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能工巧匠的双手中、各时代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玉器精品。中国软玉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玉器之夺目,皆乃他国所不能比,可谓东方古国文化与精神的结晶。有人将此诗译为情侣间之情深,琼瑶美玉,作爱情之信物,纯洁和美,一生一世,不变不褪。有人将诗视作友人间之义重,得赠木桃,却报以琼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莫逆之交,三生有幸。光泽常与玉的质地和硬度紧密相关,玉质细而硬则光泽强。

软玉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美人如玉。莹润,通透,清凉,娴静,娟淑,端庄。

img31

如果把中国带有“玉”字的成语、词语、典故、传说、文学作品都找来看一看,就会发现简直成千上万数之不竭。软玉,人们虔诚地热爱她,不停地追求她,从不冷落她,这种热忱几千年来从未消退——她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软玉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内涵和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她是纯洁又华美的灵性之物,见诸于各个朝代、阶层和各种用途。她是君子之佩,《礼记》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她是女子之饰,杨贵妃有“翠翘金雀玉搔头”;她是权力之象,帝王、王后之玺,常以玉作;她是品格之喻,春秋战国时特别崇尚“君子比德如玉”;她是无价之宝,常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

中国是最早开采和利用软玉的国家,软玉玉器也发源于中国。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的手艺及艺术造诣与软玉的雕琢成器是有极大关系的。在能工巧匠的双手中、各时代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玉器精品。如最为著名的软玉雕刻作品《大禹治水玉山子》,于1778年,由清乾隆帝命全国之玉雕名匠,将一块由新疆和田运来的大玉料雕琢而成,大禹治水故事中的人物、环境、情节跃然玉上,气势磅礴,生动淋漓,令人惊叹。

img32

图2-1 大禹治水玉山子

中国软玉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玉器之夺目,皆乃他国所不能比,可谓东方古国文化与精神的结晶。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以“金镶玉”作为设计形式的奖牌,令外国人耳目一新。现代一些宝石学书籍在写到软玉时往往用中国软玉历史作开头,而前苏联地质学家费尔斯曼则直接称软玉为“中国玉”。

软玉之于中国,情深意长,难分难割,引多少文人墨客纵情称颂。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卫风·木瓜》写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有人将此诗译为情侣间之情深,琼瑶美玉,作爱情之信物,纯洁和美,一生一世,不变不褪。有人将诗视作友人间之义重,得赠木桃,却报以琼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莫逆之交,三生有幸。

情人也好,友人也好,坚韧的誓言,清洁的品性,以玉为鉴,地久天长。

img33

图2-2 2008奥运会奖牌

img34

图2-3 河姆渡文化玉

img35

图2-4 西汉皇后的玉玺

识美——软玉的基本性质

img36

鉴美——软玉的简易鉴定方法

1. 结构

软玉的矿物颗粒细小,结构致密均匀,所以软玉质地细腻、润泽且具有高的韧性(如图2-5)。依据软玉矿物颗粒的大小、形态和结合方式可分为毛毡状交织结构、显微叶片变晶结构、显微变晶结构、显微纤维状隐晶质结构、纤维放射状或帚状结构。多为毛毡状交织结构。

2. 颜色

软玉颜色有白色、青色、灰色、浅至深绿色、黄色至黄褐色、墨色等。

img37

img38

图2-5 各色软玉

3.光泽和透明度

光泽常与玉的质地和硬度紧密相关,玉质细而硬则光泽强。软玉的光泽常为油脂状或蜡状光泽,具有柔和滋润的感觉(如图2-6)。半透明至不透明,绝大多数为微透明,极少数为半透明。

img39

图 2-6 软玉质地细腻软玉的油脂光泽

4.韧性、脆性

韧性非常好,是韧性最好的玉石。

5.内外部显微特征

常含有金属矿物包体,如磁铁矿(如图2-7)等。

img40

图 2-7 软玉中的不透明的磁铁矿颗粒状包体

藏美——软玉的选购

软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1. 颜色

包括颜色的色调、均匀程度、是否有俏色或杂色。古玉对玉色的要求是“白如截脂”、“黄如蒸栗”、“青如苔藓”、“绿如翠羽”、“黑如纯漆”。以羊脂白玉最为珍贵(如图2-8)。

img41

图 2-8 带俏色羊脂白玉观音雕件

2. 质地

质地要求致密、细腻、坚韧、光洁、油润无瑕、少有绺裂。

3. 光泽

以油脂光泽最好,其次为油脂至玻璃光泽。

4. 块度

块度越大越好,要求完整、无裂。同样的颜色、质地和块度的软玉,带皮的仔料价值较高,其次为山料和山流水。

5. 净度

软玉要求瑕疵越少越好,瑕疵包括石花、石钉、黑点和绺裂等。

img42

图 2-9 羊脂白玉瓶(左) 清代黄色玉花插(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