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关系

城市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关系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城市,既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又要适应信息资源环境,实现全球化的发展目标;既要立足传统、传承文化,又要面向世界、走向全球化。全球化对中国传统城市与地域建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领域内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型。

1.1.2 研究的必要性

1)中国城市及文化发展的趋势

加入世贸组织(WTO)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城市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球化发展,形成了城市及其文化发展的全新的生存环境——信息资源环境,并逐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使当前中国传统聚居形态及城市文化的发展面临着现代性的断裂。中国传统聚居模式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化本土化的探索中艰难前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城市,既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又要适应信息资源环境,实现全球化的发展目标;既要立足传统、传承文化,又要面向世界、走向全球化。惟其如此,中国城市才能加入到全球化的大循环行列中。

加速发展的城市化不但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也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城市社会空间的剧烈运动,使城市为此付出巨大的城市化成本,城市社会的物质形态、文化形态以及信息资源、自然资源也迎来巨大的发展和更新的机遇。与城市化相伴的人口集聚、环境改变以及发展、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作为一个时代性课题,将是影响我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当前摆在学界面前的重大课题。

2)中国城市及文化发展的现状

(1)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城市与文化

在现代语境中,“全球化”已然成为一个极具扩张性力量的“现代性”(modernity)概念。由于它蕴涵着不可剥离的现代性,且被赋予越来越强烈的现代人类目的论的价值期待,因而它不仅拥有着日益普遍化的事实描述性和经济解释力,而且也日益被赋予了一种超经济的价值评价性和跨文化的话语权力(3)。全球化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生存环境,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同化着人类文化的生存语境(主要表现为以信息资源环境为基础的全球同步发展)(图1.2)。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依赖,加剧了地域现实生活场景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剥离,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不再与地域自然生态空间保持有机结合的状态,不同地域的城市居民面临着共同的生活境遇。全球化趋势要求当代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既要关注世界,又要关注自我,在全球同步发展的脉动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全球化对中国传统城市与地域建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领域内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型。

img2

图1.2 欧洲铁路网反映的现代社会人居环境地域时空尺度的变化
资料来源:吴良镛.国际建协《北京宪章》——建筑学的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94-195

(2)城市化加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与文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文化产业逐步兴起,文化消费持续旺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物质形态建设与城市文化的沟通日益受到重视。城市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核心问题之一。城市化的深入展开,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社会结构的整合以及文化观念的交融,然而文化观念的城市化是城市化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如人居环境、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管理乃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中国城市及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科学的全球化概念,既包含一体化的趋势,又有多样化的倾向。全球化不仅意味着文化观念的同化,也引发和促进本土文化意识的反思和批判。多元的全球化观念肯定文化的特殊性、地域性、差异性,强调动态、双向的交流。在转型期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我国城市文化逐步从泛政治化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出现了文化观念的泛经济化倾向。这一趋势发展到极致,即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物质生产力掩盖精神生产力;短期经济价值取代长久的社会文化价值;经济效益压倒社会效益,使城市发展规划的决策、判断城市建设得失的标准局限于唯一的经济维度。而另一方面,外来文化的融入,导致本土文化的失范与转型,掩盖了地域聚居单元中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引发了评判城市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异化,不仅使城市建设陷入异化的困境,也产生了城市空间与建筑形态的趋同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