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记者的素养

新闻记者的素养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新闻记者的素养记者的素养即记者的素质和涵养,与个人的性格、心理、道德、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记者素质的外在表现。这些变化,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大众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新媒体信息空前丰富,对新闻记者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节 新闻记者的素养

记者的素养即记者的素质和涵养,与个人的性格、心理、道德、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记者素质的外在表现。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大众媒体的兴起,媒体生态和传播环境都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道德素养、业务素养等。

(一)道德素养

第一,敬业爱岗。作为一名记者,要有自律奉献精神,要经受得住诱惑。范长江在《怎样学做新闻记者》一文中指出:“新闻记者要能坚持真理,本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实在非常重要。”一段时期以来,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开始滋生蔓延,新闻界出现了“有偿新闻”“红包采访”“封口费”等现象,这种不正之风严重腐蚀了新闻队伍。新闻记者不是商人,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保持洁身自好是对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诚实守信。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诚实守信、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新闻有个崇高的理想:传播真相。然而为了“抢新闻”“爆内幕”,迎合某些受众的猎奇心理和低级趣味,有的记者无中生有地制造假新闻;有的记者不愿意深入生活,不愿意花力气去搜寻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只凭一知半解和道听途说就匆忙动笔,这就必然造成假新闻或“半真不假”“有真有假”“真假难辨”的新闻。讲真话,让事实说话,是科学的态度,是宣传的艺术,也是记者高尚道德品质的体现。记者必须对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负责,按照新闻学原理和新闻记者的职业价值观,新闻只能通过艰苦的深入采访调研获得,并在真实、公正和平衡原则的指导下做出价值判断和新闻选择。记者的核心任务是做好邮递员,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

(二)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记者发现、采访和写作的业务能力,包括新闻敏感能力、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新媒体的传播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也是当好记者最起码的基本素质。随着大众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新媒体信息空前丰富,对新闻记者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新媒体的特点是其传播内容的海量、传播信息的迅捷以及非专业性和不记名性,大量非专业和不记名的信息在网上迅速传播,在给人们提供更多方便的同时,也会有一些不真实的信息甚至谣言产生。这时候,新闻记者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要以更灵敏的嗅觉、更迅速的行动,拿出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深入调查,理性分析,准确判断,去伪存真,给受众带来全面、客观的视听信息,从而正确引导舆论。

新形势下,媒体的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浓,这对新闻记者的素质是一个严峻考验。国内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承担着党和政府“喉舌”的功能。因此,新闻记者特别是党报记者,一定要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质,具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当好新闻“把关人”的角色。切不可为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甚至放弃思想政治建设,更不能为谋取私利,搞有偿新闻和假新闻,背离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称职的新闻记者,还需要有宽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独立的人格、公正的立场以及勇于挑战的激情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只有具备独立的人格、公正的立场,才能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只有具备强健的体质、勇于挑战的激情,才能勇往直前,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二、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

一个记者如果知识广博,就能敏锐地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然后通过深入采访,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闻作品;如果知识贫乏,容易造成难以与人沟通的尴尬局面,有时即便对方谈的就是很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由于知识缺乏,敏感度低,也不能及时判断和捕捉到眼前的新闻。可以说,记者的成就大小同他的专业素养是成正比的。

(一)政治理论素养

我国的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上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下要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透两头”,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新闻作品向社会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宣传各种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实践证明,一名记者在采访中能否较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否抓住事物的特点,揭示事物的本质,有没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都取决于他的政治理论素养。

(二)审美素养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需要借助美的原理,从审美的角度去弘扬美。

第一,新闻审美要主客观统一。离开了感知事物美的人的美感,同离开人的美感的美一样,都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是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统一的最根本要义。新闻审美的核心是“真”。“真实性”是新闻文化美学观的义。“真”是第一位的,“真”作为新闻审美的基础,集中体现在自然之真(实事)、灵魂之真(新闻作品的主题)、写作之真(感情的真实体现)。善作为一种评价,更多的是从伦理意义上理解的,新闻之善就是张扬人性之美。

第二,新闻审美与一般审美既一样又不一样,所谓一样是指它具有一般审美的共性,所谓不一样是强调了宣传、解释的新闻属性。首先,美是一种价值体验,新闻之美一定要激浊扬清,扬人民之美,扬社会主义之美。其次,美是一种信息感觉。任何不同载体传播的作品,都可以适合不同的受众,但其条件之一就是在这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必须优化,以保证接受者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再者,美是一个劳动过程。在新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现实生活中最美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准确、生动、形象、及时地展现给受众,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美和善。

(三)宽广的知识面

有人说新闻记者是“杂家”,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记者所面对和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很多相关的文化基础知识都要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记者的知识面宽了,就能够融会贯通,更容易判断并写出有价值的新闻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闻队伍的建设中,还要求记者、编辑努力学习有关的专门知识,也就是具体领域、具体行业的知识,使记者、编辑不仅要具备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还要成为自己负责报道的行业的专门人才,把做“学者型”记者、编辑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做到既是“杂家”又是某一领域的“专家”。

(四)专业文化知识

新闻记者一是要掌握采访艺术。在具有不怕难、敢冒险的吃苦精神的前提下,要善于广交朋友,具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二是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一个记者要注重培养孩童般的好奇心,培养灵敏的注意力,这样,当事件发生时,才能迅速辨别出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什么是大新闻什么是小新闻,什么是重要新闻什么是不重要的新闻。三是有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要写出内容鲜活、形式生动、情趣高雅的作品,这就要看新闻记者的文字表达能力,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确定,再到素材的取舍甚至采用何种形式(写作体裁)表现所确定的主题,都需要很深的文字能力。记者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语法修辞知识,熟练地掌握消息、特写、通讯、评论、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作技巧,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写得快、写得好,并逐步写出自己的风格。

(五)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观念、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新闻工作者应和着时代的脉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目前,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闻工作者,除必须熟悉新闻采编业务外,还要懂电脑操作,掌握多媒体技术。在信息科技时代,必须充分利用高科技来迅速地完成工作,以往只靠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时代正在呼唤复合型记者,即能熟练地处理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等材料的复合型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