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土地利用中审美追求的意义

城市土地利用中审美追求的意义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城市土地利用中体现的美,明显地受到土地规模、结构、材料、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城市土地利用中讲求美学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需要。城市土地利用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互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准则。在城市土地中,开展审美活动不仅是人的一种精神生活,而且直接涉及物质世界的感性形态。因此,在城市用地中讲求美学,促进生态审美观念和需求的形成,将为生态文化观念的树立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城市土地利用中审美追求的意义

在城市土地利用中曾经流传一种观点,即讲求实用性。“实用就是美”,就是说城市土地在于满足各种用地功能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土地利用中展现给人们各种不同的符合美学规律的美感,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合潮流的,更是与和谐思想相对立的。实用即功效,它是美的价值的一个方面,而不是美的全部。虽然实用性非常重要,但丝毫不影响追求更多更全面审美价值的目标。

城市土地利用中讲求美学是城市美学的要求。城市美学是指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悦感。城市美的范围很广,除建筑、道路、交通、雕塑外,城市的社会秩序、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居民生活场所、商店、橱窗、居民装束、照明灯彩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城市的美学效果是由各种城市土地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住房、道路、绿地等)以其自身的形式、色彩、质地、尺度等外在形式共同造就的。城市土地的美学观就是按照城市美学的要求,把通过城市土地体现城市美学效果的要素,按照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法则以及评判尺度统一贯穿并体现于土地的规划、设计等思想和实践中。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懂得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城市”。这样一来,城市土地利用就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也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但是,城市土地利用中体现的美,明显地受到土地规模、结构、材料、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结构和材料的发展,使得人们在土地的规划设计中能更自由地表现出自己的审美追求。

城市土地利用中讲求美学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需要。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在特定自然地理条件下及人文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聚合。任何一个城市的面貌都是自然地理和人文特点外表的反映。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不同,由此而形成的城市风貌也必然不同。它们各具自己的特色和个性,这也就是城市风格和特色的由来。

城市土地利用中讲求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座城市的美学风格的重塑。不同的时代有它不同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如雅典卫城的神殿和诸神雕塑,罗马竞技场和供水渠道工程,埃及的金字塔和古巴比伦国的遗址等,代表的正是那个时代城市的宏观标志。如同当今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见图5.1),它是城市的象征,也是城市土地美的标志。一个城市在空间上的整体环境设计,常常最能反映它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方式和文明程度。一座城市得到人们的喜爱,从本质上说,是同那个时代的审美需要相吻合的。人对美的一切选择标准,都会有形无形、有意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城市当时的美学标准上反映出来。当然,一座城市要获得世人的赞美,在城市美学上来说,是需通过体现城市特色的风格来完成的,这是一个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美学追求的实现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其本质是一种美学认识,也是一座城市美学风格的发源和最后归宿。

img37

图5.1 美国自由女神像

城市土地利用中讲求美学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需要。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在环境中的主体地位,意识到城市土地上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再是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是纳入到整个自然环境乃至社会环境系统之中,为人们提供展示生活经验和艺术愿望的“舞台”或“场所”,是社会生活方式的物化。因此,人的行为成为环境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人们在土地利用中通过占有、完成、改变土地自然属性而产生环境意义上的变化。城市土地作为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固然最终表现为一种物质形态,同时也具有艺术倾向,然而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城市土地利用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互关系。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中,不仅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中的要素,经济活动也可以纳入这一范畴。美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的,在这一点上,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美学的目的是一致的。

城市土地利用中讲求美学是推动人类生态文明的需要。城市土地利用中讲求美学,有助于推动人们生态文化观念的发展和确立健康的生存价值观。当今,是人类生态意识大觉醒、生态学理论大发展的时代。21世纪也可以说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人的价值观念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即科学价值观、伦理价值观和审美价值观。人的价值取向总是受这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人们的土地利用行为不单纯是以某种科学认识和物质利益为动机,而且总是受道德舆论和审美情趣的左右。

生态文明涵盖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切领域,关系到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准则。但是,从总体趋向的理论认识到各个层面的社会实践之间,仍然存在着不断发现新问题和不断提高认识的反复过程。在城市土地中,开展审美活动不仅是人的一种精神生活,而且直接涉及物质世界的感性形态。从生存空间、生产活动到生活消费,无一不存在生态审美问题。因此,在城市用地中讲求美学,促进生态审美观念和需求的形成,将为生态文化观念的树立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城市土地利用中讲求美学是推动人类和谐共生文明的需要。审美是人的基本需求,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精神与心灵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生活的发展,在城市土地利用及其相关的城市建设中追求和展示美,是人类多元化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从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美的认识,到生态文明美的思想提升,再到追求全面积极和谐美的目标,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和作用的再认识,表明在精神境界上远离了盲从主义时期,进入了更高水平的共生主义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