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平菇的栽培技术

平菇的栽培技术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代料袋栽培已成为平菇生产栽培的重要方式。熟料袋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等项技术环节。提高pH值,主要是在培养料中加入相当于干料1%~2%的生石灰,可使pH值达到8左右。

任务三 平菇的栽培技术

平菇是食用菌中最容易栽培的一种菇类,栽培方法简便,方式多样,例如,地栽平菇、挂袋平菇、棚栽平菇(图1-13至1-15),原料丰富,生产成本低,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平菇在阳畦、室内和人防地道都可栽培,地面、床架、塑料袋等都可以利用。

img37

图1-13 地栽平菇

img38

图1-14 挂袋平菇

img39

图1-15 棚栽平菇

一、生产季节

平菇的制种和播种时间,因各地气候不同、品种耐温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以华中、华东、华北地区为例,利用自然气温生产平菇,一般中、低温型品种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制原种,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制生产种;中温型品种在11~12月制原种,次年1~2月制生产种;高温型品种在3~4月制原种,4~5月制生产种。播种可分为秋播、冬播和春播。秋播的播种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上旬。8月上旬以前播种的,因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虽然出菇较快,但在发菌期容易遭致杂菌污染。秋菇的最适播种期在8月下旬至9旬下旬,此时日平均气温已降至20℃以下,于杂菌生长不利,一般经35~40天方可出菇,从事大批量商品菇生产最好在这段时间内播种。冬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播种的,约经两个月方可出菇,春节前后进入盛产期,有较好鲜菇市场;11月下旬播种的,需80~90天,至次年3月初气温回升时方可出菇。春播在2月以后播种,虽然气温较低,发菌慢,但很少有杂菌污染,至4月中、下旬出菇,迟至3月以后则不宜播种。

二、平菇栽培技术

代料袋栽培已成为平菇生产栽培的重要方式。所谓代料栽培,就是利用各种农、林的副产品,如阔叶的树屑、麦秆、玉米芯、棉籽壳等为主要原料,再添加适当的辅助材料(如麸皮、米糠、石膏粉等),下面以熟料袋栽方法为例说明平菇常用的栽培技术。熟料袋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等项技术环节。

(一)原料准备

平菇培养料来源很多,如棉籽壳、木屑、稻草、玉米芯及其他农作物秸秆等都可用来栽培平菇,通常以棉籽壳和玉米芯等为栽培平菇的主料。原料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秸秆、玉米芯等原料要粉碎成粗屑或玉米粒大小颗粒状。使用前应暴晒2~3天。

(二)培养料配制

1.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棉籽壳98%,复合肥1%,石灰1%。

配方二:棉籽壳94%,麸皮或玉米面任一种5%,复合肥1%。

配方三:棉籽壳44%,木屑43%,麸皮11%,复合肥1%,石灰1%。

配方四:玉米芯84%,麸皮10%,玉米面5%,石灰1%。

配方五:玉米芯50%,木屑27%,麸皮15%,玉米面6%,复合肥1%,石灰1%。

以上配方中,气温低时加入0.1%多菌灵,气温高时应加入0.2%多菌灵,石灰添加量可增加为1.5%,以防杂菌污染。

2.配制方法

按照配方的要求比例,准确称量各物质,按料水比1:1.2~1:1.4加水拌料,充分搅拌均匀,堆闷两小时后即可使用。拌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含水量要适宜,拌料可在水泥地面上进行,手握拌好的栽培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下,说明含水量适宜。第二,拌料要均匀,拌料时,把棉籽壳、玉米芯等主料堆成小堆,再把麸皮、糠等辅料,由堆尖分次撒下,用铁锹反复翻拌,使主、辅料混合均匀。含量较少的物质,如石膏、尿素、石灰等应先溶于水中,然后再拌料。第三,麦秸和稻草先切碎成2~3cm的小段,用pH值为8~9的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出沥干,再加入其他辅料,充分拌匀。第四,玉米芯应先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的颗粒,加水拌料。第五,装袋之前应调整pH值,使pH值达到8左右是保证获得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提高pH值,主要是在培养料中加入相当于干料1%~2%的生石灰,可使pH值达到8左右。

(三)装袋

熟料袋栽塑料袋以选用宽22~25cm,长40~50cm,厚0.02~0.03mm的聚乙烯筒膜为宜。装袋从未封口一端开始,向筒内装料时,边装边压紧,上下松紧要适宜,装料松紧度要达到手按料袋有弹性。料装到袋高2/3处,将料面弄平,把袋口薄膜稍微收拢后,用绳扎紧。有条件者可用装袋机装料,快速省力,而且装料松紧一致均匀。

(四)灭菌

为防止培养料变酸和变质,装好的料袋应及时进行高温灭菌。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时,温度上升速度宜快,最好在4~5小时内使温度达到100℃,并保持此温度12小时左右,以确保灭菌彻底,然后停止加热,再利用余热闷闭8小时再出锅。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温度增高为128℃(蒸气压力147.1KPa),灭菌1.5~2小时,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采用高压蒸气灭菌则使用聚丙烯塑料袋。

(五)接种

将经高温灭菌的料袋置于无灰尘、蚊虫的清洁干燥通风处冷却,待料降温至28℃左右即可开始接种。具体程序是:将料袋、栽培种及各种接种工具一起放进接种室,熏蒸或喷雾灭菌。药品以过氧乙酸较好,使用浓度以1%~3%为宜。其优点是灭菌快,效果好,无药害,无刺激气味。接种时点燃酒精灯,用灭菌镊子将菌种搅成玉米粒般大小的碎块。接种两人操作,一人持菌种瓶,一人持料袋。在点烧酒精灯无菌区域内,打开料袋,使菌种瓶口对着袋口,迅速将菌种均匀地撒在袋料表面,形成一薄层。然后将袋口套上塑料环,将塑料袋口翻下,再在环上盖上牛皮纸或报纸,用橡皮筋箍好即可。按此方法,完成另一端的接种,并封好袋口。操作时,动作要快,接种时不要说话,菌种应选健壮、菌龄短、无杂菌、无感染的好种,从各个环节防止杂菌污染。熟料栽培用种量,一般为培养干料的5%左右。

(六)发菌管理

熟料袋栽发菌管理的技术关键是:合理排放菌袋,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风,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等。熟料袋栽的料温变幅较小,菌袋温度变化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为了更好地控制发菌温度,菌袋的排放形式一定要与环境温度变化紧密配合,当气温在20℃~25℃时,菌袋可采用“井”字行摆放,以4~6层为宜,当气温升高至28℃以上,以2~4层为好,当气温超过30℃时,菌袋必须单层贴地摆放,同时要加强通风换气。及时进行翻堆散热,将上层及下层与中间料袋对换位置,防止料温过高烧坏菌丝。正常情况下,每隔7~10天要倒袋翻堆一次,以调节袋内温度与袋料湿度,改善袋内水分分布状况和袋间受压透气状况,促进菌丝生长一致,经过20~30天,菌丝即可长满袋。

(七)出菇管理

平菇菌丝现蕾后,排袋出菇。两头接种的菌袋,一般码成墙式两头出菇,并将菌袋两头敞开,以利于通风换气。此时菇棚应保持充足的空气及相对湿度,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气温高时,要保持每天日夜24小时空气对流。冬季气温低时,仍要在中午进行通风换气。通过地面浇水、空气喷雾,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

(八)采收

平菇的品种较多,采收的标准不尽一致。平菇子实体大多数丛生,单生的较少见,当丛生的平菇菌盖最大直径8cm,姬菇丛生子实体菌盖最大直径3cm时,即可全丛采下。如果菇体稀疏,也可采大留小,但一般不用此法,因为菌丝体与子实体之间的导管相通,菌丝受伤后会引起其他幼菇的死亡

采收方法:一手摁住培养料,另一只手握住菌柄部位旋转扭下,轻放于篮子里,勿使菌盖破裂,失去商品价值。也可以用利刃割取,方法是:一手握住整丛菇体,另一只手持利刃在菌柄基部的料面上割取。割取时,刀刃要紧贴料面,防止削断菌柄中部。

(九)平菇栽培的增产措施

1.搔菌

第一潮菇采收后,会出现料面板结、透水透气性差、菌丝衰老、局部发黑等不良现象。这种现象在第二潮菇采收后尤为严重。应视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搔菌措施。料面板结、菌皮过厚的,可全面薄薄地刮去一层衰老菌皮。对菌皮虽然较厚,但较新鲜的,可用小刀或粗铁丝在表面纵横交叉地划出许多小沟。室外阳畦菌床,可在采收第1~2批菇后,用竹帚在床面来回打扫,把表面一层菌皮划破,露出底层菌丝;室内堆袋栽培,应将两端老菌丝全部刮去。不论用何种方法搔菌,在搔菌之后,都要将刮下的老菌丝扫除干净。将暴露的新菌丝按平,不要过早喷水,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再喷水。搔菌对原基分化有明显刺激作用,一般在搔菌后7~10天,即有菇蕾出现。

2.覆土

当菌丝在料内长透之后,在床上盖一层沙壤土、菜园土或水稻田土,厚1cm,一般可增产10%。因覆土可减少热量和水分蒸发,能防止料面干燥;覆土有养菌作用,在覆土保护下,表层菌丝老化慢;覆土对原基有保护作用,原基在土内形成,出土后已形成小菇,能避免外界所致的不良影响,可减少死菇;覆土还可刺激菌丝提早出菇,并对平菇菌丝提供养分。

3.覆盖草木灰

早春播种平菇,气温低,菌丝发育慢,易被杂菌污染。若在表面撒一层草木灰,由于草木灰有较强吸光吸热作用,能加强温室效应,促进菌丝发育。草木灰还能为菌丝提供一定养分,并能成为抑制杂菌生长的一道屏障。早春播种用草木灰覆盖,可使出菇期提早十天,增产20%左右。

4.施肥

在采完第2批菇后,特别是越冬、越夏之后,培养料严重脱水,缺少养分,可以使用多种营养液,达到增产目的。常用的复合肥液如下。

(1)尿素、柠檬酸混合液。尿素0.5%,柠檬酸0.1%,用氢氧化钠调pH值为7。于第一潮菇采收结束后使用,可增产24%左右。在第二潮菇以后使用效果不好,相反的会阻碍平菇生长。

(2)蔗糖、碳酸钙磷酸盐混合液。蔗糖1%,碳酸钙1%,磷酸二氢钾0.1%。在菌丝布满菌床、子实体发生前使用,有增产作用。

(3)味精、蔗糖混合液。蔗糖1%,味精0.06%,在清理菇床后,以水淋洒,能调整菇床培养基的碳氮比,诱发菌丝恢复生长,加快转潮出菇。

(4)合成营养液。蔗糖1%,碳酸钙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于子实体形成前后各喷1次,有显著增产作用。

(5)常用的微量元素溶液。平菇菌床出现菌蕾后,喷施下列溶液:硫酸镁0.04%,硫酸锌0.04%,磷酸二氢钾0.04%,维生素B10.04%,或硫酸锌、维生素B1混合液(均为0.04%)。能加快菌丝生长,使子实体成熟一致,菇形肥厚,菇体结实。

三、平菇病虫害防治

平菇菌丝生活力很强,生长速度快,而且具有抗杂菌能力。所以在制种与栽培过程中,菌丝发育阶段管理得好,后期就不容易感染杂菌。甚至染了杂菌也照样还能长菇。但是,在开放式生料栽培中培养料本身就隐藏着各种杂菌孢子,若在环境因子不适合平菇菌丝旺盛生长的情况下,其优势则不再存在而杂菌容易泛滥成灾。引起杂菌感染的重要环境因子是温度和湿度。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对所有霉菌也都适合,只是霉菌最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略高些。因此,在菌丝培养阶段,稍微疏忽温度上升至28℃~30℃以上,若湿度也大,杂菌就猖獗起来。而且虫卵也纷纷孵化,螨类也随之而来,病虫害一旦蔓延之后就难以驱除。另外,平菇对敌敌畏极为敏感,低浓度的敌敌畏都会致使小菇蕾枯死。由于不能轻易用药,只能以防为主,避免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生,则采用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三者结合的综合措施来控制其蔓延。

(一)控制主要的环境因子

温度、湿度是引起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所以栽培过程中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1.温度

根据各气候条件,掌握各地区各品种的安全播种季节。如果人工控温下栽培,室温不宜超过22℃,料温不超过25℃。

2.湿度

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菌丝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

(二)杂菌的预防

(1)培养料要新鲜,无霉烂变质,配料前先暴晒1~2天。

(2)每次栽培前培养室及用具都要清洗、熏蒸。

(3)生料栽培时,培养料尽量少加或不加有机氮源和糖类物质。

(4)菌种量要大,加速菌丝生长速度,优先占领养料,即扼制其他杂菌繁殖。

(5)注意防鼠,堵塞鼠洞。

(三)常见杂菌及其防治

栽培平菇时常见的杂菌有木霉、青霉、曲霉、脉孢霉、根霉、枝孢霉、粘菌、鬼伞类以及酵母等。在开放式栽培中,发现杂菌可用石灰粉遮盖污染部位;封闭式栽培中可用注射器或滴管将杀菌药液按比例稀释后注射或滴到污染部位。常见的杀菌剂高锰酸钾一千倍液,甲基托布津一千倍液,多菌灵(含量50%)一千倍液和含量25%的五百倍液等。

(四)虫害防治

平菇栽培时常见的害虫有:线虫、螨类、蚋、鼠、蚁、蛞蝓、蜗牛、马陆、果蝇、菇蚊等。药剂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两千五百倍液喷雾;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蝇类;骨头烤香诱杀螨、蚁类;用盐杀蜗牛、蛞蝓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