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休闲旅游的展望

休闲旅游的展望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意见的落实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休闲旅游的大力发展。因此,加大带薪休假的落实力度,优化法定节假日办法,将有益于居民休闲的充分实现。
休闲旅游的展望_休闲概论

第四节 休闲旅游的展望

一、休闲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良好的政策条件。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已经走过了30年,经过不断探索与总结,在我国即将迎来“十二五”规划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全国上下一致认为,旅游业在作为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之时,作为最终消费和综合性消费,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此,2009年12月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并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意见的落实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休闲旅游的大力发展。

(2)居民收入的增加。在国家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的时候,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明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工资的提高,不仅增强了居民消费的后劲,而且也增强了居民消费的信心。在休闲旅游越来越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的时代,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多必将推动选择休闲出行的居民增多。

(3)交通的改善。2010年,随着“十一五”规划和4万亿元投资计划项目的最终落实,我国交通状况的改善将是极为明显的。随着一大批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开发性西部干线铁路的落成与通车,以及一大批新建改建机场的完工与通航,再加上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延伸,交通运力阻滞旅游发展的格局大大改善。目前长三角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同城化效应显现,使得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因此受益。随着我国交通的不断改善必定将会与小长假交互作用,从而带来我国内地中近程旅游发展的新时期。

(4)休假制度的完善。2007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3号通过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主要内容: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②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③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通过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和职工带薪休假规定的同步出台,既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要求,又可有效避免因出行过于集中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冲击,降低交通、安全、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的压力,有利于广大群众开展假日期间的各种活动。

2.挑战

(1)居民人均GDP尚低。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还排在全球的100位以后。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城乡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所呈现的递减状态。导致居民收入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上升,地方政府制度外收入急剧膨胀,企业利润增速高于GDP增速。正是由于这样的因素导致居民收入的增长难以出现跨越性的变化。

基于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居民的旅游消费虽然持续增长,但是后劲不足。如果要大幅度提高居民的休闲旅游消费,就必须在不断增加社会福利的同时尽快增加居民的收入。只有政府的收入尽快转化为居民的福利和收入,企业的利润更多地转化为职工的福利和收入,包括居民休闲旅游在内的各种消费才能够出现跨越性的增长。

(2)闲暇时间的不足。休闲旅游的发展得益于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所以它的发展还需要假日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和优化。《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的开始实施,为我国居民的休闲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当前落实遇到的困难仍然是休闲旅游发展的阻碍。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休假制度,虽然带来了三个小长假的近地旅游的方便和增加,但是其负面效应已经显现。因此,加大带薪休假的落实力度,优化法定节假日办法,将有益于居民休闲的充分实现。

(3)物价变动和消费信心。2009年虽然有关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2008年下降了0.7%,但是未能反映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蔬菜价格等比去年同期偏高的事实。2009年一些城市已经酝酿着水、电等的全面提价,如果这一趋势不能得到政策的制约,进而引起更多产品的跟风涨价,那么不仅百姓感到无奈,而且各级政府为提高居民收入所作的努力也将被部分冲销,如果再进而引起居民消费信心的下降,不仅原所指望的最终消费的提高将会有所减缓,对于今后我国居民休闲旅游的出行自然是十分不利的。

(4)休闲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目前我国休闲产品市场,从总体上讲产品结构单一、产品种类较少、产品文化含量较低、产品层次不够丰富,导致事实上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真空地带,这种休闲产品的构成现状不仅制约了我国居民巨大的休闲消费能力,而且也为国外休闲产品进入我国休闲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产品为主,但是与国际市场游客的需求相去甚远,已难以适合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世界上喜爱观光型旅游产品的游客仅占国际游客的30%,而购买非观光型产品(度假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的游客要占70%。显而易见,产品单一不只是拱手让出已经占有的市场,还将失去参与国际休闲市场竞争的机会和权力。

二、休闲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人类正开始进入一个休闲消费时代,中国也正处在这一进程当中。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强国,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达1.37亿人次,创汇1 000亿美元。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设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以来,我国已建成270余个省市级旅游度假区和近千个娱乐休闲主题公园。中国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国家实行双休日和延长法定假日以后,度假旅游悄然兴起,人们的旅游观念逐渐变化,休闲旅游已成为热点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自1995年起实行5天工作制,1999年10月起又实施3个长假,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西方国家花100余年的时间才拥有的休假权利,从个人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来说,即使不包括“带薪休假”,现在中国的工薪阶层每年享有的法定休假日也有114天,这在世界上也算是较长的。这一国家行为表明我们已融入了整个国际休闲社会的背景中。然而,传统的观光型及单一的黄金周旅游方式已不适应国内消费者日益广泛的休闲需求。

旅游消费已由过去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方向转化。正如世界旅游组织亚太部主任哈什·瓦玛所指出的,中国政府已有意识地鼓励三个与主要节日相连的黄金周,不过,将假期限于节日是不够的,“这与休闲旅游的实际不符,休闲旅游是多样的,包括自然行为,如看风景、冬日运动、冒险运动、水上运动、郊游及海边旅游。作为重要的经济行为,休闲旅游应在更广泛的时间内进行。”他同时认为,中国的休闲旅游目前仍处于启蒙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旅游功能已难适应人们的需要,因此应赋予旅游以更多的内涵。发展休闲旅游业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产品的多元化

因为休闲度假需求的产生本身就是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在休闲市场尚未成熟,特别是休闲文化还刚兴起之时,人们的休闲放松往往会集中于某些时髦的产品。如前几年上海涌现出许多水准参差不齐的保龄球馆、溜冰场等,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这些产品几经大浪淘沙式的筛选,已成为市场细分度和针对性十分明确的产品。随着休闲文化的完善,从众的休闲方式一定会被多元化休闲方式所取代,休闲产品的差异性将成为休闲产业的主要特色。

2.休闲的体验化

休闲文化是认同与差异的共存。休闲场所,如果与个人文化追求完全一致,则很难达到吸引广大游客的目的;但如果完全不同,则难免在心理认同上产生排斥。因此,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个性化和从众性的问题、在休闲度假这个层面显得更为突出。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对应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同时也需要突出当地文化特征,让客人在认同和差异之间得到休闲体验。

3.区域的城郊化

我国休闲旅游发展主要是往城郊发展,以“核心—边缘化”进行发散开发,主要有两种特点,一是以经济发展、出游率高、消费水平高、工作节奏快的大中城市为依托,凭借环境优良、风景优美、资源禀赋高、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等建设起来,一般路程在2个半小时内;二是以著名的旅游城市为核心,往边缘发展,环境不一定很好,主要是利用核心城市的强大客源优势发展起来。

4.消费的大众化

虽然休闲旅游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开发的产品品味也很高,但是它的产品都是大众化的,甚至有些休闲旅游产品属于公益性的,只有少数向贵族化发展,大多数休闲旅游产品要做到普通的老百姓都消费得起。世界休闲组织秘书长杰拉德·凯尼恩曾表示,休闲是一种渗入骨子里头的生活状态。休闲是人类生存的一种良好状态,是21世纪人们生活的一种重要特征。优质的休闲对个人生活甚至社会发展都十分重要,休闲可以促使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们更好地互相理解、和平相处。

5.设计的主题化

主题是旅游开发的核心和灵魂。现代游客消费的多元性,加上余暇时间和可支配资金多,游客往理性化和个性化发展,客源市场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休闲旅游产品的主题化。这种主题主要是根据客源定位来进行的,因此休闲旅游更加有了鲜明的形象,具有针对性。迪斯尼乐园等能够取得轰动性效应和巨大的成功就是源于它们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在“十一五”规划时期,我国居民的休闲旅游已经随着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得到了同样的发展。虽然出游率还不是很高,人均花费几乎没有实质性增长,但是更多的居民进入休闲旅游的行列确是有目共睹的。尽管2008年由于政府取消“五一”长假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2009年也开始了恢复。政策的驱动、居民收入的增多以及假日制度的完善必将推动我国居民休闲旅游迎来发展的新时期,不仅将继续随着我国国民旅游不断取得新进步,而且休闲旅游在我国国民旅游中所占比例也将会出现新的提升。

三、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1.重视休闲旅游的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还能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降低贫富梯度。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有闲阶层的消费,一方面,可以使货币回笼,使资本在运转过程中增殖,“一批非生产性消费者的特殊作用在于保持产品与消费的平衡,使全国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获得最大的交换价值,从而促进财富的增长。”(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337)另一方面,有闲阶层的非物质消费,必定促进各种服务业的发展,许多新兴产业会应运而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财富在二次分配中,可以使更多的人受益,同时,缓解了失业和再就业人员对政府的压力。

2.设置休闲旅游管理部门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应该设置相关的休闲旅游管理部门。毕竟,人的日常生活除去旅游生活外,更多的是需要休闲、娱乐欣赏和消遣,需要文化精神生活的指导。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大约有近百个国家的行政机构中,均有与休闲相关的主管部门和直属的研究院所。而现在这样的机构,在国外更是有增无减,这说明休闲旅游相关部门对于国家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因此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对休闲旅游相关部门的发展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更新休闲旅游发展观念

从事休闲旅游业的部门与从业人员亟待更新观念。旅游—休闲—休闲旅游,不单单是名词的任意组合,它表明了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众所周知,发展旅游业一般情况下开发的对象是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以及人类的文化遗迹。但是以牺牲自然资源和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特别是开发商以经济价值为目的的无休止的行为以及人们仅仅为满足好奇心和追求感官刺激对自然的践踏而导致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得不改变人们对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在西方国家,早在50年前,就迅速地通过发展休闲产业来缓解旅游业的压力,诸如,休闲俱乐部、体育俱乐部、文化馆、剧院、博物馆、艺术馆、舞厅、休闲度假村、主题公园、游乐园,等等。事实上,同时在客观上也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扩大了经营范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满足了人的多方面消遣享乐的需要。当前,我国正面临一个发展旅游业的大好时机,而遵循什么样的客观规律,如何调整发展战略、业务方向、管理途径、运行机制等环节至关重要。

4.规范引导休闲旅游发展

国家在发展休闲旅游业的过程中应扮演重要的角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休闲娱乐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政府就必须承担相关的责任。“‘提供’或‘安排’娱乐和休闲的目的是致力于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社会。因此,提供形式多样的、内容健康的休闲机会是很重要的,人们可以在其中休息并得以社会化。娱乐和休闲也包含有而且将永远有社会控制的成分在内。因为,参加有计划的、内容健康的休闲活动将杜绝或消除令人生厌的或滥用闲暇的可能。”(10)

5.普及国民休闲旅游教育

对全体国民进行休闲教育。目前,我国居民已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然而居民却不懂得如何休闲,这是发展休闲旅游的一大障碍。早在1918年,美国联邦教育局就将休闲教育列为高中教育的一条“中心原则”,即:“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时间去培养他个人和社会的兴趣。如果能被合理地使用,那么,这种闲暇将会重新扩大他的力量,并进一步丰富其生活,从而使得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相反,滥用闲暇时间将损害健康、扰乱家庭、降低工作效率,并破坏其公民意识。由于立法的作用,工业化环境中的生活将趋向于缩短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虽然被缩短的工作时间有助于减少由于长时间工作所带来的有害反应,但它们也增加了对接受休闲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有鉴于此,作为我们的一个目标,有关如何使用休闲的教育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通常休闲教育的目标是:“第一,闲暇行为价值判断的能力;第二,选择和评估闲暇活动的能力;第三,决定个人目标与闲暇行为标准的能力;第四,对合理运用闲暇时间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而休闲教育的课程达成目标的途径是:第一,智力的、审美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物理的经验;第二,创造性地表达观念、方法、形状、色彩、声音和运动;第三,主动参加并从事活动的经验;第四,社会参加和表达友谊、归属和协作;第五,野外生活经验;第六,促进健康生活的身体娱乐;第七,培养一种达到小憩、休息和松弛的平衡方法的经验和过程。(11)

6.加强休闲旅游理论研究

从学术和政策研究的角度考察休闲文化、休闲经济、休闲产业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变量关系,以及它们与社会的关系。对基础性的问题进行系统、科学、规范的论证,如:我国休闲产业、休闲经济的划界和统计模型;休闲产业与经济结构、与消费政策、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规划、劳动就业、劳动时间的关系及其对策的问题;转型期我国城乡居民休闲时间的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体主观因素的变量关系的问题;休闲产业的相关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在我国的现状、特点及趋势的问题;休闲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比重的问题;休闲经济在整个宏观经济中的比重问题;以及休闲旅游的文化价值和对人文关怀的意义问题,等等,都亟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及有关学理性的研究。

习题

【思考题】

(1)休闲与旅游的关系?

(2)城市休闲娱乐旅游的类型有哪些?

(3)试比较中西方的休闲旅游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4)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

(5)试探讨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注释】

(1)United Nation and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Recommendations on Tourism Statistics.United Nations,New York,1994.5.

(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54.

(3)[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1.

(4)[英]史蒂芬·威廉姆斯。旅游休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5)郑健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54-155.

(6)戴斌,周晓歌.北京非传统旅游资源与产业成长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36.

(7)庄志民,赵睿.系统视野中的上海节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科学,2000.4.

(8)高峻,鲍炳新,吴国清等.上海工业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研究[G].都市旅游国际会议论文集,2006:463.

(9)侯国林,张小林,卞显红.长三角都市圈城市居民度假旅游行为决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6(5):4-8.

(10)[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成素梅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27.

(11)沈金容著.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展望[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