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茶人的精神素养

茶人的精神素养

时间:2022-10-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新一代的茶农,既要保持农民的朴实无华,又要学习茶人的内涵修养,修习茶人精神和茶道精神。本节讲述了茶人的来历和概念,简析茶人精神和茶道精神,以期为勤学上进的新农村茶人提供学习的榜样和素材。茶人的概念在更新,茶人的范畴在扩大。所以,茶人精神是根植于茶农的血液之中的,也是历代茶农最淳朴的精神归宿。茶人精神还来源于历代茶人以身许茶,以茶喻己,宽厚、高尚的情操,勤恳无私地为人类造福的形象。

第二节 茶人的精神素养

作为新一代的茶农,既要保持农民的朴实无华,又要学习茶人的内涵修养,修习茶人精神和茶道精神。什么是茶人?茶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本节讲述了茶人的来历和概念,简析茶人精神和茶道精神,以期为勤学上进的新农村茶人提供学习的榜样和素材。

一、何谓“茶人”

茶人,原先专指直接从事茶叶采制生产的人,继而又发展为从事茶叶产制贸易教育科研事业的人。

“茶人”两字,最早见之于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唱和诗中。陆龟蒙(?—约881)喜爱茶,在顾渚山下辟一茶园,每年收取新茶为租税,用以品鉴。皮日休(约838—883)登进士第,随即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869年)为苏州的刺史从事,在苏州与陆龟蒙相识,两人诗歌唱和,评茶鉴水,是一对亲密的诗友和茶友,世以“皮陆”相称。在他们的诗歌唱和中,皮日休的《茶中杂咏》(10首)和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最令人注目。其中第二首《茶人》,皮日休云:“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庭从颖子遮,果任獳师虏。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陆龟蒙应和:“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闲年北山下,似与东风期。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诗意体现了两位爱茶之人喜茶农之所喜,对茶农的疾苦深表同情。茶为媒介,在文人和农人之间搭起一个情谊之桥。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772—846)酷爱茶叶,他在九江做司马的时候,清明节刚过不久,收到四川忠州刺史李宣给他寄来的新茶,正在病中的他品尝后欣喜莫名,感受到高谊盛情,赋诗一首:“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先寄人,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诗人自诩为善于鉴茶识水的“别茶人”,同时也对朋友赠茶表示了深深的感激之情。茶人之间分享新茶滋味,反映了古代茶人之间以茶建立的深情厚谊。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则使“茶人”成为茶业工作者的亲切名号。1937年抗战初期,吴先生率领茶界的进步青年,在浙江嵊县三界建立了救亡宣传队伍,编辑出版了以《茶人》为刊名的油印刊物,这是近代最早的茶人刊物。嗣后,吴先生筹划建立的浙江茶叶部又编辑出版过《茶人通讯》的铅印小刊物。1982年,在庄晚芳教授等茶界知名人士的倡议下,杭州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茶人之家”,还出版了《茶人之家》期刊。厦门也在庄教授的影响下成立了“茶人之家”。1990年,在茶界老前辈黄国光先生等倡议下,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茶人,汇集于北京成立了“中华茶人联谊会”。这是中华茶人的第一个全国性组织。

随着社会的发展,茶的传播和茶文化的弘扬,茶人队伍不断扩展,跨越国家、地区、民族、文化、政治、宗教信仰、行业、阶层而遍布海内外。茶人的概念在更新,茶人的范畴在扩大。从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层面来划分,茶人似乎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专事茶业的人,包括专门从事茶叶栽培、采制、审评、检验、生产、流通、教育、科研的人员;第二,与茶业相关的人,包括茶叶器具的研制、茶叶医疗保健科研,以及从事茶文化宣传和艺术创作的人;第三,爱茶人,包括广大的饮茶人和热爱茶叶的人们。现在,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产茶,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亿人口喜欢饮茶,饮茶人、爱茶人的加入,使天下茶人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

茶农是茶人队伍中和茶最亲近的人,从茶树种植、栽培管理、加工制作,再到出售。茶农对待茶,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细心养护,精心制作,用心装扮,最后依依不舍地“嫁”出去。所以,茶人精神是根植于茶农的血液之中的,也是历代茶农最淳朴的精神归宿。

二、茶人精神

什么是茶人精神?目前,对这个问题尚无比较完美的答案,茶人的意见纷呈,这也正好体现了“精神”内涵的丰富性。所谓茶人精神是指茶人的形象或者说茶人应有的道德情操、风范、精神面貌。“茶人精神”是已故原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钱梁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的。钱教授多次以茶喻茶人,倡导茶人精神,他在1990年杭州国际茶文化节研讨会上,发表了《漫谈茶人和茶人精神》的重要论文

1992年3月,著名科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上海市茶叶学会名誉会长谈家桢教授挥毫题写了“发扬茶人精神,献身茶叶事业”12个大字,赠送给上海市茶叶学会,进一步肯定了“茶人精神”。1997年4月,在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10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上海茶人进一步明确把“爱国、奉献、团结、创新”八个字作为茶人精神基本内容,在行业范围内进行宣传倡导,号召广大茶人认真学习古代茶圣陆羽、当代茶圣吴觉农、上海茶人楷模谈家桢的茶人精神,献身茶叶事业,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

1.源于茶树:以茶喻人,造福人类

“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是“茶人精神”的朴素表达。她来源于茶树的风格、茶叶的品性。茶树,不论生长的环境如何,是高山坡地,还是深谷僻野,从不计较土质厚薄,也不怕酷暑严寒,总是坚持植根大地,四季常青、绿化大地、净化空气。春天,万物复苏,她应时萌芽,任人采用,不计得失,采了又发,常采不谢,周而复始地把春天的气息、田园的野趣带给疲累的人们,默默为人类奉献青春,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茶树是无私奉献的,总是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人们;茶树是坚忍不拔的,不畏风云变幻,永葆青春;茶树是自强不息的,四季常青,不断自我更新。

茶树给世界带来清新,茶叶给人带来健康。现代茶人石照祥将自己从事茶叶工作20多年来学习中国茶文化、茶叶知识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写成《“茶”事“三字经”》,讲述茶之功用:“茶圣洁,祭祖神;茶为药,治百病。茶为膳,助养生;茶志坚,为婚聘。茶待客,情意深;茶代酒,沐殊恩。”于感慨赞美中发出了倡议:“种茶树,功德存;绿荒山,造美景。培财源,富百姓;利当代,惠子孙。”

茶的功用、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处事、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爱幼、奉献至上、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以茶喻人,以茶为榜样的茶人,应具有这种博大胸怀、无私奉献、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茶人精神。

2.源于茶人:以茶言志,淡泊名利

茶给人以联想,给人以回味,给人以人生的启迪,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茶人都讲究茶叶本身的特性和茶叶内在的韵味,把深层的文化素质与人格熏陶作为修身之本。茶人精神还来源于历代茶人以身许茶,以茶喻己,宽厚、高尚的情操,勤恳无私地为人类造福的形象。

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陆羽(733—约804),毕生醉心于茶的研究和实践,耗时20余年,著成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他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正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品质,显示了他的情操和精神面貌。

中国古代文人常以托物拟人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抱负,以茶言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以刚直敢言著称的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在其《茶园十二韵》中写道“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借茶寓意,以直言规劝,用善意忠告,使他人改变不合时势、法度、情理的主张和做法。

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韦应物(约737—791),其风格恬淡高远。其诗《喜园中茶生》:“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通过赞美大自然造化的洁性、灵味的茶树,隐喻自己是一个洁身自好、钟灵毓秀的人才。

姬翼《一剪梅》“云水乡中即是家,性耽丘壑,志傲烟霞”,赞美茶深爱山岭丘壑,不恋繁华都市,身居山野,而志却在烟云彩霞之上。

苏轼为茶立《叶嘉传》,妙笔生花,意趣高远,刻画了茶“志图挺立、资质刚劲、风味淡泊、清白可爱”的伟岸人格,颂扬了茶“养高不仕”、淡泊名利、崇尚自然、拯救人间困苦的优良品德,赞扬了茶竭力许国、不为生计的高尚志向。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从青少年开始,矢志不渝地献身茶叶事业,历尽70多年的风风雨雨锲而不舍地为茶事创业,鞠躬尽瘁,为振兴我国茶叶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他的著作丰富了祖国茶业的历史文库。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不断进步、光明磊落、严于律己、谦虚好学的思想和精神,是现代茶人精神的集中体现。

3.源于茶文化:以茶喻理,品味人生

茶人精神又来源于茶文化。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茶礼、茶道、茶艺、茶话会更是东方文明的重要象征。不同民族、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传统的茶人,各有不同的追求,而茶是健康和文明的饮料,已在国际间有了共识。饮茶可健身强体,为药治病;品茶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茶喻理,品茶即是品味人生哲理

从古至今,我国对茶不仅以物的品质作为评比的标准,还抽象地提升到精神境界,以体会其品性,并人格化为品德,使茶成为崇尚美的象征。唐代刘贞亮的《茶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代表了茶人品茶的一种境界。品茶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同时又是精神生活的享受。卢全七碗大有乘风凌虚羽化登仙之势,而现代作家峻青独自品茶时,总感到有一种山川的灵秀之气,与茶香一起涌来,他认为山川的灵秀之气是茶之魂、茶之魄。

品茶也能品出人生的甘苦,著名的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甘三回味”,分别比喻了做人要先苦后甜再回味的道理。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再由司茶者烤小砂罐、烤茶叶、注沸水。此茶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但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茶人精神是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茶文化的支柱,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茶文化可以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把全世界的茶人团结起来、联合起来。茶文化的发扬必然促进茶叶生产贸易的发展,也只有茶业科技经济的发展,才能使茶文化进一步弘扬。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茶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茶人精神是我们当前时代主旋律中的一个音符。她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发扬了人民群众从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创造精神。愿我们的茶农朋友,都具有茶人精神,“制茶叶,用全心;严工序,出精品。以质量,求生存;守信用,客盈门”,在时代主旋律中翩然起舞,“做茶人,树品行;爱自然,志凌云。淡名利,尽忠诚;诚俭德,贵精行”,为自己的人生奏一曲赞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