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可持续城市空间形态架构

可持续城市空间形态架构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依托环境、尊重现状、满足发展、延续历史是城市空间形态模式选择的基本要求,是城市空间形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上述分析,采取“扇形与指状相结合”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城市未来拓展方向以向东、西南为主,适当向北带状延伸,继续保持“扇形与指状相结合”和组团密集式布局的城市空间形态。

8.2.2 可持续城市空间形态架构

1)城市空间形态

img119

图8-7 合肥城市空间形态示意图

依托环境、尊重现状、满足发展、延续历史是城市空间形态模式选择的基本要求,是城市空间形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上述分析,采取“扇形与指状相结合”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以二环内的中心组团为中心,形成包括西南和东北两个扇翼、向南和向北两个指状延伸带(图8-7)。其中,西南扇翼最大,包括了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新区和科学城等4个组团;东北扇翼包括了城东工业区和新站区两个组团;而南向和北向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空间只能呈现“指状”拓展,形成带状延伸,其间分布着四条绿楔并与城市内外绿带相连。这种形态与城市的山水自然环境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既延续了历史,继承和发扬了“风扇型”城市空间形态的优越性和特色,同时又满足了发展的需要,避免城市“摊大饼式”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与生态问题。空间布局形成“分而不散”的格局,一方面,中心城区建立了明确的“组团边界”,与外围组团互不接壤,利用绿带形成的清晰的城市边界有效地遏制了中心城区继续外延扩张;其次,外围各组团之间以交通绿带(铁路、高速公路、城市环线绿带)以及楔形绿带分隔,并预留未来的扩展空间;第三,各组团与中心组团紧邻,并通过城市干道和快速通道(如轻轨等)与中心组团保持紧密联系。

城市未来拓展方向以向东、西南为主,适当向北带状延伸,继续保持“扇形与指状相结合”和组团密集式布局的城市空间形态。

2)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结构应摒弃传统“风扇型”的单中心内聚式的发展模式,延续前版总体规划多中心组团式结构,形成“双心多组团密集式布局”的城市结构、混合功能模式,有效避免了单中心城市不能满足合肥成为大都市的矛盾。中部以二环路为基础形成具有综合服务职能的中心组团,在老城区和政务文化新区分别形成两个城市中心。结合铁路、高速公路、高压走廊、绿楔等人工和自然要素的分割,在外围形成多个组团。各组团功能基本上相对独立,具有以产业发展为主的综合功能,并形成各自的组团中心,实现组团内土地的混合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