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我们被“从众行为”劫持、裹挟的时候,巨大的惯性,泥沙俱下,使我们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带来毁灭的力量,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无法弥补的创伤。有人问他种树有什么诀窍,他淡然而答曰:“……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好一个“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所谓顺木之天,就是尊重树木的本性和天性,在自然的环境下自然地生长。唯其“顺木之天”,才能使这种潜质和天性得以正常发挥。

今天,孩子们很忙!忙着做各种各样的习题,忙着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忙着学习各种各样的特长和兴趣。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保持着这样一个观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我们的家长一厢情愿地给孩子们报着这样那样的班,做着这样那样的习题集。一个个稚嫩的生命,在我们家长热切的期盼下,显得是那么的不堪重负、萎靡不振。君不见,多少的琴童和小舞蹈者,多少的小歌唱家和小书法家,是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极其痛苦和心不甘情不愿地践履着家长的意愿!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话,看似有理,实则没有把握教育的根本原则。对孩子来说,人生,难道是一次短跑?又岂止是一次中长跑?人生,其实就是一次心中只能装着渺渺前途的马拉松赛!短跑和中长跑,我们可能看得到抢跑者,但是,我们不会看到马拉松赛时的抢跑。因为我们都明白,对于漫长的马拉松赛来说,决定胜负的,决不在起点,而在于长跑中的每一段路途,在于长跑中的策略,矢志不渝的坚持、克服万难的勇气,以及岿然不动的信念。孩子的教育,何尝不是一次艰苦卓绝的马拉松?

孩子们很忙,也很累,我们家长挤压了他们几乎所有的自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社会中,当一些家长如此做的时候,可能我们会坚持理想和信念,不为所动。可是,当我们看到大多数家长如此做的时候,无疑,会产生心里的怀疑和动摇。但是当我们看到整个社会绝大多数家长都如此折腾和摆布孩子的时候,也会附和大众的行为,不问对错,不问是否遵循了科学的教育原则,是否遵循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所有的孩子都在学,如果我的孩子不学,就落后了,就会输在起跑线上”。这就是家长一种盲目的“从众行为”。当我们被“从众行为”劫持、裹挟的时候,巨大的惯性,泥沙俱下,使我们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带来毁灭的力量,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无法弥补的创伤。

教育,需要理性的思考!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尤其需要我们理性的思考!

由此我想到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过的一篇寓言体传记《种树郭橐驼》。郭橐驼是一位驼背的老者,以种树为生,名重京都。他所种之树,“或徙移,无不活,且茂硕,早实以蕃”。有人问他种树有什么诀窍,他淡然而答曰:“……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好一个“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所谓顺木之天,就是尊重树木的本性和天性,在自然的环境下自然地生长。相信每一粒树种,每一棵树苗,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潜质。唯其“顺木之天”,才能使这种潜质和天性得以正常发挥。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读过《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可是,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者以及我们的很多家长,似乎都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还美其名曰“我都是为了孩子将来好!”此言振振有词,似乎掷地有声。

教育,难道仅仅是为了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为了所谓遥远的将来的幸福,而牺牲当下的快乐,这其实是一种人生的短见。诚如卢梭在《爱弥尔》中所说:

远虑!这个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不能及的事情并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的远虑,恰恰就是我们种种痛苦的根源。生命如白驹过隙的人类,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确定可靠的现在和当下,简直是发了疯。

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确定的未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遭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谆告被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是的,为了遥远的未来,我们的很多家长都竭尽全力,补课、做各种习题、学各种特长和艺术,丝毫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孩子真正的需求。一株稚嫩的幼苗,如果承受了过多的呵护和重压,终有一天,这棵幼苗会颓然而萎的。稚嫩的生命,本应得到最自然的舒展、轻柔的呵护,我们的家长却让孩子承受得太多,我不知道这是人类的聪明还是愚笨?

我们追求着孩子的分数、多才多艺,却忽视了孩子的生命本身。生命的形态,应该是自然的舒展。当我们在孩子稚嫩的枝上,过早地挂上了各种荣誉、奖状等“果实”,累累的果实,将会成为孩子生命成长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发育中的枝条,也会因为我们急于求成,而变得畸形,或者断裂。

正如卢梭所言:

把人像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任意加以裁剪。

很多时候,我们加诸儿童、孩子的,往往是我们成人的意志,而较少考虑儿童的内心需求。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童年不是成人的准备,不能因为我们是成年人就否定儿童的童年,童年有其固有的价值。童年不幸,一生将是不幸的。相反,如果童年是快乐的,那么,即使以后的人生是不幸的,至少童年的这段幸福的时光也会为以后的生活准备活力,给孩子的生命投射进几缕温暖的阳光。

看看今天的孩子,被各种学习所包围,有多少自由成长的空间?看看今天的孩子,有多少有快乐的童年?当孩子的童年回忆只有无休止的学习,学习,学习,那么,我敢说,学习也不会真正地进入孩子的生活,因为真正的学习一定拒绝这样机械、刻板、毫无生命活力的形式。这种学习,不会真正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需要!因为,我们用学习的重负压制了孩子,我们还企望孩子对学习感恩戴德,趋之若鹜?这不是一种妄想,就是一幕无厘头的闹剧。

我们经常告诉孩子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我们经常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我们家长都期望孩子朝着我们期盼的方向成长,可是,事与愿违。僵硬、专横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只会使孩子更加地疏远我们。我们常常发现,我们用自己的手,造就了一个个叛逆的孩子,铸成了一个个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何以如此?违背规律的事,总会受到失败的责罚。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说:

发育成长阶段的儿童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遵循自己的计划和时间表,不会滞后,而且认认真真。大自然是一位严格的老师,不服从大自然将导致“发展缺陷”或作用偏离,即导致异常或疾病;而谁有任何不服从,都必将受到惩罚。

遵从儿童的天性,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该放下我们加诸在孩子身上的那一双强有力的手。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呼吸,让孩子的生命在自然的和风细雨中拔节生长。苗圃的园艺,只是为了取悦人们的感官才修剪得如此整齐。难道我们的家长,也期待把孩子修剪得如此整齐而取悦他人?如果家庭教育如此,我敢说,这样的孩子一定没有自主的个体生命,他的一生将会变得庸碌无为而不幸。

对于我们每个孩子来说,他们何尝不是田间、山谷、旷野的树苗?顺从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快乐地生长,也许,他长不成一棵参天的大树,但是,他遵从了自己天性的轨迹,获得了生命成长的快乐,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亦坚定地相信,遵从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样的孩子,一定会长成一棵与众不同的树。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有自己婆娑的影,摇曳的姿,都能为别人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都能为人类贡献出自己的“材质”。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拒绝了千篇一律的整齐和规整,而迸发出了一个个有强健生命活力的自我!

顺从孩子的天性,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天赋和潜能。

一个人的天赋和潜能,只有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才会得以沉静地流淌,犹如浅浅的清泉,潺潺的细流滋养着我们的整个生命。对孩子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可是,我们很多家长在肆意地修剪和裁撤小苗枝叶的时候,却忘记了如何发挥孩子的天赋?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当我们用枯燥乏味的训练,用诸多的限制和一双强有力的手来压制、圈养孩子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就堵塞了孩子的心窗,堵塞了孩子的天赋、潜能发展之眼。当孩子的心窗被拥塞的时候,诸多的美好、真诚、仁爱和善良也不会进入孩子的生命,孩子的灵性和真诚,被我们的愚昧消耗殆尽,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悲哀!

遵从孩子的天性,遵循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就应该多给予孩子自由的时间。我们总习惯于把孩子置于我们的时间掌控之下,我们总习惯于把孩子置于我们的眼皮底之下,层层的包围,几乎要把孩子活活窒息。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玩耍,在玩耍中,孩子舒展着自己的性情;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去观察和思考,在观察和思考中,打量周遭美丽的世界;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时间,让他们去和伙伴自由地交流,在交流中,完成着人际的交往和集体情感的培育;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实践和探索,在实践和探索中,完成着对世界的探寻,对知识的渴求……

遵从孩子的天性,遵循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就应该多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不要对孩子事事加以限制;不要事事对孩子说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可以;不要事事帮孩子考虑;不要事事帮着孩子解决问题……当我们过多地介入孩子成长的空间,我们的忧虑和关照势必挤压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当我们介入得越多,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就越小。当孩子自己的空间几乎被我们挤压殆尽的时候,孩子空间越发狭小以至消失,必然导致成长的畸形。儿童有儿童的世界,成人有成人的世界,如果我们要想融入儿童的世界,那就蹲下我们的身子,用最真诚的爱和关怀等待、唤醒蕴藏在孩子生命中的潜能。

孩子需要成长,让孩子遵照自己的生命形态成长。这样的生命,必然充沛而丰茂!

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成长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学会成长。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一些适当的扶助,任何过多的、不适当的扶助都是画蛇添足的多余。当我们帮得过多,实际是代替了孩子的成长,代替孩子成长,必然以孩子的孱弱和先天不足收场。当我们最终恍然顿悟之时,时过境迁,我们终究回天无力。人的好心,很多时候是会办坏事的。对孩子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用溺爱包围了孩子,当我们挤压了孩子自由生长的空间,这难道是真的爱?给予孩子足够的生长空间,我以为,这就是一种智慧的爱!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不是放任孩子不管,不是让他们在自然状态下放任地生长,而是在孩子需要我们扶助的时候,能适当地给予帮助,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当其可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培育和关照,犹如稻田的禾苗,旷野的树苗,及时给予施肥、修枝、除草,最终,将收获丰实的稻穗和参天的树木。

孩子,你慢慢来,你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你有权自由地生长,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你春天开花、秋天结果,遵循自然的规律、季节的轮替,你的成熟,需要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