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街路导视设计方法

城市街路导视设计方法

时间:2022-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字设计需要符合人类工程学对距离和方式的需要,控制信息因素在整个导视牌的位置。同时控制好每个导视设计文字变化和统一的地方,最终使导视牌和站台的设计形成一个符合排版要求并能够展现美的法则的实体形态。导视牌在大环境中能够容易区分信息重要性和周围的建筑环境相和谐。

一、文字设计

世界上第一个在公共场所应用的无装饰线字体称为“铁路体”,由爱德华·琼斯顿设计。那一时期文字设计的主要潮流是最简洁、最精炼、最具有渗透力的表现。作为一种传播手段,文字可以单独作为指引作用,也可以与图形结合共同作用。文字可以通过视觉感官带给人们信息,明确的信息内容可以大幅度减少错误的发生,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文字的清晰可识别性和传达性,同时也限定了文字的设计风格不能过于个性和特殊。文字设计需要符合人类工程学对距离和方式的需要,控制信息因素在整个导视牌的位置。城市街路导视设计涉及的文字,包括文字在不同交通、道路的名称应用和标注信息。对文字本身的研究主要是字体、字号、底图与排版方面。

1.字体

简单的字体可以降低错误的发生,导视牌文字使用识别性较高的黑体、粗黑体或宋体,可以让文字刚劲有力、变化得当,也是印刷中常用字体,人们看到这种字体不会在视觉上辨识麻烦,也不会在心理上感觉突兀。字体如果过粗,远距离环境下分辨率不够可能产生模糊的视觉影响。字体过细又会显得单薄,不易被查看。一般来讲,规矩的字体能满足各种不利于视线的天气变化。而带有过度变化的如叶根友毛笔行书、经典繁超宋字体在正规的导视设计中是不会应用的。对语言不通的文盲或者外国人群需要适当标注英文和拼音。

2.字号

在排版时,选用的字号大小关系到信息的辨别能力。什么距离、什么范围查看导视牌,如何设定相关字与字之间距离都需要准确把握。文字不能只使用一种字号,同导视颜色需要分级使用一样。配合底色的变化,文字大小也需要对应的排版变化。具有指向性的文字、车站数字都应该放大,根据所使用文字字体进行调整。中文文字宽度设计到80%至90%的比例可以节约空间,不会影响视觉,适合大型导视牌繁多的路线排版。当人们从动态到静态,或者从静态到动态的运动过程中相对短时间接受大量信息,尤其是不明显的文字信息,为了让人们辨别清楚,需要将文字、文字间距固定,从而达到清晰分辨的效果。

人群与距离关系

而根据《城市导视——城市公共指引系统》一书中展现的字号与人群位置距离的关系,一个人在5米外可以看清1厘米的文字信息,10米范围能定位并且感知导视牌的较近方向,25米的范围从远处看导视牌就是起到指向、风向标的作用。因此,对文字字号的把握是需要考虑到在站台范围3米至5米内这个区间保证文字至少在1厘米以上才能够保证人们正常阅读。

3.排版

艺术的设计感是体现美的总体印象的一个方法,把握排版原则和形式美的法则,才能充分把握排版的美感。也就是点、线、面、比例与尺寸、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的原则,来实现对导视版面的排版原则和形式美原则。版式的内容可以简化到点、线、面,营造主次节奏,按照版面的规格大小设定尺寸,结合整体节奏,按照人们首先将视线集中在版面中心线偏上部分,其次才会选择下部分的文字或图片,而且人们更愿意先观看文字少而简单的图示。当整个导视牌中有明显箭头指向,人们会先看箭头周围的文字。这是潜意识人们行为做出的最佳判断。同时控制好每个导视设计文字变化和统一的地方,最终使导视牌和站台的设计形成一个符合排版要求并能够展现美的法则的实体形态。

二、色彩运用

色彩的重要性在导视系统中仅次于字体。人眼最多可以区分16色,11种色调。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地域特色、人文风情都不同,在色彩的应用上也会有所差异。当地通常会选择与文化没有冲突,颜色区别明显符合大众审美和国际潮流的色彩,如NCS欧洲通用自然色彩系统。将信息结合色彩的方式意味着人们虽然需要几秒时间熟悉内容,却能够在短时间获取信息,提高了导视的舒适度和功能规划。城市街路导视的整体色彩设计中主要注意的是色彩的统一性、差异性、变化性和识别性这四种变化,从而使人们更容易划分空间环境,有助于提高辨识程度,丰富城市空间。

(1)统一性:色彩可以辅助导视信息的划分。一个区域内统一的色彩可以形成良好的区域循环。针对不同颜色区分不同交通路线状态,满足人们导视需求。例如日本地铁站就是以底图色彩和数字呼应划分路线,通过对比颜色一号线是红色,二号线是蓝色,三号线橘色等,人们只需要花费少量时间认准颜色就能快速找到需要的相关信息,有时可以省略文字信息。

在进行设计时,以信息分类构建,按照区域进行色彩归类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每一个方向设一种颜色作为导视的底图,多种底图颜色绘制在一个导视牌上有利于人们通过远距离直接判断本站台是否有通往这个方向的车辆。

如果想获得比较满意的色彩感官,就必须对色彩有明确的认识,一般来说底图颜色搭配的颜色越深文字越浅,比底颜色浅、文字深的辨识度更高。例如黄色底和绿色的字对比黄色底和红色的字,红色字会更显眼。绿色的底配上白色的字,白字会比红字显眼。但是白色的底黑色的文字相对其他彩色会更清晰。文字信息与底图的色调选择至少空两到三个基本色调。

(2)差异性:从色彩的差异性来说,色彩需要对比,差异性体现在个性上。特定环境中相应的导视系统色彩组合要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使用的区别与特点。

(3)变化性:通过色彩在导视牌自带的辅助地图进行标注,突出本站台在导视牌中位置,也就是将地点进行标注,并且区分出地图信息中路线与文字。不同地段地图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黄色等多种色块表示街道或绿化带,但是文字标注需要用容易辨认的纯白色或纯黑色,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区分开文字与图画的内容。在主要颜色的搭配下还可以增加图形的变化,进而增加设计感。

(4)识别性:整个牌子中最显眼的颜色作为主要信息,次要信息在用色和内容上要稍弱,面积所占比例也要区分开。导视牌在大环境中能够容易区分信息重要性和周围的建筑环境相和谐。国家规定安全标志牌采用蓝色和白色、黄色和黑色等对比色组合。对于地方其他设施的指示牌规定较少。因此考虑到颜色的本身属性,互相搭配的颜色明暗差异越大越清晰,饱和度越高越能抢占人视线,所以应在灯箱、导视牌上方的广告采用更加明亮、欢快、醒目、鲜艳的色彩。

三、材质应用

材质的变更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原有的材质可能不久以后就被取代,材料在功能和使用上都应是与时俱进的。现代设计常要求简单、明快的自然美。材质的自然美通过自身的属性和加工,用色彩、光感、纹理等方式展现出来。不同的材质会出现不同的效果,给人的感受也会不同。正确合理地选用材质是使用的关键,符合环境需要,适宜的加工成本和技术条件才能被实施。因此,只有熟悉材质的特性、形态、使用年限和使用地点才能更好地做出选择。

导视牌可使用的材质非常丰富,根据不同环境、时节变化、不同的设计标准划分。北方和南方由于气候差异很大,在材质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北方在材料选择上需要高清晰度、防滑、防雪、防冰冻的材质,南方选择防水防潮的材质。室内与室外材质应用也有所差别,有的材质可在室内和室外使用,有的则不可以。城市街路导视材质应用种类繁多,可以使用的材料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金属:有硬度高、不易损坏的特性;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形态多是不锈钢、铁组成的合金;识别性强、耐久性强,可以使用十年以上;在公交车站、轻轨候车站、火车站等多种环境使用。金属钢材实用不易损坏,但长春冬季长,金属对冷热传导性高,表面温度难以适应座椅要求。并且冬季满眼白色,钢材同样是银白色,相似的颜色对使用者心理会产生一定抵触作用。

(2)聚丙烯编织布:柔软,视觉舒适,可喷绘印刷广告;识别性强,但信息容易辨识不清;耐久性较弱,一般三到五年需要更换;成本低,加工方便,多应用在公交车站灯箱夹层玻璃中间。

(3)合成塑料:重量轻、不导电、耐腐蚀;有高分子材料、塑料等;色彩丰富、耐腐蚀、传热性低、重量轻;而且耐久性强、使用年限久;在公交站台、轻轨站台广泛使用。

(4)玻璃:可塑性强、不易损伤、透光感好;多用玻璃作为夹层;寒冷天气识别性弱;耐久性很强、一般不会自然损毁;公交车站、火车站等地常见。

(5)电子显示屏:亮度高,受夜晚影响小,防风、防雨、防水,可传递更多信息;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点阵显示模块;识别性较强,应用广泛但耐久性稍差;更新灵活,配合光照和空间,更适合火车站、飞机场、轻轨候车站等地。

(6)车贴材料:采用油性墨水,方便、实用、防水性差;纸质;识别性弱,易损伤;耐久性弱,需要经常更换;灵活性稍强,可用在公交车、轻轨车内。车贴严格讲并不是材料,而是附着在材料本身的材质。

另外,木材也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材质,具有加工性好、塑造性强的优点,不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但耐久性与防腐性差,如经过对木材的特殊加工和处理,将得到很好的运用。

四、造型艺术

人们一般从两个方面对陌生的地方开始熟悉:一是在行走的过程中积累经验,熟悉环境。二是对能清晰辨识的建筑或者区域内独特的造型艺术景观的定位。造型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导视形态,可以作为一个小区域的地标性建筑,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可以单作为一个建筑物,可以是一座雕像,可以是一个吉祥玩具,也可以是几何图形的样式。这种特殊的样式摆放在街道旁形成一道风景,人们广泛认同它,就可以把此作为一点,依靠它来找寻道路,也可以在公交线路中设置此地点名称。

特殊标牌,都是以独特形态吸引人的眼球,给人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当这一造型艺术形成特别的引路指向,作为这一局部地区重要的地形标志物时,虽然它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导视样式,但可以将其视作具有导视作用。导视系统首先要注意实用性,但同一般传统导视牌不同,围绕在景观环境中更加注意它的美观度,设计的装饰美,并根据具体的周围环境设置成简洁大方或者复杂精致的艺术图形。

导视牌和环境设施建设也可以借鉴过来。比如,除了增加防寒设计外,在设计中增加城市的特色事物,或者在动植物公园周围的导视牌加入孩童和小动物的卡通图像,在历史纪念性的路段加入历史感的文字标示等。

五、光源设计

光线的变化可以带来物体的变化,光源的选择是构成视觉变化设计的要素之一。光源可以分为外部照明与内部照明,外部照明是其他光源作用到物体上,如路灯或者聚光灯。内部照明是导视内部发出的光线,有三种方式:1.光线从文字和图案表面发出;2.边缘直接透出光线;3.边缘通过透明玻璃或者塑料材质发出光亮。光源在室内或室外环境下也是不同的。室外夜晚人造光源能起到对室外交通的指引作用。在导视牌、广告灯箱、遮挡棚等地方都需要安装照明系统,这样在保持充足的光源,人们可以轻易寻找需要的导视信息。但需要避免灯光照射过强、亮度对比度反差太大以影响行人和驾驶者。光源不仅起到照明作用,而且应当使光源变得丰富多彩,在繁华街道营造表达个性和富有艺术文化魅力的视觉效果,丰富空间环境形成归属感和安全感。过于统一、单调的光源从视觉感官来看会显得比较呆板。

在轻轨、火车站、飞机场的导视设计多采用内部光源。这样从文字直接发出的光源会使文字具有灵活性和时长性,并且光线分布均匀,完整地保持基本亮度也满足了对室内光源的基本需求。

六、语音设计

“信息的含义总的说是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信息是由信源、语言符号、载体、信道、信宿、媒介信息六大要素构成的。从导视标志方向来讲,信源就是导视这个主题物,信息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载体指信息附着在导视牌这种物质上,通过物质载体进行储存、加工和传递。信道是信息接收者与传递者双方之间的信息流通。信宿是指信息的接收者,信息载体是将信息转为有形的形式,火车站及公共交通车内播报信息就是以声音方式将信息转化为有形的形式。声音作为辅助帮助视力受限的人们,对视力良好的人们也会起到一定作用,这里信息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当然乘车人员只能主观或被动接受信息,处于信息接收方。

导视设计在构思时需要对优先信息进行分析,重点考虑到正常环境下人眼的视力范围、视力辨别度、听力程度、触觉感受和不可控因素的预估。首先就是根据人眼的视力判断尺度大小、方位朝向,是否需要增加信息设计的可视程度。人们对站台导视设计听力的适当音量和最远范围,一般在50分贝以内,环绕车站3米以内音量为最佳。因为这样可以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将音量控制在一个合适范围区间,并且等候车辆的行人之间平均都保持360厘米以上的空间距离,如果需要听到报站的人群相互之间会更近一些,保证了在小型导视区域空间的充分利用,减少行人道的占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