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教育传播通道概述

农业教育传播通道概述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教育传播通道就是指农业教育信息传播的途径,比如农业教育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学校等媒体或者组织传播到受众,受众再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用的信息。所以,研究传播通道对提高农业教育传播效果、改变农业教育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同教育部联合发文在农村开展绿色证书教育试点工作,并与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发文,在军队后勤系统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作。

第一节 农业教育传播通道概述

一、农业教育传播通道

现代汉语词典里,通道解释为通路,往来的大路。在传播学里,传播通道是信息传递的途径,信息只有经过一定的通道,才能完成传递任务,达到传播的目的。按传递的信号形式来分,通道包括图像通道、声音通道和文字通道等。农业教育传播通道就是指农业教育信息传播的途径,比如农业教育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学校等媒体或者组织传播到受众,受众再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用的信息。现阶段,我国农业教育传播通道主要包括涉农学校、涉农媒体、农业推广体系、农民培训等,这些通道都是一个个包含因素很多的系统,内部环境比较复杂,各种因素的合理与否以及互相搭配都将影响到最终的传播效果。所以,研究传播通道对提高农业教育传播效果、改变农业教育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各种农业教育传播通道及概述

(一)涉农学校

我国涉农的学校包括高等农业院校、中等农业学校、初等农业学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等。这些学校共同培养着和农业有关的人,推动着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做着最重要的贡献。关于涉农学校的情况,在上一章农业教育传播受众中已经介绍过,这里略过。

(二)农业推广体系

1.我国的农业推广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技术不断进步,数量型农业逐步向质量和效益型农业提升,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提出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及加入WTO,我国原有的农业推广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也必须拓宽。

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既不能停留在技术推广这种农业推广的初级形式阶段,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农业推广模式,唯一出路就是要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推广模式。即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内,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推广内涵应该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选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种专门化活动。主要特征是农业推广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产活动于一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的特点。农业推广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扩散、沟通、教育、干预等方法,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根本目标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

2.农业推广组织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包括四种类型: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企业型推广组织、自助性推广组织。

(1)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

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是由政府设置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组成,承担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和咨询服务工作。推广组织隶属政府农业部门的直接领导,农业部下属的推广局和推广站(中心)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全国的农业推广工作。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属于政府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即以政府农业部门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类型。各级政府农业推广组织是构建这一体系的主体,见下图:

img25

图表(5-1) 我国政府型推广体系(以种植业为例的纵向结构)

国家农业部下设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等推广机构(见下图),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全国的农业推广工作。

img26

图表(5-2) 政府型推广组织体系的横向结构

(2)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

政府为推广某一项目所成立的推广组织,其职责范围是改善项目区目标团体的经济与社会条件,其成果评估也偏重社会经济效益。在项目执行过程及实施结束之后,都要进行较严格的监测与评估。我国实施的各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要设立专门的项目推广组织,其组织规模一般中等偏小。

(3)企业型推广组织

企业型推广组织主要指一些龙头企业和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等的开发机构所附属的推广组织,以企业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大都以公司形态出现,其工作目标是为了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对象是其产品的消费者,主要侧重于特定专业化农场或农民。这种独立的经济实体一般具有形式多样、专业化程度高、运转灵活快捷、工作效率高、农户有特殊要求等特点,主要从事那些盈利性、竞争性强的推广项目。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的特点有:

①推广内容是由企业决定的,常限于单项经济商品生产技术。

②农业推广中大都采用配套技术推广方式。

③为农民提供各类生产资料或资金,使农民能够较快地改进其生产经营条件,从而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益。

④组织的工作活动主要以产品营销方式表现,其技术特征以实物性技术为主,也兼含一些操作性技术。

应强调指出的是,此类组织以企业自身效益为主,有时农民利益受制于企业效益。种子公司或一些农资公司就属此类推广组织。

(4)自助型推广组织

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一类以会员合作方式而形成的组织机构,具有明显的自愿性和专业性的农民组织。它的推广内容是依据组织业务发展和组织成员的生产与生活需要而决定,其推广对象是参与合作团体的成员及其家庭人员,这类推广组织的工作目标是提高合作团体的经济收入和生活福利,因此,其技术特征以操作性技术为主,同时进行一些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的传递。

这类组织的农业推广工作资源是自我支持和管理的。部分农业合作组织可能接受政府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经费补助,但维持农业推广工作活动的主要资源条件仍然依赖合作组织。其日常活动要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调整。

目前,这类推广组织在世界各地正在蓬勃兴起,如我国河北清苑县的农林高优专业社,河北河间市的国欣农研会,各地的葡萄协会和獭兔协会等。

关于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以及需要进行的变革,我们将在第二节详细介绍。

(三)农民职业技术教育

1.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初步建立了农民职业教育技术培训体系,使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1)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

①绿色证书培训制度

农业部从1990年进行绿色证书制度试点,经国务院批准,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目前全国已有1994个县开展了此项工作,覆盖率达到70%,培训农民1300万名,有600多万人获得绿色证书。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同教育部联合发文在农村开展绿色证书教育试点工作,并与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发文,在军队后勤系统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农业部在2003—2010年将继续加强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将绿色证书制度作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根本制度,不断加以完善。

②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由农业部和财政部、共青团中央三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自1999年7月启动试点以来,经过近几年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到2001年底,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494个县(市)开展了培训工作,累计开办培训教学班19162个,培训青年农民105万人。

③大力发展农村远距离教育

20多年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展远距离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通过电视、广播等为广大农民播放教学节目达14700小时,累计培养中专生和中专后继续教育166万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近亿人次,每周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播送40小时的教学节目,在全国建设农民科教音像库100多个,免费向农民赠送农业科技光盘25万多张。从2000年开始农业部还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电波入户计划”,通过电视等媒介指导农业生产,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提供市场信息,传播致富经验,宣传政策法规,开展科技培训,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走进千家万户,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④广泛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推广机构、高中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农民技术学校,通过“科技下乡”、“科技之春”、“科技大集”、“科技兴村”、“农民科教日”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工作,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全国每年有1亿多人次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农业技术培训。

(2)体系建设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提供重要载体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从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青年农民科技培训、乡村干部培训到高、中等农业职业教育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等部门为骨干,多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目前,全国有独立建制的高等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专学校293所、地级以上的农业科研院所1138个、县级以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877所、县级农机校2127所、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24万个、乡级农业技术推广站16.7万个,有农业科技、教育、推广人员200多万人。培训单位除了学校、科研单位,还有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国内外的基金组织等。以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协等办的农业技术培训讲座,目前还较少,但呈递增趋势。以企业为龙头所搞的技术培训和推广,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相应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越来越多,如大北农集团,每年进行农民培训达上千场,数十万人次。这些教育、科研、企业和各种推广机构通过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他们已成为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和推广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强化制度建设,为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提供保障

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必须建章立制,使农民科技培训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农业部先后制订了不同时期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以部长令颁布了《“绿色证书”制度管理办法》,制订21个绿色证书岗位规范,还与财政部、团中央共同制订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管理办法》、《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操作规程》。各级农业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照“绿色证书”岗位所规定的技术规范要求,制定了100多个岗位规范,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证书制度。这些“规范”、“办法”的制订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把农民科技培训与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相结合,已有100多万农民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此外,还把农民科技培训与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结合,农业部在14个农业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已有2.1万农民通过了职业资格鉴定,为农业生产就业准入制度探索了经验。

(4)国家开展各种计划和工程,也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起着重大作用

①丰收计划

丰收计划是国家为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旨在通过政府推广系统将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在全国大范围、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农、牧、渔业全面增产增收。1986年由农业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这一计划,范围涉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国家还专门成立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指导小组,有专项资金保障。这一计划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个方面,为培养农民实用技术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②农科教结合示范区

1992年由农业部牵头,联合其他10个部委,组成全国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在全国安徽、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湖南等12个地(市)建立国家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区,统筹规划项目、人员、财力、物力,推进科教兴农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③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程

农业部中国农学会于1995年发起,主要号召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建设两个文明,实现小康。计划于1996年开始试点,到现在,已在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北京、广东、内蒙古等二十余个省推广,全国和省级试点村达到三千多个,已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④科技部门负责实施的“星火计划

1985年5月,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星火计划”。1986年初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支持一大批利用农村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先进适用的技术项目,建立一批科技先导型示范企业,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为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做出示范;开发一批适用于农村和乡镇企业的成套设备并组织批量生产;培养一批农村技术、管理人才和农民企业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农村规模经济发展。

截至1995年底,全国共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66736项,覆盖了全国85%以上的县;已经完成的星火项目为35254项,占立项总数的52.9%;星火计划总投入为937.6亿元。1995年全国星火计划实现产值2682.7亿元,实现利税473.9亿元,创汇88.9亿美元。截至1996年,在全国共建立了127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217个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星火培训工作。到1995年末,全国建立了40个国家级星火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农村技术、管理人才3680万人次。

⑤教育部门实施的“燎原计划”

“燎原计划”是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88年9月为了深入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实验,推动农村教育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配合“星火计划”和“丰收计划”而组织实施的。主要立足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增强农村基层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目前,在全国2500多个县建起了“燎原学校”,培养了上千万的农民技术人才。

⑥科协系统实施的“金桥计划”

每年全国、省级项目近万个,创直接经济数百亿元。此外,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实施的“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产业化、科教兴农示范县等工作,都对农民培训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

(1)农业实用技术

这是目前农村教育和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最受农民欢迎的一种方式,也是“绿色证书”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农业即第一产业的实用技术,如种植业涉及大田作物、经济作物、牧草和草坪作物、园艺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的高产、优质、抗逆、低耗、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和良种良法的配套技术及动物和家畜饲养技术,农业高效种植、养殖模式的培训。

(2)工业及建筑业实用技术

主要是村、乡办企业的管理及生产技术,根据劳动部门要求的岗位培训和各种等级证书培训进行,如车工、钳工;建筑行业的瓦工、木工、搅拌工人;汽车修理、汽车驾驶;炼钢、炼铁中的炉前工;煤炭行业的采掘工、洗煤工;食品加工技术和工艺等。

(3)旅游、外贸、市场营销等与第三产业有关的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有市场营销、企业策划、家政服务、对外贸易、外贸英语、(农)产品管理销售、产品定价、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及网上交易、中小企业管理、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经济等课程,帮助农民走向市场,近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4)农村法律

结合普法宣传和法律专业,开展如刑法、继承法、企业法、金融法、合同法、土地法等内容的培训。

(5)精神文明和城市化建设

结合科教兴村、文明村环境建设,开展各类卫生健康、生态建设、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村民自治法和村级民主选举、婚姻法、环境与水资源保护、防治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公共卫生宣传,尊老爱幼良好社会风尚的提倡,优生优育婴幼保健常识等的培训,绿化美化家庭的插花艺术,庭院绿化美化的园林设计,村镇规划,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农村社区管理和建设等。

(6)农业高新技术

结合高效农业园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现代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设施技术和装备来改造传统农业,如植物组织快速繁殖技术(组织培养、染色体育种、基因工程等)、动物胚胎移植技术、精准农业中采用的“3S”技术、农业计算机专家系统、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微喷)等高新农业技术,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效农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等。

(7)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的建设

比如国内外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农民经纪人的组织和培养,农村小康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民培训,性别与发展,参与式发展理论等。

(8)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培训

如入世后农业标准化的建设,如何与国际接轨,涉及各类农产品(安全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化生产、包装、运输、宣传、投入等;也涉及农民在与国际交往中如何保护自身利益等。

3.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方式

(1)课堂教学。这是目前农民培训的主要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堂教学手段也有明显的提高。很多发达地区为改善农民课堂教育的教学手段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为未来实现大规模的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大规模上网交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田间咨询、现场指导、科技下乡赶集等也是目前较常见的形式,如从2002年开始的围绕全国科技周的各项科技下乡活动。

(3)函授教育。如中国农民大学及各类农函大、大专院校、成教部门、高自考开办的学历教育。

(4)远程教育和网上交流。各级广播电视中专、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电大、电视栏目开设的各类讲座和课程,如中央一台的“田野”、中央二台的“金土地”、中央七台、农业广播学校等各种与农业有关的栏目,此种形式将成为未来农民教育发展的主流,所接受的信息量将越来越大。

(5)报纸、杂志、专业书籍等各种相关媒体。如《农民日报》等报纸已成为全国农民获得信息较重要的来源。

(6)农业园区、试验田、农户之间的观摩考察交流。此种形式最有说服力。

(7)外出及劳务输出。如近年我国一些农民到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一些私人农场干活,进行劳务输出,长期培训。

(8)农民各类专业职称考试培训。每年有数十万人参加各种专业职称考试和培训。

(9)各类就业资格(准入)考试。例如,由农业部门组织的“绿色证书”培训以及由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类就业资格考试等。

(四)涉农媒体及节目

各种涉农媒体及涉农节目,包括涉农电视(电视节目)、广播(广播节目)、报纸、期刊、网站、杂志等。这些媒介的信息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涉农人员和农民的思维和知识结构,而且传递着致富的信息和技术,甚至对农业政策的发展、形成和实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第三节中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