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程经济学概述

工程经济学概述

时间:2022-1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工程经济学中的“经济”是指工程项目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相对节约”“相对节俭”,即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问题。工程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探讨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途径的科学。工程经济学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投资决策科学化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一门研究工程投资项目经济、工程技术经济评价原理与方法的新学科。

1.1.1 工程、技术与经济的概念

1.工 程

工程经济学中的工程(Engineering)指的是人们应用科学的理论、技术的手段和先进的设备来完成的大而复杂的具体实践活动,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采矿工程、港口工程等。任何一项工程,都是以一系列特定的且相互联系的目标任务为前提,达到有效地利用资源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工程项目就是工程实践的具体化。

工程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经过决策与实施,以形成固定资产为预期目的,投入一定量的资本,由建筑、工器具、设备购置、安装、技术改造活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构成形成固定资产的一次性活动。

工程项目的实施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寻找可行的技术生产符合项目要求的产品或服务(Goods and Services)。二是经济分析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必须考虑经济效益或效率(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从可行的方案中找出最优的,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2.技 术

技术(Technology)是指人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针对经济、社会的需要,运用科学原理和生产实践经验发展起来的变革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方法与手段体系。技术常常和工程联系在一起。

现代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的,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技术则是运用各种科学原理来设计、制造各种结构、系统等。而作为技术指导的科学,从本质上讲,属于认识的范畴,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只有通过技术才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3.经 济

经济(Economic)一般具有如下几方面的含义:

(1)经济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中有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的含义,是指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2)经济是指生产关系。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建立起来并赖以生存的基础。

(3)经济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的总称或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房地产经济等。

(4)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即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现象和过程,是研究社会和部门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5)经济是指生产或生活中的节约、节俭。节约指的是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节俭指的是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以达到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的目的。

总之,经济是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工程经济学中的“经济”是指工程项目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相对节约”“相对节俭”,即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问题。

1.1.2 工程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技术和经济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中始终并存且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技术进步又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物质生产才得以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任何先进技术要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技术选择必须以经济效果作为选择的依据;技术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明显的经济目的性,技术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其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结合,没有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技术是没有生命力的。总之,任何工程的实施和技术的应用都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工程经济学是研究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探讨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途径的科学。

1.1.3 工程经济学的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企业组织或个人投资者经常会面临着工程项目投资和建设的决策问题。比如,政府公共投资的项目决策,需要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实现公共投资效率的优化,以保证公共投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企业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而扩大市场规模,进行改扩建或引进新的生产线,那么企业将面临建设规模的确定、对于不同建设方案的优选以及如何考虑项目从规划、设计、建设到投产运营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等问题;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如何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投资以实现投资回报,是进行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还是进行股票或基金等投资,等等。上述的投资决策问题,实质上就是以特定的工程项目为对象,研究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评价准则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不同方案的经济效果的计算和对比,寻找经济效果最优的技术方案。因此,对于投资项目的正确决策,需要具备工程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掌握工程经济分析原理和方法。

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有效率地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是有限资源的最佳利用。

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 Economics)是在工程技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经济效果的应用性学科。即以工程项目为主体,以技术-经济系统为核心,以经济分析方法为手段,研究工程领域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运用工程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工程技术(项目)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以期达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经济决策。

1.1.4 工程经济学的学科发展

工程经济学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投资决策科学化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一门研究工程投资项目经济、工程技术经济评价原理与方法的新学科。工程经济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国外工程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工程经济学的萌芽与形成阶段(1887—1930年)

1887年,美国土木工程师亚瑟·惠灵顿(A.M.Wellington)出版的著作《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The Economic Theory of Railway Location)中首次将资本化的成本分析法运用于铁路的最佳长度或路线曲率的选择等问题,从而开创了工程经济领域中的经济评价工作之先河。惠灵顿认为,工程经济并不是建造艺术,而是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这一论述为工程投资领域开展经济评价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15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菲什(J.C.L.Fish)出版了第一部《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 Economics,1923年第二版)。1920年,戈尔德曼(O.B.L.Goldman)研究了工程结构的投资问题,在其著作《财务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中第一次把复利公式应用于投资方案评价,并指出工程师的最基本责任就是分析成本,以达到真正的经济性。1930 年,格兰特(E.L.Grant)出版的教科书《工程经济原理》(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conomy),奠定了工程经济学的基础,他以复利为基础讨论了投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首创了工程经济的评价理论和原则,同时指出人的经验判断在投资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使得工程经济学成为一门系统化的科学,其理论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他也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工程经济学的发展阶段(1950—1990年)

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二战以后,工程经济学受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影响,将研究内容从单一的工程费用效益分析拓展至市场供求和投资分配领域,分析了市场供求状况对企业有限投资分配的影响。1951 年,乔尔·迪安(Joel.Dean)出版了《管理经济学》,开创了应用经济学的新领域,1961 年,他在著作《投资预算》中,阐述了动态经济评价法以及合理分配资金的一些方法及其在工程经济中的应用,为工程经济学的完善和应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决策敏感性分析和市场不确定性分析三个方面。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德加莫、卡纳达和塔奎因等。德加莫偏重于研究过程企业的经济决策分析,1968年出版了《工程经济》,以投资形态和决策方案的比较研究,开辟了工程经济学对经济计划和公用事业的应用研究。卡纳达的理论重视外在的经济因素和风险性投资分析,其代表作是《工程经济学》(1980 年)。塔奎因的理论强调投资方案的选择和比较,提出了各种经济性评价原则(如利润、成本与服务年限的评价原则,盈亏平衡原则等),成为美国工程经济学教材的主要理论。

1978年,布西(L.E.Bussey)在其著作《工业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经济评价、优化决策以及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等。1982年,里格斯(J.L.Riggs)出版的《工程经济学》中系统地阐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时间的货币价值、货币理论、经济决策和风险以及不确定性等工程经济学的内容,把工程经济学的学科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3.工程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1990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工程经济学理论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对工程项目或技术方案的微观经济效益分析,工程经济学理论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出现了宏观化研究的新趋势,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策等宏观问题、国家经济环境变化等已成为当代工程经济学研究的新内容。工程经济学将着眼于部门的经济管理和经济效果分析转向宏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着重于资源的合理分配,投资、投资决策和风险的研究以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宏观问题。

此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使得工程经济活动的分析与评价以及技术方案的选择都有了新的突破,使得直接引入工程分析的因素和变量更加全面系统。

4.我国对工程经济学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对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引入了苏联的科学技术、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方法,并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创立了以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和方法为主线,技术方案必选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经济学的分支——技术经济学[1]。60—70年代,受“左倾”思想影响,出现了片面追求速度、否定技术经济分析的必要性、建设程序不规范,审批手续不严格等问题,违背了基本建设程序,出现所谓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四边”工程,或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生产的“四当年”工程,使生产建设和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技术经济工作也陷入停滞状态。

20世纪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重新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制定的《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将“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列入108项重大课题研究。一些研究机构也相继成立,1978年成立了中国科协直属的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技术经济研究所,1981 年国务院成立了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在此期间,国内专家和学者吸纳大量的工程经济理论与方法以及西方经济理论中有关技术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1983年2月,原国家计委颁发《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把项目可行性研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要求所有新建、扩建的大中型项目以及所有利用外资进行基本建设的项目都必须有可行性研究报告。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编制出版了《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方法-企业经济评价》。1987年,原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93 年、2006 年分别发布第二版和第三版),2001 年 9 月,原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写了《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这些理论方法和应用指南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初步进入了工程项目投资科学决策化的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工程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已在经济建设宏观与微观的项目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工程经济学学科体系、理论和方法、性质与对象的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关工程经济的投资理论、项目评价等著作和文章大量出现,逐步形成了有体系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工程经济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