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休闲与旅游的关系

休闲与旅游的关系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休闲和旅游一般被认为是一组相互关联、意义重叠的概念。在很多其他国家中,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位居前三名的产业。休闲与旅游不可能互相覆盖,人们的休闲可以是本地的休闲,也可以是异地的休闲;人们的旅游可以是为了休闲的目的,也可以是非基于休闲的目的。旅游是生活链条断开的新感受,而休闲则是嵌套于生活中的美感
休闲与旅游的关系_休闲概论

第一节 休闲与旅游的关系

休闲和旅游一般被认为是一组相互关联、意义重叠的概念。尽管有诸多概念,但是对于休闲和旅游定义涉及的行为方式、场合、时间及原因仍然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旅游是休闲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休闲是旅游的一部分。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两者越来越重视,这表现在人们对休闲与旅游的观念和需求内容的不断变化上,从以往单一的观光旅游到不断拓宽的旅游活动空间,再到“旅游才是新生活”的提出,不难发现,休闲与旅游对于构筑人格完善、身心健康的生活新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旅游?

1.旅游的概念

关于旅游的概念,先秦时用的是观光,秦汉时用的是游观,魏晋时是行旅与游览的并列。旅游一语在中国出现,最早可能与南朝沈约的诗句——“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有关。今天的旅游一词,如果按照汉语的词义,“旅”就有“行”、“外出”的意思,而“游”就是“玩”、“游乐”。简而言之,旅游就是到外地去游乐。

根据国际通行的看法,现代旅游的定义是“人们由于闲暇、事务和其他目的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1)。该定义中的“闲暇、事务和其他目的”,正是有关旅游目的的分类基础。世界旅游组织在《旅游统计建议书》就按旅游目的将旅游分为了闲暇(Leisure)、“事务(Business)”、“其他(Other)”三类。后来国际上旅游的统计与研究分类也大都沿用这一划分方法。

具体而言,旅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济活动现象。旅游是指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暂时离开熟悉的生活居住地,在异质的文化环境和异常的自然环境中,为获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情感愉悦而进行游览、欣赏、体验、调养等一系列活动的一种行为。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两种基本的活动形态。旅游就具体的旅游行为而言,无论是采取积极享受生活的方式,还是谋求消极的躲避现实的方式,都是为了实现调节生理与心理平衡的需要,获得的是一种精神的满足,说到底,旅游是人们高级的精神活动方式之一。人们一旦有了第一次的旅游经历和感觉,那么对于旅游的向往和渴求就将无法遏制;人们可以欣赏一些旅游胜地的风景照片,但比起自身亲临其境的感受那将是天壤之别。

2.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旅游的本质的见识亦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似乎很难一言以蔽之(见图8-1)。根据学者谢彦君的观点,旅游的本质由旅游的目的决定的,因此,“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它发生在人们的余暇时间,也发生在有别于人们日常生活所在的空间。”(2)

img64

图8-1 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部分)

旅游的三大特征是异地性、暂时性和非就业性。

所谓异地性,是指旅游活动的发生要以旅游者的空间移动为前提。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usual environment),前往异国他乡开展的旅行和访问活动。这一特征就明确排除了人们在居住地点与上班工作地点之间经常性的活动以及排除了所有其他具有常规性特点的社区内旅行活动。换言之,旅游活动的异地性使其有别于人们在惯常居住地的区域范围之内开展各种旅行活动。

所谓暂时性,按照国际上对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指的是外来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国的连续停留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否则将被视为永久移民或临时移民,而不再纳入来访旅游者的统计范畴。也就是说,旅游者在结束一次全程旅游活动之后,必须返回其惯常居住地。

所谓非就业性则是指旅游活动是出于移民和就业打工目的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换言之,不论是举家搬迁或移民他乡的外出旅行,还是因旨在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而发生的旅游行为,都不属于旅游活动的范畴。有必要提醒注意的是,“打工挣钱”或“就业”这一排除性条件并不适用于差旅型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例如销售人员去他乡开展销售活动,技工人员去他乡为客户安装设备,专业人员去他乡出席会议,等等。原因在于,这些差旅人员的雇主单位不在该目的地。换言之,这些差旅人员的出差目的虽然也可以说是“挣钱”,但却不是从到访之地获得报酬。

旅游活动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活动之一,不仅是全世界所关注的社会现象,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如今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制定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几乎无不将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纳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考虑。而且,对于有些国家来说,旅游已成为其国际贸易中最大宗的商品。在很多其他国家中,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位居前三名的产业。半个多世纪以来,全世界国际旅游活动的规模从1950年的大约2 528万人次,已经发展到2007年的9亿人次;全球的国际旅游收入总额也从1950年的大约21亿美元,一路增长到2007年的8 000亿美元。这一趋势充分说明,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教育的更加普及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有力促进,今后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从而也决定了旅游业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是一永远的“朝阳产业”。

二、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的对比分析

休闲与旅游都是人类的重要活动。一般来说,虽然二者常常都需要相同的相似基础,或者也还需要相同的相似的心境,但是休闲主要是从时间的范畴来认识的,而旅游考虑的却是地理范畴的位移。休闲与旅游不可能互相覆盖,人们的休闲可以是本地的休闲,也可以是异地的休闲;人们的旅游可以是为了休闲的目的,也可以是非基于休闲的目的。休闲与旅游既有相互包容的一部分,也有互不包容的一部分(见图8-2)。休闲中的异地休闲就是旅游中的休闲旅游;而休闲中的本地休闲,由于没有离开原住地,所以就不是旅游;另一方面,旅游中除为了休闲目的的休闲旅游之外,像世界旅游组织分类中的商务/公务类旅游和其他类旅游,都不是为了休闲的目的。

img65

图8-2 休闲与旅游关系图

资料来源:Sue Warn.Recreation & Tourism,UK:Nelson Thores Ltd,2002(4)。

1.时间维度

从时间的使用上来看,旅游活动需要一整段连续的时间,而休闲活动则不尽然。旅游是生活链条断开的新感受,而休闲则是嵌套于生活中的美感。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暂时性”,即对惯常环境的暂时摆脱,经过与日常生活的隔离、回归的过程,身心得到了愉悦,体验到了完全的放松感和自由感,这是平日世俗的生活所不能给予的心理体验。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旅游活动是一个仪式过程,其完成需要一个相对独立且稳定的“时间段”。

而休闲则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容易进入的艺术化生活方式,嵌套于日常生活中。休闲时间可长可短,长到数月的假期,短到数十分钟的茶歇,端看心境如何。与旅游相比,休闲所注重的是人们对时间的使用、安排,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对人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影响。从深层结构看,休闲不仅体现为具体的活动和行为,休闲更是一种关乎人们发展的理想,一种折射人们心智和心灵的状态。

事实上,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们的休闲活动起源于日常生活,休闲自古就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支点。休闲从休息演绎而来,休息的产生是持续劳动的需要,人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后,心理与体力都会出现疲惫状态,需要暂停劳动以恢复体力。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社会,休息活动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是劳动工作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休息时间的增多,休息也渐渐具有了休闲的内涵,成为较低层次的休闲活动。现代意义的休闲是指在工作、学习之余享受的轻松、悠闲的生活。因此,现代人对于闲暇、休闲的理解更趋于有自由和安逸的精神感受。从这一点来看,休闲是人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载体,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2.空间维度

除了“暂时性”,旅游活动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异地性”。体察异乡风情,了解各种各样的文化,寻求审美、愉悦、满足好奇心等体验是旅游的根本目的。旅游审美对生活并不要求什么、也不改变什么,它只是将转换生活空间的动机合理地推进为转换生活空间的行为——离开“惯常环境”,走出家门。因此,有人说:旅游是在空间转换中感悟生命。

而休闲则不存在这种对“空间转换”的必然诉求,休闲的含义是较为广泛的,可以是一种抽象的态度或感觉,也可以是一种具体的活动或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休闲的发生甚至可以不受空间的约束,其发生的地点可以在户外也可以在家中,可以是异域的名山大川,亦可以是自家楼下的社区花园。休闲注重的是生活节奏的变化和生活氛围的改变,正如杰弗瑞·戈比所认为的:“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受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驱动下的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3)

3.就动机而言

由于休闲和旅游都发生于闲暇时间内,在其中人们都能获得心理轻松、愉快、自由的感觉,并且都可以增长知识,有利于身心健康,实现自我完善。因而两者必然出现一定的交叉。由表8-1我们可以看出,休闲与旅游的动机极为相似。然而,尽管旅游活动是休闲的组成部分,是休闲活动的一种,两者在动机上也是存在差异性的。例如,在一次旅行结束后,人们一般会绘声绘色地向亲朋好友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包括途中的见闻和趣事。讲述者有意或无意地总是略带“炫耀”的态度,听者也往往会流露出“神往”的表情。这就很明显地表明,“自我肯定”是人们外出旅游的一个主要动机,人们通过讲述旅游经历来证明自己获得了特殊的人生经历,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旅游活动使得人们的自我表现意识增强,获取新的技能或享受一种全新的经历和体验,从而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相对于现实社会的强烈反差。而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休闲娱乐活动,比如和朋友聚餐唱卡拉OK,或逛街或游戏,更多的是追求放松和愉悦的感受,大多数人都不把“自我肯定”当做是参与娱乐消遣活动的动机,见表8-1。

表8-1 参与休闲、消遣娱乐和旅游动机的比较(4)

img66

三、休闲旅游的界定

休闲旅游,就是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休闲旅游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所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建立在旅游基础上的行为情趣,或者是休息、娱乐,或者是学习、交往,或者是欣赏大自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产生美好感,以实现人们对学习知识、增进友情、促进沟通、保健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休闲旅游还特别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增强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休闲旅游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旅游,它对传统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作了新的延伸。

第一,休闲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度假休闲,而传统旅游则以观光为主要目的。因此,休闲旅游强调的是使游客在较大程度上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而传统旅游的游客则常常要忍受长途跋涉的疲惫,才能获得短暂的视觉享受,之后又要踏上匆匆的行程。

第二,休闲旅游的活动内容主要是消遣、娱乐、健身等,行程设计较为宽松,通常会花费较长时间在某一个景点停留,亲自参与和体验一些活动。而传统旅游大都有特定的旅游线路,游客在“大而全”、“游超所值”的消费理念指导下,讲究在一定的时间消耗和财力投入下,“游到最远”、“看到最多”、“玩到最全”。每次出行游览的景点较多,时间设置较紧,旅游活动的节奏较快。

第三,休闲旅游的目的地一般多靠近城市周边或就在城市当中,交通十分便利。因此,只要游客能借此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故地重游的可能性很大。而传统旅游目的地则大多远离城市、路途较长,再加上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人们在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使人们在获得好奇心的满足后,就不会再经常去该地旅游。

第四,休闲旅游的游客希望能利用闲暇时间从工作的劳累和紧张中解脱出来,放松精神、陶冶情操、调节生活。因此,休闲旅游游客宁愿花费更多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到气候宜人、环境幽雅、设施完善、服务温馨的地方实现自我精神体验之旅。同时,相对于传统旅游,休闲旅游对服务质量的期望更高、更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