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经阴符七术

本经阴符七术

时间:2022-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道者,天地之始⑦,一其纪也⑧。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⑨。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保养人的精神,最终归之于道。德能够滋养五气,心能够使道术得一,这就产生了养生之术。本性来自天地自然,所以称为真人。这四个方面不会衰竭,无不发挥作用。因此,在内应该培养意志,对外应该了解他人。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

【原文】

【注释】

①盛神:使精神旺盛。盛:旺盛,强盛;神:指人的意识和精神。

②五龙:五行中的龙,即神龙。“五行”是中国说明宇宙万物变化的传统学说,认为在天地之间,有循环流转不停的金、木、水、火、土,万物就是根据这五种元素而产生。

③五气:指心、肝、脾、肺、肾等五脏之气。这里认为气是万物生成的根源,形成风雨、寒暑、阴晴等天地间现象之源。

④心为之舍:心是五气所住宿的地方。舍:住所。

⑤德为之人:德是使人成为人的本源。

⑥养神之所,归诸道:根据道来养神,道是万物的根源,也是养神的根本。

⑦天地之始:天地的开始,指“道”。

⑧一其纪:一是一切的纲纪。

⑨化端:变化的开始。

⑩得一:得道守一。一:为万物之源。

十二舍:是指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等。

总摄:总管。

生:本性。

受:秉受。

真人:道家指保养自然本性的得道之人。

类:指事物的类别。

化物:化于物,指随物而化。

知类在窍:人之所以能知事类,完全是根据九窍。

五气:指志、思、神、心、德而言。

神化归于身:精神变化归于自身。

执一:即守一,指遵守自然规律。

【译文】

想要精神旺盛,就要效法五行之龙。精神中有神、魂、魄、精、志等五脏之气,精神是五气的统领,心灵是五气的居处,道德是五气的根本。保养人的精神,最终归之于道。所谓“道”是天地的开始,一切由“道”始。“道”是万物的创造者,天地的化育者。包含着宏阔、无形变化的气,在天地之间已经形成,看不见它的形状,叫不出它的名字,只能称它为“神灵”。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本源,“一”是万物变化的开端。德能够滋养五气,心能够使道术得一,这就产生了养生之术。所谓“道术”就是心气之道所居住的地方,神也受心气支配。人的身体有九窍、十二舍,是五气出入的门户,由心来统领。本性来自天地自然,所以称为真人。所谓的真人,就是与天地自然合为一体的人。懂得了这个道理,并且通过自我内心的刻苦修炼而领悟的人,就称为“圣人”。所谓的圣人,就是通过类推的方法解决疑难的人。所以,人出生之时的本性是一样的,以后便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认识外界事物的类别在于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解释疑难则在于通过心灵进行综合分析,但内心总有不同的时候。要想使内心通畅,必须滋养五气,务必使精神停留于心。这个过程就叫做化育。化育五气,要从意志、思想、精神、品德四个方面入手,其中精神是最主要的。安静平和便可以养气,养气能够使五气和顺。这四个方面不会衰竭,无不发挥作用。使气常存于身,使神气化育归于一身,就称为“真人”。所谓的真人,就是能与天地自然合为一体,与道合一,按万物产于一的自然规律养护万物,怀有天道自然之心,善施恩德滋养万物,顺应自然无为的法则,包容意志和思想,发挥自己优势的人。作为士,一般都能通达这个道理,也能精神旺盛,从而养气养志。

【原文】

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惶,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注释】

①养志:培养志向。

②灵龟:指用来占卜的龟。

③心气:指神。

④散:分散,散漫,指精神不集中。

⑤偟:彷徨,徘徊不定。

⑥和通:和顺,通畅。

⑦分职:职责。

⑧猛:急速,指果断。

⑨仿佛:两者似而难辨,觉得相像。

⑩参会:指志、心、神三者交会。参:通“叁”。

务:必须。

【译文】

养志的方法要效法灵龟。人们之所以培养意志,原因在于心气不畅达。一个人心中有了欲望,就会一心想着去满足这些欲望。所谓的意志,就是欲望的使者。欲望过多了,则心神分散;心神分散,意志就会薄弱;意志衰退,思想就会不畅达。如果心神专一,欲望就不会放纵,欲望不放纵,意志力就不会衰弱;意志力不衰弱,思想就会畅达。思想畅达,则心气和顺;心气和顺,杂乱之气就不会在心中造成烦乱。因此,在内应该培养意志,对外应该了解他人。培养意志,就能心气舒畅;了解他人,职责就会分明。如果想要考察人,就必须先了解他养气的功夫,知道他心气的盛衰,再考察他心气安稳的程度,以便了解他的才能。如果不修养意志,心气就不稳固;心气不稳固,思虑就不畅达;思虑不畅达,意志就不坚定;意志不坚定,反应就不快捷;反应不快捷,就会丧失意志,心气就会虚弱;意志丧失、心气虚弱,就会失神丧志;失神丧志,就会精神恍惚;精神恍惚,意志、心气、精神三者就不协调了。培养意志的初始,必须先使自己安静;自己安静了,意志、思虑才能充实饱满。志向、思虑充实饱满,身体的威势才不会分散。固守住精神,才能威慑别人。

【原文】

实意法螣蛇。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收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侯之也。计谋者,存亡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侯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闭,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注释】

①实意:指思虑充实。实:充实,充满;意:意思,思虑。

②螣蛇:传说中一种会飞的神蛇,能腾云驾雾,在云中飞舞。

③神明荣:精神旺盛爽朗。神,精神,神志;明,聪明;荣,繁茂、旺盛。

④间:原指缝隙,这里引申为有隙可乘,指破坏。

⑤识气寄:指要认识到心气寄托在什么地方。

⑥信心术:使心术真诚。心术,指心计。

⑦真一:指自然本性。

⑧枢机:关键、重点。

⑨审:清楚,明白。

⑩五脏:指心、肝、肺、脾、肾。

六腑:指胆、胃、膀胱、小肠大肠、三焦(指自舌的下部沿胸腔至腹腔的部分)。

内视:用心体察外界。

牖:窗户。

道和:大道的智慧。

无方:没有方向,指没有极限。

宿:停留。

【译文】

思虑充实就要效法螣蛇。充实思虑是指充实心气形成思虑。心神需要平静,思虑需要深远。心神平静,精神才会旺盛;思虑深远,计谋才会成功。精神旺盛,意念就不会紊乱;计谋成功,功劳就不会被抹杀。意志思虑稳定,心绪就会安定,行为就不会错乱,精神才能够凝定。要明白心气寄居的地方奸邪之气就会乘虚而入,奸诈的计谋也会乘机而行,令人迷惑,在这种情况下说的话,是没有用心思考的。所以,要使心术真诚,坚守本性而不变化,等待别人交流谈论意志、思虑,倾听他们,观察他们。所谓的计谋,就是国家存亡的关键。彼此的想法不交流,就不会听的详细明白,即使暗地观察也得不到机会。计谋失败,则思虑也就无人相信,就会变成虚幻而不切实际的东西。本着清静无为的态度,力求使五脏安静,六腑通畅;精神魂魄固守纯真,能够自我反省,用心体察外界消息,使意志安定下来,让思想进入到空虚的境地,等待神明的到来。以此观察天地的变化,领悟万物造化的规律,看到阴阳转变的交替,推究人世间定国安邦的政理。这样,不出门就可以知晓天下大事,不窥窗就可以看见天道运行的规律,不必亲眼所见,就可以发布命令;不必推行,就能够达到目的,这就是所谓的“道”。懂得了道,就可以与神明相通,应对方方面面而心神不散。

【原文】

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 让已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注释】

①分威:散发威势。

②伏熊:处于伏击状态的熊。

③覆:覆盖,遮盖。

④覆盛:指充足旺盛。

⑤实坚:充实坚固。

⑥当:抵挡。

⑦如其天:指威力像天那么大。

⑧镒:重量单位,相当于(当时的)二十四两。

⑨铢:二十四铢为一两。

⑩唱:倡导。

余次:其余的。

间:钻空子,指破坏。

伏:埋伏,隐藏。

【译文】

分配威势要效法行将偷袭的熊。所谓的分威,就是要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压倒对方。所以,要让自己的意志安静而坚固,使精神凝聚在心,这样威势就能强大地压倒对方。压倒对方的威势,自己的意志就更为坚强雄厚;意志坚强雄厚,就能所向无敌;所向无敌,就能分散对方的威力,动摇对方的气势,就如同上天一样令人敬畏。用自己的坚实去攻取对方的虚弱,就像用镒来称铢一样,十分容易。所以,只要行动就必定有人追随,只要发出倡导,就必定有人响应。别人屈起一个指头,就可以清楚他其余的动作;只要对方一行动,就能知道他全部的形迹,令对方没有空子可钻。懂得前呼后应的道理,通过蛛丝马迹观察对方的漏洞,动作变化明确,就可以发散对方的威势。行动变化之前,一定要预先培养意志,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以伺机暗察对方的漏洞。懂得使意志充实坚固,就是善于自我养气蓄势。懂得谦虚退让,是为了爱护别人。所以精神存养到可以消除武力的程度,才是人们所要控制的威势。

【原文】

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失威势,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势。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注释】

①散势:散发威势。

②鸷鸟:凶猛的鸟。《孙子》中有“鸷鸟之去,至于毁折者,节也。”。

③神之使:神的使者,指由神指使。

④循间:遵循伺机而动的原则。间:指找机会,即找对方的弱点。

⑤外:指疏远。

⑥变:指诡异多变。

⑦度数:标准。

⑧揣说图事:揣度说辞,图谋行事。

⑨肃察:审察。

【译文】

分散对方势力要效法鸷鸟。分散对方势力也是精神力量驱使的结果。实施分散势力的方法时,必须要在最佳时机行动。整肃自己的势力、强盛内部的力量,抓住对方的弱点,果断采取行动,就会使对方的势力分散。能够使对方势力分散的人,心胸谦虚,意志充盈。如果意志力不强,势威衰弱,精神不专,那么就会言辞浮夸而变化不定。要以观察对方的意志作为标准,加以揣摩,采用相应的说辞,图谋行事,各种方法相互配合使用。没有间隙可乘,就不要分散势力,分散势力要伺机而动,一旦行动起来,就能分散对方的势力。所以,善于判断时机的人,一定在内修炼自己的五气,对外观察对方的虚实,行动时才能达到分散对方势力的目的。行动还要顺应对方的意图和心志,并确知对方的计谋。所谓的势力,就是利害的决定性因素,是运用权变的威慑力量。威势溃败,往往是精神没有集中审察所致。

【原文】

【注释】

①转圆:转动圆体的器物,比喻便易迅速。

②原:研究。

③不测:无法测量。

④心术:心计。

⑤变:通“辨”,分辨。

⑥万类:即万事万物。

⑦形容:形态,形象。

⑧事类:事物的类别。

⑨兴:发动、发起。

⑩造化:创造化育。

包:包容、包含。

合语:使言语合乎情理。

错事:处置事物。错:通“措”,处置,处理。

转化:转而化之,指转圆从方以改变事物。

接物:待人处事。

会:指上文所说的四个方面融会贯通。

要结:总结。

【译文】

连环使用计谋要效法猛兽。连环使用计谋,是要构想无穷计谋。而能构想出无穷计谋的人,必定有圣人的心胸,并去推究深不可测的智慧的本源,再用深不可测的智慧去沟通心术。即使神秘的大道混为一体,但仍能以变化之理研讨天地万物,阐述各种各样的道理。智略、计谋,各自有不同的形态,或有圆谋、或有方略、或有阴谋、或有阳谋、或有吉策、或有凶智,因为事物类别各不相同。所以,圣人将各种谋略加以运用,就像转动圆环一样,以求切合实际。早在天地万物形成之初,任何动作行为无不包含着宇宙规律,仔细观察以达到神明的境界。天地之大无极无垠,人事变化无穷无尽,各有各的区别。圣人观察计谋,一定知道结果是吉是凶,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连环使用计谋,或者转向吉祥,或者转向凶险。圣人能够通过掌握规律而先知存亡之理,也就知晓了转圆为方的道理。圆可以变化无穷,使言辞合乎情理;方可以稳定不动,便于处理事件;所谓的转化,就是要观察计谋的得失;所谓的接物,就是要观察进退之意。如果这些能够融汇方圆转化接物之理,就可以总结其中的要点,掌握这一学说了。

【原文】

损兑法灵蓍;损兑者,几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兑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

【注释】

①灵蓍:蓍,是古人用来占卜的蓍草,因预测凶吉有灵验,所以称为灵蓍。

②几危:危险的征兆。几,事物变化的征兆。

③适然:偶然。

④无为:即顺应自然规律。

⑤失人之言:抛弃别人的言论。

⑥烦:繁琐。

⑦当:遇到,面对。

⑧权:变通。

【译文】

斟酌损益要效法灵验的蓍草。所谓的损兑,就是对危险征兆的判断。事情有偶然,做事有成败,危险征兆的出现,不可不加以明察。所以,圣人以无为的法则来对待认定的事情,观察言辞是否合乎事理。兑,就是为了进一步加深了解;损,就是排除不利而行动。如果损减之后,事情仍不能顺利进行,圣人也不会加以辩说。所以,智慧的人不会用自己的言论排斥他人的言论,言辞不繁琐,心中充满自信;意志不散乱,胸中无邪念。面对难易的事,然后设想种种对策,顺应客观规律才是其根本。圆的计谋实施不利,方的谋略就不能停止,这就是大功告成的前提。不管是增益,还是减损,都要言之成理。用分散自己威势,发散对方势力的方法加以变通,就能发挥增益的威力。危急一旦显现,就要及时果断地处理。所以,善于掌握损益变化的人,就像掘开千丈堤坝的洪水,又像滚向万丈深渊的圆石,势不可挡。

【解析】

“本”即本源、根本,指人的内心、内在修养;“经”即经典,指规范标准;“本经”的意思是内在修养的规范。“阴”是指人的内在修养、素质,“符”也就是前文“符言”中的“符”,“阴符”即指内在修养的标准,即内在的修养与本文所论就像符节一样暗合。“七术”,即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

《本经》分七段,分别论述了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的七种修炼方法,这是使用纵横之术的内在基础。盛神、养志、实意三篇偏重于内在的修炼;分威、散势、转圆、损兑四篇则偏重于精神的外用,相辅相成。

本文的第一段论述了如何“盛神”。鬼谷子认为,想要精神旺盛,就要效法五行之龙,因为五行之龙是神龙,变化莫测,正如文中所言:“盛神法五龙”。由此引出“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意思是说,精神是五气的统领,心灵是五气的居处,道德是五气的根本。人应该注重精神的修养,因为精神是五气之首,有了充沛的精神有助于我们保持最佳的状态,在做事的时候,才能通过大脑的思维;而只有理解了事物的根本规律,才能进一步掌握应对万事万物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良好的精神修养,还有助于通过察人神色推知预测其未来或推测事情的发展方向。若想养神,关键在于道,所谓的“道”是天地的开始,是万物的创造者,是神明之源。接下来,又论述了真人、圣人与士的区别。所谓的“真人”就是与天地自然合为一体,与道合一,按万物产于一的自然规律养护万物,怀有天道自然之心,善施恩德滋养万物,顺应自然无为的法则,包容意志和思想,发挥自己优势的人;所谓的“圣人”就是通过类推的方法解决疑难,并且通过自我内心的刻苦修炼而领悟的人;所谓的“士”,只不过能做到通达事物之理而已。在本段的最后说“神盛乃能养志”引起下文。

本文的第二段论述了如何“养志”。鬼谷子认为,想要明确自己的志向,坚持自己的目标,就要效法长寿通灵的神龟,而养志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安定,意志坚定精力集中。人们之所以培养意志,原因在于心气不畅达。一个人心中有了欲望,思想就会想着去满足这些欲望。但欲望过多,心神就会分散;心神分散了,意志就会薄弱;意志衰退了,思想就会不畅达。所以,养志要做到“去欲”、“安己”,更要克服各种杂欲和俗念,只有清心寡欲才能明察他人的意志状态,了解他们的修养、欲望、能力等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威慑别人。

本文的第三段论述“实意”。鬼谷子认为,人们若想自己的思虑充实,就要效仿能屈能伸的螣蛇,因为螣蛇能兴云起雾,出神入化。文章从思虑的标准展开论述其重要作用。心神平静,精神才会旺盛;思虑深远,计谋才会成功。精神旺盛,意念就不会紊乱;计谋成功,功劳就不会被抹杀。意志思虑稳定,心绪就会安定,行为就不会错乱,精神才能够凝定。所以,实意就要做到心欲安静,无为以求。本着清静无为的态度,力求使五脏安静,六腑通畅;精神魂魄固守纯真,能够自我反省,用心体察外界消息,使意志安定下来,让思想进入到空虚的境地,等待神明的到来。以此观察天地的变化,领悟万物造化的规律,看到阴阳转变的交替,推究人世间定国安邦的政理。这样,不出门就可以知晓天下大事,不窥窗就可以看见天道运行的规律,不必亲眼所见就可以发布命令,不必推行就能够达到目的,这就是所谓的“道”。只要懂得了道,就可以与神明相通,应对方方面面而心神不散,进而更加准确地分析趋势,作出各种估计,将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考虑周全,并分别制定出相应对策,这样才能时时保持主动,赢得先机之利,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的第四段论述“分威”,就是把自己的实力、神威隐藏起来,用实来取虚,以有来取无。鬼谷子认为,若想使强大的精神威力分散开来,并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就要效法伏地出击的熊。分威之术的本质在于强调并达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就必须预先积蓄优势,善于运用优势,同时要让自己的意志安静而坚固,使精神凝聚在心,这样威势就能压倒对方。把对方的威势压倒了,自己的意志就会更坚定;意志坚定,就能所向无敌;所向无敌,就能分散对方的威力,动摇对方的气势,此时,用自己的坚实去攻取对方的虚弱,定能克敌制胜。所谓实,即军队的勇、强等强点;所谓虚,即怯、弱、乱、饥、疲、寡等弱点。在特定的形势下,可以用伪装的办法将己方的真正动机隐藏起来,以伺机暗察对方的漏洞,同时尽力培养和充实自己的内在精神,这样才有威力扩散、摧垮对方的强大的精神力量,这足以胜过千军万马。

本文的第五段论述“散势”,即找到对方的弱点和破绽,再发挥各部分的威力一举击败对方的方法。鬼谷子认为,若想散发威势慑服对方,就要效法凶猛敏捷的鸷鸟。分散对方势力也是精神力量驱使的结果。成功施行散势之术的关键在于时机未来之前深隐不发,整肃自己的势力、强盛内部的力量,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重要一击积蓄力量,待最佳时机到来之时,果断采取行动,就会使对方的势力分散。成功使对方势力分散的秘诀是,沉着稳重,心胸谦虚,意志充盈。要以观察对方的意志作为标准,加以揣摩,采用相应的说辞,图谋行事,各种方法相互配合使用。如果没有间隙可乘,就不要轻举妄动。行动时,要在内修炼自己的五气,对外观察对方的虚实,要顺应对方的意图和心志,并确知对方的计谋,这样才能达到分散对方势力的目的。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本文的第六段论述“转圆”。鬼谷子认为,人们若想像转动圆环那样灵活机智,就要效仿威力无穷的猛兽。所谓的“转圆”是指计谋无穷,也指为人处世的机智多变。智者善于自我调整,善于随物而转,随变而处,以无穷的智慧应对万物,力求找到最为圆满的解决之道,古往今来,凡是能构想出无穷计谋,善于连环使用计谋的人,必定有圣人的心胸,并去推究深不可测的智慧的本源,再用深不可测的智慧去沟通心术。计谋有不同的形态,或有圆谋、或有方略、或有阴谋、或有阳谋、或有吉策、或有凶智,因为事物类别各不相同。圆可以变化无穷,使言辞合乎情理;方可以稳定不动,便于处理事件。所以,圣人将各种谋略加以运用,就像转动圆环一样,以求切合实际。圣人观察计谋,一定知道结果是吉是凶,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圣人能够通过掌握规律而先知存亡之理,也就知晓了转圆为方的道理,他们往往通过无穷无尽的智慧考察计谋的正误,以决定进退取舍,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本文的第七段论述“损兑”。鬼谷子认为,人们若想明白损益的道理,就要效法灵验的蓍草。所谓的“损兑”,就是判断事物微小征兆和处理危机的方法。损兑之术的关键在于要审时度势,观察入微,因时制宜,顺势而为,并要善于观察客观事物的规律。在这里,鬼谷子指出了观察分析问题的原则。兑,就是为了进一步加深了解;损,就是排除不利而行动。事情有偶然,做事有成败、危险征兆的出现,不可不加以明察。圣人懂得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道理,他们常以无为的法则来对待认定的事情,观察言辞是否合乎事理,从而迅速而果断地进行决策。如果损减之后,事情仍不能顺利进行,圣人也不会加以辩说。所以,善于掌握损益变化的人,就像掘开千丈堤坝的洪水,又像“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这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

【成事之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