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村书记和他的“银杏人家”

村书记和他的“银杏人家”

时间:2022-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村书记和他的“银杏人家”文/杜永堂创业者档案翟晓东,男,38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在家中有妻子和两个儿子,四口人。2002年和妻子一起创办“翟晓东银杏人家”,接着从2003年起担任嘉陵镇田河村大队书记,与此同时兼任自己创办的“翟晓东诊所”和“翟晓东银杏人家”的总负责人。最后,我在顶着多方面的压力之下创办起“银杏人家”。

村书记和他的“银杏人家”

文/杜永堂

创业者档案

翟晓东,男,38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在家中有妻子和两个儿子,四口人。他从1990年至1993年期间当兵,而后1993年复员回家,跟随父亲学医随后创办“翟晓东诊所”。2002年和妻子一起创办“翟晓东银杏人家”,接着从2003年起担任嘉陵镇田河村大队书记,与此同时兼任自己创办的“翟晓东诊所”和“翟晓东银杏人家”的总负责人。并且他的“银杏人家”2007年获得了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明办、甘肃省绿化委员会、甘肃省林业厅的“绿色小康县”、“绿色小康村”、“绿色小康户”称号。他自己也获得了“陇南市特色产业发展个人”、“党代表、档案先进工作者”、“陇南基层组织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所在地情况

“翟晓东银杏人家”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嘉陵镇田河村下坝社,而田河村四周被山环绕着,一条五六米宽的嘉陵江水系穿村而过,沿河而下修建这一条徽虞公路,它为田河村村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田河村位于徽县南部嘉陵江畔嘉陵镇,全村有6个社,196户农民,855人,共有耕地面积2180亩。田河村周围群山叠翠,物种丰富,村中有153棵1000多年有“生物活化石”之称的古银杏树,从而使田河村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因此形成了“银杏之乡”、“陇上小江南”等美称。附近还有被称为青龙山(火焰山)美称的大寺庙以及还有被称之为“动物王国”的“三滩”风景区,常年山清水秀,再加上嘉陵江漂游等,遍布着从秦汉到民国时期众多文人古迹。2002年以来,嘉陵镇田河村因地制宜,以自己独特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银杏人家”农家乐,从而吸引了省内省外(天水、兰州、宝鸡、西安等)游客来田河村观光度假旅游,它不仅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了农村文明的建设,使农民们的经济收入逐年在增加。

创业项目

“银杏人家”(农家乐)

创业感言

农民兄弟们要致富,就必须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上动脑子、想办法。

创业故事

这次对于翟晓东的采访则是我通过多次电话预约才定下来于2011年2月8日见面,当天一大早我就起床,拿着自己准备的资料赶往“翟晓东银杏人家”进行采访。

当我来到翟晓东家时,看到他们全家人都围在火炉边烤火看着电视,全家人看到我的到来,热情地招待我坐下并给我倒水。我和翟晓东、翟晓东的妻子以及两个儿子聊了一会儿,我说明了我的来意,然后进入了采访主题。而对于这次的采访为了更好地反映“翟晓东银杏人家”的成长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以对话的方式展示这次访谈内容,从而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农民致富的酸甜苦辣。

子承父业 二次创业

问:您是何时开始创业的?

答:我认为准确说来是2002年春天,从创办“翟晓东银杏人家”开始到现在。

我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之前我自己创办过“翟晓东诊所”。那是在我1993年当兵回家后,由于父亲是当地医生,在农村有“子承父业”的传统习惯。我顺从二老意愿学了医,最后在二老意见下开办了“翟晓东诊所”。但是,由于村子人口稀少,诊所效益不乐观,从而使自己对它也不上心,结果慢慢地发展成现在只看一些小病的诊所了。

问:您现在看到当时在二老干涉下创办的诊所成为现在这样,您有没有想过用这几年“银杏人家”赚来的钱进一步完善您的诊所?

答:对于你说的这一点,我不是没有想过。现在我钱多了起来,我可以给诊所购置更好的设备、药品,加上父亲传我的医术会使诊所好起来。但是,现在我实在没有时间来忙碌这个,自从我2003年当选为田河村的书记以来,工作任务特别多,甚至一天到晚在外面忙。

问:从您刚才的谈话中,我了解到您第一次创业是由于家庭压力、经济利益的影响促使你想到创业,而第二次则是由于政府的提倡促使你想到了创业,对于上述两次创业,您当时是如何考虑的?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答:对于我的第一次创业我当时的考虑现在想想也是特别简单,因为自己当时刚当兵回家看到农民在田里的艰辛,自己就感觉到怕,为了摆脱父母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而开始跟随父亲学医,然后创办了现在这个诊所。而当时的环境下,家里极力推荐我去创办自己的诊所,而村里正好当时只有一个老中医办的诊所,我学的是中西医结合的医术,感觉诊所办起来一定有比较好的收益。但是,办起来让我比较艰辛,效益一点都不好,感觉支撑不下去了。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这边农民还是用古时候那种方式治疗自己的病,小病就自己从山上采点药,而比较大的病就去县城看,我的诊所往往只可以治疗一些突发性的病人。

第二次创业时我考虑到自己的诊所效益不好,并且自己当时比较闲,一天下来就是在自己诊所等病人来看病,感觉特别无聊。因此,想利用这几年和妻子赚的钱,进行新的投资得到更加大的收益。正好当时政府鼓励我们村的农民创办“银杏人家”,我们就用自己赚到的钱创办了现在你所看到的“翟晓东银杏人家”。经过将近10年的经营,我们的“银杏人家”效益越来越好,接待的客人有天水、兰州、西安等地。我坚信以后的经营会越来越好,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问:您当时两次创业家里人对于您的创业看法如何?村里人如何看待?

答:对两次创业来说,第一次家里父母是极力支持我的,因为他们二老总认为医生这个行业永远是吃香的,不像其他的行业有阶段性的存在。村里人也对于医生有种潜移默化的尊重。

在第二次的创业中阻力则比较大,首先则是父母的反对以及村里人的看法,他们总认为我第二次做是不务正业的投资。最后,我在顶着多方面的压力之下创办起“银杏人家”。值得我高兴的是妻子在整个过程中都是默默支持我的。

一路走来 酸甜苦辣

问:当时您决定创办“银杏人家”,是否遇到过不顺心的事情?那您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对于“银杏人家”的创办,我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情特别多,但让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感觉到无助的两次。

第一次,是刚刚鼓足勇气要创办“银杏人家”时,遇到了技术、资金上的困难。当时正好是政府鼓励扶持几户农民搞“银杏人家”,自己就跑去见了政府官员,和他们说明了我的来意以及我所需要的技术和资金帮助。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告诉我,我们家不在他们政府的规划之内,不愿给我们提供任何帮助。接下来几天,我动用了自己这几年所建立的部分关系,让他们帮我与政府官员谈谈,把我家拉进他们的规划之内,到最后得到的消息则是给我提供技术,而资金补助则没有。这时我开始徘徊了,我担心如果我用自己的钱来创办,万一失败我会血本无归,被全村村民嘲笑。妻子这时对我说,“要做就做,不要多想,钱不够我们可以借”。在妻子的帮助下我借了部分钱,艰难地创办起了“银杏人家”。

第二次,是我们办起来之后没有客人,当时我和妻子看到政府支持的人家客人络绎不绝,而自己家的客人非常稀少。我和妻子看到这样的情景都着急了,有时候我们甚至为了这吵起架来。我一个人静下来好好地思考了很久,感觉到自己确实无路可走了,自己的钱就要这样打水漂无法收回了。就这样,日子慢慢地过了快一年,我们从接待一批客人中得知了这里面的一些小窍门,也使我们家的客人多了起来,再加上自己当时一些战友的帮忙,使我的生意慢慢地超过了其余几家“银杏人家”。

问:在上面的谈话中我了解到,您创业中的资金是自己以及借来的,而技术则是由政府提供以及自己摸索出来,那你们现在效益好起来,就你和妻子的劳动力应该是远远不够的,您是如何解决的?您现在对“银杏人家”的发展有什么想法?

答:劳动力是我们比较头痛的事情,因为我们的经营有很强的季节性、间断性。春天、夏天是客人流量最多的时间,尤其到了几个长假,如五一、端午等平均每天要接待160~200人次,营业额也每天在1500元左右。而我们家劳动力主要是我和妻子两个人,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就从村里请人来给我们帮忙,但是在假期还是人手不够用,我会把打扫卫生、帮忙端饭菜、倒水等工作让本村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来做,从中他们可以赚一些生活费,也可以得到锻炼。

对于劳动力这方面,我感觉还没有做到完完全全解决的程度,再加上我自己2003年当选为我们村的书记,村子近年来发展特别快,使我越来越忙碌。当书记这几年,我通过国家几次的培训以及考察,让我对于解决劳动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与见解,我们解决劳动力问题不是单方面要解决自己一家的,而是要解决大家的。

在此,我就以劳动力问题的解决为例子,来谈谈我对于“银杏人家”的发展看法。首先,我现在是书记,我不可以再像以前那样只为自己着想,而是要顾及全村经济的发展,使我们村的每一个农民都脱离以前的“吃饭靠玉米、小麦,花钱靠养猪、鸡,走路靠双腿,通讯靠嗓门”的局面。其次,我的“银杏人家”现在做到了村子最大的局面,我想用我的资源把村中所有的“银杏人家”整合起来,做一个大的组织,从而解决村子很多闲置劳动力,使大家都可以在这条道路上富裕起来。但后来我和其他人家商量后,得到的却是大家的反对,这样我的想法被抹杀了。对于这点,我感觉到我们村缺乏这方面专门人才和技术的帮助,如果有了这些帮助,我坚信可以说服他们。

问:您的“银杏人家”如此红火,有没有影响过您村书记的工作?与当地村民有过利益上的冲突吗?如果有,您是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答:对于上面两方面而言,应该都有。我的“银杏人家”效益越来越好,我们村子现在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作为书记的我工作也越来越多,时不时要出差,家里就留妻子一个人在忙碌。我当时想过不做村书记这个职位,专门来经营我的“银杏人家”,但是经过我市几次大规模的村干部培训,我改变了我的想法。因为在村子里,我的阅历、知识都算是比较多的,在外面也常常跑,去过的农村以及城市都比较多,思想也比较活跃。我家宁愿少接待一些旅客,多为村子做点事情,让大家都富裕起来。因为我认为钱对于人来说永远是不够的,而对我来说,我的现状我已经知足了,现在我需要为村子做一些事情了。

与当地村民利益上的冲突,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算是冲突。因为,当时为了扩大自己“银杏人家”的规模,自己的土地不够,只有向农民租赁一部分了。但是,当时由于自己的资金等多方面原因,从村民手中租不来土地。就这样和村民僵持了好久,后来还是决定高价买下那块土地。

关键时刻 尽心奉献

问:我记得你们陇南市嘉陵镇田河村是5·12汶川地震波及的地方,您那时候作为一个村的书记,您是怎么处理“银杏人家”营业与村民服务工作的?

答:5·12汶川地震,虽说我们陇南市嘉陵是灾区,但是我们田河村只是受到了轻微的影响。我们村的“银杏人家”依然在营业,而且比以往更加忙了,因为城镇的人都感觉到自己家里是高楼不安全,跑到我们这来躲避。

而当时我家则完全停了“银杏人家”的经营,因为我家成为上面领导全面指挥抗震救灾的总指挥部,同时,距我们大约有十公里的谈家庄回车站附近,由于地震使宝成铁路隧道塌方,从而使火车爆炸,毒烟弥漫整个谈家庄,另外,山体的滑落使石块堵住了嘉陵江的流淌,形成了堰塞湖。政府看到这样的情况,动用所有能力转移村民,最后部队的进入,使那里的情况得到了控制,但是这么多的村民被政府安排到了我家。我那时忙坏了,十多天的时间家里每天都有400~500人在吃住,我们家一个接待客人的两层小楼房以及自己住的房子里面挤满了人,结果我家人没有地方睡觉,就和那些村民一样睡在院子里面。

让我当时感到头疼的则是吃饭,由于地震的影响,停电停水,给这些村民做饭、喝水成了大问题。我记得最为清楚的就是我们用那个纸板生火给他们做饭吃,那十几天我妻子每天不是烧水就是做饭,而我在外面忙碌。当时人那么多,卫生也是关键,我的诊所为受伤的人免费治疗,每天对来来往往的地方进行消毒,但是还不够,苍蝇就像蜜蜂那样一团一团的,就如我们县指挥抗震救灾的领导们开玩笑说的,“地震了,苍蝇都知道翟晓东家安全”。

信心满满 多元发展

问:通过我们上面的谈话,我理解到您为自己村庄建设投入精力很多,也得到了初步的成功,接下来您考虑过如何结合村庄与“银杏人家”的发展吗?

答:对于这点,我自己也深思熟虑过。也就像我们在上面谈话中提到的那样,我想过把村子中的所有“银杏人家”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像我们在电视剧刘老根》中看到的那样,但是我的想法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不可以实现。

我现在又在思考新的思路,使我们村庄以及“银杏人家”更好地发展,从而提高我们村子农民的收入。首先,我向政府提出申请,扶持村民种植水果,以及修建池塘,让我们村可以通过乡村旅游而富起来。其次,我们村的农家乐都以“银杏人家”命名,则是因为我们村有153棵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我们以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为动力,打造我们村子,让我们村子的古银杏树成为我们田河村的代言树。最后,利用我们村另一个天然资源,那就是嘉陵江,我们使其现在的漂游活动和我们的“银杏人家”成为一条龙的服务方式,让游客可以玩得开心,而不像现在“银杏人家”和嘉陵江漂游项目,是脱节的服务方式。

问:上面谈话中您提到要以古银杏树作为你们村的代言树,那您现在有没有具体想法和一些具体行动?

答:想法是有点,但是比较模糊,一时自己还说不上来,但是,我的信心是十足的,因为我感觉到我们村的未来发展就在旅游上。一些具体行动,我则以我的“银杏人家”发展为例子,我现在必须扩大我的“银杏人家”规模,效益好起来,在经济实力以及技术上远远压倒对手,从而迫使对手同意所有“银杏人家”的合并,从而给予村民更大的利益。

我的这个想法比较复杂,做起来也比较困难。我和妻子今年商量准备利用我们两个有医术的特长来打造自己饭菜的特色,对此我们以银杏为例,推出了我们的特色菜肴,如“银杏炖鸡”、“当归银杏炖鸡”等。接下来我们准备把我们村银杏树全身的宝(叶子、果实等)做成对身体有保护作用的东西,开始送给旅游的客人,慢慢把它变成当地特产,来提高我们村农民的收入,如我们用叶子做茶叶、做具有保健作用的鞋垫,果实做各种吃的,再加上我们村特有的那些刺绣、手工布鞋等,来打造我们村的发展。

问:对于村子以及“银杏人家”的发展,您感觉现在最需要哪方面的资源?

答:对于此,我感觉最为重要的是,需要一批了解我们农村并且掌握专门技术的大学生,并且资金也相对比较重要,有了这两方面,我想我们村会很快富裕起来。

问:那您能谈谈对大学生到农村从事农业创业有什么看法?

答:对于大学生回农村从事农业创业,我表示赞同,因为我们农村的发展极为需要有知识的人才。在以前,我们农村就像一条大河,而好多大学就像一个抽水的水泵,使劲地抽完了我们农村的人才,使我们变得干涸起来,致使我们农村发展得特别缓慢。现在出现这种现象,国家应该大力支持、鼓励大学生把他们学到的知识带回到农村,促进农村的发展,使农民可以更快地富足起来。

我再来谈谈关于当地政府对于大学生到农村从事农业创业政策的看法。我感觉当地政府做的远远是不够的。因为,那些毕业了要创业的大学生由于刚毕业,人脉比较窄,往往拿不到政府对他们项目的资助,相反的是,那些社会上有一定关系网络的人,可以很容易申请到政府的资助,但是这些人往往都是挂了牌子而不去做实事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骗取国家的资助。对此,我强烈建议国家把资助发放给真正需要的人,他们创业成功了,也意味着会带动我们农民富裕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