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其他动物病病毒

其他动物病病毒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检出持续感染动物并将其从畜群中清除,可预防易感畜群的黏膜病。羊痘病毒可感染绵羊或山羊引起羊痘,是所有动物痘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羊痘是OIE规定的通报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仅感染羊发病,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其流行病学特征,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少数病例可发生脑炎。犬瘟热病毒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体水平不能完全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第四节  其他动物病病毒

一、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

BVDV引起牛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慢性持续感染称为黏膜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一)主要特性

BVD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50~nm,二十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根据致病性、抗原性及基因序列的差异,将BVDV分为2个种:BVDV1及BVDV2。二者均可引起或导致牛病毒性腹泻和黏膜病,但BVDV2毒力更强。BVDV2与猪瘟病毒抗原性无交叉,BVDV1则有之。后者还可自然感染猪。

BVDV的组织培养宿主范围很广,在胎牛肾、脾、睾丸、气管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中均可增殖,某些毒株可产生细胞病变,多数毒株不产生。实验室内常用牛肾继代细胞株(MDBK二倍体细胞株)增殖病毒及制造疫苗。

BVDV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以及pH 3.0敏感。56℃很快被灭活。

(二)致病性

各种年龄的奶牛、肉牛均易感,但是8~24月龄最常见。黏膜病可突然发病,也可延续数周或数月反复发生,表现为发热、厌食、腹泻、流鼻涕、糜烂性或溃疡性胃炎、脱水等,数周或数月内死亡。从口部直至肠道整个消化道出现糜烂性或溃疡性病灶,是急性病毒性腹泻患牛的特征性表现。

(三)微生物学诊断

1.病毒的分离:急性病例可采集病牛血液、尿、眼鼻分泌物(急性黏膜病具有持续的病毒血症,血液是最好的病毒分离材料),或取脾、骨髓、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接种MDBK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并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查细胞培养中的病毒。

2.血清学试验:通常诊断BVDV感染用血清中和试验、ELISA、琼脂扩散试验等检查血清中的抗体。

3.分子生物学检测:通常用RT-PCR扩增检测血清中的BVDV核酸。

(四)防控

做好免疫接种,应用弱毒疫苗对断奶前后数周内牛只进行预防接种。对受威胁较大的牛群应每隔3~5年接种1次,育成母牛和种公牛于配种前再接种1次,多数牛可获得终生免疫。若应用灭活疫苗,可在配种前给牛免疫接种2次。检出持续感染动物并将其从畜群中清除,可预防易感畜群的黏膜病。

二、羊痘病毒

羊痘病毒可感染绵羊或山羊引起羊痘,是所有动物痘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羊痘是OIE规定的通报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此外,该病在公共卫生方面也受到密切关注,中国、瑞典、印度都有人类感染羊痘病毒的报道。

(一)主要特性

羊痘病毒是俗称,包括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 GTPV)和绵羊痘病毒(Sheeppox virus, SPPV),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在细胞浆内复制,有囊膜,核酸由双股DNA构成。不同的羊痘病毒在血清学上呈交叉反应。成熟的病毒粒子多呈卵形,外层为层管状构造的脂蛋白膜,包围着2个功能不同的侧体以及哑铃型的核酸芯髓。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胞浆包涵体,多呈椭球形。

羊痘病毒对直射阳光、酸、碱和大多数常用消毒药(酒精、红汞、碘酒、来苏尔、福尔马林、石炭酸等)均较敏感,对乙醚和氯仿也较为敏感。该病毒耐干燥,在干燥的痂皮内能存活数月至数年,在干燥羊舍内可存活6~8个月。不同毒株对热敏感程度不一,55℃ min即可失活。放线菌素-D和溴脱氧尿苷可抑制该病毒复制。

(二)致病性

羊痘病毒是一种亲上皮性的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及痂皮内,病羊血液和鼻黏膜分泌物内也含有该病毒。羊痘病毒在细胞内增殖,且大部分以裸露的形式留在细胞内,为胞内裸病毒,有少部分释放到胞外,成为胞外带衣壳病毒。羊痘感染后出现发热、无毛或少毛部位皮肤黏膜发生丘疹和疱疹,痘疹内充满浆液,形成水泡,进一步破溃、结痂,此外还影响羊的品质,导致孕羊流产,羔羊死亡率高。

(三)微生物学诊断

该病仅感染羊发病,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其流行病学特征,即可做出初步诊断。但遇非典型病例,实验室确诊就尤为重要。

1.感染细胞包涵体观察:将病料接种羔羊睾丸细胞单层,当培养至80%的细胞出现病变时,弃去生长液,进行常规HE染色,如果在细胞浆中出现呈圆形、卵圆形的淡紫红色嗜酸性包涵体即可初步诊断。

2.动物回归试验:取收获病毒液离心浓缩后进行绵羊回归试验。选择无羊痘抗体的1~3月龄健康绵羊,羊痘病毒应该在无毛和少毛部位出现红斑、丘疹、结节、水泡,随后皮肤上可见明显的局部性充血并有结膜炎、鼻炎、眼角、鼻腔流黏脓性液体等表现。解剖可见胃黏膜有痘疹分布。

3.ELISA检测:ELISA可检测痘疹或水疱液样品中的病毒抗原。

(四)防控

预防措施包括限制向无该病流行的国家进口病羊,定期进行弱毒疫苗的预防接种。

三、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

犬瘟热是一种主要危害幼犬的严重犬类疾病,由CDV引起,临床上以呈现双相热型、鼻炎、严重的消化道障碍呼吸道炎症为主要症状。少数病例可发生脑炎。

(一)主要特性

CDV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病毒粒子具有多形性,一般近似球形,直径100~nm。基因组为单负股RNA,不分节段。有囊膜,血凝素(H)和融合蛋白(F)构成囊膜上的两种纤突。犬瘟热病毒的血凝作用与毒株有关。

CDV只有一个血清型,与麻疹病毒和牛瘟病毒具有共同抗原,能够产生交叉免疫。犬和雪貂接种麻疹病毒后对犬瘟热有一定的免疫力。犬瘟热病毒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体水平不能完全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CDV可在来源于犬、猫、猴、鸡和人的多种原代与传代细胞上生长,但初次培养比较困难。一旦适应某一细胞后,较易在其他细胞上生长,其中以犬肺巨噬细胞最为敏感,可产生细胞病变。犬是常用的实验动物。适应鸡胚的CDV株做鼠脑内接种,可引起鼠神经症状与死亡。

CDV在60℃min、56℃h可失活,在室温下h可使一半以上的病毒失去感染能力。病毒对碱性消毒药敏感,常用的消毒药,如3%氢氧化钠、1%来苏儿、0.1%甲醛溶液均可在几小时内灭活病毒。

(二)致病性

犬瘟热具有高度传染性。CDV对犬致病力最强,在犬、貂、狐等几种动物之间可以相互传染。最常见的急性型有两个阶段的体温升高(双相热),在第二阶段体温升高时伴有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并有呼吸道症状或胃肠道症状。亚急性型出现神经症状,有永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三)微生物学诊断

病原学检查有病毒分离、电镜观察、荧光抗体染色、RT-PCR等方法。CDV培养比较困难。细胞培养以犬肺巨噬细胞最易成功。

为检查细胞培养物或外周血白细胞与肝、脾、肺等病料中的CDV,国内已建立荧光抗体染色检查法,在被检标本的细胞浆内有特异的荧光斑,即可确诊。用上述标本的冻融液,进行直接负染或加CDV特异血清的免疫电镜观察,可迅速作出诊断。

取犬鼻、眼分泌物、唾液、血清作为检测样本,用胶体金诊断试纸条进行临床犬瘟热病原的检测,该方法在临床广泛使用。

(四)防控

犬瘟热呈世界性分布,可在不同动物种间传播。动物感染后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采用抗血清、抗菌药物、皮质激素和免疫增强剂等配合良好的护理能降低动物的死亡率。目前常规疫苗保护犬瘟热灭活疫苗、麻疹病毒异源苗和犬瘟热弱毒疫苗,可对不同种类和年龄的动物选择使用,但都存在抗原性差或免疫力不持久等不足。

四、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烈性传染病,病原为犬细小病毒2型(CPV2)。由于病毒的高度稳定性,同时存在着大量易感的犬群,所以犬细小病毒病在全世界大流行。

(一)主要特性

C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较小,直径nm,呈20面体对称,无囊膜。核酸为线状单股DNA。编码三种结构蛋白VP1、VP2、VP3,其中VP2是其保护性抗原;编码两种非结构蛋白NS1和NS2。犬细小病毒变异株的出现主要与VP2蛋白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有关。

犬细小病毒与猫细小病毒、貂细小病毒有密切关系,能够产生交叉免疫和血清学的交叉反应。与猪和牛细小病毒关系较远。

CPV能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增殖,通常用MDCK和F81等传代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病毒在F81细胞上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细胞脱落、裂解等;在MDCK细胞上形成的CPE不明显,有时出现细胞圆缩,并常形成核内包涵体。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室温下能存活3个月,56℃存活h。该病毒对乙醚、氯仿、醇类有抵抗力,对紫外线、福尔马林、次氯酸钠和氧化剂敏感。

(二)致病性

CPV主要感染犬,尤其幼犬,传染性极强,死亡率也高。临床上以呕吐、腹泻、血液白细胞显著减少,出血性肠炎和严重脱水为特征。

(三)微生物学诊断

犬细小病毒胶体金诊断试纸条普遍用于临床诊断该病。取犬粪便经稀释后进行检测。

血清学反应多用ELISA,该手段技术成熟,检出率高。

(四)防控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灭活苗和犬五联弱毒疫苗对犬进行免疫。

五、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

兔出血症病毒俗称兔瘟病毒,可引起家兔及野兔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一)主要特性

RHDV属嵌杯病毒科兔病毒属,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无囊膜,病毒大小为30~nm。在病毒粒子表面有32个杯状凹陷。RHDV只有1个血清型。病毒对绵羊、鸡、鹅和人的O型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对其他多种动物红细胞无凝集作用。

病毒基因组为线状正链单股RNA。RNA具有感染性,病毒在胞浆内复制。RHDV由一个ORF编码一个聚合蛋白,而后裂解并加工成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RHDV的体外培养较难。该病毒不能在鸡胚上增殖,不能在原代或传代细胞中稳定增殖,至今还没有一种能够使其长期稳定传代的细胞。

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抵抗力,能耐受pH3和50℃min处理;病毒对紫外线、日光、热敏感。

(二)致病性

本病潜伏期2~d。由于发病比较急,病死兔一般营养状况良好,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死前哀鸣、抽搐,死后呈角弓反张,约20%的病死兔鼻孔流出泡沫样血液。

(三)微生物学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诊。进一步确诊可结合实验室诊断,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亦可通过中和试验和RT-PCR方法作出诊断。

1.电镜检查:采病死兔肝、脾、肾和淋巴结等材料制成10%悬液,应用超声波处理,经差速离心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制备电镜标本,用2%磷钨酸染色,电镜观察。若检出形态相似的病毒,可初步确诊。

2.血清学检查:用人的红细胞(各种类型均可)作血凝(HA)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若能凝集红细胞,且血凝性可被特异抗血清所抑制,证明本病毒存在。

3.动物试验:采取病死兔的肝、脾或肺,制成1∶5~1∶10悬液,接种非免疫成年兔,可成功复制本病。由于RHDV不能在体外培养系统中进行传代增殖,无法在组织细胞水平进行病毒的中和试验,可用抗RHDV高免血清在实验兔上进行中和试验,以确诊本病。

(四)防控

由于RHDV在体外组织细胞的培养方法尚未建立,目前广泛使用的疫苗为组织灭活苗,一般在接种后d产生血凝抑制抗体。铝胶苗的免疫期可达8~10个月,油佐剂疫苗的免疫期可达1年以上。

【复习思考题】

1.阐述痘病毒的特征。

2.鸡马立克病病毒的致病特点如何?临床如何诊断?

3.如何区分新城疫病毒的毒力?介绍鸡新城疫病毒的常规诊断方法。

4.禽流感病毒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何检测和控制禽流感?

5.简述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诊断方法。

6.简述口蹄疫病毒的危害性。如何鉴别口蹄疫病毒野毒感染与疫苗接种?

7.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抗原性有何特点?

8.简述羊痘病毒的致病特点。

9.阐述犬瘟热病毒和犬细小病毒是如何诊断和防控的?

10.兔出血症病毒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1.狂犬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如何防控?

12.朊病毒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PrPsc和PrPc的主要异同。

13.试述猪瘟病毒的检测方法。

14.阐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致病特点及检测方法。

15.简述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发病机理及检测方法。

16.试述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的亚型及致病性。

17.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病毒有哪些?其核酸有何区别?分别应如何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