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进行街路导视设计探索

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进行街路导视设计探索

时间:2022-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长春市街路导视的整体设计仍处于设计初步阶段,其街路指示虽在整体上保持了一致性,但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导视系统设计仍需要进一步考究。且“新民大街式”的门牌是目前长春市街路建筑门牌的通用形式。由此可见,针对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的门牌设计在长春市整体规划设计当中并无突出体现。经调研,除长春市的街路指示牌拥有统一的设计方案,从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头到巷尾,并没有形成自身独特性、系统性的导视设计。

一、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背景

自1932年伪满洲国在长春设立国都“新京”后,日本帝国主义便大肆地为伪满“首都”制定城市规划。当时新民大街便作为日本帝国主义长驱直入的首站目的地,在此建立了众多日本侵略时期重要的“伪满”机构,其中包括伪满“国务院”和伪满“八大部”中的治安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兴农部、文教、外交部及卫生部。

现如今的新民大街是长春市“大街”当中长度最短的一条,北起解放大路,南到新民广场,全长不足1500米。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建立了多处妄想称霸东北的政治机构,并因此而得名“中央大道”。不过今天,新民大街上的历史印迹,主要指它的“沿街文化”。它周边沿街的历史建筑无论从造型与选材等方面,不仅受到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同时融合了西方近代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这些城市的印迹,成为长春市极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标志,集中展现了长春市整体的城市特色风貌,具有深远的历史见证与警示教育双重意义。

原伪满司法部

原伪满交通部

二、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现存导视牌的设计种类

1.城市街路导视牌

据实地调研数据所得,长春市街路导视牌根据目标人群行动速度的快慢,可分为行人指示牌与机动车指示牌两类。经过观察,此两类指示牌除外在造型与尺寸大小的不同,在色彩的选用上均采用了蓝底衬白字的设计手法。同长春市其他街区的街路导视牌形式相同,如出一辙,无差异、无特色。长春市街路导视的整体设计仍处于设计初步阶段,其街路指示虽在整体上保持了一致性,但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导视系统设计仍需要进一步考究。

机动车指示牌

行人指示牌

2.古建筑标注牌

长春市古建筑标示牌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长春市人民政府为纪念长春市历史文化遗迹而设立的标示牌。像我国多地历史文化景区、街区、古镇等历史文化遗迹上均采用了对古建筑进行注释,可涵括来历、渊源、事迹等多种注释形式。这种古建筑标注牌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历史发展变革,更使城市印象增添了悠久的文化色彩。通过系统调研,根据信息内容的重要程度,长春市古建筑标示牌的内容可分为三级信息。其中,一级信息为介绍其建筑的前身,均标有“××旧址”字样;二级信息是介绍其建筑的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级信息是介绍该信息的公布单位、公布时间及设立单位。

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

伪满洲国皇宫旧址

伪满洲国军事部旧址

满铁图书馆旧址

3.公共交通导视牌

公共交通导视牌是帮助人们出行一项必要的信息载体,它能够提供受众所在街区内的公交车辆停靠时的具体点位置信息及点线综合信息,从而便于人们出行。在实地考察中经过统计发现,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交指示牌在材质、色彩与形态上都不尽相同,新民大街与人民大街上的公交指示牌均能提供多车次的停靠信息。经调研,在长春市只有人民大街上的公共指示牌相对较为完善,且设立的时间较短,但依然忽视了该历史街区中对于文化“色彩”的营造,并没有与相应的周边建筑产生潜移默化的内在联系,只是孤立地伫立在那儿。

4.门牌

门牌,是置于门上标明户籍的牌子,通常称为“门牌号”。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中门牌有两种形式,一种为“中东铁路宽城子车站式”的门牌,另一种为“新民大街式”的门牌。后者加有邮政编码,显然是前者进行改良完善后的门牌形式。不过总体看来,两者在形式上并无大的差异性,只是增添了信息阅读量。且“新民大街式”的门牌是目前长春市街路建筑门牌的通用形式。由此可见,针对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的门牌设计在长春市整体规划设计当中并无突出体现。

5.旅游景点说明牌

据调查统计,关于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旅游景观说明,只有伪满皇宫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旅游景点说明较为系统。其内容主要包括景点简介、景点全景图、景点浏览图及指引导视牌等信息。对于旅游景点系统的导视设置,不仅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了对伪满皇宫景区的初步介绍,并且在标有英文注释下,更有效地满足了外来游客对旅游景点说明性文字的需求,提高了国际友人对该景点的游览兴趣。目前来看,伪满皇宫周边的旅游景点说明标志相对完善,是长春市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

伪满皇宫旅游景点说明指示牌

这一点,在整条街区中形成了统一而富有变化的导视系统。经调研,除长春市的街路指示牌拥有统一的设计方案,从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头到巷尾,并没有形成自身独特性、系统性的导视设计。城市的建设应与城市的发展相结合,从标志、色彩、材质、工艺等方面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导视进行全面的系统性设计,逐步将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独具特色化、本土化、个性化的系统设计。试想,当我们身临其境地处在一个完整且系统化的街区当中,人们不仅会更直接地了解周围的环境,并且还会对该历史文化街区中独特且系统性的导视设计赞不绝口。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导视系统无论外观与形态如何,它们都是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城市组件,同时代表着该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性文化符号。而这些设施往往缺乏必要的管理及维护,并且久而久之被损毁或闲置,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破坏了周围良好的社会环境。其中作为长春市的地标性旅游景点,伪满皇宫历史文化街区周围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公交指示牌与公共信息栏长时间缺乏相应的管理与维护,早已破烂不堪,不仅失去了其原本的使用功能,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伪满皇宫历史文化街区良好的人文环境。

伪满皇宫附近公共信息栏

三、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导视系统设计方法

1.解构重组

解构重组,就是借用历史文化街区中本土的地域文化元素(如历史建筑、风土人情、地域特色等),以借景生情将这些元素分别进行提取,进而重组再现。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可以从历史建筑、风土民俗、地域特点上提取出某些带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其次,将已提取好的元素进一步凝练,使之符号化、图像化地表示出来。最后,就是对已凝练好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重组,可以利用交叉、融合、重组等多种设计手法创造出新的造型元素。

山海关燕塞湖景区标志牌系统

这种设计手段,不仅从整体上与周边环境形成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更丰富了历史文化街区导视系统的表现方式。例如燕塞湖景区的导视系统设计,它地处燕山脚下,位于旅游名城山海关境内,生态环境优美典雅,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关于燕塞湖的导视系统设计结合了其山清水秀的特点,在元素的提取上保留了山海关与长城的外貌轮廓,因此地为兵家必争之地提取了弓弩状的设计元素并加上动物羽毛的柔美之感,最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征。可见,这种由繁到简,由具象到抽象的设计演变,可以使独特性、历史性以及精神层面上的内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使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文化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来。

山海关燕塞湖景区标志牌系统的凝练

2.“传统”导视形式的再现

关于传统导视形式的再现,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带有继承性、地域性及融合性的导视形式。例如我国导视系统现状中存在古代挂旗、牌楼、纪念碑等都属于“传统”的导视形式,这种导视形式已经在我国并不多见,但在有些历史文化街区中仍保留着那份最初的“味道”。这也是一种借景抒情的表现方式,通过图形符号在导向标志设计中隐含的寓意来传达与游人情感上的共鸣,赋予历史文化街区强烈的艺术文化内涵,同时增加该街区的可识别性。另外,这种“传统”导视形式的再现可以根据传统的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造,并将创造出的颇具新意的图形符号应用于景区导向标志设计中。这些被筛选出来的元素在设计师的笔下被绘制成带有崭新视觉感受与视觉冲击力的导视系统标志。可以说,这种表现传承与创新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我国现代历史文化街区导视系统设计的发展需要。

山海关标志设计

挂旗

牌楼

纪念碑

3.天然静物的利用

关于天然静物的利用,是近几年导视系统设计常出现的一种创新表现形式。例如天然石头、墙绘及雕刻等专业技术都可以使用在导视系统的设计当中。如“兰亭序”的导视采用天然石材作为导视单体材料,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材料、绿色环保,同时在周围环境的映衬下也不会显得过于生硬与呆板。

其中,我国瓷器口民俗文化村的导视系统设计极具特色,它位于瓷器口马鞍山顶,是瓷器口的最高点,村内有建文帝像,登上观景台,远可遥望江面上点点白帆,近可俯瞰瓷器口全貌。节假日还可以听川剧、坐花轿、下棋打牌,是休闲的去处之一。沿着台阶步步登高,拥有一条150米长的民俗文化长廊,它的墙体运用了绘画的形式向游客展示瓷器口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工艺及浓厚的商业氛围。

天然石头导视设计

瓷器口民俗文化村壁画导视

4.新民大街历史遗迹

自伪满洲国定都长春以来,建立起众多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中央机构”。其中,“伪满八大部”大多数机构设立在现今新民大街两旁。这些记载着长春市发展的历史遗迹,也成为新民大街上的永恒记忆。这些历史建筑依次伫立在新民大街的两侧,现存遗址依次有:伪满国务院(现吉林大学医学部附属基础医学院)、伪满军事部(现吉林大学医学部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伪满司法部(现吉林大学医学部)、伪满经济部(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附属第三临床医学院)、伪满交通部(现吉林大学预防医学院)及伪满洲国综合法衙(现空军461医院)。现如今,伫立在大街两侧的历史建筑虽已旧貌换新颜,但经长春市人民政府对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群的多次维护,现存遗址均保存完好,依旧拥有当时特殊时期的独特韵味,这些保护建筑构成了历史文化街区特色风貌的最根本要素,被评为省级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民大街街区印象

5.街区印象定位

新民大街位于长春市中轴线上,它是见证当年侵华日军掌控下的伪满洲国首都的历史物证,更是满清遗族企图复辟大清的据点。同时,它在两种政治势力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街区印象。

由于新民大街属于文物类历史地段,文物类历史地段意为以文物建筑为主体的历史地段,无论历史背景,建筑色彩、材料以及形态的选用,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敦厚、肃穆之感,使街区印象之“厚”重。

6.标志的凝练

没有标志的城市如同没有指示的迷宫,在偌大的城市中人们不断地在穿梭与逗留中徘徊着,人们试图将城市更有序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便捷自身的出行。当然标志逐渐应运而生,随之人们对标志的设计诉求又达到了另一个神秘的高度,这就是“地域特色”。

结合当前我国众多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志设计,都是突出主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具象设计,例如建筑标志愈加鲜明,方向标志愈加简明等等。因此,根据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建筑的形态和特点,均以建筑顶部造型为设计要素,使人们能够更清晰、直观地认识到该建筑的特色及特点,以便进行有效的出行。

原伪满国务院导视标志设计(现吉林大学医学部附属基础医学院)

同时就新民大街上的标志设计凝练如下:

7.色彩的提取

关于色彩的提取也是历史文化街区导视系统设计当中的重中之重。街区中没有色彩的映衬,就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壳,暗淡无光。历史文化街区的导视系统设计亦是如此,并且在色彩的提取上要格外注意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只有把握好这层关系,才能使受众感觉到历史文化街区统一的秩序感,以免显得过于突兀。

针对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导视系统关于色彩的提取分析如下:

综上所述,根据新民大街建筑物、公共设施及道路铺装的应用色彩的分析,将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中标准色与辅助色色谱归结如下:

8.效果展示

街区信息导视牌

公共交通指示牌

街路导视牌

古建筑标注牌

历史标注牌

门牌

通过对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在长春市所处的地理区位、新民大街的历史沿革及所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进行归纳总结,凝练出具有长春市历史街区地域特色的街路导视设计及色彩的提取范围,为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导视系统设计改造提供了设计方案及理论参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探求带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导视设计,为长春市街路导视设计的“个性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且为城市中历史文化街区导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从而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当然,在取得以上研究成果的同时,本次研究也受到了诸多条件的限制,造成研究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局限性。在针对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导视系统设计中尽量做到统一、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