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立财务管理价值观念

建立财务管理价值观念

时间:2022-1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财务管理关系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通过收缴各种税款的方式与企业发生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目标,又称财务目标,是指在特定的财务管理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任务3.1 建立财务管理价值观念

能力目标

能掌握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环境。

能通过合适的渠道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

能确定模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

能评价模拟企业财务管理环境。

知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和环境。

展示成果

公司的模拟创建方案。

驱动任务

任务内容:每67人组建一家模拟公司,根据公司成员的兴趣爱好及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确定模拟公司的经营方向、经营方式、组织架构、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的目标,分析行业生存环境、应协调的财务关系等问题,提交模拟创建方案。

任务要求:能系统思考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背景。

任务分析:通过讨论和查找资料,了解自己所要创业选择的行业,通过回答上述问题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行业的生存环境等内容,经过深思熟虑后,提交模拟创建方案。

任务实施与实践

一、财务管理及其内容

财务管理,可以简言之为“理财”,本书中所讨论的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组织企业理财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以公司制企业为代表来讨论财务管理的原则、方法等。

财务管理是建立在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管理上。

1.财务管理活动

财务管理活动是指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具体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本营运和收益分配活动。

(1)筹资活动。筹资活动,又称融资活动,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资本营运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本的行为。筹资活动是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也是投资活动的前提。

企业筹资可采用两种形式:一类是债务融资,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应付款项等方式取得。一类是权益融资,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内部留存收益等方式获得。因筹措资金而发生的资金收支,便是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2)投资活动。企业筹集到资本后,必须将资本有目的地进行投资,以谋取最大的盈利。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预先投入一定数额的资本,以获得预期经济收益的行为。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投资时,应研究投资环境,讲求投资的综合效益。投资决策的主要内容包括:预测企业的投资规模,使之符合企业需求和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分散资本投向,提高资产流动性;分析企业的投资环境,正确选择投资机会和投资对象;研究企业的投资风险,将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评价投资方案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等。

(3)资金营运活动。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经常性的资金收付行为。比如企业从事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就要支付货款、工资及其他营业费用;产品或商品售出后,可取得收入,收回资本;若现有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企业还要采取短期借款方式来筹集所需资本。这些因生产经营而引起的财务活动就构成了企业的资金营运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经常的内容。

(4)收益分配活动。收益分配活动是指企业将一定时期内创造的收益在企业内外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分为广义的分配和狭义的分配。广义的分配是指对投资收入如销售收入和利润进行分割和分派,而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净利润的分配。企业通过生产经营和对外投资等都会获取利润,企业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企业通过投资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首先要用以弥补生产经营耗费,缴纳流转税,其余部分为企业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与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构成企业的利润总额。利润总额首先要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所得税,税后净利润要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用于扩大积累、弥补亏损和改善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其余利润作为投资者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或者暂时留存企业,或者作为投资者的追加投资。

分配活动是企业资本运动一次过程的终点,又是下一次资本运动的起点,起着两次资本运动之间的联结作用,是企业资本不断循环周转的重要条件。

小提示:分配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企业盈利情况和资本变现能力,协调好企业近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研究市场环境和股东意见,使收益分配兼顾多方面的利益关系;确定股利政策和股利支付方式,使收益分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筹集股利资金,按期进行收益分配。

财务管理活动的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共同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2.财务管理关系

财务管理关系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时,既要符合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又要保护利害关系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支持企业的发展。

(1)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征税与纳税关系。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通过收缴各种税款的方式与企业发生经济利益关系。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企业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税法和规定及时足额地缴纳各种税款。依法纳税是企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这是一种强制和无偿的分配关系。

(2)企业与投资者和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投资与受资关系。企业作为投资者,将其资本投资于其他企业,有权按照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规定,参与受资单位的利润分配或经营管理;企业作为受资者,从投资者那里取得资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应将所实现的利润定期向投资者分配。因此,这种财务关系表现为投资与受资的关系,企业应维护好投资者、受资者的合法权益。

(3)企业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债权与债务关系。这类财务关系主要体现为债权与债务关系,主要包括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由于相互购销商品、提供劳务等形成的资金结算关系;企业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还款,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借贷、还款,以及企业利用债券筹集资本所形成的资金借贷关系。

正确处理资金结算关系的关键是企业要恪守商业信用,遵守结算纪律,及时收付货款,避免相互占用资金;正确处理债权与债务关系的关键是债务人要按期还本付息,不得拖欠。

(4)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内部资金结算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收支结算关系,它反映了企业内部资本集中管理的原则;二是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因提供产品或劳务而发生的计价结算关系,它反映了企业内部资本分散管理的原则。

(5)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劳资分配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财务部门应与人事部门一起,按照职工提供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进行工资分配,正确执行有关工资分配政策,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协调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财务目标,是指在特定的财务管理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也具有同样的意义。财务目标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影响着企业财务政策的选择,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

从根本上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目标和财务管理的特点,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最具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利润最大化

利润代表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成果,利润越多,投资者的财富增加得越多,因而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这里的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的差额。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理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目标有助于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利润最大化是社会财富最大化的基础。

但它也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

(1)没有考虑企业利润实现的时间因素,即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例如两个项目同样的投资金额,一个当年获得100万和一个3年内获得100万利润,若不考虑货币的时间,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2)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风险因素,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例如两家企业同样投资500万,一年后获得100万的利润,一个企业全部收款,另一个可能只收回款项的50%,若不考虑风险因素就无法比较。

(3)利润作为一个绝对数指标,无法反映资本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便于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进行比较。如两家企业一年内都获得了100万的利润,一家投资了1 000万,另一家则投资了2 000万,如不联系投资额也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4)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经营者和财务决策者的短期行为。如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忽视了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生产安全、设备更新、生活福利设施等。可见,利润最大化不能作为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优选择。

2.每股收益(权益资本净利率)最大化

每股收益又称每股盈余,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后利润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值。该指标说明了投资者每股股本的盈利能力,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公司,一般可采用权益资本净利率。权益资本净利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与其权益资本总额的比值,该指标说明了企业权益资本的盈利能力。所有者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其投资的目的是取得资本收益,资本利润率(或每股盈余)越大,投资者的投资获得越大,因而资本利润率(每股盈余)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

该指标将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同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数进行对比,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之间进行比较。

这一财务指标是以净利润为基础,其优点与利润最大化基本相同,并且克服了绝对数财务指标的缺点,能更清晰地揭示投资与收益的报酬率水平,便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但它也同样存在与利润指标相似的缺陷,如没有考虑风险因素、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可能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等。

3.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代表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增长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获取现金。在股份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则股东财富也达到最大,所以股东财富又可以表现为股票价格最大化。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他们认为,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它以每股的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了每股盈余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它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风险。

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有其积极的意义,股东财务最大化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因为时间价值因素和风险因素的高低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股东财务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股东财务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但应该看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也存在一些不足:它只适用于公开上市发行股票的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则很难适用;它只强调股东的利益,对企业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司能控制的因素有限,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

尽管股东财富最大化存在上述缺点,但如果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高度发达,市场效率极高,上市公司可以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4.企业价值最大化

现代财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表明,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是最科学和最合理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投资者建立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本身值多少钱。企业价值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评价。在对其评价时,看重的不是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而是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不是账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企业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因此,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具有许多优点:

(1)考虑了资本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本、合理制定股利政策等。

(2)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因为,股东财富越多,企业市场价值就越大,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果可促使企业资产保值或增值。

(3)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4)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本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

小提示:针对不同的对象,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尽相同,试评述每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企业在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时会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如何进行协调是财务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企业价值最大化虽然是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利益关系的集结点,但并不意味他们之间的利益就能够完全达成一致。事实上,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所有者和债权人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是存在利益冲突的。

1.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者一般比较分散,经营者一般不拥有占支配地位的股权,他们只是所有者的代理人,所有者期望经营者代表他们的利益工作,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则有其自身的利益考虑。对所有者来说,他所放弃的利益就是经营者所得到的利益。这种被放弃的利益在西方称为所有者支付给经营者的“享受成本”。因此,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矛盾的焦点就是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得到更多的享受成本;而所有者希望以较小的享受成本支出带来较高的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

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让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联系起来,并辅之以一定的监督措施:

(1)解聘。这是对经营者的一种行政约束措施。当所有者发现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时,所有者可直接解聘经营者,经营者为了避免被解聘,就必须努力实现财务目标。

(2)监督。对经营者进行必要的监督,如要求经营者定期公布财务报表,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报表,确保经营者承担了必要的责任,履行了必要的义务。

(3)激励。即通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工作业绩挂钩的办法,使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鼓励经营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并吸收和留住卓有成效的经营者。在我国企业中,通常采用两种激励方式:一是股票选择权。允许经营者以某种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这样就将经营者自身利益与全体股东利益密切相连。如果公司经营好,资本收益高,发展潜力大,经营者所购买的股票在未来就有很大的增值潜力,未来获得的股票收益就越多。二是“绩效奖”。企业用资产报酬率、每股盈余等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视其业绩大小,给经营者一定数量的现金、实物或企业股票等作为报酬。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未能达到规定目标时,经营者就不能得到“绩效奖”。

2.所有者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也存在一定利益上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所有者未经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债权人预计风险更高的项目,这就会相应增加偿债的风险性,降低债权人负债的实际价值。如果高风险项目一旦成功,额外的利润就会被所有者独享,如果项目失败,债权人却要和所有者共同负担造成的损失,这对债权人来说,风险与收益是不对称的。

(2)所有者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增加新借款,从而使企业的偿债风险增加,使原有的负债价值降低。

为了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防止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往往采取以下措施:

(1)限制性借款。这是一种事前控制措施。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担保条款及信用条件等。

(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这是一种事中控制措施。当债权人发现企业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可以采取措施提前收回借款,或者停止给公司借款,从而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3)寻求法律保护。这是一种事后控制措施。当债权人利益受到侵害时,应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3.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冲突与协调

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理财的最终目标,而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并非企业经营的原始动机。从长远来看,两者是一致的,企业在追求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物质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税收收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公众的生活质量等。企业在实现其财务目标的过程中,也内在地履行了一部分社会责任。但从某一特定时段来看,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还会产生较大的冲突。如企业为了获利,可能生产伪劣产品,不顾职工的健康和利益,会造成环境污染或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等。

解决这一冲突必须通过法律制约和行政干预等综合手段来实施:

(1)法律约束。由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定,如公司法、防止不正当竞争法、环境保护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法等,强制企业维护社会利益,履行社会责任。

(2)行政监督。国家和地方政府机关为了保护社会的利益,也可以通过一些行政条例和行政命令等手段制止企业对社会的伤害行为。

(3)舆论监督。当企业确有伤害社会公众利益行为时,运用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事项披露和新闻评论往往会使社会利益得以维护。

(4)商业道德。企业社会责任是商业道德的核心,商业道德是人们自身维护社会利益的最高境界。当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水准达到一个较高程度时,企业就不会在做出损害社会利益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是一种道德的背叛,会使企业声誉受损,最终使企业遭受最大的损失。

三、财务管理的环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是指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和一般程序。一般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1.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根据企业过去的财务活动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与条件,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计和预算。财务预测是财务决策的依据,是编制财务计划的前提,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手段。

财务预测的任务是:

(1)测算企业财务活动的数据指标,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预计企业财务收支的发展变化,确定企业未来的经营目标。

(3)测定各项定额和标准,为编制计划、分解计划指标提供依据。

财务预测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其步骤如下:

(1)确立财务预测的目标,使预测工作有目的地进行。

(2)收集、分析财务预测的资料,并加以分类和整理。

(3)确定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有效地进行预测工作。

(4)论证预测结构。检查和修正预测的结果,分析产生的误差及其原因,以确保目标的完成。

财务预测的主要方法包括是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两大类:

(1)定性预测方法是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职人员,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各自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初步预测意见,然后通过一定的形式(如座谈会、讨论会、咨询调查、征求意见等)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

(2)定量预测方法主要依据历史的和现实的资料,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预测。

这两类预测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在进行预测时,应当将它们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以便提高预测的质量。

2.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指财务人员根据理财目标的总要求,运用专门的方法,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它是在财务预测基础上进行的,又是财务计划的前提。

财务决策的内容非常广泛,一般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决策、股利分配决策和其他决策。

财务决策不同于一般业务决策,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决策程序如下:

(1)确定决策目标。以预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本企业总体经营的部署和国家宏观经济的要求,确定决策期内企业需要实现的财务目标。

(2)提出备选方案。以确定的财务目标为主,考虑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结合企业内外有关财务和其他经济活动资料以及调查研究材料,设计出为实现财务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

(3)选择最优方案。通过对各种可行备选方案的分析论证与对比研究,做出最优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常用的主要方法有:比较分析法、线性规划法、概率决策法和最大最小收益值法等。

3.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数量方法,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内容及指标进行具体规划。具体包括:反映现金收支活动的现金预算;反映销售收入的销售预算;反映成本、费用支出的生产费用预算(又包括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反映资本支出活动的资本预算;反映财务状况的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财务成果的预计损益表等内容。

财务预算是以财务决策确立的方案和财务预测提供的信息为基础编制的,是财务预算和财务决策的具体化,是控制财务活动的依据。

销售预算是各种预算的编制起点,它构成生产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和资本预算的编制基础;现金预算是销售预算、生产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和资本预算中有关现金收支的汇总;预算损益表应根据销售预算、生产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现金预算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应根据期初资产负债表和销售、生产费用、资本等预算编制,预计财务状况表则主要根据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编制。

4.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的控制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调节,通过调节以确保预算的实现。在企业经济控制系统中,财务控制是一种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最强的控制,也是财务管理经常进行的工作。

财务控制实施的步骤如下:制定控制标准,分解落实责任;实施追踪控制,及时调整误差;分析执行情况,搞好考核奖惩。

财务控制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1)事前控制。这是在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所进行的控制活动。

(2)事中控制。这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各项业务活动按照计划和制度的要求进行审核,并采取措施加以实施。

(3)事后控制。这是在财务计划执行后,认真分析检查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采取切实的措施,消除偏差或调整计划,使差异不致扩大。

5.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会计核算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项工作。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掌握各项财务计划的完成情况,评价财务状况,研究和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改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和控制,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分析的目的不同,分析的侧重点也不同。一般而言,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分析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分析企业债务能否及时偿还。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分析企业资产对债务本金的支持程度和对债务利息的偿付能力。

(2)分析营运能力。营运能力分析既要从资金周转期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经营活动量的大小和资产利用效率的高低,又要从资产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资产构成的合理性。

(3)分析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分析企业营业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收益的能力,包括企业盈利水平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资本保值增值能力分析以及上市公司税后利润分析。

(4)分析综合财务能力。从总体上分析企业的综合财务实力,评价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相互联系和协调情况,揭示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指明改进企业工作的主要方向。

财务分析的主要工作包括:搜集资料,了解企业信息;对比指标,揭露矛盾;分析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措施,改进工作等几项措施。

小提示:财务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

四、财务管理的环境

企业经营是建立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企业经营的结果不仅由企业自身控制,还受一些难以控制的外部环境影响。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主要是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

(一)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市场经济是以法律规范和市场规则为特征的经济制度。法律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法律为企业经营活动规定了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为企业自主经营管理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

法律环境包括企业组织法规、税收法规、证券法规和财务法规等。例如企业的设立、合并和分立式通过《公司法》进行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主要通过《合同法》、《产品质量监督条例》、《技术监督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进行约束。此外,企业财务活动主要是通过《企业财务通则》、《税法》、《证券法》、《银行法》、《票据法》进行约束。

熟悉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础。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理财的重要环境。经济环境一般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等。

1.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指一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它说明了一国的经济以什么为基础和主体进行运行。它规定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其他利益关系体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有独立的经营权、理财权。

2.经济周期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显出一种周期性变化特点,一般会呈现出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几个阶段的循环。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不同,财务管理的策略也是不同的。例如,在经济萧条期,由于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外部需求有限,很多企业处于紧缩状态,产销量下降,投资相应减少,在经济繁荣期,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产销量大幅增加,导致对机器设备投资、存货投资的增加,也增加了对筹资的需求。

西方经济学家对在不同经济周期中,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的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如表3-1-1所示。

表3-1-1 不同经济周期阶段的经营理财策略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理财影响很大,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的生产规模、销售能力、盈利能力等都会出现较大差异。面对经济周期性波动,财务人员必须预测经济变化情况,适当调整财务政策。

小提示:在西方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企业利润和失业率一般被认为是划分经济周期的三个重要标准。高国民生产总值、高企业利润和低失业率是经济繁荣的标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利润的不断下降以及失业率的不断提高,表明经济发展由繁荣趋于衰退;持续的衰退势必造成经济的全面萧条;在经济复苏时期,国民生产总值与企业利润逐渐增加,失业率也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企业理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的生产规模、销售能力、获利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资本需求都会出现重大差异。

在萧条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企业很可能处于紧缩状态之中,产量和销售量下降,投资锐减。在衰退期和萧条期,应停止扩张、出售多余设备、停产不利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裁减雇员。同时,为了维护基本的财务信誉,应采用比较稳健的负债经营策略。

在繁荣阶段,市场需求旺盛,销售大幅度上升,企业应扩大生产,增加投资,增添机器设备、存货和劳动力,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迅速地筹集所需资本。在复苏期和繁荣期,应增加厂房、建立存货、引入新产品、增加劳动力、实行长期租赁,企业应适度举债经营。

总之,面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财务人员必须预测经济变化情况,适当调整财务政策。

3.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经济政策是政府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战略与原则。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多方面。

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直接的影响,例如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拉动内需,国家增加货币资金的供应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贷款利率,这些措施会使企业的筹资成本减少、增加投资,扩大规模。如果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相反。

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财政政策的调整对财务管理有重要的影响。

汇率政策的调整对进出口企业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汇率上升,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出口型企业将受益,企业现金流量增加;进口型企业将增加进口成本,发生损失;并由于汇率上升导致本币贬值,引起资本外流,证券市场价格下降。汇率下降则引起相反的结果。

财务人员应当研究不同的经济政策对企业理财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政策导向确定企业理财的策略与措施,做到趋利避害。

4.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犹如一个影子,始终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通货膨胀不仅对消费者不利,对企业的理财活动的影响更为严重。如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会引起资本占用的连续增加;通货膨胀导致利率上升,企业筹资成本增加;引起证券价格下降,带来筹资的困难;利润虚增,加大权益资本的资本成本。

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财务人员应当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在通货膨胀初期:货币面临着贬值的风险,企业与客户应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取得长期负债,保持资本成本的稳定;在通货膨胀持续期:企业可以采用比较严格的信用条件,减少企业债权;调整财务政策,防止和减少企业资本流失等。

5.市场环境

企业理财行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竞争环境。市场环境是企业所处的市场类型,按照垄断与竞争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完全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不同的市场环境对财务管理有不同影响。如表3-1-2所示。

(三)金融环境

金融市场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直接环境。它不仅为企业筹资和投资提供场所,而且促进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1.金融市场的构成

不同竞争市场的特点及理财策略如表3-1-2所示。

表3-1-2 不同竞争市场的特点及理财策略

1)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体,是联系投资者与筹资者的中介,所以也称为金融中介机构,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是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与农村信用合作社;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共同基金、证券金融机构等。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在国务院指导下发布、履行与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的流通,经理国库,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调控部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

(1)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目前,这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全面银行业务,在员工总数、机构网点数量、资产规模、市场占有份额上都在我国整个金融领域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2)股份制商业银行。分为全国性和区域性两种。全国性商业银行可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并开展经营业务,如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经营业务的银行,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

(3)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入股本组成的,其主要功能是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融通资金。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江南银行等。

2)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在融资活动中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资金所有权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如商业票据、股票、债券、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工具是社会融资的重要手段。随着信用形式的发展,金融工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并不断创新。各种金融工具具有以下特点:偿还性、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

3)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金融市场可以是有形市场,如银行、证交所等;也可以是无形市场,可利用计算机、电话等设施通过经纪人进行资金融通活动。金融市场是一个由许多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市场组成的大市场。

金融市场种类繁多,这里只介绍与企业筹资有关的几种类型:

(1)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上短期债务工具交易的市场,主要满足短期资金需求者的需求,交易的期限不超过1年,常见的交易工具包括国库券、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等。资本市场上中长期金融工具交易的市场,主要满足中长期资金需求者的需求。

(2)债务市场和股权市场。债务市场交易的对象是债务凭证,是一种契约,借款者承诺按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如公司债券、抵押票据等;股权市场交易的对象是股票,是分享一个公司净收益和资产权益的凭证,持有者可以不定期地收取股利,但是没有到期期限。

(3)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也称发行市场或初级市场,是资金需求者将证券首次出售时形成的市场,是新证券和票据等金融工具的买卖市场,市场经营者主要是证券公司。二级市场也称次级市场或流通市场,是证券在发行后,各种证券在不同投资者之间买卖流通所形成的市场,市场的经营者主要也是证券公司,另外还有经纪人。

金融市场对于商品经济的运动具有充当金融中介、调节资金余缺的功能。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金融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场所,是企业向社会筹集资金必不可少的条件。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熟悉金融市场的各种类别和管理制度,有效地利用金融市场来组织资金的筹措和进行资本投资等活动。

2.利率

狭义的利率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在金融市场上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是资金的供求关系,此外,经济周期、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一般利率由三部分构成,即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和风险补偿率。

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纯利率是没有通货膨胀和风险情况下的平均利率,它受到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关系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

通货膨胀补偿率是为弥补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为补偿其购买力损失而要求提高的利率。

风险补偿率是对较大风险的投资给予投资者的补偿,也称为风险收益率。风险越大风险收益率越高。包括违约风险收益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和期限风险收益率。其中,违约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资产流动不好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期限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偿债期限长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

任务总结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组织企业理财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要进行财务管理,必须要明确以下问题: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环节,同时还要了解公司主要经营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财务管理不是臆想,这些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企业要进行财务管理,必须结合具体的背景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