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直线和平面的透视

直线和平面的透视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直线的透视是过该直线的视线平面与画面的交线。作直线的透视可以用前面介绍的求点的透视的方法,作出直线上的两端点的透视。如图9-7所示,将直线AB向画面延长,与画面的交点T即直线AB的画面迹点。图9-9为作水平直线透视的立体图。图中Tt是位于画面上的铅垂线,反映了水平线AB到基面的真实距离,因此Tt称为真高线。连线TF和tf,即为AB和ab的全透视。平面图形的透视一般来说仍然是平面图形。

9.2 点、直线和平面的透视

9.2.1 点的透视

点的透视即过该点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如图9-4所示,求点A透视空间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点A在基面H和画面V上的正投影分别为a和a′,视点S在基面H上的正投影为站点s,在画面V上的正投影为心点s0,点a在画面V上的正投影为av。视线SA和Sa在画面V上的正投影分别为s0a′和s0av。视线SA和Sa在基面上的正投影为sa,从图中可以看出,sa与基线x—x的交点为ax,由ax作基线x—x的垂线,与s0a′和s0av的交点即为点A的透视A0和基透视a0

img339

图9-4 求点A透视空间情况

在作图时,为了使作图过程清楚,将画面V和基面H分开放置,即将画面V放置在上方,基面H放置在下方,并去掉画面和基面边框,如图9-5所示。

根据图9-5(a)中所示的条件,在图9-5(b)上求点A的透视和基透视的作图过程如下:

(1)在画面V上分别连接s0、a′和s0、av

(2)在基面上连接s、a与基线x—x交于ax

(3)由ax作基线x—x的垂线,与s0a′的交点即为点A的透视A0,与s0av的交点即为点A的基透视a0

img340

图9-5 求A点透视的作图过程

9.2.2 直线的透视

9.2.2.1 直线的透视特点

直线的透视一般仍为直线。当直线位于画面上时,其透视为该直线本身。当直线通过视点时,其透视为一点。

直线的透视是过该直线的视线平面与画面的交线。如图9-6所示,直线AB的透视是由视线SA和视线SB所构成的视线平面SAB与画面的交线A0B0

img341

图9-6 直线的透视

作直线的透视可以用前面介绍的求点的透视的方法,作出直线上的两端点的透视。但在作与画面相交的直线的透视时,如果利用直线的灭点(后面将要介绍),作图将比较简单。

9.2.2.2 与画面相交的直线的透视

1.直线的画面迹点和灭点

(1)直线的画面迹点。直线(或者沿长)与画面相交的交点就是直线的画面迹点。如图9-7所示,将直线AB向画面延长,与画面的交点T即直线AB的画面迹点。

(2)直线的灭点。直线的灭点也就是直线上离画面无穷远点的透视。根据几何原理,平行两直线在无穷远处相交,因此,在图9-7中,过视点S作视线SF与直线AB平行,SF与画面的交点F即为直线AB的灭点。

直线的画面迹点T和灭点F的连线TF即为直线AB的全透视(或称为透视方向),直线AB上所有点的透视必然在TF线上。

(3)一组互相平行的画面相交直线有同一灭点。在图9-8中,AB、CD、MN为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过视点SF作视线与这三条直线平行,与画面V相交于点F,从图9-7中可以看出,点F就是这三条直线的共同灭点。

img342

图9-7 直线的画面迹点T和灭点F

img343

图9-8 一组互相平行的画面相交直线有同一灭点

2.水平线的透视

图9-9(a)为作水平直线透视的立体图。在图中,已知水平线AB及AB的基面投影ab,过视点S作视线SF与AB平行,与画面交于点F,由于AB与ab平行且AB为水平线,因此点F为AB和ab的灭点且位于视平线上。延长ab与x—x交于点t,点t即ab的画面迹点。过点t作x—x的垂线,与AB的延长线相交,其交点T即为AB的画面迹点。图中Tt是位于画面上的铅垂线,反映了水平线AB到基面的真实距离,因此Tt称为真高线。连线TF和tf,即为AB和ab的全透视。再由站点s连线sa和sb,与x—x交于点ax和bx,再分别由ax和bx向上引垂线与TF和Tf相交,即可作出AB的透视A0B0和基透视a0b0

图9-9(b)所示为具体的作图过程,其步骤如下:

img344

图9-9 作水平线直线的透视

(1)过s作sf平行于ab,与p—p交于f,再过f作竖直线与视平线h—h交得灭点F;

(2)延长ab与p—p交于点tx,再由点t作出高度为L的真高线Tt,即作出AB的画面迹点T;

(3)连线TF和tf,即为AB和ab的全透视;

(4)由站点s连线sa和sb,与p—p交于点ax和bx

(5)由ax向上引垂线与TF和Tf相交于点A0和a0,再由bx向上引垂线与TF和Tf相交于点B0和b0

(6)A0B0即为AB的透视,a0b0即为AB的基透视。

在透视图上,位于画面后方的同样高度的直线随着距离画面远近的不同,其透视高度也不同。距离画面愈远,其透视愈短,距离画面愈近,其透视愈长。位于画面上的直线长度不变,因此位于画面上的铅垂线被称为真高线(如图9-9中的铅垂线Tt)。不在画面上的铅垂线,可以通过真高线来确定其透视高度。

3.画面平行线的透视

如图9-10(a)所示,由于直线CD与画面平行,CD没有灭点和画面迹点。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直线CD的透视C0D0与CD平行,直线CD的基面投影cd与x—x平行,因而,其基透视c0d0也必与x—x平行。

img345

图9-10 画面平行线透视的特征

例9-1 如图9-11(a)所示,已知画面平行线CD的基面投影cd,且CD与基面的倾角为30°,点C位于直线的左下方,离基面的高度为L,作出CD的透视和基透视。

img346

图9-11 例9-1图

作图 (1)按照前面介绍的求点的透视的方法,作出点C的透视C0和基透视c0

(2)由于C0D0与CD平行,c0d0与x—x平行,因此过C0向右上作30°直线,过c0作x—x的平行线即为CD的透视和基透视方向。

(3)由站点s连线sd,与p—p交于dx,再由dx向上引垂线与过C0向右上作的30°直线和过c0作x—x的平行线分别相交于点D0和d0,即可作出CD的透视C0D0和基透视c0d0

9.2.2.3 平面的透视

平面图形的透视一般来说仍然是平面图形。对于平面多边形来说,作其透视图也就是作出构成平面多边形的各条边的透视,或作出平面多边形上各个顶点的透视。

例9-2 如图9-12所示,作位于基面上的矩形abcd的透视。

img347

图9-12 例9-2图

作图 (1)求灭点。从图上可以看出,平面多边形上有两组互相平行的直线。过站点s分别作ad和ab的平行线,与p—p分别交于点f1和点f2,由点f1和点f2向下作竖直线,与视平线h—h相交,其交点F1和点F2即为这两组互相平行直线的灭点。

(2)由站点s分别向b、c、d等点引视线,与p—p交于bx、cx、dx等点。

(3)由点a作竖直线与x—x交于点a0,连接a0、F1和a0、F2,分别与过bx和dx的垂线交得点b0和d0,再连接d0、F2和b0、F1,与过cx的铅垂线交得点c0,即可作出矩形abcd的透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