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在绿更浓

新在绿更浓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这种破坏是屡见不鲜的。园林要建立园林规划的分支学科,同步介入国土、地区和城市规划。其中人工运河选线、滨河绿化等都属于园林规划的内容。新世纪城市园林规划目标是宏大的,要深谋远虑。眼下“刮风”的现象,好的一面反映了建设城市园林的主观要求,其弊则是脱离本地区的实际条件盲目跟从和赶风头。再者,园林也是有本的创造。

新在绿更浓

感谢《中国园林》给我撰稿的机会,借新世纪新年之禧,谨向各位同业致敬,给你们的工作道辛苦,祝大家工作顺利、健康长寿。

新世纪新在何处?新在绿意更浓。人类以绿化改善环境的历史有几千年,直到上世纪末才有了深刻的认识。′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提出人与自然共同迈进新世纪;1998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大会,开幕式将20世纪人类的建设总结为“大建设、大破坏”。大破坏指破坏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闭幕式上强调要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当中。广义的建筑包含人的一切兴造、营建活动。世界主宰兴造者有此灼见,新世纪必然绿更浓了。

真知来之何易,“知”与“行”合一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因此在现实中还要大力提倡保护大自然、创造第二自然。原生的大自然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宏观环境,同时也是建设第二自然——城市园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大自然遭到破坏,哪还有什么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保护原生的大地自然资源,而且在建设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中要力求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如山、水、土壤、植被及微生物。目前这种破坏是屡见不鲜的。出于围湖、填海、垦田、修路或采石等目的,大量毁山。最近报道四川葛仙山熔岩景观近百,却有人要炸掉全山做生产石灰的原料,而且已炸毁象鼻的景点,多亏被发现而制止。有位于水乡的新建城市,本来运盐的水道就很多,却要一概填平建城市道路。山的资源并非不可开发利用,但要有合理规划和综合处置。我国古时开山取石,运走了实体石材,留下了风景的负空间,如浙江绍兴的东湖、广东的西樵山等处,现有的山石景观都是原来的采石场。古人在那里先有统筹之想,然后自上而下放线开采,化开山之破坏为建设。而现在一般都是单纯以自然资源赢利而无视环境与景观,岂不有愧于先人。森林和树木的破坏也是不少的。建一所大宾馆,要找山水树木最好之地,更有人不惜重金在名胜古迹的遗址上建造。设计者又疏于对用地上植被资源的调查研究,更甚者,仅由于测绘图之差就可以毁掉数百株针叶常绿树。《园冶》讲的“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基”,好传统被遗忘个干净。有的不惜数十万巨金一次性断根移植巨大的古树名木为建筑腾地,结果还是挪死了,多可惜!这种损失是无法补偿的。难道就绝对不能调整一下建筑设计把这株古银杏保存下来?当自然与人工发生矛盾时,究竟应该谁让谁?是生物让非生物,还是调整非生物让难于调整的生物?主持工程的人当三思而后行。仅仅保护大自然还不够,人类不能满足于大自然的恩赐,我们还要创建人造自然环境,恩格斯称之为第二自然。城市园林建设归根结底是人工再造自然环境,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环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综合要求。老城市要补偿以往城市化进程中被破坏了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源,重建城市人工生态环境体系。新建城市不要重走老路,而要开辟一条完成城市化进程的新路,尽可能减少对城市用地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城市规划的概念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城规专家称之为城市生态规划阶段。城市的本质是人类聚居的生存环境,城市化进程不仅反映在人口集中百分比和工农业产值比例方面,同时应包含建立城市健全的生态环境体系。把祝酒词中的“健康、长寿”体现在现实的城市环境建设中,使人和自然持续协调地发展,这才算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

首先要进行科学和艺术的规划。生态环境不以城市为界线,城市间、甚至区域间都有相互的影响。因此从国土到区域,从区域到城市要有系统的规划。严格地讲,我国园林规划的分支学科并不完善。常用的规划概念把单项工程的总体设计称为规划,这是不实的。园林要建立园林规划的分支学科,同步介入国土、地区和城市规划。我国计划将西部四条居高而水量充足的江水引入黄河上游以开发广大的西北地区,包括开辟千余公里长的运河等。其中人工运河选线、滨河绿化等都属于园林规划的内容。就城市而言,目前全国的直辖市和大小城市都有新世纪的策划和举动。上海市要在中心城市周围建500米宽、97公里长的绿环;重庆要建为山水园林城市;北京、天津都有相应的规划和措施;很多城市都要争取园林城市的称号。这是令人鼓舞的大好的形势。园林是慢功缓利的社会福利性建设,其主要因素是植物。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如经济年增长率那么快,规划期限不宜是五年一期,而是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新世纪城市园林规划目标是宏大的,要深谋远虑。杭州西湖中的三岛经历了宋、明、清三个朝代接力建设而俨然一体。今日之壮举也需要世代接力,长物且宜放眼量,千万不可作一蹴而就之想,欲速反不达。快是相对的,人对自然的调控也是相对的,为什么有些大面积绿地不像园林而像苗圃呢?地大而平,树小而齐,缺少地形起伏、地貌多变,植物种类和规格都单调。“三通一平”的提法是否改一下,要通而不要一律求平。

成功的规划还有赖于城市设计、单项设计来实现。宏观控制微观,微观组成宏观,园林当以综合效益为重。生态是环境效益的基础;自然与人文结合、适应时代社会生活需要来安排内容和形式是社会效益的基础;人从园林得到身心健康,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持续发展是经济效益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综合效益是我们的天职。成功的设计也有赖于施工、养护、管理玉成和持续发展。

我国总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园林自当建成有中国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园林。眼下“刮风”的现象,好的一面反映了建设城市园林的主观要求,其弊则是脱离本地区的实际条件盲目跟从和赶风头。园林创作第一要法是借景,即凭借地、时的实际条件造景。不找出本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有利和不利因素何在,文脉何在,那如何着手呢?要巧于因借、创造本地的特色。发现优秀作品后,要学习人家如何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优势而不是从表面形式上模仿。相信在新世纪里,通过大家努力学习和研究,刮风之弊会逐渐消失,代之以众多的地方特色。

中国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有独特优秀的悠久历史传统,甚至在文字方面都反映人为自然之员和以人为中心。“天”中有人,一人为“大”。古写的“艺”字为人手举树苗跪地植树的形象,这是不满足自然的恩赐,人工造绿改善环境的反映。管子说:“人与天调,而后天下之美生。”说明人要创造艺术美,前提是人与自然协调。再者,园林也是有本的创造。我们要继承中国的园林传统,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发展传统。我国由于清末以后有一段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阶段,使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尚落后于先进国家。我们要学习这些先进经验,用于我国现代城市园林建设。新世纪必将迎来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高潮,华夏的大地必将绿意更浓、生气盎然和更加美丽。新世纪要求我们有新的投入和贡献。

(此文原载《中国园林》2000年第1期,此书编选时略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