内涵,并把这种理解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中。

一、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

21世纪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令世人瞩目之势在神州大地迅猛推进。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9月开始在全国展开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验。为进一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及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及各科的课程标准,并逐步在部分省、市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验。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体现了当今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挑战是:科学技术与社会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困境。各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应对这种挑战,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提高也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的高素质。为了提高国民的素质,各国都在调整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课程内容,完善评价方式,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及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2)

这种反差主要反映在:一是在教育的实践中长期存在着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课程与教学范式。例如传统的物理课程是高度统一的学科课程,物理教学以知识的传承为主要目的。随着知识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量的迅猛增加,这种仅仅靠接受存储式的知识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使得我国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严重匮乏。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素质教育长期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学生的厌学情绪不断增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伤害。这些应试教育造成的恶果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我国政府与各界在对本国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他国家教育改革进行了对比研究,反思了本国教育的弊端,意识到如果不着手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将严重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的人才的素质,最终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不良的后果。

二、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性质

所谓课程的性质,是它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基本属性。以往我国物理课程性质主要是根据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管理部门的意见来定位的。在长期的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实践中,存在着对物理课程性质定位不当的情况。我国传统的中学物理课程目标定位是高标准和高要求的,而且这种高标准和高要求又是高度统一的。不仅如此,我国传统的物理课程目标倚重于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忽略了科学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与培养。这样的物理课程与教学只适合少数学生,不适合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严重影响了广大学生的物理学习、科学素养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因此,需要对中学物理课程性质进行新的定位。

(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②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③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④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⑤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一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3)

仔细研读这段阐述,可以领会到我国现阶段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性质。这些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性。它明确规定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是一门科学学习领域的基础性科目。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组成,而物理是科学学习领域的一个基础科目。二是大众性。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学习领域的科目,而不是面向少数理科精英的科目。既然它要面向全体学生,那么物理课程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就要体现基础性的要求,而不是较高的标准与要求。三是衔接性。它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与科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旨在提高他们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因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应该与它们相衔接。四是目的性。它旨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它阐明了高中物理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全体学生都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三、中学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对课程本质的根本认识和课程价值的基本追求,这些基本理念指导着课程的编订,也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作为现代物理教师,要研读物理课程标准,领会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树立起新的课程目标观、课程教学观、课程评价观,并依据新理念和新思想,转变自己的教学的行为。

(一)初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它阐明了我国初中物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是一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初中物理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结合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物理课程应该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二)高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它阐明了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问题。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该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的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在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下面扼要地阐明上述理念的基本思想:

第一,中学物理课程的功能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主要用科学素养的提高来表征,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既是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出发点,又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指导,也是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归宿。

第二,中学物理课程结构一方面要重视共同基础,另一方面要体现出选择性。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学生需求不同,中学物理课程要制定一个合适的学习标准和要求,这个标准和要求就应该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共同基础。显然,这个共同基础应当是一个以提高科学素养为标准的统一性的要求。这就要有体现这种统一性要求的共同必修的物理课程。为了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职业的需求,学生又要能够自由选择一些物理内容进行学习,以满足自己的不同学习需求,能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有可供选择的各具特色的物理选修课程。因此,以学段模块、学分管理的形式来构建物理课程的结构,物理课程既有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的必修课,又有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的多个选修课系列。

第三,在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要体现出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中学物理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就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要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要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中学物理课程内容要体现基础性,就要把那些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物理学的基本知识、能力、方法、态度、价值观等整合到课程中来。中学物理课程内容要体现选择性,一方面要组成不同特色的物理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潜能、今后发展趋向,能够自主地选择其中的内容或模块,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实际,有差异性地精选那些对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最有价值的素材,让学生学习。同时,在课程内容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

第四,中学物理课程实施的方式要注重自主学习,要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对学生素质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方式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学生学习主要是接受知识和存储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知识的传承有一定作用,但对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科学方法的培养作用甚微,有时甚至起负面作用。因此,中学物理课程在实施方式上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第五,中学物理课程评价改革根本核心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摒弃传统物理课程评价倚重终结性量化的评价手段和评价选拔或淘汰功能的做法,应利用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利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

四、中学物理课程设计思路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设计思路

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设计框图(见图2-3-1)可以看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由此,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科学内容含有三个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分别为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教学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以及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图2-3-1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设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特别说明了以下几点:

①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规定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

②不仅对“知识与技能”提出了基本要求,而且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均提出了相应要求。

③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应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

④为了进一步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内容标准中,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内容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特别在内容标准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必学内容,仅供教师参考。

⑤《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材编写留有自主空间,也为课程的具体实施留有回旋余地。

(二)高中物理课程设计思路

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框图(见图2-3-2),可以看出高中物理课程设计的思路。一是对高中物理课程目标定位于“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二是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提出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思想,指导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以及高中物理课程实施与评价。三是通过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提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四是通过研究高中物理课程的结构,确定它由哪些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并确定它们的内容标准。其中,共同必修模块有两个:物理1和物理2;选修模块有三个系列:选修1-1与选修1-2;选修2-1、选修2-2、选修2-3;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与选修3-5。最后对课程实施的有关方面: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提出建议。

该高中物理课程设计的逻辑思路清晰,它是在课程培养目标确定后,提出五个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基本理念,在这五个基本理念指导下,阐述了高中物理课程结构与内容标准,并提供了高中物理课程及其实施的建议。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的结构,如图2-3-3所示。它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皆为选修模块。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等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

从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及构成的模块来看,课程的设计在处理课程统一性与多样性方面很有特色。

首先,高中物理课程坚持了一个统一的基准,也就是,“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这两个模块,“学习运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能量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是全体高中生必须学习的基本物理内容。

图2-3-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设计思路

其次,高中物理课程设计在结构和模块上体现了多样性。选修模块有三个系列:选修1-1与选修1-2;选修2-1、选修2-2、选修2-3;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与选修3-5。三个系列有不同的特色。选修1-1、选修1-2系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选修2-1、选修2-2、选修2-3系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可以看出,课程的12个模块都是各具特色的、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

图2-3-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及模块

最后,高中物理课程规定必修学分为6个学分,其中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学习后,获4个必修学分,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可以通过选学其他模块获得。这样就体现出课程的选择性,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对必修2学分的模块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了6个必修学分后还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等选学有关内容。从理论上讲,高中物理课程必修与选修模块结构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要求。

与原来使用教学大纲的课程计划相比,物理课程在高中全部学科中所占的课时比例减少了。物理课程课时减少的目的是为了腾出了一定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由选择和发展的机会。物理课程课时比例的减少,并不意味着物理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学科地位下降了。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仍然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学的基础研究还一直推动着21世纪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态度、作风以及研究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物理课程作为一门科学教育的基础课程,肩负着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中学物理课程目标

物理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阐明了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阐明了课程的具体目标。对中学物理课程目标的阐述,第一章第三节已有专门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六、中学物理课程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物理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是内容标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它的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科学探究的形式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课程标准阐明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分别阐述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要求”、“共同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它也阐明了科学探究是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组成。

课程标准均用表格的形式阐明了科学探究要素以及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如表2-3-1所示。

表2-3-1 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

续表

物理课程重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部分。

内容标准还提供若干的科学探究样例,它们是对标准进一步的解释和扩展,活动建议则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活动实例。它们不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二)初中物理科学内容标准

初中物理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三部分。表2-3-2为科学内容标准的一级主题与二级主题。这种主题式的呈现形式不代表教材的结构或教学的顺序。教材的编写者可以根据内容标准组织编写不同特色的教材。

表2-3-2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

主题一“物质”内容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于身边物质的初步认识,学习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第二类是对于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度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由于尺度太小或太大,人类缺少直接经验,因此应注意科学方法的运用;第三类是与当前蓬勃发展的材料科学相联系的,学习中应该注意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它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主题二“运动和相互作用”内容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这部分内容主要揭示运动的永恒性、相互性、规律性,对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主题三“能量”内容分为以下六个二级主题: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该注意和本课程其他部分的联系,注意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注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

下面是一级主题“物质”的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的内容标准。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内容标准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1 调查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列表归纳这些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不同物质在物理性质(形态、弹性、颜色)和用途上的差异进行分类。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例2 讨论塑料、化肥、清洁剂、灭蚊片和农药等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例3 观察周围的物质,根据形状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4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这些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释为什么液体温度计中的液体会有不同。

例5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例6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了解高压锅的原理。

注意: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在课程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是《标准》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2.活动建议

(1)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2)观察并探究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例如:放进冰箱的新鲜蔬菜过几天为什么会失去水分?冰箱内壁的水珠到哪里去了?写出探究报告。

注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有典型特点,电冰箱内既有熔化和凝固,也有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成就感。这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的具体体现。

(3)通过观察,探究自然界中的霜、雪、雨、露等天气现象。

注意:探究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另一种基本方法。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学习物理应尽可能联系各种自然现象,突出基本的物理原理,但不要求学生作出完美的解释。这是从自然到物理的基本理念的体现。

(4)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5)调查本地农田灌溉(或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了解先进的灌溉技术。

科学内容标准主要由“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两部分组成。其中内容标准用具体的语言表述出学习相应内容的基本要求和活动,如“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讨论塑料、化肥、清洁剂、灭蚊片和农药等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内容标准还列举学习相应内容的例子,如例1,“调查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列表归纳这些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不同物质在物理性质(形态、弹性、颜色)和用途上的差异进行分类”。

内容标准还提出一些活动建议,它们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参考,但不是硬性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开展其他活动。

从内容标准可以领会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高中物理科学内容标准

高中物理的科学内容标准是按共同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来阐述的。

共同必修模块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共有物理1和物理2两个共同必修模块,总共4学分。

物理1有两个二级主题: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本模块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要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学生将在学习基础物理知识的同时,初步经历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物理学的思想,并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熏陶。

物理2有三个二级主题: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学生将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为后续模块的选择作准备。

选修模块是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在这些选修模块中既考虑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又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既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不同模块,又考虑了不同模块的相互联系和共同要求。它由10个模块组成,其中选修1-1、选修1-2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选修2-1、选修2-2、选修2-3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的应用和实践;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在注重物理学的应用和社会意义的同时,较系统地介绍物理学内容,进一步强调物理学研究思想和方法。

选修1-1有三个二级主题:电磁现象与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它涉及电磁现象和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等内容。学生将经历从观察、认识形式多样的电磁现象到构建统一的电磁理论的探究过程,了解这些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类思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体验科学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选修1-2有三个二级主题:热现象与规律、热与生活、能源与社会发展。它涉及热现象及其规律、热与生活、能源与社会发展。本模块以能量的使用为主线,学生在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将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类思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思索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选修2-1有两个二级主题:电路与电工、电磁波与信息技术。学生要了解一些与技术直接相关的物理学知识,要认识一些用科学知识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途径,在学习物理内容和它的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科学技术的亲近感,体会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选修2-2有两个二级主题:力与机械、热与热机。学生将学习力、机械、热、热机等内容。学习这个模块时要特别注意与日常生活所见的结构、机械、热机的联系,还要注意人类对于热现象的不断深入的认识。

选修2-3有两个二级主题:光与光学仪器、原子结构与核技术。学生将学习与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相关的内容。

选修3-1有三个二级主题:电场、电路、磁场。学生将通过电场和磁场的学习加深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本模块中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

选修3-2有三个二级主题: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电磁感应现象展示了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电能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交变电流是生活和生产中最常用到的电流;传感器则是生活和生产中各种测量、控制所不可缺少的元器件。学习这些内容时要同样重视它们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选修3-3有四个二级主题: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学生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热现象的规律,应用统计的思想和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规律解释现象、处理问题。本模块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首次涉及统计的思想,学习中要注意统计思想在日常生活和解释自然现象中的普遍意义。通过联系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学生将进一步认识能源的开发、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社会参与意识,树立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选修3-4有四个二级主题: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波动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运动形式。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电磁波的广泛应用和对微观世界的深入研究,与波相关的物理学内容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学生在这个模块中将首先通过机械波的学习认识波动的一般规律,进而学习电磁波和光。

选修3-5有四个二级主题: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学生在这个模块中将学习关于原子、原子核等微观粒子的初步知识,这是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继续学习物理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基础。历史上,对于电磁波、原子结构的认识,典型地展示了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对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认识,则表现了人类直接经验的局限性。在这个模块的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受到科学哲学思想的启迪,感受科学的和谐美。

下面是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

(一)运动的描述

1.内容标准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例1 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例2 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3 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4 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5 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4)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活动建议

(1)通过实验研究质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从中了解空气对落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讨论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

(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内容标准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例1 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力或减小振动等)。

例2 制作一个简易的弹簧秤,用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能区分矢量与标量。能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3 研究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在不同夹角情况下合力的大小。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例4 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图象,然后根据图象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这个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例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例6 在等式a=kF/m中给定k=1,从而定义力的单位。

2.活动建议

(1)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的事例。

(2)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失重与超重。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

(4)通过听讲座、看录像等活动了解宇航员的生活,了解在人造卫星上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实验,尝试设计一种在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上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实验方案。

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试图在“努力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重视物理实验”、“关注科学研究方法与探究活动”、“渗透物理学在技术上的应用和物理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表现出它的特色。

1.努力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

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属于力学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初步知识。该内容标准在阐述内容及要求时,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物理知识的同时,初步经历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物理学的思想,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受到多方面的熏陶。如“运动的描述”要求“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讨论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等等都力图反映了这一思想。

2.重视物理实验

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它的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验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中的实验内容非常丰富,如“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通过实验研究质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从中了解空气对落体运动的影响”,“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尝试设计一种在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上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实验方案”,等等。这些实验的活动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有的从物理史实中学习实验的相关知识,有的从操作性实验学习实验的技能,有的是从设计实验方案和计划的活动中训练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技能,更多的是从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关注科学研究方法与探究活动

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渗透了学生进一步学习需要的物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特别关注科学探究。如“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了解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的事例”,“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等等,都涉及科学研究方法与探究活动的内容。

4.渗透物理学在技术上的应用和物理学对社会的影响

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渗透了物理学在技术上的应用和物理学对社会影响的内容。如“了解并讨论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的事例”,“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失重与超重”,“了解宇航员的生活,了解在人造卫星上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实验,尝试设计一种在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上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实验方案”等。它表明了高中物理课程从一开始就注重融合STS教育的内容与活动,强调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关注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

七、中学物理课程实施建议

物理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部分有针对性地强调与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相关的应注意的问题,并在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方面提出建议。由于有关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利用等内容,有的有专门的章节讨论,有的渗透于其他章节之中,因此这里只对教学建议作简略的论述。

(一)初中物理教学建议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主要提出以下五条教学建议:①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②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③保护学习兴趣,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④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联系;⑤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第一条教学建议指出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应该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课程标准从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探究活动的选择、使学生养成对于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重视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第二条教学建议指出要改革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做法,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物理教学应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课程标准从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进行简单研究并书写研究报告等方面提出建议。

第三条教学建议指出,物理教学要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课程标准主要从学生亲自动手多做实验、出乎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和小实验、不断出现的挑战性的问题和讨论、获得成功的愉悦、因材施教等方面提出建议。

第四条教学建议要求,物理教学应该帮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认识物理学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的紧密联系,从正反两方面理解科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课程标准主要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把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第五条教学建议,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能把低成本实验仅仅看做解决设备不足问题的权宜之计。课程标准主要从因地制宜地设计简单实验,“试一试”、“动动手”之类的随堂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方面提出建议。

(二)高中物理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根据高中物理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目标,结合我国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四条教学建议:①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②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③使物理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④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这四条教学建议可以看出,它们是综合考虑了高中物理课程培养的目标、课程的理念、学习方式的变革、物理学的特点等因素,提出的指导物理课程实施的指导性的准则。

第一条建议指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师应该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有一个总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融合于同一学习活动中。

第二条建议指出,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当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质量。在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方面,一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提炼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二要在教学中尽量营造让学生学习制订探究计划的各种机会,提高学生构思、制订、完善探究计划的能力。三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四要让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五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对不同科学解释的交流与评估。

第三条建议指出,物理教学要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的资源,因为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要把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学。倡导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活动,让学生把物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研究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在研究中提高学生对科学与经济、社会互动作用的认识,增强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四条建议指出,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共同必修模块中的物理实验是对高中学生最基本的实验要求。在必修与选修模块中,都程度不同地体现了对物理实验的进一步要求。对物理实验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在校本课程中,选修具有更高要求的物理实验专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高中物理实验项目中的仪器和工具;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和推理,得出结论;应该把实验安排在合理的环节和预定的计划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开发适合自己教学的实验项目,并尽可能利用各种实验资源,将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同时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普通物品做物理实验。

有关“教学建议”的详细解读,请参阅第三章第三节《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三)中学物理课程评价建议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评价的要点如下:物理课程评价应该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在内容和形式上,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②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③把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不以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④倡导客观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⑤教师要转变在学生学习评价中的裁判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提倡评价的多主体。⑥学生要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有关“评价建议”的详细解读,请参阅第十四章《物理课程与教学评价》。

(四)教科书编写建议

教科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在课程改革理念和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教科书的编写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和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对教科书的编写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教科书编写要为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服务。教科书的编写需要理解科学领域的科目所担负的教育任务;明确教科书的编写是一种创造过程;要倡导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探究质量;教科书应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教科书的内容选择既要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突出特色;要坚持时代性与基础性相结合的原则;教科书的内容应重视科学的发生过程;要关注科学探究活动;要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要优化练习和习题的选择。

第三,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要使教科书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范例;为实施探究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呈现形式要生动活泼;应传递多种有教育价值的信息;要突出教科书的特色。

(五)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

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的各种因素。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其中,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4)

就现实的实践来说,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仍然过分依赖教科书,并将其视为唯一的教学材料,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局限在书本和课堂上,没有开发利用其他丰富的课程资源。其实,课外、校外的自然和社会性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物理教师要勇于和善于开发这些物理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日常用品资源,教师可以使用可乐瓶、易拉罐、饮料吸管、胶带纸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作为物理教学的素材。还可以开发“邮票上的物理教学资源”的价值:利用邮票渗透生活与社会的思想,如邮票上包含温室效应、紫外灾难、厄尔尼诺、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光污染、绿色工程等社会问题,此外还有交通、能源和人口问题等;利用邮票了解物理学家除了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外,还活跃在其他领域中,例如,开尔文爵士除了是热力学的奠基人之外,还是架设大西洋海底电缆的负责人,邮票(几内亚比绍1983年发行)记录了他的这一工作。

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其中的物理资源部分,正是所需的开发内容。例如水电工作站的发电与电力输送系统、社区中电器使用安全调查等,都是可开发的物理乡土资源。

社会教育资源包括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网络教育、信息技术等,它所蕴含的物理课程资源十分丰富而复杂。如电视是一种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利用电视进行物理科学教育。一方面,向学生介绍电视中的物理科学教育栏目,如科教频道、百家讲坛,建议学生收看并写出记录或进行讨论、交流。另一方面,通过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养成关心科技发展的习惯,如关注每一年的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生活经历等。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电视节目、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等教育资源。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这是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促进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

八、附录部分

附录部分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主题、事项或主要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便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附录主要界定了部分行为动词。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附录1是物理实验专题模块,附录2是物理专题研修模块。

开设物理实验专题模块的目的是使学生较为深入地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物理实验专题模块中,学生应完成不同难度的实验,原则上实验数量不少于8个。物理实验专题模块的设计要尤其注重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的分析、重视对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的评估。

物理专题研修模块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为主要目的。其特点是:由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的专题,独立阅读教科书和研修其他学习资料,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收集探究的相关信息,独立操作实验,结合自己的原有认知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物理专题研修的内容包括:学生尚未学过的某个物理知识专题、物理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专题、物理知识与技术联系专题、其他物理知识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专题。

物理专题研修模块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在重视研修成果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研修的原始资料、实验记录、调查记录以及由此形成的专题研修报告,都是评价学习水平的依据。专题研修报告不仅要陈述所研修的知识结论,还应反映研修的过程、方法以及收获和反思。本模块的专题研修报告应不少于3000字。在学生完成专题研修报告后,还应进行答辩和交流,以展现成果、发现不足、促进发展。

思考题

1.什么是课程方案?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是由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哪几个层次组成的?

2.研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或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它们由哪些主要内容组成?它们与传统的教学大纲有些什么区别?

3.根据初中或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初中或高中物理课程目标是什么?领会并阐述它们为什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来阐述目标的内容?

4.我国初中或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分别提出了五条基本理念。这五条基本理念的内容是什么?你认同这些基本理念吗?为什么?

5.请说明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或高中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6.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主要由哪两块内容组成?科学探究有哪些基本的要素?初中物理的内容主要由哪些主题和二级主题组成?高中物理由哪些共同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

7.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或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你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些教学建议?

【注释】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3)教育部.全日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4)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8):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