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时间:2022-1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地下水水质状况令人担忧。这意味着以中国2014年63.64万亿元的GDP为基准,当年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42万亿元。另一方面,中国也必须正视一个事实,即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明显的依赖资源和投资投入的粗放型增长特征,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之所以会导致环境的恶化,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特征所导致的。

10.2.1 中国的环境污染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我国的环境质量不断退化,产生了水污染、大气污染、雾霾天气等问题。环境污染不仅给国家经济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损失,还对我国公民的身体健康形成了严重威胁。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本章选取2000~2013年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来分析我国环境质量的状况,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

(一)水环境污染

工业废水是破坏水环境的重大污染源,从图10.3中可以看出,尽管自2007年以来,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稳中有降,我国的废水年均排放量始终保持在200亿吨以上。

大量的废水排放使得我国水体污染现象严重。国家海洋局新近发布的《第25期海洋环境信息》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国家海洋局完成了49条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状况的监测和274个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评价。结果表明,4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为第Ⅴ类,29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占比分别为8.2%和59.2%。[1]环保部发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超标排放的废水还渗入地下,引起严重的地下水污染。环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地下水水质状况令人担忧。2013年,地下水环境治理的监测点总数为4 778个,而较差以及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9.6%,比上年增长了2.3个百分点。[2]

图10.3 我国2000~2013年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环境统计资料(2000~2013年)。

水污染会对工农业的生产带来极大损害。水污染可能会使需水量大的工业企业陷入生产停滞,也会增加工业污水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农业生产使用污水,会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水污染还会造成渔业的重大经济损失,一方面表现为水污染使得水中有毒物质增加或是水体富营养化,造成鱼类的死亡;另一方面表现为由于水质恶化,水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渔业产量因此大幅下降。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日常经济活动的开展和进行,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大气环境污染

从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来看(见图10.4),2000~2011年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持续增长,2011年之后,废气排放总量开始下降,但依然在674 509亿立方米的较高水平上。而SO2排放量自2006年达到峰值2 588.8万吨之后开始逐年下降。SO2的GDP排放强度也从1990年的79.87千克/万元下降到2012年的4.08千克/万元,但如图10.5~图10.7所示,截至2008年,日本和英国的每百万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都已经控制在1千克以内,而我国的每百万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5千克左右,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依然远高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3],说明在经济发展的背后,我国付出了更高的环境代价。

图10.4 我国2000~2013年工业废气排放情况

图10.5 日本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资料来源:《典型工业化国家SO2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图10.6 英国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资料来源:《典型工业化国家SO2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图10.7 中国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资料来源:《典型工业化国家SO2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空气污染及其带来的酸雨等不良天气对我国的农作物、森林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造成了巨大损失。亚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国家环境分析》评估了中国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GDP的1.2%,以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GDP的3.8%。这意味着以中国2014年63.64万亿元的GDP为基准,当年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42万亿元。

(三)固体废弃物

未经处理的工厂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也会使其中有害的成分通过空气传播或随着雨水侵入土壤和地下水源,污染河流,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使经济蒙受损失。从图10.8可以看出,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一直在直线上升,但排放量却逐年下降,说明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在不断增加,但排放量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图10.8 我国2000~2013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环境统计资料(2000~2013年)。

10.2.2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进出口、投资及消费这三驾马车的驱动下实现了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中国也必须正视一个事实,即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明显的依赖资源和投资投入的粗放型增长特征,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010年,被监测的522个城市中有28%的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三级或三级以下;2012年,工业废气排放量达到635 519亿立方米,是2000年的4.6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 117.6万吨;工业固体废气产生量达到332 509万吨,是2000年的4倍;废水排放总量达到6 847 612万吨,氨氮排放总量达到2 535 893吨。[4]当前我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有关研究预测,假设GDP单位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率保持2001年的水平,到2018年,全世界的碳排放总量将增长69%,达到250亿吨,中国排放总量将超过90亿吨,约占全部排放量的37%[5],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显然是无法持续的,对中国整个社会的环境承载力形成了严重威胁。

(一)我国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指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一种倒U形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将导致环境的恶化;当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达到并超越一定水平之后,环境将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改善。国外许多文献针对“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实证分析表明:大多数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着倒U形关系。相对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正处在倒U形曲线的左边,即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重。

中国的经济增长之所以会导致环境的恶化,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特征所导致的。1992~2010年间的工业化进程中,一方面工业占总产出的份额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工业内部结构中重工业的比重不断增长。[6]而在此期间,化学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冶炼业、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常年居于全国工业主导行业的前列。在这些主导产业中,化学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及金属冶炼业属于中度污染密集型产业,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属于轻度污染密集型产业。[7]由此可见,我国主导产业中,污染密集型行业占据的比例较大,我国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特征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恶化和生态质量下降。

从具体数据来看,我国主导产业中的大部分产业“三废”排放量比较大,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图10.9所示,1999~2010年工业行业废水排放量前10位基本呈现持平或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废水排放量较高的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图10.9 1999~2010年我国各工业行业废水排放前十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2010年工业废气排放前十名中,有6个行业工业废气排放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见图10.10)。其中,废气排放量最大且上升速度最快的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它们是设备制造行业的上游行业。

此外,我国各工业行业近年来固体废物产生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0.11)。矿产、能源采选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多且上升最快的两个行业,它们也是设备制造行业的上游行业。

综上所述,我国“三废”排放量最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其中,我国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的上游产业占据了很大比例,因此我国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点对我国的环境污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我国低端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图10.10 1999~2009年我国各工业行业废气排放前十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污染天堂”假说揭示了发达国家通过经济全球化和跨国投资,将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国际间产业和污染的转移这一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终端环节,出口主要以传统型“两头在外”的加工组装行业,以及本土的以钢铁、造船为代表的资源型制造业为主,这种低端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对环境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1)我国的出口贸易以粗放型增长模式为主

我国货物出口贸易规模持续增长,2001年我国货物出口贸易总额超过2 600亿美元,2004年突破5 900亿美元,2007年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2万亿美元,2010年达到1.57万亿美元。我国货物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超过20%[8],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另外,外贸出口依存度也逐年攀升,凸显出了我国经济增长对于出口贸易的依赖。

图10.11 1999~2010年我国各工业行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10.2 2004~2013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同比增长率及外贸出口依存度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4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另一方面,我国出口贸易仍以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为主。我国是出口商品数量、种类最多的国家,但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出口商品比重不高,许多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过度依赖价格低廉的优势,出口产品的生产中相当一部分如钢铁、纺织业等属于资源消耗大、污染程度严重的行业。我国货物出口贸易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仍为出口的主要特征,而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2)我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生产比重大

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重占一半以上。据统计,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额由2002年的1 799.3亿美元逐步上升到2013年的8 608.2亿美元,加工出口额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多年平均在50%以上。[9]

表10.3 加工贸易出口总额及占贸易总额的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4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一方面,加工贸易占出口贸易的比重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加工贸易仍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而生产环节越低端,单位产值对资源的耗费也越高。如在我国,加工贸易中比较典型的产业是玩具、制鞋、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的生产过程会带来严重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

此外,我国多年盲目引进外资的政策使外商趁机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等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如图10.12所示,在96个二级产业分类中,污染严重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吸引外资390 293万美元,占2013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46%;使用电镀工艺较多的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421 710万美元,占总额的3.77%;而使用印染工艺较多的纺织业吸引外资127 042万美元,占总额的1.14%。这些外向型产业的生产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损失。

(3)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我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程度在加入WTO后进一步扩大。2001~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19.1%。[10]但是,服务贸易的规模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较小,且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0年以来,服务贸易占据对外贸易的比重在9%~13%,2010年该比例为10.9%,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9%。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后,在世界服务贸易中,金融、电信、信息、商贸等领域的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并在整个服务贸易中的比重逐步上升。而我国服务贸易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2013年,运输、旅游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贸易这三项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1.47%,运输业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和旅游服务业中旅游者产生的垃圾等对环境造成很大威胁;而同年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服务四类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服务贸易仅占出口总额的7.6%。新兴的绿色服务贸易比重较低,对我国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较小。因此,我国的服务贸易额虽然逐年增长,但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显然不利于我国绿色贸易的发展。

图10.12 2013年我国各细分行业实际使用外资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2013年)。

表10.4 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