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位县委书记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六位县委书记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年前,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坚定不移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子走下去,广大山区县在“两美浙江”建设中一定大有作为。我们初步找到一条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道路,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六位县委书记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_全力打造点绿成金新标杆_2016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实践报告

安吉县委书记 单锦炎

理论要变成实践,尤其是要变成老百姓所信服的实践,才会有生命力。十年前,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十年来,这一理论在安吉实践中化为了生动现实,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坚定不移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子走下去,广大山区县在“两美浙江”建设中一定大有作为。

绿水青山不仅是重要的发展要素资源,更是十分宝贵的生态与品牌资源。守护绿水青山是对过去发展方式的反思,是一种放眼长远的理性回归。我们是在付出惨痛的代价之后,才坚定清醒地认识到,不能把绿水青山当成消耗品,涸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扩张发展只会“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无数金山银山也换不回一座绿水青山。

十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谨记总书记嘱托,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过程必有我”的气魄,坚持生态立县,打造了“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优美环境,成了全国首个生态县、首个县域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县。我们把保护好绿水青山作为第一目的,全国首创美丽乡村建设,出台全国第一个美丽乡村建设地方标准;开展“寸山青、滴水净”行动计划,推行“限药、减肥、禁烧”,水库源头封山育林,设立了禁垦区、禁渔期;大胆改革创新,设置矿产资源联合管理、森林公安和地方公安联动执法、基层国土规划联合办公机制,从源头加强生态保护与管控;以人代会决议的方式把每月第四个星期三设定为包括“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在内的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推进日”,全民动员,声势浩大。这些制度与办法都已形成常态化。

守护绿水青山,不是不要金山银山,只有“养山富山”“养山用山”,绿水青山才能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两座山”不可割裂,但两者之间也不可能自然画上等号,只有架通桥梁,转化“绿水青山”,两者才能良性互动起来。

在实践中,安吉独辟“绿”径,抓住产业与项目这个转化的关键节点,将自然山水的“绿色效应”向产业延伸。我们按照泛自然博物院、县域大景区的目标,融合一二三产发展,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美丽环境转变成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重点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生态文化产业示范区,加快生态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休闲养生等产业的“联姻”,成功建成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凯蒂猫家园,并引进了上影影视产业园等项目。在实践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道路上,今年全国第一个环境优美乡镇山川乡还成了全国第一个乡域4A级景区。我们初步找到一条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道路,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广大百姓,这也是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最终落脚点。要让广大老百姓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道路上享受更多的“获得感”,才能从原来对绿水青山的自发向往,转化为对保护绿水青山的自觉行动。

我们在做大金山银山的同时,时刻不忘惠及民生,实现了集镇污水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联网公路、城乡公交、劳动就业、卫生服务、居家养老、学前教育、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农村信息化等13项公共服务全覆盖。在全国第一个设立3·25全民生态日,以1家主馆37家地域文化馆的形式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无围墙”的生态博物馆,制定了48个字的县民生态守则,这些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坚定了老百姓的道路自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条光明大道。

前十年,安吉初步找到了一条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之路,那么后十年我们就要按照“城乡统筹全国样板、生态文明全国示范”的“两个全国”目标,打造赤金足银的“两山”互动新标杆,真正把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真正建成富裕美丽幸福的安吉。

绿富美就是最大的政绩

淳安县委书记 朱党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看似简单,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丰富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我们基层执政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指明了方向。淳安是习总书记曾经的联系点,也是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美丽杭州实验区,守护好一湖秀水、满目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老百姓富起来是我们最大的责任,也是最大的政绩。正因如此,我们提出了“秀水富民”的思路,走出一条具有淳安特色的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路子,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淳安篇章。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增长是政绩,保护环境也是政绩。遵循这一思想,淳安没有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目标,而是把“护一湖秀水”作为第一责任和最大的政治担当。几十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千岛湖,随着配水工程的启动,下游几百万人民将直接饮用千岛湖水,我们感到保护的压力更大了、责任更重了,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我们以夏书记对淳安提出的“无污水县”为目标,全力实施千岛湖综合保护工程,推进以治污水为重点的“五水共治”,计划三年投入33.8亿元,到2016年城区污水纳管率达到95%以上,全县所有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户纳管率达82%以上;开展沿湖排污口整治,两年内关停企业自行设置的排放口,实现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全部纳入政府污水处理厂(站)处理;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实施“护林复绿涵水”,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林相改造、封山育林,深化“清洁乡村”,全方位、立体式地保护淳安的山山水水,永葆绿水青山。

保护绿水青山不是终极目的,不能守山望山无所作为,要让美丽山水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完美融合,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促进老百姓增收致富。为建设、保护千岛湖,淳安的老百姓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至今收入水平还比较低,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全省的68.4%和全市的56.4%,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非常强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把“富一方百姓”作为最大的历史责任,紧紧抓住即将进入高铁时代和环湖经济大发展时期的重大机遇,依托绿水青山优势,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园区提升、富丽乡村建设、绿道经济发展、高铁经济发展、淳商回归等工程,推动新兴生态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我们大力发展以旅游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60%以上;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村投入,以红色教育培训、旅游休闲、手工业加工等“五个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美丽乡村”向“富丽乡村”升级,让美丽风光变成美丽经济,让农民因美而富;我们落实省委促进浙商回归的部署,今年3月份召开了首届淳商大会,引导淳商回乡创业,回报桑梓,首批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近20亿元。

今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我们将更加坚定不移地照着这条路子走下去,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践行绿色化建设“三美”临安

临安市委书记 张振丰

2004年1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来临安考察调研,充分肯定了临安生态建设工作。多年来,临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立足市域实际,积极探索符合临安特色的发展之路,从推进生态与经济共赢,到高举生态、科技两面大旗,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再到打造山川秀美、城靓村美、生活和美的“三美”临安,临安在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山川秀美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临安地处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源头,是浙西北的重要生态屏障,护好这一方绿水青山,既是守住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的历史担当和崇高使命。一方面,临安做好“保护文章”,对外严格环境准入门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对内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力建设青山湖科技城创新引擎,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另一方面,深化“环境革命”,全力打好治水拆违、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组合拳,寻求“三美”临安建设的最大公约数,让城市和乡村更好地融入自然,绘就一幅蓝天白云、清风碧水、层林叠翠的千里画卷。

城靓村美是核心。生态是临安新型城市化的最美“家底”。围绕如何最大限度保护好生态,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临安提出了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东西并进、两轮驱动的战略思路,以此进一步把整个临安的规划做得更优、环境做得更好、配套做得更强,最大限度地集聚优质要素、创新资源、高端产业,推动临安实现新跨越。东部依托青山湖科技城、城东和锦南“三大新城”,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都市经济,着力打造含山纳水、城湖相映、功能完善、生活舒适、产业高端、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城市。西部依托清凉峰旅游度假区,优先发展生态养生旅游业。同时,创新开展“一廊十线”环境整治,在杭瑞高速公路临安段和十个高速出口沿线开展精品线整治,把旅游景区、精品村、自然保护区等串珠成链、串线成面,令全市域景区化。

生活和美是目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谋求生态、生产、生活的共赢之路,必须依靠科学,既创造更加丰裕的物质财富,又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财富。一方面,临安积极探索山区县市绿色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山核桃和竹笋的生态化改造,积极发展民宿经济、电子商务等美丽业态,广大农民实现了从“砍树”到“看树”再到“赏树”的三级跳,实现了从“卖炭翁”到“护林人”再到“小康户”的华丽转身。特别是太湖源镇白沙村,去年借力太湖源精品线整治工程,提升改造农家乐,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农民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当前临安越来越多的“白沙村”正在涌现。另一方面,努力传播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坚持以文化为魂,深入挖掘钱王文化精髓,最大限度地延续历史文脉、保留乡村记忆,文化礼堂和“好家风”建设打响品牌,临安的广大乡村处处呈现出村美、家富、人和的“绿富”新风貌。

今天,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临安人民一直在努力践行习总书记的“两山论”,并逐步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既要守住绿水青山 也要赢得金山银山

衢州市衢江区委书记 吴江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两美”浙江的题中之义,这不是想不想、愿不愿、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认识越主动、行动越自觉、成果越明显的自身发展需求。

作为全省的生态屏障,近几年来,衢江区从以治水为开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治出了华东地区最好的一级地表水,并成为全省“腾笼换鸟”先进区;到打出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发展放心农业、争创美丽乡村先进县和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组合拳,谋划推进了动态投资7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以及衢州新农都、东方广场、中财管业等一批10亿元以上项目,放心农业成为全省样板;再到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衢江篇章步步深入,绿水青山不但成了衢江的“金名片”,更成了衢江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守住绿水青山,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对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的关系认知,衢江人认识是主动的,决心也是大的,成本也是高的。为了保护一江清水送下游,衢江区先后关、停、搬49家化工企业,关停石灰土窑65座,削减生猪饲养量150多万头。有人评价这是壮士断腕、凤凰涅槃,确实,“绿色革命”让衢江人民经受了保护与发展的“阵痛”,但涅槃重生后也让衢江迎来了绿色发展的新蓝海。

赢得金山银山,要有精准发力的智慧。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本质上是推进转型升级,是一个生态经济化的过程。衢江有好山、好水、好空气,如何让其裂变成金山银山,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平衡点。

第一,让放心农业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猪不养了,农民怎么办?从2013年开始,衢江区就开始探索发展放心农业,在全省率先建成放心农业发展八大体系,并依托全国首家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乡村淘”和全省首创的家庭农场免费直通车来拓展农产品销路,放心农业逐步替代生猪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衢江,土地要“清洗”、产品有“二维码”、质量“可追溯”不是新鲜事,西瓜100多元一个、蜜橘10元一个也不是新鲜事。目前,全区已建成万元田6.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3%;“乡村淘”服务网点达116家,辐射全区42%的行政村,并计划三年内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第二,将绿色循环理念贯穿经济转型全过程,一批循环利用、光伏发电、水资源利用等绿色循环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加速壮大,仅循环经济产业就有望突破百亿产值,而废弃茭白叶通过生态循环利用,也可使衢北万亩茭白基地亩产增收1000元。第三,依托华东地区最好的一级地表水和72.9%的森林覆盖率等生态优势,以及保存完好的乡村风貌,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教授领衔,推进衢南乡村再造,打造“远可望、近可游、居可养”的“五养衢江、九龙归谷”。

建设生态文明,永远在路上。要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既需要智慧,更需要定力。接下来,衢江区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坚定不移地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努力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衢江样板。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浦江县委书记 施振强

近年来,浦江县贯彻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大战略部署,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撬动全局工作,自然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全面好转,真正迈上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咬定目标不放松,唤回绿水青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曾经的浦江,85%的溪流都被严重污染,浦阳江更是因为连续8年的劣Ⅴ类成为全省水质最差的河流;曾经的浦江,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全省倒数第一,“坐在垃圾堆上数钱,躺在医院里花钱”成为浦江百姓的真实写照,浦江百姓唤回“绿水青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群众的疾苦和期盼,拷问着为政者的责任担当。我们唯有打赢“五水共治”、唤回绿水青山,来回应老百姓的期盼。2013年4月,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浦江率先在全省打响了水环境综合整治第一枪,一场“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在浦江全面铺开。历经两年艰苦卓绝的奋战,浦江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重新唤回了绿水青山。我们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三年三步走”目标,浦阳江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壶源江稳定保持在Ⅱ类水;我们率先完成“清三河”任务,成为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我们成功捧获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生态质量公共满意度跃升至全省第18位。

精准发力促转型,推进绿色发展。“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只有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化,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在绿水青山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不断释放生态红利,才能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迸发出旺盛生命力。

为此,我们牢牢抓住“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这个战略方针,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推进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变,深处着力,精准发力,有效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投资20亿元建设现代化水晶产业园,168幢厂房已拔地而起,将在今年投用,真正实现“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产业提升”治理目标。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网络零售额首次超过水晶行业产值,跨境网络零售发货量超1000万件,名列全省县市区第二位,被评为浙江省电子商务示范县。旅游业强势复苏,2014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38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8%和66.6%。其中,乡村旅游人数以105%的速度高速增长。规模农业方兴未艾,2014年成功引导一批水晶加工业主、工商企业主逾10亿元资本,组建林地股份制合作社19家,发展家庭农场292家。葡萄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成为“中国葡萄之乡”,香榧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成为“中国香榧之乡”。

如今的浦江,青山葱郁,碧水潺潺,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内首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县工作全面铺开,我们将努力打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样板区、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全面深化法治建设示范区、全面从严治党标杆区,向着建设“两富”“两美”新浦江阔步前行。

护美绿水青山 转型发展奔跑在路上

海宁市委书记 林 毅

海宁是经济强市、资源小市,从发展瓶颈、成长阵痛中一路走来,深刻认识到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人口结构,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变革传统发展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迈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在体制转型,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把改革作为最有效的利器,用体制创新为“两山”构筑根本保障,无中生有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用市场之手倒逼企业转型发展,担起生态责任;率先推行“河长制”,市镇村三级干部认领河道;在全省先行先试全域实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发挥政绩考核“绿色”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东部(黄湾)生态功能区。

迈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在产业转型,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转型升级。我们不惜代价、不遗余力,舍得拿出GDP速度去换取更高质量、更长时间发展,存量提质,增量选优,下好产业转型升级这盘“先手棋”。我们关停电镀园区、造纸化工等重污染企业,三年淘汰落后产能70亿元,是一种转型;我们率先着手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产业由“纺锤形”向“哑铃形”转变,是一种转型;我们培育了时尚、新能源光伏、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特色小镇,是一种转型;我们打造了三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以总部基地江南城为龙头的总部经济群展露雄姿,服务业增加值连续三年超过工业增加值,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是一种转型;我们开工建设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全力推进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建设,加快实现海宁鹃湖与杭州西湖1小时同城效应,是一种转型。转型已经开启,发展不容回头。

迈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在环境转型,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从长水塘、泰山港两大生态湿地到出现三类水,从生猪削减率列嘉兴第一、420万方温室甲鱼棚全部拆除到全省“无违建”市创建,从平原绿化7.3万亩完成省“十二五”任务2.6倍到省森林城市,从盐官百里长廊到省级旅游度假区,从城镇有机更新、星级美丽乡村到省级美丽县城,从二轮“六城联创”到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民幸福指数逐年提升,一个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文中、城在文明中的江南水乡典范破茧而出。

迈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在理念转型,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让全社会共同担起守护生态的责任。挺起担当的脊梁大步迈向生态时代,这份担当体现在党员干部五(吾)带头、爱我海宁五(吾)带头共建美丽潮乡,体现在全市干部主动申领主办项目推动治水拆违工作落地,体现在市级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指导员用脚步丈量生态,体现在治水义务巡防队、市民监督团、企业家河长等全社会参与,体现在“最美”现象从“盆景”到风景。这份担当更体现在铁腕治污,对治水拆违不力的主体问责到底。生态文明之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是海宁人民一份庄严的承诺,也是一份美好的期许。

(原载于《浙江日报》2015年5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