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STS的角度而言,科学技术既是一种有自身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的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它与社会中的各种因素发生着复杂的相互作用。STS的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具有双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即科学技术要符合自然规律、科学技术活动也是一个自然过程;二是社会属性,即科学技术本身是一种社会活动,受多种社会因素制约。脱离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持续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二、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是社会过程

从STS的角度而言,科学技术既是一种有自身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的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它与社会中的各种因素发生着复杂的相互作用。STS的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具有双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即科学技术要符合自然规律、科学技术活动也是一个自然过程;二是社会属性,即科学技术本身是一种社会活动,受多种社会因素制约。科学技术既具有物质力量,又具有精神力量,正是这两种力量的综合作用,形成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影响了社会生产和生活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是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为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发展人类精神创造了条件。同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作用于科学技术,使得科学技术成为“社会中的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科学技术的整体功能,只有在社会系统中才能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与社会越来越具有一体化趋势。本质上,科学技术就是蕴涵着价值的复杂的“社会过程”、“社会活动”和“社会事业”。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融合起来,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

(二)科学技术与发展的关系

尽管面对包括全球性生态危机在内的诸多发展困境,尽管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作用存在激烈的争论,但是科学技术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持续进步的最强推动力是毋庸置疑的。现代复杂性科学如系统工程理论、控制理论、运筹学等科学理论的提出,使人类能够越来越深入和全面地揭示自然的内在复杂联系。通过它们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与渗透,人类对于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和整体联系的认识也日益深入。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具备越来越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交互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了调节和控制人类生存系统各个环节的实践能力。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技术、污染处理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寻找资源替代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处理生产生活过程中各种污染物的能力越来越强。[10]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往往造成不可预料的环境的、社会的后果。它既给人类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其负面效应逐渐显露出来并日益严重。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多样的同时,往往会付出心理方面的代价和出现精神生活的贫乏。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一方面不断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升了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又不断为人们创造新的需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社会系统为科学技术的整体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从STS的观点看,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双重特征为我们认识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供了一种辩证的方法论原则。辨析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在科学技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同时,其本身的缺陷以及人类对技术的滥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等),成为人类不可持续状况产生并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并非绝对因素)。

人类不可持续的局面与状况的产生首先要归咎于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滥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发明的技术大多以征服自然为根本目的。这样的技术突出强调人作为主体对大自然客体的不加限制的索取与掠夺,忽视了自然客体对主体的限制和反作用。同样,这样的技术虽然彰显了人类控制自然的超强能力,却忽视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使用这种技术的过程就是拼命消耗自然资源、随意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随着这类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破坏作用在逐步放大;随着这类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其破坏作用也在迅速加强。由此,历经300多年的恶性发展,一系列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在20世纪后半叶集中爆发,人类陷入不可持续的危险境地。

当然,近现代科学技术本身也有缺陷和不足。通过第三章第七节的讨论可知,在科学技术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留下浓墨重彩身影的近代科学技术所秉承的机械论自然观和机械论自然观指导下的方法论原则,是造成科学技术本身缺陷的主要原因。更符合自然规律的整体性、复杂性科学技术尽管已经产生并得到了一定发展,然而由于其理论的不完善和过于复杂高深,要彻底融入人类科学观并指导技术发明和生产实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滥用造成的不可持续性状况,需要人类和科学技术的双重努力,使这种状况尽量得到规避。科学技术自身不足造成的不可持续性则需要通过科学技术自身的不断完善才能得到彻底解决。要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等不可持续性问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建立恰当的社会机制积极促进科学技术正面功能的发挥,努力减少其负面效应。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追求自然、人、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和谐,寻求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和协调,建立一个人在其中能获得全面发展的、和谐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不能只考虑经济的增长数量,更要保证质量的提高,注意环境质量和人的生活质量。可以说,正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果为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只有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生态、经济、政治的综合、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脱离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持续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改变在人类生产活动、创造经济利益过程中的“线性生产方式”,即高投入、高消耗、高废气物排放的生产方式,代之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严格控制污染排放的新型生产方式。

其次,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壮大一批“绿色科学技术”。例如,从资源利用的角度保护自然资源,维持可再生资源的持续供应,开发新的无污染资源等。

最后,利用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的消费方式。有什么样的科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消费方式与之相适应。科学技术虽然不是决定人类消费方式的唯一原因,却是最主要的原因。更进一步,人类的价值观念,乃至由此产生的生活习惯,都与科学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当人类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达到自觉的理性状态时,是否拥有新的科学技术就成为能否建构新的消费方式的关键。”[11]

总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科学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威胁,已经意识到自己在经营管理上应尽的社会义务,那就是要利用科学技术来为人类造福……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利润或把机器当做偶像来崇拜。人类面临着许多危险,但是善良愿望的种子也在生根发芽”。[12]环境经济学家库兹涅茨说过,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从来没有超过其正面效应,而且在负面效应出现之时,技术的潜力就会被用来减少或消除这种影响。只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和健全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系统多维度的连接和协调机制,依靠合理的利用和人类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科学技术的全面价值,就一定能够实现人类可持续的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实践的展开,不啻为对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反思和应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