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主要的评价手段是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外建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有很多种,它们各具特色,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我们在对现有的指标体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适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最后采用理论分析、经验选择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从最初设计的118个指标中选出41个指标组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_现代城市发展与管

第二节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随着人们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指导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基本准则。如何度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呢?目前主要的评价手段是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一般是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借鉴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已有研究成果,同时紧密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建立起来的。它可用来描述城市发展状况,监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它是政府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计划和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同时,它还有助于民众了解自己居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唤醒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来。目前,国内外建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有很多种,它们各具特色,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我们在对现有的指标体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适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一、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传播扩张时,各国学者都致力于量化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研究,使用指标来衡量和监测可持续发展已经被许多国家政府和国际机构所采用。迄今为止,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在对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的修订基础上;另一类则是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重新建立指标或指标体系。1992年以来,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不断提出。如联合国可持续委员会制定的“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指标体系,此外,还有联合国统计局(UNSTAT)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FISD)、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及联合国开发署(UNDP)的人文发展指标(HDI)等。同时,国家、地区和部门等不同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也不断涌现。在地区一级,具代表性的有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美国俄勒冈州等。在城市和社区一级,美国、英国、丹麦、挪威等国都分别提出了典型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或“绿色城市”的指标。如美国的西雅图建立了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当前,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建立的指标体系,它是依据《21世纪议程》中的相关章节,从可持续发展的4个方面——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着手设计的。其概念方法是“驱动力—状态—响应”,共有134个指标。1996—1999年,22个国家将该体系用于国家一级的测试,在1999年UNCSD第7次会议和巴巴多斯国际研讨会上,根据测试国家的意见对指标框架进行了改革,2001年新的核心指标框架包括了15项38个子项。此外,国外近年来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如美国的环境可持续性指标、生态足迹、可持续性模糊评估、真实发展指数等等。[2]

二、国内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状况

我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牛元文在总结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度(DSD)指标体系,并采用资源承载力、经济生产力、发展稳定性、环境缓冲力和管理调控力来测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构建指标体系分析和评价了中国的自下而上支持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全国30个省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在以城市为背景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中,这些指标体系在应用范围上可以分为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和城市某一专题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在设计思路上则可以分为环境经济学思路和社会统计学思路两种,由于环境经济学在解决核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的经济计量问题上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工作量大、操作比较困难,所以目前的评价体系绝大多数是从社会统计学的思路出发建立的,并且就范围来讲整体评价大于专题评价。下面仅从社会统计学的思路出发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作一比较评述。

(一)王祥荣提出的上海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在《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一书中,王祥荣提出构建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综合性、代表性、层次性、阶段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并据此建立了由3个层次、30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其中,最高综合指标——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ECI)(亦称城市生态综合指数),用以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或生态化程度;一级指标包括结构、功能、协调度3个方面的指标,是对最高综合指标的分解;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再分解,包括人口结构、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可持续性等10项具体和亚指标;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再分解,也是最底层的单项评价指标,包括人口密度、人均期望寿命、万人大中专人数、城乡收入比等30项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为基础,侧重从城市生态建设的角度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凌亢等人提出的南京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南京经济学院凌亢等人以人类活动为主线,按照城市资源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经济持续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的思路在对南京市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时设计了一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在设计过程中强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协调度的评价与监测。因此,在指标选取中既有持续性指标、协调性指标,又有监测性指标,使这些指标在时间尺度上反映城市系统的发展速度及变化态势,在空间尺度上反映城市整体布局和结构优化特征,在数量尺度上反映城市整体发展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在质量尺度上反映城市的综合素质、发展能力、潜力以及后劲。最后采用理论分析、经验选择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从最初设计的118个指标中选出41个指标组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及指标层4层次构成。其中目标层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整体评价;准则层则由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协调度3个准则指标构成,分别反映城市各要素的发展现状、对城市的发展支撑保障能力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程度;领域层及指标层由更细化的指标组成。

这种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比较复杂,并且由于基层指标的确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选取的指标对目标的反映程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就指标体系整体而言,它在设计过程中既考虑了城市各子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协调程度,又考虑了城市未来的支持和更新能力,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和时间特征。只要在基层指标的确定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它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三)许学强等人提出的广州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中山大学的许学强等人在对广州市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过程中,从城市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出发,设计了一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动态性、典型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层次性、数量化和广泛性9个原则,同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范围与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而设计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了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有3个指标,分别为环境可持续指数、经济可持续指数和社会可持续指数,这3个指数属于高度概括化的一级指标;第二层次共有20个指标,属于半概括化的指标,其中环境可持续指数、经济可持续指数、社会可持续指数分别包括5个、6个和9个二级指标;第三层次共48个属于基础类指标,其中环境可持续指数、经济可持续指数、社会可持续指数分别包括13个、18个和17个三级指标。

这种体系是比较常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基于城市系统协调理论,所以它比较便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协调程度进行评价。但由于它将城市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割裂开来,所以相对忽视了城市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同时,在时间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预测也比较缺乏。

(四)李莉等人提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李莉等人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设计了一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内20个大城市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该指标体系由三大类指标构成,即状态指标、压力指标和响应指标。状态指标用来衡量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特别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变化以及因此对人类的影响,它能够回答“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的问题;压力指标用来反映引起环境变化的人类活动,它要回答的是“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的变化”;响应指标用来反映人类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它要回答“做了什么以及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这种指标体系注重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深层次结构和机制的反映,能够比较直观地呈现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状况,便于实际操作和为城市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但由于指标分类的原因,比较难以判断城市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的发展状况,同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预测也比较缺乏。

(五)郭培章等人提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郭培章等人在综合考虑城市自然、社会和经济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从资源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经济发展能力系统、环境支持系统、体制和管理系统5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包括5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和83个三级指标。这种指标体系与其他指标体系不同的是,把体制管理也作为一个独立系统,以体现体制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调节作用。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思想或者发展观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政府的管理、计划、监督和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体制和管理能够引导和激励整个社会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同时也是鼓励公众参与的基础。

这种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创新,较全面地反映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协调程度,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预测同样比较缺乏。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以上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各具特色,然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我们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等)和城市的特色,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3个层次、5个系统、67项指标构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6-1)。

表6-1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img1

续表

img2

续表

img3

(一)经济支持系统

经济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特别是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它是社会发展、环境改善、提高资源利用率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基本保证。经济支持系统又分为6个方面,共13个指标。

(二)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发展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社会发展的宗旨是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和健康保证,让所有公民都有机会改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系统又分为4个方面,共15个指标。

(三)资源支持系统

城市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等。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评价各类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加强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使用各类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同时,提高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的水平,以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支持系统又分为7个方面,共17个指标。

(四)环境支持系统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态环境的好坏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人口、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我们将环境支持系统分为3个方面,共11个指标。

(五)体制和管理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思想或者发展观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政府的管理、计划、监督和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体制和管理能够引导和激励整个社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同时也是鼓励公众参与的基础。因此,体制和管理系统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体制和管理系统又分为5个方面,共11个指标。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

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所涉及的指标众多,而且往往存在信息重叠,评价结果相互矛盾等现象,因子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工具,它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众多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变量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不相关,所代表的信息不重叠,而包含的信息又较多,由此达到简化观测系统,减少变量维数,用一个变量子集来解释整个问题的目的,这样更容易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使分析简化。故笔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做评价,其具体步骤如下:

(1)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一方面避免了量纲不同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避免了通常用标准值处理带来的影响。一般采用标准化方法即可。

(2)求相亲关系数矩阵R及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相关矩阵R=XTX,其中X为指标体系中的27个指标的观察值组成的矩阵,求出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假设λ1>λ2>…>λP≥0以及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矩阵A,A称为因子载荷矩阵。

(3)建立因子模型,因子分析是通过对事物可观测变量X1,X2,…Xp的分析,挖掘出影响这些变量的公共因素F1,F2,…Fq(q<p),同时将各变量剩余的属性特征归为一体,统称为特征因子或剩余因子。这样p个原始变量就可以表达为:

img4

其中Fj为公因子,ei为第i个变量的特殊因子,这就是因子分析模型,aij为特征向量矩阵A中的元素。

(4)确定因子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第i个因子的贡献率为λiimg5λi,可衡量出每个公因子所占原始数据信息量的多少,贡献率越大,则该因子就相对重要,同时以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大于85%,即公因子所代表全部原始变量的信息不低于85%作为因子个数的选择依据。

(5)因子载荷的变换。由特征向量矩阵A得到的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很可能与因子载荷的大小相关不大,由此造成对因子的解释有困难。因此,为得出较明确的分析结果,通过旋转坐标轴,使每个因子载荷在新的坐标系中能两极分化,这样就能得到较明确的分析结果。

(6)计算每个城市的总得分值。通过旋转和计算,得到新的较为理想的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每一个城市的得分总值由以下公式计算:Si=img6djfij。式中fij为第i个城市的第j个公因子得分,dj作为权重是第j个公因子的贡献率,m为选定的公因子的个数。

(7)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通过总得分S的大小可以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总得分多,就意味着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高,反之亦然,通过因子分析计算的总得分,权数不是主观确定的,而是从信息量和系统效应角度来确定的,因此计算结果就显得更加客观和准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