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长春市街路导视设计存在的问题

长春市街路导视设计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春城市街路导视中,几乎没有地图导视,公交车站基本没有公交车行驶的路线图,除了导视牌上文字的站点信息外,没有其他可以提示的信息内容。从调研中观察到,整个长春市除交通导视外,其他街路导视并没有统一的导视标准,导视牌文字经常有被更改的痕迹。

一、信息密度偏差

交通导视系统的设计分布于城市街道沿线,是构成交通设施中重要的主体,是交通通行顺畅的重要保证。根据实地调查,长春市很多繁华区域周边的公交线路有十几条,相互交叉的区域将空间分成小块,使来往车辆非常容易拥堵在站台,站台周边有大量的标志,过量的标志让我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公共交通方面,同一车次每站的站台分布不平均,站与站之间距离、往返站台对应距离都不固定,致使乘客可能寻找不到回来的线路面临有去无回的窘境。相反,人员稀少的开发区或非繁华区域,街路导视标志的数量和信息种类陡然减少,一下子又进入了导视的断层真空。

同时导视系统设计要与实际路途远近、行走路线保持一致,确保行人能够正确找寻自己的方向,确保线路准确。城市街路导视设计是主动为交通服务的,而不是被动等待群众自己去挖掘。路面有特殊情况出现,如道路名称发生变化或交通施工等情况,城市街路管理者应及时更新或设置相应的预警和提示。

二、图画信息缺失

标志的数量多并不等于内容充分,也不等于在必要的地方传达了必要的信息。长春市现有街路导视中,虽然有大量的方向引导信息,却没有足够的地理信息和指南信息,公共交通方式中,只有近年新建设的轻轨3号线、轻轨4号线和有轨电车54路、55路的导视牌设计中添加了区域地图和沿线。其中轻轨站地图导视有更为详尽的街道名称和其他图画信息:在车站同一个方向会有2组站牌,每一组站牌都分别显示轻轨线路、轨道区域图、轨道交通条令内容细则;有轨电车站台导视牌显示54路、55路线路图,标注站点名称及街路名称、首末车时间等,信息较少。在没有图画注明信息的情况下其实很容易出现当不同车站位置以相同地点命名造成的导视不清的问题。如轻轨3号线和4号线的中转站“临河街站”就是用同一个名字,但路线是完全不同的。这样对不熟悉道路的外地人甚至部分本地人会存在混淆的问题。

为了提高步行者或乘车人有计划的行动能力,快速做出移动计划,各种各样的地图、服务信息都是非常必要的。在长春城市街路导视中,几乎没有地图导视,公交车站基本没有公交车行驶的路线图,除了导视牌上文字的站点信息外,没有其他可以提示的信息内容。公交车内部其实更需要清楚表达信息的图示内容,但是现在车内的线路导视图没有统一的规格,甚至同一条公交车专线会有不同的导视图。有的导视图标注了全部的车站,有的只标注了可能更为主要的站点,公交车是从哪条路走,怎么走的方向都没有标示出来,一些胡同中的小站直接省略,非常容易造成对线路的混淆,反而会与目的地越走越远。如果需要线路图只能在公交车内看到,但有的公交车内并没有张贴出来。在张贴出的线路图信息中可以看出不同线路标注的设计手法有很大差异,有的线路图仍然没有标注完整。由此可见,规范公交车站图画信息以及车内线路图是非常必要的。

三、信息准确度偏失

信息准确度决定着导视内容是否真正地起到作用。能否满足导视设计的基本理念,能不能合理地使导视设计满足行人的导向需求都需要明确的体现。从调研中观察到,整个长春市除交通导视外,其他街路导视并没有统一的导视标准,导视牌文字经常有被更改的痕迹。更改的方式通常有:一是直接在导视牌上用贴纸的方式修改信息,二是用较大的贴纸直接将公交线路贴上,三是直接在导视牌外罩玻璃上用喷漆喷上数字,让人猜测到底是公交车线路还是遭人恶意破坏。有的站点名称字迹已经模糊,无法分辨到底是哪里。还有的显然因为悬挂时间过长导致文字褪色,需要人们仔细观察才可分辨。

长春站附近的125路公交车导视牌朝向完全错误,并且已经模糊上锈,其准确度令人堪忧。再如自由大路站124路导视牌两个站点中间突然增加一站“红晟陶然庭苑”,经查询原来站名为“南环城路”。究竟改后的站点与原先站点是否为同一站点我们不得而知,这样的信息表达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

四、信息表现不规范

由于新旧站牌替换的历史原因,有多个较近不相连的站台中间有一个大型导视站牌,有的是大型站牌旁边还立有铁柱的小站牌,且显示的是同一车次。通过调查发现,导视站牌的形式规格繁多,基本没有一致的规格,一条线路中有大型站牌、小型站牌等多种不同的设计规格。不规范的设计使站牌的形式过于复杂多变,在实际应用中不利于人们对车站的合理使用。含糊不清的导视设计会使人们对设计的准确性抱以怀疑态度,而类似的设施还有很多,都不够完善。

有的小型导视牌只是将铁质导视牌用铁丝固定在电缆柱或者路灯杆上,这样的导视牌信息较少,缺少标注全部或部分站点。这种导视牌多存在于胡同、道路狭窄的地段。由于往来车辆较少、人员不密集等原因,并没有及时更换导视牌,使得很多导视牌信息已经模糊、损坏,容易造成导视信息不明确,识别性弱,给人们带来麻烦。有的导视牌是在铁柱上边悬挂放置小导示牌。这类站牌同样在信息的传递上有很大不足,信息不完全、指向不明、导视路线更改不及时通知等问题,更说明此类站牌没有尽到导视的作用,而且因为同是早期的一类站牌,在道路整修以后站牌的摆放位置与以前人行道路已经有所更改,需要及时调整。

粘贴型导视牌多是临时放置,可能因为原有站台取消,新站台没有安装到位,或者修路导致的。粘贴型站牌的优点是方便、轻巧、灵活性强、不需要维护工作。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粘贴型导视牌形态不明显、在导向功能方面很弱、基本没有显示所有站点名称,并且材质怕水、不耐脏,天黑后没有相配套的照明系统,因此不适合长期使用,只能起到短暂指引的作用。

小型导视牌有的也作为临时使用,并在站牌上方会注明某路的“临时停靠站”,但是其他信息都没有标注,而且一旦重新使用原来线路,临时导视牌没有及时撤走,又会误导乘车人员。

无站牌形成的原因可能因为大面积修路导致导视牌没有及时更换或者由于历史形成原因,公交司机与乘客之间已经约定俗成形成停靠站。在无站牌形成以后,直到导视牌安装之前,乘车人员基本涵概在周围经常乘坐此车、对此站点非常熟悉的人群,不熟悉站点的行人可能会在这一路段寻找导视牌,或向其他人询问。如果这一路段容易堵车或者当时司机情绪有起伏,可能导致司机从其他路段绕路或者不在此停车,所以在无站牌的情况下,乘坐不到公交车也是必然。如建设街和光明路的259路站点就是行人在没有站牌的情况下排队等车。

五、破坏痕迹明显

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发现建立在公共区域的导视牌和站台有明显被人为破坏的痕迹。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小型导视牌使用铁质材料极容易上锈,文字普遍褪色严重。大型导视牌受到光照日晒、风吹雨淋,雨雪使表面附着了大量的泥垢和灰尘,如果没有及时清理,附着在导视牌表面的污垢会非常影响塑料夹层内的文字辨识。同样,站台遮挡棚所用的两种材质:合成塑料与金属钢材。合成塑料长时间受到暴晒、雨雪积压、冰冻等,在遮挡棚顶积攒大量的灰尘,有的棚顶支撑不住被雪压塌出现破损也基本没有修理。但是相比之下人为破坏的痕迹更多,比如大型站牌的不锈钢空心圆立柱遭受到外力挤压变形,导视牌外塑料边角破损,小型站牌立柱和导视牌上贴满小广告和广告清理后留下的痕迹等。

公共环境中很多此类设施设计考虑的角度有偏颇,对维护、维修等问题都没有深度考虑,导致现有的城市街路导视设施不完善。从长远实施的角度考虑,长春市需要大力发展街路导视设施的相关设计,城市居民也应爱护公物,共同维护长春市的市容市貌。

六、广告混淆视听

城市街路空间中有大量的导视牌,如城市公共交通导视牌、旅游景点导视牌、商业广告牌等等,充斥在街路的空间中,尤其是在车站、地下商场等人流较大的区域,大量的广告牌、装饰物、公共设施等视觉元素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让人们失去视觉的焦点,出现各种信息相抵触的现象。

长春市的街路导视在大量投放的广告影响下,严重干扰了信息的传递过程。广告投放针对人群是长期生活在长春的特定人群,投放广告的企业也是在长春周边。长春市广告投放位置多见灯箱、导视牌上下方、车体、车内悬挂处和车内语音播报,个别企业会在导视牌上方做特别造型以引起关注。从广告投放位置看,麦当劳、长春骨伤医院和吉林中医肝胆医院等就是利用公共交通导视牌上方做的特殊造型和广告吸引市民,致使大型站台的导视牌的实际可用面积较小,实际可利用率只有2/3版面甚至更少。整个导视牌中,上部分广告灯箱已经占用整个导视站牌的1/3面积,下部分的背面被广告占用了2/3。从版面搭配设计来看,主要内容并没有凸显出来,反而是商业广告的设计和颜色的搭配更加明显,字体和背景都抢占了人们的视线,容易造成主次不分,不能很好地正确表达信息的内容,而且过多的灯箱广告、粘贴到站牌上的小广告过于急功近利,对人们寻找道路没有帮助,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

小型导视牌之间竖立离地面高度不同,离地面较近的导视牌上粘贴的小广告更多,在支架上也有粘贴的痕迹。有的广告在环卫工人清理以后又再次贴上,形成多次粘贴的痕迹,本来就较小的站牌文字更加模糊。虽然依照经验人群可以通过特定地点的广告形式判断此时的地理方位,但不是所有的人群都可以依照经验判断,并且此判断十分不准确。

七、缺少人性化与智能化服务

在街路导视的公共交通方面,近年来长春市在城市街路中安装和设置了电子交通导视系统,通过变换各交叉路口的色彩,告知行人与开车的人群各路口的拥堵情况,方便人们观察到周围路口的交通信息。

长春市大部分街路导视设计都是针对健康人群,基本上是以视觉信息为主。但并不是只有健康人群才使用导视,为了所有人更公平地享有公共设施,街路导视设计必须考虑不同的身体残障人士,提高公共空间的可介入性。在夜晚,导视牌附近应设置路灯或灯箱,对弱势群体来说,导视的文字需要更大、更便于阅读;对于全盲的人群,除了在街路当中加强盲道的建设和修缮外,街路导视应增加盲文类触摸式标志、声音类听觉标志。

在长春早期的公共交通中,站与站之间依靠收款的乘务人员喊话和下车到指定地点打卡进行。2000年开始,公共汽车上逐渐安装了公交刷卡机和GPS定位。近年来公交智能技术应用缓慢,直到现在仍然有公交车没有配置刷卡机,公共交通车辆也没有完全实现智能化调度,很多车辆仍然需要人工调度与协商。

长春市缺少类似的电子智能化公交候车系统,缺少如南京市中央路和中山路等市区主干道沿线的电子站牌预报系统。在导视牌上,人们更希望能看到电子显示当前站、还有几分钟到站的提示以及利用电子显示屏幕单元显示板准确显示时间、地点和方向。但城市常用公交站台却缺少这样的智能化导视设计。江苏太仓最先实验设置了87座电子智能化公交候车亭,添加了电子站牌预报系统后,公交车目前到了哪里?还有多久才能到站?是否需要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出行?乘车人群一目了然,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等多久,而不是在等了很长时间之后还要思考是否公交车马上就来。方便行人对等候车辆时间度的把握。如城市公共交通站点能够24小时贩卖食品,集银行转账、手机充值、游戏充值、购买机票等几项业务于一身,导视系统具有显示天气情况、视频监控、公交信息查询、公共信息发布等作用,将会使城市街路导视更加完善和丰富。

八、缺少本土特色

本土特色是长春市街路导视设计应该着重注意的一个方面,但当今能够体现本土特色的城市街路导视设计并不常见,很多城市的街路导视设计基本相同。这种“同化”状态并不会让人们感到亲切,反而会感到单一与厌烦。一个坐落在公共环境区间的街路导视设计应考虑到城市独特性与规划的完整性。

比如苏州公交站台将凉亭设计元素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使公交站台不仅作为人们等车休憩的地方,更是成为城市的一个小风景,打造了一种和谐丰富的人文气息。

长春的历史不过200多年,在文化和历史传承方面可能不如其他城市,因此可以借鉴北方其他城市景观设计与本城市历史建筑、汽车文化、电影摄影、雕塑、生态景观,并结合不同文化特色共同融合到城市公共空间中,增添文化气息,充实文化内涵,也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建设,创建长春特色的文明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