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时期的俄罗斯华人

新时期的俄罗斯华人

时间:2022-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时期在俄华人猛增的现象是由当时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所决定的。此时还出现了部分中国公民非法滞留俄罗斯的现象,由此中俄间产生了非法移民问题。这些政策的调整使赴俄华人明显减少,在俄华人的数量也开始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人对华人的印象普遍不好。
新时期的俄罗斯华人_俄罗斯人口安全与社会发展

二、新时期的俄罗斯华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在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打开国门招商引资,对外经贸往来不断扩大。80年代中后期,苏联也开始了号称“新思维”的改革,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上述变化不仅对中苏各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两国间的关系发展开创了新局面。80年代末,经过多年的冰封期,中苏关系开始缓慢恢复。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得到了持续发展,双方经济贸易合作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由于中俄政治关系的修复和经济关系的加强,两国人员交往也变得日益频繁起来,在俄华人数量随之迅速增加。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新时期赴俄华人情况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В.Л.拉林等学者在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远东华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远东地区华人的发展变化情况分为4个阶段,即初始阶段、高潮阶段、受控阶段和稳定阶段。这个分析比较准确地概括了这一时期远东华人的基本状况。与远东华人的发展变化基本一致,整个俄罗斯华人的发展变化也经历了这样4个阶段。

1.初始阶段(1986~1991年)

从1986年起,随着中苏两国政治关系的逐渐解冻,两国边境地区政府间开始尝试跨国劳务合作。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这种合作逐渐深入和经常化,合作规模也不断扩大,并由政府对政府的模式发展到企业直接对企业的模式,远东地区的部分企业获准与中国企业直接进行劳务合作。当时,每年大约都有2万中国劳务人员进入俄罗斯务工,他们主要来自东北地区的边境市县。在华人批量进入远东劳动力市场之前,这里的外国劳务人员主要是越南人,到1991年年末,中国劳务人员在数量上已经超过越南人。中国劳务人员在当地主要从事建筑施工和农业种植,他们都是依照两国政府或企业签署的合作协议赴俄罗斯工作的合同工,主要分布在远东边境地区的几个联邦主体,其他地区则很少。

在这一阶段,中俄跨境劳务合作组织严密,合理有序,合作双方均表满意。中国劳务人员所表现出的遵纪守法、吃苦耐劳、勤俭高效的精神深得当地主管部门和普通百姓的赞赏。

2.高潮阶段(1992~1993年)

这一阶段赴俄罗斯华人数量激增,分布地域也较之初始阶段广泛得多,不仅在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在乌拉尔以西的俄罗斯欧洲地区也开始出现大量的华人。因为没有可靠的资料统计,我们无法准确地计算当时在俄华人的数量,只能笼统地估计为几十万人。

这一时期在俄华人猛增的现象是由当时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所决定的。在政治上,两国建立了初步的政治互信,两国政府还一度签署了互免签证的协议,此举极大地促进了两国公民的相互往来。在经济上,20世纪90年代初恰逢俄罗斯社会商品极度匮乏,对中国轻工产品的需求量极大,而中国则正处于经过十多年的经济改革生产能力极大增强、同时劳动力又严重富余的时期,因而,大量的中国商品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与此同时,大量的中国商人和劳务人员也开始涌入俄罗斯社会。

上述状况加强了中俄两国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中俄两国市场的共同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罗斯商品市场的匮乏状态,同时也在有限的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首先,由于两国政府疏于管理,中国劳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一,总体表现与俄方的期望和要求差距很大,俄罗斯政府和企业负责人开始感觉到中国劳务人员并不像原先想象得那样廉价、高效。其次,中国劳务人员中间也开始出现所谓“越南模式”情形,即不少人部分或完全放弃合同规定的工作,或到自由市场上倒卖商品,或去寻找其他收入来源。另外,一些不法中国商人唯利是图,大肆兜售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严重伤害了俄罗斯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中国人、中国商品和中国国家的形象。此时还出现了部分中国公民非法滞留俄罗斯的现象,由此中俄间产生了非法移民问题。非法滞留俄罗斯的中国公民怀揣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在当地长期从事商务活动,有的则是以俄罗斯为跳板,伺机前往西欧国家。

3.受控阶段(1994~1998年)

鉴于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社会非法移民情况日益突出,在某些地区已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俄罗斯当局开始采取严厉措施加强边境管理,甄别和清理非法移民。1993年12月26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要求联邦移民局在过境口岸对入境人员实施监察,规定对引进的外来劳务人员进行严格登记。这些举措自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赴俄华人的数量。1994年,俄罗斯政府单方面取消了中俄两国互免签证制度,于当年1月28日恢复以往实行的对中国公民入境的签证制度,远东边境地区政府据此还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华人入境、经商、务工的地区性政策。这些政策的调整使赴俄华人明显减少,在俄华人的数量也开始下降。

4.稳定阶段(1998年下半年至今)

历经上述几个阶段的演变,自1998年下半年起,在俄华人的状况逐渐稳定下来。经过十多年的磨合,目前中俄两国间的人员交流已步入正常轨道,日益程序化和理性化。[22]

目前俄罗斯到底有多少华人,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根据俄罗斯专家的估计,大约在20万~45万。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人对华人的印象普遍不好。民意调查表明,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对中国人印象很好,在两国20年的对立之后,特别是90年代上半期两国民间频繁交往之后,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变坏。他们一方面认为中国人勤劳(83%)和有进取心(34%);另一方面称中国人狡猾(40%)、“好斗”和“特别贪婪”,只有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人慷慨。当然,俄罗斯人不光对中国人评价不好,对绝大多数“外人”,包括来自独联体的俄罗斯族人都很反感。此外,对中国人反感是抽象的,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并没有任何歧视,而且“汉学”在俄罗斯十分盛行,如流行武术和风水,在室内装修时使用中国象形文字喜欢引用孔子和老子的名言等。[23]

(二)登记注册的在俄华人常住人口

根据最新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截止到2002年10月,在俄罗斯联邦登记注册的华人常住人口为34577人,占全俄常住总人口的0.024%,即每万人中有2.38个华人。与1989年相比,在俄华人常住人口增加了29380人,增长了5.7倍,但总体数量显然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所占人口比例就更低了。在这些华人中,一部分已经加入俄罗斯国籍,属于华裔俄罗斯公民,另一部分则是中国侨民,即长期居住在俄罗斯境内但依然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人。在俄华人中,绝大多数为中国侨民,共有30598人,占88.49%,俄籍华人只有3979人,占11.51%。

2002年,在俄罗斯常住人口中有1025413外国侨民,其中绝大多数来自独联体国家,总数为906314人,占88%;来自非独联体国家的侨民有119099人,占12%。在独联体国家侨民中,又以来自乌克兰、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国的侨民最多,分别为230558人、154911人和136841人。来自中国的侨民数量是30598人,所占份额很小,只相当于全部外国侨民总数的2.98%。[24]

1.在俄华人常住人口的地域分布

在俄华人常住人口主要分布于俄罗斯的中心地区和与中国毗邻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在七大联邦区中,华人最多的是中央区,有13924人,占全部在俄华人常住人口的40%强,西伯利亚和远东两个联邦区华人也相对较多,分别达到了4639人和9428人,而伏尔加河沿岸区华人最少,只有731人。全俄89个联邦主体中有85个有华人,其中人数上千的有莫斯科市(12801人)、滨海边疆区(3840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3815人)、斯维尔德洛夫州(2435人)、伊尔库茨克州(1409人)、罗斯托夫州(1147人)和圣彼得堡市(1064人)。此外,华人较多的联邦主体还有萨哈(雅库特)共和国(891人)、阿穆尔州(851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665人)、布里亚特共和国(635人)、新西伯利亚州(415人)等。

表9-4      在俄华人常住人口的地域分布(2002年)      单位:人

img104

续表

img105

续表

img106

续表

img107

续表

img108

资料来源:[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2年全俄人口普查资料汇编》电子版,莫斯科,2005年版,第4册,表3“各联邦主体民族人口及掌握俄语情况”。

2.在俄华人常住人口的自然结构

在俄华人常住人口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2002年,在俄华人男性人口为23894人,女性人口为10683人,男女性别比例为69∶31。这一点与俄罗斯总体人口性别结构正相反,当年全俄常住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例为47∶53,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华人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的少数民族之一。

(2)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在俄华人的绝大多数居住在城市,在全体在俄华人中,城市人口为33279人,农村人口为1298人,城乡人口比例为96∶4;其中中国侨民的城市人口比例更高,占到了98%,数量为30083人,而农村人口仅占2%,只有515人。这一点与全俄人口城乡结构的总体形态相吻合,但城市人口的比例要高于全俄城市人口的平均水平。华人是俄罗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民族之一。[25]

(3)适龄劳动力人口占绝对多数。笔者没有查找到全体在俄华人的年龄结构数据,但从其中中国侨民的年龄构成中可以看出,在俄华人是一个相当年轻的群体,适龄劳动力人口占到了98%,而高于劳动力年龄人口和低于劳动力年龄人口分别只占1%左右。[26]据此分析,华人应当是俄罗斯最年轻的民族之一。

表9-5      在俄华人常住人口性别、城乡构成(2002年)      单位:人

img109

资料来源:[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2年全俄人口普查资料汇编》电子版,莫斯科,2005年版,第4册,表1“人口民族构成”。

表9-6      在俄中国侨民年龄结构(2002年)      单位:人

img110

资料来源:[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2年全俄人口普查资料汇编》电子版,莫斯科,2005年版,第4册,表14“居民国籍和年龄组”。

3.在俄华人常住人口的基本状况

根据笔者的多年观察和了解,俄籍华人主要以普通劳动者为主,有产业工人,也有农民,在知识界供职的人数很少,在政界几乎没有;在俄中国侨民的主要构成则是小商贩和一部分自由职业者。就总体而言,在俄华人常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掌握社会资源有限,绝大多数处于俄罗斯社会的下层。由于在俄华人数量有限且社会地位偏低,并不构成一种有效的社会力量,在俄罗斯社会的各个方面基本听不到华人的声音。

与许多国家的中国移民情形一样,华人融入俄罗斯社会的程度不高,这可以从在俄华人掌握俄语情况略见一斑。华人是俄罗斯181个少数民族中掌握俄语程度最低的民族之一,在俄华人常住人口中超过32%的人不掌握俄语,他们自然无法与当地各族居民自由交往,无法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几乎完全游离于俄罗斯社会之外。有意思的是,在俄华人中,农村人口掌握俄语的比例高于城市人口,前者是79.35%,后者为67.22%。

在七大联邦区中,南部区的华人掌握俄语的比例最高,达到了92.22%,其次是伏尔加河沿岸区(87.01%)和中央区(84.91%),西北区(76.57%)和西伯利亚区(67.86%),最低的是远东区(42.45%)和乌拉尔区(35.83%)。在联邦主体中,华人掌握俄语比例最低的是别尔格勒州(40.85%)、萨哈(雅库特)共和国(36.48%)、滨海边疆区(23.91%)和新西伯利亚州(22.90%)。

表9-7      在俄华人常住人口掌握俄语的情况(2002年)      单位:人

img111

资料来源:[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2年全俄人口普查资料汇编》电子版,莫斯科,2005年版,第4册,表2“民族人口掌握俄语情况”。

在俄罗斯历史上,华人最初是以靠出卖体力为生的最下层的贱民形象出现的,至今俄语词汇中还保留有“苦力”一词,就是从汉语音译而来,特指华人劳工,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它含有受苦受难、受歧视、受剥削、受压迫的意思。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期间,大批的中国人在苏联学习和工作,他们的勤奋好学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受到俄罗斯民众的广泛赞扬和推崇,华人在俄罗斯的形象也随之大为改观。但是为时不长,随后多年的中苏交恶,双方无休止、时常是毫无理智的相互攻讦和谩骂又极大地损害了华人在俄罗斯的形象。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俄罗斯人开始重新认识和接受中国和中国人,华人的声望开始逐渐恢复。但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陷入长期混乱状态,生产停滞,生活水平下降,没落贵族的情绪充斥社会,普通俄罗斯人对日益富余和强大起来的中国充满了猜忌和嫉妒,加之西方反华势力的鼓惑、一部分俄罗斯政客的毒化和少数中国商人唯利是图、坑蒙拐骗损害了俄罗斯人的利益,伤害了俄罗斯人的感情,也破坏了中国和中国民众的形象,华人在俄罗斯的声誉一落千丈,俄罗斯社会,特别是中心地区和中俄边境地区反华、排华成为一种时尚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甚至成为部分俄罗斯政客的旗帜,借此来笼络人心,搜罗选票。近年来,由于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好转恢复了俄罗斯民众的自信心、没落贵族情绪得以削减,同时由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也由于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有机会亲眼目睹了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俄罗斯人心目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在逐渐改善,地位在不断上升。所有这一切也相应提高了在俄华人的社会地位。

有资料显示,在俄华人对于当代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有效的推动作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常住远东地区的中国人(包括合法的和非法的)大约有20万,虽然在数量上只占远东当地600万人口的3%,但他们却为当地创造了5%的国内生产总值。该报告认为,在俄罗斯的中国人促进了当地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远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份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俄华人对俄罗斯社会的贡献。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顾问派因曾专门撰文指出,中国商品和资本随着中国人进入俄罗斯,对俄罗斯摆脱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7]

2002年年底,在普京总统访华之前,俄罗斯一家著名的调查公司专门就“俄罗斯人如何看中国”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当地各大媒体都公布了调查结果。据报道,参加这次抽样调查的共有1500人,社会阶层很广泛,而且代表了不同的年龄段。结果显示,对中国有好感的占42%,这些人大部分年龄在50岁以上,受过高等教育;对中国持消极看法的占12%,这些人大部分是同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的居民;36%被调查的年轻人对中国持一般性肯定或中立的看法,没有什么恶意;67%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经济远比俄罗斯发展快,经济改革更成功;73%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俄罗斯在世界上的政治影响力比中国大”。[28]

(三)“中国移民论”与在俄非法中国移民

曾经有一个时期,“中国移民论”在俄罗斯甚嚣尘上,“中国移民问题”时常挂在部分俄罗斯政客的嘴角,动辄借机大做文章,哗众取宠。他们声称在俄中国移民已多达数百万,有人更是耸人听闻地宣称在俄中国移民早已超过1000万!例如,有个别议员就为拉选票而故意混淆视听,妖魔化中国,四处散发传单,蛊惑人心地说:“仅官方数字就表明,俄罗斯远东地区居住着600万来自中国的移民,非官方数字还要多出一倍。”此事在国家杜马竞选期间引起轩然大波,造成极坏的影响。[29]更有甚者,2003~2004年,长篇电视纪录片《中国综合征》、《珍宝岛事件》和《黄龙的拥抱》在俄罗斯HTB、RETV等多家电视台多次播映,这些节目充满了反华论调,恶意攻击中国的对外政策和民族政策,无端指责中国政府对俄罗斯实行领土扩张和人口扩张,在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大规模输送移民。由于电视媒体覆盖广受众大,因而影响更为恶劣。

不可否认,俄罗斯确实存在中国非法移民的问题,但其程度绝不像某些俄罗斯政客所渲染的那样严重,至于说到中国政府有组织地策划和推动向俄罗斯大规模移民则更属无稽之谈。对于荒谬的“中国移民论”,俄罗斯移民事务主管部门的官员也嗤之以鼻。俄罗斯联邦移民局局长契尔年科在2002年6月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就特别指出,来俄罗斯的中国人并没有对俄罗斯安全构成威胁,中国人移居俄罗斯远东地区会造成该地区人口失衡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最近5年,在俄罗斯的中国人没有增加,来俄罗斯的中国人远远少于来自独联体国家没有签证的移民。[30]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谢·普里霍季科撰文指出:“不能说在俄中关系中已经不存在移民引发的问题,但也不应当像俄罗斯媒体那样夸大这一问题。据相当可靠的资料,常住俄罗斯的中国公民,总数不会超过15万~20万人。俄罗斯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更低,仅为3.5万人。没有根据说中国政府‘鼓励’中国公民到俄罗斯,更不用说非法进入了。”[31]俄罗斯知名学者弗拉基米尔·波尔佳科夫也指出,20世纪90年代在俄华人最多不超过40万人,近年来数量更少,但是,“在俄罗斯还有一些势力,他们根本不理会统计数字和专家的估计,仍在对全国或远东有数百万中国人这一数字大做文章。同样重要的一点情况是:从严格意义上说,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很难被认为是移民——常住在俄罗斯或想方设法住在这里的人。许多人只是把在俄罗斯工作或做买卖看做是日后在中国建立或扩大自己事业的起点。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只有10%~15%愿意获得长期居留证”。[32]

2007年1月,前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罗高寿在向俄罗斯媒体发表谈话时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所谓的“中国移民论”。他说:“俄罗斯一些高官称,似乎有2亿中国人打算迁居远东,目的是侵占我们的领土。这种说法让我吃惊。我曾问道:他们给你打电话了吗?这些数据是从哪里来的?一派胡言!”接着他说:“我和远东地区的代表们保持着经常的联系。我本人就是面积相当于一个欧洲国家的阿穆尔州的代表。不久前州长对我说,该州有6000名中国工人。这就是全部数字!而且我们看问题要现实:在当地我们离不开外国劳动力。早在苏联时期,就有朝鲜人在那里伐木。但是,我还没有感觉到我们有美国和加拿大那样的真正的移民政策。在那里,要求移民拥有必要的技能证书以及亲友的担保书。不过请注意,尽管西方的移民政策如此严苛,在美国的华裔由1969年的40万人增加到了现在的700万人,目前在美国有10万中国留学生,但美国当局和民众一点也不为此担忧。相反,他们对华裔参与国民经济感到满意。在我国目前只有1.6万名中国留学生,因此在这方面我们暂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33]

鉴于上述官员的特殊身份,他们的谈话具有不同寻常的说服力,为俄罗斯民众澄清了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中国移民论”。

针对在俄中国移民问题,中俄双方存在很大的分歧,这首先在于对“移民”的概念理解完全不同。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移民”(这里指跨国移民)应该是指迁离祖国、永久定居国外的人,而俄罗斯人则不同,他们常常把“流动人口”和“移民”混为一谈,故将因学习、经商、短期工作甚至因出差、旅游而短期居住境外的人均算做“移民”。最明显的例子是,所有进入俄罗斯边境的外国人不论将在俄罗斯逗留多久都必须填写“移民卡”,而这种“卡”在其他国家普遍被称为“出入境卡”,它只起到统计进出边境外国人数量的作用,与“移民”并无必然联系。由于在理解上的巨大差异,自然也就带来统计上的巨大差异,因而在统计数字上时常大相径庭。

根据中俄两国海关的统计数据,近年来每年进入俄罗斯的中国人为250万~500万,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为短期过客,长期居住在俄罗斯的中国人不会超过50万。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教授格利布拉斯领导的调查小组,根据俄罗斯签证部门的数据和中国大使馆的材料,认为在俄罗斯长期居住的中国人为20万~50万。[34]这是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说法。

非法移民问题是一个长年以来始终困扰中俄两国政府和民众的棘手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影响着两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2006年下半年,中俄两国就组建双边工作组专门解决两国间的移民问题达成共识,这一问题有望在未来得到圆满解决。

【注释】

[1][苏]Ф.В.索罗维耶夫:《资本主义时期在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短工(1861—1917)》,莫斯科,1989年版,第37、38页。

[2][苏]Ф.В.索罗维耶夫:《资本主义时期在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短工(1861—1917)》,莫斯科,1989年版,第38页。

[3]同上书,第37~38页。

[4][俄]塔季扬娜·帕宁娜:《将出现一片中国森林……》,《俄罗斯报》2006年8月4日。

[5]以上资料除注明外均引自[苏]Ф.В.索罗维耶夫:《资本主义时期在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短工(1861—1917)》,莫斯科,1989年版,第39~41页。

[6]以上内容参阅[苏]Ф.В.索罗维耶夫:《资本主义时期在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短工(1861—1917)》第二章《俄罗斯远东中国短工的数量和法律地位》,莫斯科,1989年版。

[7]李明欢:《欧洲华侨人史》,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页;孙成本等:《俄国通史简编(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15页。转引自李志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时期的赴俄华侨》,《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5期。

[8]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侨务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

[9]李用昌:《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35页。

[10]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侨务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11]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侨务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4页。

[12][苏]波波夫:《华工在沙俄》,《世界历史译丛》1979年第5期。

[13][俄]Ю.А.波里亚科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人口》,莫斯科,2000年版,第1册,第384页。

[14][俄]塔季扬娜·帕宁娜:《将出现一片中国森林……》,《俄罗斯报》2006年8月4日。

[15][俄]国家统计委员会:《2001年俄罗斯统计年鉴》,莫斯科,2002年版,第92页。

[16][俄]《1939年全苏人口普查基本总结》,莫斯科,1992年版,第57、58、61、68、80页。

[17][俄]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2001年俄罗斯统计年鉴》,莫斯科,2002年版,第92页。

[18][苏]Ф.В.索罗维耶夫:《资本主义时期在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短工(1861—1917)》,莫斯科,1989年版,第44页。

[19][苏]Ф.В.索罗维耶夫:《资本主义时期在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短工(1861—1917)》,莫斯科,1989年版,第41~42页。

[20][苏]Ф.В.索罗维耶夫:《资本主义时期在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短工(1861—1917)》,莫斯科,1989年版,第14、44页。

[21]同上书,第100页。

[22]参阅于晓丽:《俄罗斯远东转型期外来人口状况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2期。

[23][俄]弗拉基米尔·波尔佳科夫:《俄罗斯的中国新移民:阶段性总结》,《远东问题》双月刊,2003年第3期。

[24][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2年全俄人口普查资料汇编》电子版,莫斯科,2005年版,第14册,《2002年全俄人口普查综合总结》,表4.5“居民国籍”。

[25][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2年全俄人口普查资料汇编》电子版,莫斯科,2005年版,第14册“2002年全俄人口普查综合总结”,表4.5“居民国籍”。

[26]同上书,第4册,表14“居民国籍和年龄组”。

[27]《中国人在俄处境挺难》,《环球时报》2005年5月18日。

[28]吕岩松:《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http://www.weachina.com/html/01566.htm

[29]《中国人在俄处境挺难》,《环球时报》2005年5月18日。

[30]《俄官员说来俄的中国人不会威胁俄安全》,新华网莫斯科,2002年6月13日电。

[31][俄]谢·普里霍季科:《我们不应当怕中国》,《消息报》,2004年3月22日。

[32][俄]弗拉基米尔·波尔佳科夫:《俄罗斯的中国新移民:阶段性总结》,《远东问题》双月刊,2003年第3期。

[33][俄]谢尔盖·米特罗法诺夫:《出色的邻居——西方做的很多事都是为使俄中领导人不合》,《政治杂志》周刊,2007年1月22日,转引自《参考消息》,2007年2月7日。

[34]《中国人在俄处境挺难》,《环球时报》2005年5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