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区内交通规划

旅游区内交通规划

时间:2022-11-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交通规划包括对外交通系统和区内交通系统两部分。景区内部及景区之间的道路应加强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尽快打通对外快速通道,为吸引游客以及实现“大旅游”战略创造良好条件。为了做到这些,旅游规划者必须对规划地区交通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并制订具体的线路计划,使线路合理、形式多样,衔接方便。

6.3.7 旅游区内交通规划

旅游交通规划包括对外交通系统和区内交通系统两部分。多数旅游地的对外交通依靠原有交通系统,故本规划重点在区内交通。

旅游区内的交通以游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区内居民(如果有居民)和旅游经营需要,因而其规划应同城市交通规划有明显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游路布局

游路布局应有主要游览路线能够便利地通达各景点,保证使大多数游人能够充分领略该旅游地的精华部分,还应有与之衔接和交叉的次要路线,组织成大小不一的环形或“8”字形,以供游人根据个人情况自由选择,并避免走重复路线。其总布局应避免布线过于平直,充分利用山丘、河流等自然条件,使得通道有适当的起伏和弯曲,以获得移步换景之妙,让通道形成最佳游览路线。比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游廊,能够起到“廊引人随”的功能。

2)道路和交通方式

道路和交通方式力争多样化,并互相配合,以使交通方式本身也具有旅游体验性质。可以采用步行道、登山道、桥梁、索道、缆车轻轨电气火车、机动游船、人力游船、自行车、牲畜以及其他富于地方或民族特色的特种交通方式等。在园林和建筑群中,除道路外,回廊、各种形式的桥梁以及同游览路线有关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也具有观赏功能。

3)环境和谐一致

交通建设需要同环境保护要求往往出现很大矛盾。应以保护景观特色不受破坏、其他游人的活动少受干扰为前提条件。合理、充分地利用原有地形的配置关系和起伏变化(例如傍水者应路基低而不被水浸为好,盘山者应以有自然野趣为好),尽量使其起到隔景、障景、引景作用,而增强景观的欣赏价值。同时,要注意加强沿线的绿化与美化。

在选线和交通方式的选择上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尽可能将对地形和植被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与本景点无关的道路,尽可能与景点保持一定距离。对不可避免的破坏,也应采取加强绿化等方法使其尽量减少或消除对景观的不利影响。

对修建索道问题应格外慎重,必须进行充分论证,高级别的景点景区尤其如此。即使确定了要修建索道,对其选线亦需反复考察,应避开主要观赏对象,力争将对景观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4)尽可能减少“瓶颈”现象

减少“瓶颈”现象即为减少因某个路段过于狭窄而阻塞交通的现象,保证游人能够“进得去、散得开、出得来”。

5)注意路线的组织结构

路线的组织结构应从游人的心理出发,和其他因素配合,使之形成序幕—发展—高潮—尾声的结构顺序。

6)改善线网布局,提高道路等级,缩短与主要客源地的时间距离

合理布局线路,增加景区之间的连接线路,加强景区内外线路衔接,使主要旅游道路形成环网。根据景区景点的分布及建设情况,合理确定道路的等级,适当提高旅游道路建设标准。景区内部及景区之间的道路应加强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尽快打通对外快速通道,为吸引游客以及实现“大旅游”战略创造良好条件。

7)道路的绿化美化工作

重点改造各出入口路段;现有道路应符合旅游道路的标准;整治沿线的脏、乱、差现象,切实搞好旅游景区景点内的道路环境卫生;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有特色的门景或标志性雕塑,并强化绿化、美化和路面改造工程,令游客进入境内即有如完全置身景区般的感觉。

8)提高旅游交通工具的档次,增加旅游道路配套设施

引进中高档旅游车辆,更新目前仍在对外营运的破旧车辆,提高游客乘坐的安全性和愉悦度;并按照有关的旅游道路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增设路牌、导游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导向图,根据需要设置必要的旅游车辆停车场,满足车辆到发、调度的需要。

9)提高交通组织管理水平,保证旅游交通网络的高效运行

旅游交通业的发展,从旅游交通规划、建设到运输管理,需由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协调,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提高交通组织管理水平,提高交通网络及其相应设施的效能。

旅游线路的设计与组织,需精心安排全程的交通方式、工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旅游交通组织中要考虑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舒适、便利、快捷、经济、高效 这是旅游者选择旅游交通线路与工具的首要条件,也是旅游交通组织中首先要想到的。为了做到这些,旅游规划者必须对规划地区交通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并制订具体的线路计划,使线路合理、形式多样,衔接方便。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尽量缩短交通旅程,增加游览时间,降低旅游费用。例如:在成都到九寨沟的3条旅游公路中,松潘到平武旅游公路最便捷,使成都至黄龙、九寨沟的游客可减少200km的旅途。为了进一步减少长途旅行的疲劳,增加旅行中的安全度(公路旅行常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又设计了九寨沟旅游机场,现已投入使用。

(2)旅游交通的多样化 旅游交通的组织除了解决游客旅游中“旅”的问题外,还可增加“游”的交通设计,丰富旅游内容,增添游兴。这就需要从组线的主题思想出发,根据旅游规划地区实际情况,尽可能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旅游交通节目,如骑马、骑骆驼、乘船、坐马车、乘索道或缆车等,并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到旅游项目中,起到调节游客情绪的作用。例如:贵阳—荔波樟江—桂林旅游线路设计中,交叉组织公路、铁路、游船交通,并在景点中安排乘马车、坐皮筏或游艇等活动项目,使旅游者情绪高涨,增添了游兴。

(3)旅游交通的网络化 建立区域旅游交通网络是旅游规划和布局的重要问题。从规划地区看,便捷的交通线可以根据旅游资源的空间地域结构,把若干个各具特色的风景区(点)、旅游城市连成一体,组成旅游网络体系,促进旅游线路的生产与销售,使旅游者得到满意的旅游效果和旅游经营者获得最佳效益。可以说,旅游交通网络化是实现旅游线路多、层次化和多样化的前提与保证。

在旅游交通规划中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旅游线路组织要根据规划地区现有的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路网和工具,合理安排旅游线路与交通网络。例如:皖南旅游区所组织的“三个大门、两个便门”及其连接线路,构成全境旅游交通网络。三个大门即:南大门———屯溪,距离黄山最近,有铁路、公路、航空;西大门———贵池,以吸引庐山和长江上游方面的游客;北大门———芜湖,为沪宁沿线去九华、黄山的中经旅游点。两个便门,即铜陵(芜湖的辅助门户)和深度(屯溪的辅助门户)。它们共同构成客流以屯溪、贵池、芜湖来客为主,对外交通线以一条水路(长江)、一条空路(合肥—屯溪—杭州—上海航线)、两条铁路(宁铜、皖赣)、两条公路(杭徽、沪屯)为主的皖南旅游区旅游交通网络体系。第二,要根据规划区旅游发展的规模、结构与趋势,完善交通路网和工具,加大投入,使旅游交通配套化、高质量化及等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