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平面与层数

平面与层数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多种可能性并存的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建筑覆盖率最低但造价最高,低层建筑的覆盖率最高但造价最低,而多层与多层电梯建筑的覆盖率相当,但后者的造价稍高。通常在特大城市中,低层建筑多出现在郊区或风景区,价格往往最高。早期的狭义老人居住建筑只有简单的单面布局与低层建筑形式,而双面布局与其他高密度的层数形式都是城市化后城市空间劣质化的产物。

6.2.3 平面与层数

1)形式差异

形式的设计是任何建筑设计都必须经历的环节。研究者认为,建筑的形式可以抽象地提炼为3部分工作,平面的组织、层数的确定与外在形象的设计。其中外在形象设计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工作,因为除了受到规划法规的约束,它的成果主要取决于建筑师对于美学的认识和创造性工作。相对而言平面的组织与层数的确定有着更多的理性成分。在狭义老人居住建筑的设计中,这两部分工作更有着不同于其他居住建筑共性的特殊要求。

平面的组织在狭义老人居住建筑中大概可以拆解为2种基本结构,即居住单元的单面布局和双面布局。由原型模式看,前者接近于行列式住宅,后者则接近宾馆。2种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采光通风、平面自由度经济性3个方面。

自然通风与采光是单面布局相比双面布局最有力的元素。在居住单元中采光通风与所获得的外墙面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首先保证起居空间自然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单元外墙面周长愈长则愈有利。毫无疑问,在这个问题上单面布局较有利,而双面布局则必然会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双面布局最大的难题在于解决日照。参考我国现行的住宅规范,卧室的南向日照在大多数地方都被作为强制性规范存在。而双面布局在接受日照时无可避免地存在有利面与不利面。此外,在保证起居空间的日照要求的前提下,大多数情况下厨房、卫生等辅助功能都无法依赖自然采光通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ATF类别外,其他四种狭义老人居住建筑并不完全属于上述规范控制的住宅建筑。这一点无疑为形式的选择增加了自由度。

平面自由度较大是双面布局比单面布局有利的因素之一。为了保证其辅助结构功能采光通风上的优势,单面布局往往会被限制在简单的板式或行列式平面,而双面布局由于回避了行列间距的限制,塑造出富于变化的自由平面布局的可能性远远超过单面布局。除了板式与行列式的布局之外,通过对2个方向居住单元空间的处理,双面布局可以创造出很多种的形式变体。最基本的变体是插入交通核的点式布局,通常应用于高层建筑。变化最丰富的则是插入异形中庭空间的双面布局。如果能在设计中将中庭空间与采光顶相互结合,则在丰富建筑造型的同时还可以创造宜人的温室环境(图6.18)。

img138

图6.18 老人居住建筑双面布局基本形式

资料来源:Perkins B.Building Type Basic for Senior Living.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2004

经济性是双面布局最主要的优势,包括用地的经济性与建造成本的经济性。居住建筑的平面由居住单元与交通联系空间组成,在规划容积相当的前提下交通面积越少则居住面积越多。双面布局的交通面积无疑要比单面布局少很多,尤其是在板式平面下,而居住单元平均公共交通面积的减少又进一步降低了建筑的建造成本。建造成本的下降在配有电梯的情况下更为突出,随着电梯系数[43]的增加,双面布局居住建筑的建筑成本与后期维护费用也都相应大幅度下降。

但是在后期维护成本上双面布局并无优势可言。双面布局不仅要为辅助功能的人工采光、通风支付更多的费用,而且在中高纬度地区双面布局的阴面更要负担更多的采暖成本(尽管双面布局外墙散热面的减少有利于保暖)。

狭义老人居住建筑的层数形式选择与普通居住建筑相似,即低层建筑、多层建筑、多层电梯建筑与高层建筑。在层数选择中城市与地块是所有居住建筑共同考虑的因素,而居住者对狭义老人居住建筑的考虑有其自身的特点。

对于城市而言,高层建筑的土地使用效率最高,多层建筑与多层建筑有着相接近的土地使用效率且低于高层,低层建筑的土地使用效率最低。对于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而言,高层建筑是最经济的选择。

对某一地块而言,通常城市规划已经确定了建筑容积与层高的限制,因此层数选择的范围已经大幅度缩小。低容积率只可能选择底层、多层与多层电梯建筑,高容积率只能选择高层建筑。在多种可能性并存的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建筑覆盖率最低但造价最高,低层建筑的覆盖率最高但造价最低,而多层与多层电梯建筑的覆盖率相当,但后者的造价稍高。

对于居住者而言4种层数形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价格因素、环境质量与交通能力上,后两者对狭义老人居住建筑的老人居住者的影响最为突出。价格因素综合了地价(区位)、建筑造价与维护费用的作用,难以一概而论。通常在特大城市中,低层建筑多出现在郊区或风景区,价格往往最高。另外3种建筑形式则可能有多种选址,通常高层价格最高,多层电梯建筑稍低,而多层建筑最为经济。最后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突出,5~6层的多层建筑是我国特大城市中最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

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年人对于环境的要求高于其他成年居住者。由于社交圈的缩小,老人更加依赖于身边的环境。狭义老人居住建筑居住者关心的环境质量包括地面环境与空间环境两个部分。忽略设计与建造成本的因素后建筑覆盖率愈低则地面活动场地愈多,因此4种层数形式中低层建筑与多层建筑及多层电梯建筑在地面环境与空间环境中各有长短,而高层建筑在减少占地上最有优势,但是高层建筑可能造成的阴影削弱了这一优势。在空间环境中高层建筑虽然在采光上有优势,但是在通风环境与安全适居性上则存在相应的不足,尤其是在适居性方面西方很多的学者都认为高层建筑并不适合人居。

当代大量的医学与生理学统计证明了移动能力下降是老人最普遍的身心衰退特征,因此老年人对于建筑交通能力的要求也要高于其他成年居住者。建筑交通能力也可以称之为接地性,即居住者通过交通空间到达地面的难易程度。通常居住建筑有3种交通方式,按照接地性的难易程度包括最简便的直接通往室外地面,简便的借助电梯通往室外地面,以及最不简便的借助楼梯通往室外地面。由此可知,建筑物的地面层交通能力最强,多层电梯建筑与高层建筑的交通能力也很强,低层建筑的交通能力适中,而多层建筑的交通能力最弱。

2)类型影响

大多数狭义老人居住建筑类型对于平面组织形式与层数的选择存在广泛的包容性,但是在特定的类型中则存在排斥多层建筑的传统。

早期的狭义老人居住建筑只有简单的单面布局与低层建筑形式,而双面布局与其他高密度的层数形式都是城市化后城市空间劣质化的产物。工业革命后老人居住问题日益严重,小尺度的低层建筑逐渐不能容纳越来越多的无依老人,这样就开始有大尺度的多层建筑出现。这时候也出现了老人居住建筑的类型分化,非家庭居住的济贫院走向了类似工业厂房的大尺度建筑工作住宅,而更人性化的老人之家、休息住宅则通过对多层住宅的更新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到了19世纪末期出现了依托医院形成的具有医疗功能老人居住建筑,这种新形式很快取代了不人道的工作住宅成为主要的老人居住建筑模式。

二次大战以后发生了2件事。一件是老人居住问题成为战争的后遗症,各发达国家政府都致力于尽可能多地收容(隔离)老人。另一件是在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大力鼓吹与建筑商人的热情推广下,高层建筑成为一种热门的住宅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高层住宅形式的老人居住建筑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虽然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高层建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但是并没有彻底阻止老人居住建筑选择高层建筑的趋势,特别是在那些大城市里,受到地价的影响,仍旧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居住建筑选择高层建筑形式。

城市地价的上升促使发达国家迎来了郊区化运动。随着越来越多人移居到郊区并适应郊外的生活,低层建筑形式的老人居住建筑再次大规模出现。但是与中世纪市镇中的低层住宅不同,当代低层形式的狭义老人居住建筑几乎全部集中在郊外与风景区,而城市中的狭义老人居住建筑为了平衡高昂的地价则选择了双面布局和更高的建筑楼层形式。

当代的老人居住建筑形式非常丰富,根据研究者的统计,大多数类型的老人居住建筑并不存在平面组织与类型选择的倾向性。这或许就是今天许多人忽视老人居住建筑类型与形式间关系的原因所在,但是如果据此就认为老人居住建筑的类型与形式间没有联系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研究者发现有5种老人居住建筑类型有排斥多层建筑的传统。

其中有4种老人居住建筑类型以低层建筑为主,即ATF小规模独代居住类型、ATF大规模独代居住类型、ARM合居类型与AMC全周期类型。以上4种类型常见的形式包括独幢别墅、双拼别墅、连排别墅、平房住宅等低层建筑和多层电梯建筑,ARM混居类型则通常只有郊外的低层建筑与城市内的高层建筑两种层数选择。

那么是否这5种老人居住建筑类型属于可以忽略不计的类型呢?答案是否定的。以美国为例,ATF小规模独代居住类型、ATF大规模独代居住类型在美国被称为(活力老人)退休社区;ARM合居类型与ARM混居类型被称为辅助生活住宅[44];AMC全周期类型则被称为持续照护生活社区。共有约7.7%的美国老人居住在以上5种类型中,约占全部狭义老人居住建筑规模的67%。同样以上5种类型在英国也占了狭义老人居住建筑规模的51.6%。

在本研究涉及的7个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狭义老人居住建筑中,双面布局与单面布局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没有显著的类型差异。

3)居住意愿

为了检验老人居住者居住意愿对于狭义老人居住建筑的平面组织与层数选择的影响,研究者在2004年开展的跨城市调查中加入了相关的内容。

调查表的第4个问题是“您认为以下哪种建筑更适合养老生活”。研究者提供了6个选择项,分别为:a.别墅;b.多层住宅;c.多层电梯住宅;d.高层住宅;e.酒店宾馆;f.无所谓。其中前4个选项代表单面布局的平面组织形式,酒店宾馆代表双面布局的平面组织形式。在前4个选项中别墅代表低层建筑,多层住宅、多层电梯住宅、高层住宅分别代表多层建筑、多层电梯建筑与高层建筑。

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265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老人对于双面布局的接受程度相当低,在层数选择中对电梯多层的接受程度最高而对高层建筑的接受程度最低。在所有问卷中只有6%的老人选择了双面布局的平面组织形式,而选择单面布局的老人则占全部受访者的82%,另外有8%的老人对于平面布局的方式不明确(选择无所谓或者未注明)。在所有问卷中37%选择了电梯多层建筑,26%选择了多层建筑,14%选择了低层建筑,仅有5%选择了高层建筑,另外有18%的受访老人对于层数的选择不明确(选择酒店宾馆、无所谓或者未注明)(图6.19)。

img139

图6.19 受访者对于平面布局与层数选择的对比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研究者2004年进行的跨城市老人居住问题社会调查。

调查显示,居住者城市的差异对于狭义老人居住建筑的平面组织方式与层数选择的影响较大。在5个城市中上海老人对于双面布局的选择率远远超过其他城市,苏州老人对于多层建筑的选择率远远超过其他城市,杭州老人对于电梯多层建筑的选择率远远超过其他城市,而大连老人与杭州老人均没有人选择高层建筑。

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主要来自于5座城市,即大连、苏州、上海、杭州与成都(北京回收问卷较少而天津没有回收问卷)。在以上5座城市中,酒店宾馆代表的双面布局平面组织方式在上海有29%的老人选择,大连有8%的老人选择,其余城市则没有老人选择。这个结果表明,除上海外其余城市受访者对于双面布局的接受程度均处于极低的水平。

成都老人对于层数选择的选择率分布最为平均,除了低层建筑的选择率达到32%之外,其余选择项(包括层数选择不明确)的选择率都在10%~25%之间。大连老人的层数选择集中在低层建筑(38%)与多层电梯建筑(46%)上,且没有老人选择高层建筑。苏州老人对于多层建筑的选择率(66%)在所有城市中最高,而对其他的选择均处于10%左右的低水平。上海老人对于层数,选择不明确的老人最多(38%),选择电梯多层建筑的也较多(35%),其他选择的选择率均较低。约2/3的杭州老人选择了电梯多层建筑,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的选择率,而对于低层建筑的选择率(2%)在5城市中最低[45](图6.20)。

img140

图6.20 受访者城市差异对于平面布局与层数选择的影响对比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研究者2004年进行的跨城市老人居住问题社会调查。

调查显示,居住者的性别对于平面组织方式与层数选择的影响不大。在全部回收的问卷中有63位老人注明为男性,61位老人注明为女性。两种性别对于平面组织方式选择的差异不大,男性对于双面布局的接受度略高于女性,但差异在5%之内。两种性别对于层数选择的差异主要是女性对于电梯多层建筑的选择率高于男性15%,而男性对于层数选择的无所谓者(选择宾馆、无所谓或未注明)高于女性11%。这几个差异显示男性对于形式的要求略低于女性(图6.21)。

img141

图6.21 受访者性别差异对于平面布局与层数选择的影响对比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研究者2004年进行的跨城市老人居住问题社会调查。

调查显示,年龄差异也会影响居住者对于平面组织方式与层数的选择。高龄老人对于双面布局的接受程度最高,低龄老人对于低层建筑的接受度最高而对于电梯多层的接受度最低。调查问卷的第1个问题是年龄范围的选择。研究者将调查者的年龄分为4个组别,分别为60岁以下,60~64岁,65~69岁,70岁及70岁及以上,大致上可以认为,60岁以下为低龄老人,70岁及以上属于高龄老人[46]。在有效回收的全部189份问卷中60岁以下的共有38份(20.1%),60~64岁与65~69岁的两个年龄组别均为41份(21.7%),70岁及以上年龄组别的回收问卷最多,达到69份(36.5%)。

在平面组织形式的选择中,高龄组的老人对于双面布局的选择率(13%)远远超过平均水平(6%),显示高龄老人对于双面布局的接受程度在各年龄组别中最高,但是仍旧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在对于层数的选择中,高龄组别的老人多层的选择率最低,低龄组别对于低层建筑的选择率最高,对于多层电梯建筑的选择中低龄组别的选择率(21%)远低于平均水平(37%),而65~69岁的年龄组别选择率接近50%(图6.22)。

img142

图6.22 受访者年龄对于平面布局与层数选择影响的对比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研究者2004年进行的跨城市老人居住问题社会调查。

调查显示,狭义老人居住建筑选址对于平面组织方式与层数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这种差异尤其集中在对于市中心的选择与对于市郊与风景区的选择之间。结合调查表中第2个关于区位选择的问题,研究者将受访者分为选择市中心、郊区与风景区3个集合。调查结果显示,后两者的选择非常接近,而前者的选择则呈现一定的特殊性。市区选择集合中没有人选择双面布局,而对于多层建筑的选择(55%)超过了平均水平(26%)近一倍,对于低层建筑与多层电梯建筑的选择则仅为平均水平的一半(图6.23)。

img143

图6.23 受访者区位选择对于平面布局与层数选择的影响对比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研究者2004年进行的跨城市老人居住问题社会调查。

对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显示,老人居住者对于具体狭义老人居住建筑类别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前者对平面布局与建筑层数的选择。

参考受访者对于问卷第6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将受访者区分为倾向于多代合居与独代居住2个组别。对比显示2个组别间仅存在极微弱的差异,其态度与平均值也非常接近(图6.24)。

img144

图6.24 受访者家庭居住模式对于平面布局与层数选择的比较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研究者2004年进行的跨城市老人居住问题社会调查。

但是如果在此基础上,按照上一小节中讨论过的方法,通过比较受访者对于问卷第3个和第5个问题的回答,即可以将受访者清晰地定位于ATF类别、ARF类别、ARM类别与ANL类别4种具体的狭义老人居住建筑类别。在4种类别间选择的差异与变化的规律也随之变得清晰(图6.23)。

首先比较类别选择对于平面布局的影响。随着ATF类别、ARF类别、ARM类别与ANL类别序列中家庭模式的变化与独立性的下降,对于双面布局的选择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ANL类别中,对于双面布局的选择率达到了与单面布局相等的程度。

其次比较类别选择与层数间的关系。在4种类别中,ANL类别最具特殊性,因为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7%)对楼层采取了不明确的态度。这种态度可能与非家庭居住的模式有关,随着独立性的下降,对于其他居住条件也相应降低了标准。除了ANL类别对电梯多层的选择率为第二位之外,其余3种类别均将其列为第一选择。ATF类别与ARM类别的第二选择都是多层建筑,而ARF类别的第二选择是低层建筑。

从不同的楼层情况分析。对于多层建筑的选择率最高的类别是ARM类别,对于低层建筑的选择率最高的是ARF,对于多层电梯建筑的选择率最高的是ARF类别,对于高层建筑的选择率普遍不高,相对选择率较多的是ATF类别与ANL类别(图6.25)。

img145

图6.25 受访者类别选择对平面布局与层数选择的比较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于研究者2004年进行的跨城市老人居住问题社会调查。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肯定多层电梯建筑是最受老人居住者欢迎的楼层形式。在具体的开发中除了对于高层形式的慎重态度外,对于低层建筑形式也应抱有审慎的态度。因为调查显示除ARF类别与60岁以下的年龄组别外,其他受访者对于低层建筑的选择率都非常有限。这是现实市场中所有开发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