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责任竞争力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责任竞争力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可持续发展,又可称城市持续发展,与此相近的还有城市可持续性、可持续城市和生态城市3个名词。自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提出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责任竞争力的本质要求,立足于可持续发展,通过城市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的责任竞争力。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计算浙江省11个城市的GDP含金

城市可持续发展,又可称城市持续发展,与此相近的还有城市可持续性、可持续城市和生态城市3个名词。这3个名词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即城市可持续发展强调事物的发展过程,城市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城市则更注重事物发展的条件和状态。生态城市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学表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而对于城市如何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演进,它们的内涵则完全一致。自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提出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资源角度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城市不断追求其内在的自然潜力得以实现的过程,其目的是建立一个以生存容量为基础的绿色花园城市;从环境角度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其公众应不断努力改善自身社区及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同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过程;从经济角度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系统结构和功能相互协调,具体说是围绕生产过程这一中心环节,通过均衡地分布农业、工业、交通等城市活动,促使城市新的结构、功能与原有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的和谐一致,这主要通过政府的规划行为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在资源最小利用的前提下,使城市经济朝更富效率、稳定和创新方向演进;从社会角度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社会方面应追求一个人类相互交流、信息传播和文化得到极大发展的城市,以富有生机、稳定、公平为标志,没有犯罪等。可持续城市社会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可持续城市是适宜生活的城市,其应充分发挥生态潜力为健康的城市服务,不仅把城市作为整体考虑,而且也要使不同的环境适应城市中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需要;(二)可持续城市是市民参与的城市,应使公众、社团、政府机构等所有的人积极参与城市问题讨论以及城市决策。

温州“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目标,构筑温州都市经济圈,大都市区框架基本形成,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00平方千米,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上。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00亿元以上,建设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一)做强温州都市经济圈。构筑温州都市经济圈,成为辐射浙南闽东北、影响皖赣的经济枢纽区域。按照“接轨上海、联系南北,拓展通道、延伸腹地”的要求,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网络,打开内联外接的更大通道,拓展地域广阔的经济腹地,促进生产要素大跨度、大流量互动,推进产业的互促共进,使温州都市经济圈真正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之一。

(二)强化温州中心城市地位。严格执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突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推进温州中心城市建设,切实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实现中心城市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商贸型向商务型转变、通道型向枢纽型转变”,强化在温州都市经济圈的核心地位。

温州“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龙头,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陆海、城乡、区域发展,全面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大都市功能区、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全面建成惠及全民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温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城市转型升级新思路,体现了“温州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责任竞争力的本质要求,立足于可持续发展,通过城市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的责任竞争力。

程恩富(2014)认为,改善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衡量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实力,不只是看GDP指标,首先应看民众收入的多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高低,以及“幸福感”的高低。程恩富认为,《中国经济周刊》选用的“GDP含金量”与“人性化的GDP”“幸福指数”“幸福感”基本上是一致的,其核心是“提高居民收入”。崔健伟(2005)正式推出P2=I/MGDP的公式,其中P2代表发展因子,I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M表示当地居民人口,GDP表示当地的人均GDP。崔健伟提出的发展因子成为GDP质量的直观表征,揭示了GDP的“民生含量”,且与后来学者选用的“GDP含金量”测算公式基本一致。同时,崔健伟(2010)还提供了“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计算公式:“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数值相当于当地的GDP含金量,即居民的幸福指数。此后5年的“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均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该指标也因此沿用至今。

自“十二五”开局(2011)以来,GDP含金量整体上升,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惠民的政策(不与民争利的政策)落实得更加到位,民生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效果更加明显、充分。全国各地的含金量增长普遍加快,只不过有的来得晚一点,有的来得早一点。有的省份财力强的,产业结构比较高端一点的,发展方式转变得就快,表现到GDP含金量上增长就快。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2013年底中组部发出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称,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对限制开发区域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唯GDP政绩观”的改变,将使得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健全,为市场和社会的稳态发展创造条件,使得居民收入增长更快,GDP含金量也会再创新高。温州市委市政府印发的《2014年度县(市、区)考绩法》明确指出,从2014年开始,取消对文成、泰顺两县的GDP考核,更加侧重对其环境质量指数、污水处理率等生态环境项目的考核。

分析引用的是《中国经济周刊》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计算公式。计算浙江省11个城市的GDP含金量,并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浙江省11个市GDP含金量排名情况,从而进一步分析责任竞争力对城市转型升级的影响力。

数据显示,2013年浙江省GD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温州市、台州市、丽水市、金华市、湖州市、衢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嘉兴市、杭州市、宁波市。数据还显示,GDP总量排名靠前的,GDP含金量却并不一定靠前。2013年GDP总量排名前三的城市是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其对应的GDP含金量排名则为第10位、第11位、第1位。杭州市、宁波市GDP总量虽然排前两名,但GDP含金量却明显靠后,尤其是宁波GDP含金量排名为第11位,排名最后;相反,GDP总量排名最后的舟山市,其GDP含金量排名第8位。从GDP含金量高低的地区分布来看,排名前4位的城市温州市、台州市、丽水市、金华市全部属于浙西南,而浙东北的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分别是第5位、第7位和第8位。2013年浙江省各市GDP含金量排名,如表5-10所示。2013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温州2013年GDP含金量排名全省第一,说明温州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惠民的政策落实得更加到位,民生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匹配与互动效果更加明显、充分。尽管温州一些经济指标相对落后,但从GDP含金量横向对比中,可以看出,温州经济增长质量有了明显的好转,责任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温州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转型期、结构调整关键期。温州抓住“四大机遇”,应对“五大难题”,发挥“五大优势”,加快转型发展,走内源与外源并举的道路,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指标。“十二五”温州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提高GDP含金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5-10 2013年浙江省各市GDP总值及GDP含金量排名

注: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人口占比

资料来源:根据《2014 年浙江省统计年鉴》计算。

为了便于分析“十一五”时期与“十二五”时期温州GDP含金量发展变化,采用2004—2013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由于2004年、2005年两年没有城镇人口占比的统计数据,因而,采用2006—2013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2006—2013年人均生产总值(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城镇人口占比、GDP含金量比等数据统计,如表5-11所示。

表5-11 2006—2013年温州GDP含金量计算表

资料来源:根据《2009—2014年浙江省统计年鉴》计算。

表5-11数据显示,温州2006—2013年GDP含金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006年GDP含金量为0.723394,2007年、2008年回落到0.692955和0.683340,2009年回升到0.710060,2010年GDP含金量达到最大值0.752749,其变动轨迹如图5-7所示。

图5-7 2006—2013年温州GDP含金量变动

为分析温州GDP含金量与各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笔者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

1.描述统计量分析

2006—2013年温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极小值为21716.00,极大值为37852.00,均值为29441.6250,标准差5478.0618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极小值为7543.00,极大值为16194.00,均值为11409.3750,标准差为3060.81431;城镇人口占比极小值为0.6,极大值为0.67,均值为0.6346,标准差为0.03263;人均生产总值(元)极小值为24349.00,极大值为49817.00,均值为36527.6250,标准差为8892.81471;GDP含金量极小值为0.68,极大值为0.75,均值为0.7143,标准差为0.02157(见表5-12)。

表5-12 描述统计量

2.GDP含金量及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以GDP含金量为因变量,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城镇人口占比、人均生产总值(元)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DP含金量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比、人均生产总值等呈正相关,但不显著,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06、0.331、0.561、0.324,其中,GDP含金量与城镇人口占比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5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比、人均生产总值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均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见表5-13)。

表5-13 GDP含金量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结论

(1)温州GDP含金量分别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比、人均生产总值呈正弱相关。也就是说,单纯从上述4个影响因素入手,对提升GDP含金量的作用是有限的,基于责任竞争力视角,提升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GDP含金量,而城市的转型升级则取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程度与质量。

(2)温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比、人均生产总值之间均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这表明温州GDP含金量的4个影响因素之间,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且4个因素共同作用,影响GDP含金量。但4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还需要重视解决生态与民生问题,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

(3)温州城镇人口占比与GDP含金量的相关系数最大,说明推进新型城镇化对提升GDP含金量的影响力要大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生产总值等因素的影响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要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改革。立足民力、依靠民资、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实现民享,是“温州模式”的本质特征,也是责任竞争力视角下城市转型升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1) Dunning,John,“The Geographical Source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Firms:Some Results of a New Survey”,Discussion Papers 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Studies,Vol.218,1996.

(2) 该机构对欧洲170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这些数据主要关于城市的经济情况以及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这些城市被聚类归纳为8个类别,其中伦敦和巴黎第1等级,米兰第2等级……

(3) Peter Karl Kresl,The Determinants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a Survey,in:P.K.Kresl and G.Gappert (eds.),North American Citi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1995,pp.45-68.

(4)  B.Leo,B.Erik,“Marketing and the Need for Organizing Capacity”,Urban Studies,Vol.36,1999,pp.5-6.

(5) 郝寿义、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以若干城市为案例》,《经济科学》1998年第3期。

(6) 宁越敏、唐礼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第3期。

(7) 于涛方、李娜:《论城市竞争的空间效应》,《规划师》2003年第9期。

(8)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9) 陈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党的文献》2012年第3期。

(10)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96页。

(11)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06页。

(12)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48页。

(13)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48页。

(14) 陈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党的文献》2012年第3期。

(15) 李健:《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1期。 

(16) 徐楠:《中国环境污染“拐点”在哪里?》,http://www.infzm.com/content/48515。

(17) 温州商报:《十二项主要任务》,《温州商报》2012年3月29日。

(18) 尤成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三个三”》,《温州日报》2014年1月23日。

(19) 温州市金融办:《温州金改呈现“四四三”示范效应》,http://www.wzjrb.gov.cn/art/2014/6/3/art_8719_148156.html。

(20) 李健:《民营银行比较优势及其市场定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2期。

(21) 陈岩:《民营银行理论》,《天津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2) 郑泽华:《对发展中国民营银行几个问题的思考》,《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5期。

(23) 邱兆祥:《发展民营银行应该慎之又慎》,《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10期。

(24) 裴红卫、张毅:《关于民营银行认识几个误区的解释》,《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5) 唐文琳、肖崎:《从民间借贷到民营银行:金融制度的创新》,《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26) 塞缪尔·普雷斯顿研究发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比例关系大约是1∶2的关系,即工业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的比例每增长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会增长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