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蛋白质变性后分子内部的肽键

蛋白质变性后分子内部的肽键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蛋白质分子中既含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可分别解离成阴离子和阳离子,所以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四)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空间构象被破坏,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

蛋白质分子中既含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可分别解离成阴离子和阳离子,所以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某一pH溶液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成为兼性离子或两性离子,且净电荷数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用pI表示。人体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但大多数接近pH5.0,所以在pH=7.4左右的环境下,血浆中蛋白质以阴离子形式存在。

带电颗粒在电场中向电性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在同一pH溶液中,因各种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数量和大小不同,在同一电场中移动速度有差异,利用这一特性,可将混合蛋白质通过电泳法分离、纯化,如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可将血清蛋白质分为5种成分: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图2-1-7),临床上可用来帮助诊断疾病。

图2-1-7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在溶液中所形成的颗粒直径为1~100nm,达到胶体颗粒的范围,所以蛋白质溶液具有某些胶体性质,如黏度大、扩散速度慢、不能透过半透膜等。由于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如将含有小分子杂质的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袋置于蒸馏水或适宜的缓冲液中,小分子杂质即可从袋中析出,这种方法称透析(图2-1-8),可用于纯化蛋白质。

图2-1-8 血液透析示意图

蛋白质的疏水基团大多位于分子内部,而位于分子表面的亲水基团在溶液中可与水结合形成一层水化膜,使蛋白质颗粒不易聚集,在pH不等于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颗粒表面因带有同种的电荷而相互排斥,防止了蛋白质颗粒聚集沉淀,因此蛋白质溶液是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

(三)蛋白质的沉淀

蛋白质沉淀是指蛋白质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凡是能破坏蛋白质胶体溶液的两个稳定因素——水化膜和颗粒表面的同种电荷,即可使蛋白质分子聚集而发生沉淀。常用的沉淀方法有盐析、加入有机溶剂、加入重金属盐和加入某些酸类。

(四)蛋白质的变性

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空间构象被破坏,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变性的实质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一级结构未改变。变性后的蛋白质生物学活性丧失,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而且比较容易被酶水解。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有加热、高压、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等,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尿素乙醇丙酮等。

蛋白质变性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例如用煮沸、高压蒸汽、紫外线照射、乙醇等方法消毒灭菌;低温保存生物制剂、疫苗、酶蛋白等,防止蛋白质变性。

(五)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及呈色反应

1.紫外吸收性质 蛋白质分子通常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这两种氨基酸在280nm波长处有一特征性吸收峰,此特性常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2.呈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可与某些试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这些反应常被用于蛋白质的定性、定量分析。重要的呈色反应有:双缩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与铜离子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酚试剂反应(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残基与酚试剂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茚三酮反应(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重点提示

1.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亲水胶体、变性、紫外吸收等多种性质。

2.蛋白质变性的特点是溶解度降低、黏度增高、生物学活性丧失、容易被酶水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